图书介绍

社会心理学 第2版/本科心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社会心理学 第2版/本科心理
  • 苑杰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171847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06页
  • 文件大小:105MB
  • 文件页数:320页
  • 主题词:社会心理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社会心理学 第2版/本科心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概论1

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的概念及研究对象1

一、社会心理学的概念1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

三、社会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3

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5

一、西方社会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5

二、中国社会心理学的发展简况12

第三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3

一、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论13

二、如何开展一项研究13

三、社会心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简介16

第二章 社会化23

第一节 社会化的概念与途径23

一、社会化的概念23

二、社会化的基本途径24

第二节 社会化理论25

一、精神分析理论25

二、认知发展理论27

三、社会学习理论29

四、解释理论30

五、正常成熟理论30

六、群体社会化理论31

第三节 影响社会化的因素31

一、社会化的生物学基础32

二、社会化的文化环境因素32

第四节 社会化的内容36

一、政治社会化36

二、道德社会化38

三、性别角色社会化39

第五节 社会化的历程与结果39

一、社会化的发展阶段40

二、社会化的结果40

第三章 社会动机与行为48

第一节 社会动机的概述49

一、社会动机的概念49

二、社会动机的功能49

三、社会动机的分类50

第二节 主要的社会动机51

一、亲和动机51

二、成就动机52

三、权力动机53

第三节 利他行为及促进54

一、利他行为的概述54

二、利他行为的理论56

三、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59

四、利他行为的促进61

第四节 侵犯行为及控制62

一、侵犯行为的概念及性质62

二、侵犯行为的理论63

三、侵犯行为的影响因素67

四、侵犯行为的控制69

第四章 自我意识74

第一节 自我意识的概述74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74

二、自我意识的结构75

三、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76

第二节 自我认识80

一、自我认识的形成途径80

二、自我认识过程中的自我服务偏差85

第三节 自我意识的其他领域86

一、自尊86

二、自我控制90

三、自我效能感91

第五章 社会知觉与印象管理96

第一节 社会知觉与印象形成96

一、社会知觉的概念96

二、印象形成98

三、内隐社会认知与他人知觉101

第二节 社会知觉的特点与效应108

一、社会知觉的特点108

二、社会知觉的效应109

第三节 印象管理:控制他人的社会知觉与认知115

一、印象管理的理论115

二、影响自我表现的因素116

三、印象管理的策略118

四、印象管理的辨别120

第六章 社会态度123

第一节 社会态度的概述124

一、态度的概念与特征124

二、态度的结构与种类124

三、态度的功能126

四、态度与行为127

第二节 社会态度的形成与改变130

一、态度的形成130

二、态度的改变133

第三节 态度的测量145

一、态度的直接测量145

二、态度的间接测量147

第四节 偏见与歧视148

一、偏见148

二、歧视151

第七章 社会判断157

第一节 社会判断的概述158

一、社会判断的概念158

二、社会判断的特征159

三、社会判断的形式160

四、归因判断的基本原则161

第二节 历史背景中的归因理论163

一、对他人的归因理论163

二、自我归因168

第三节 归因偏差与归因训练170

一、归因偏差170

二、归因训练172

第四节 决策及其理论177

一、决策的分类177

二、影响决策的主要因素178

三、决策理论179

第五节 决策风格与决策技术181

一、决策风格181

二、决策技术——决策树183

第八章 社会影响188

第一节 从众189

一、从众的概念与试验研究189

二、从众的原因191

三、从众的类型192

四、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193

五、从众的功能195

第二节 服从195

一、服从的概念与试验研究196

二、服从的类型197

三、服从的原因198

四、影响服从的因素199

五、服从的意义201

第三节 顺从和社会影响技术201

一、顺从的概念201

二、影响顺从的因素202

三、社会影响策略203

第四节 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206

一、社会助长206

二、社会惰化208

三、去个性化209

第五节 暗示、模仿与社会感染210

一、暗示210

二、模仿211

三、社会感染212

第九章 团体心理215

第一节 团体的特征与凝聚力215

一、团体的概念与特征215

二、团体的类型216

三、团体的规范218

四、团体的凝聚力221

第二节 团体思维与决策223

一、团体思维及其表现223

二、团体思维缺陷的预防225

三、团体决策225

四、团体的心理效应231

第三节 团体的领导者233

一领导、领导者及其功能233

二、领导者的风格234

三、领导者的素质与影响力236

四、领导者的艺术237

五、领导的理论研究238

第十章 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246

第一节 人际关系的概述246

一、人际关系的概念与特征246

二、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247

三、人际关系的类型248

四、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249

第二节 人际沟通的概述250

一、人际沟通的概念250

二、人际沟通的结构250

三、人际沟通的类型252

四、人际沟通的功能254

第三节 人际吸引255

一、人际吸引的概念256

二、人际吸引的理论256

三、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257

第四节 人际关系中的冲突与合作262

一、人际冲突262

二、人际合作264

第五节 人际关系的改善和测量266

一、人际关系的改善266

二、人际关系的测量269

第十一章 爱情、婚姻、家庭274

第一节 爱情274

一、爱情的概念与特征274

二、爱情的发展阶段275

三、爱情的结构275

四、影响爱情的因素277

五、特殊的爱情——同性恋279

第二节 婚姻280

一、婚姻关系的形成与概念280

二、择偶281

三、婚姻的类型283

四、影响婚姻关系的因素284

五、婚姻冲突的处理285

六、离婚286

七、再婚288

第三节 家庭288

一、家庭的概念288

二、家庭的功能289

三、家庭的类型289

四、家庭关系290

五、家庭的解体294

参考文献297

推荐读物298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29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