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公共财政学 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公共财政学 上
  • 谢秋朝,侯菁菁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ISBN:7507820742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30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666页
  • 主题词:财政税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公共财政学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概论3

第一章 市场、政府和公共财政3

一、市场是高效的资源配置方式3

第一节 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3

第一章 市场、政府和公共财政3

第一篇 概论3

二、市场失灵5

三、政府干预9

四、政府与市场的关系13

一、公共财政的内涵和特征16

第二节 公共财政的基本理论16

二、公共财政与经济其他环节的关系22

三、公共财政与一般分配的关系23

第二章 公共财政职能27

第二章 公共财政职能27

一、财政资源配置的实质及必要性29

第一节 资源配置职能29

二、财政资源配置的主要内容32

第二节 收入分配职能35

一、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内涵及目标35

二、财政收入分析职能的必要性38

三、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主要内容和主要工具40

第三节 经济稳定职能42

一、经济稳定职能的含义42

二、经济稳定职能的必要性及主要内容45

三、财政经济稳定职能的实现制及主要工具47

第三章 公共选择理论51

第三章 公共选择理论51

第一节 直接民主中的公共选择52

一、一致规则52

二、多数投票规则53

三、互投赞成票59

四、阿罗不可能定理61

第二节 代议制民主中的公共选择63

一、政党理论63

二、利益集团理论67

三、寻租理论69

四、官僚理论73

一、外部效应的内涵及分类79

第二篇 公共支出79

第四章 公共产品理论79

第二篇 公共支出79

第一节 外部效应理论79

第四章 公共产品理论79

二、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效率81

三、外部效应的内部化88

第二节 公共产品理论93

一、公共产品的特性93

二、判定公共产品的步骤96

三、对纯粹公共产品的需求97

四、纯粹公共产品的供给:林达尔均衡和免费乘车100

五、混合产品的供给104

第五章 公共支出的基本理论107

第一节 公共支出概述107

一、公共支出的内涵与意义107

第五章 公共支出的基本理论107

二、公共支出的原则109

三、公共支出的形式111

第二节 公共支出的分类和结构114

一、公共支出分类114

二、公共支出结构的比较121

三、影响公共支出结构的因素分析122

第三节 公共支出的规模和增长124

一、公共支出的增长理论124

二、公共支出的增长状况及影响因素130

三、公共支出规模的衡量指标及增长控制134

第四节 公共支出的效益分析136

一、公共支出效益的内涵136

二、公共支出效益的分析方法137

三、政府采购制度144

第六章 购买性支出150

第六章 购买性支出150

第一节 行政管理支出151

一、行政管理支出的界定151

二、行政管理支出的内容153

三、行政管理支出的结构分析156

四、影响行政管理支出的主要因素158

五、行政管理支出与政府效率160

第二节 国防支出162

一、国防支出的内容和性质162

二、国防提供的方式164

三、国防支出的增长及合理规模166

四、国防支出的经济效应168

五、国防支出与军事订货170

第三节 科技支出171

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171

二、科技支出的范围173

三、科技支出的现状175

四、科技支出体制改革178

五、科技兴国战略181

第四节 教育支出182

一、教育的重要性182

二、教育支出的必要184

三、教育支出方式的选择186

四、中国教育支出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188

五、中国教育支出改革的政策选择191

第七章 投资性支出193

第一节 投资性支出的一般理论193

一、投资性支出的含义及特点193

第七章 投资性支出193

二、投资支出的重要性195

三、公共财政投资界定197

四、公共财政投资的方式198

五、公共财政投资效益及其评价200

第二节 基础设施支出204

一、基础设施的重要性204

二、基础设施的提供205

三、基础设施支出的筹资方式208

四、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营运211

五、我国基础设施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213

第三节 农业支出214

一、农业的重要性及特殊性214

二、农业支出的界定217

三、农业支出的方式220

四、农业支出的现状及改革思路222

第八章 转移性支出226

第八章 转移性支出226

第一节 社会保障支出227

一、社会保障的概念及特征227

二、社会保障的功能229

三、社会保障的内容231

四、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及筹集模式238

五、我国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240

一、财政补贴支出的涵义及特征243

第二节 财政补贴支出243

二、财政补贴支出的分类245

三、财政补贴支出的效应分析247

四、中国财政补贴的现状250

五、中国财政补贴的改革252

第三篇 公共收入257

第九章 公共收入的基本理论257

第一节 公共收入概述257

一、公共收入的含义257

第九章 公共收入的基本理论257

第三篇 公共收入257

二、公共收入的功能258

三、公共收入的源泉259

一、公共收入的形式262

第二节 公共收入的形式和分类262

二、公共收入的分类268

第三节 公共收入的原则271

一、税收原则272

二、收费原则283

三、公债原则284

一、公共收入规模的含义及衡量指标288

第四节 公共收入的规模288

二、影响公共收入规模的因素290

三、价格因素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293

四、公共收入增长规律294

五、我国的公共收入规模301

第十章 税收原理306

第十章 税收原理306

第一节 税收术语306

一、课税权主体306

二、课税主体307

三、课税对象309

四、税率310

五、课税环节314

六、减税免税315

七、附加和加成316

九、违章处理317

八、纳税期限317

第二节 税收负担分析318

一、税收负担的含义318

二、税收负担分类320

三、宏观税收负担分析323

第十章 税收原理(第三节)331

第三节 税负的转嫁与归宿331

一、税负转嫁与归宿理论的概念和发展331

二、税负转嫁的方式333

三、影响税负转嫁和归宿的因素336

四、竞争市场条件下的税负转嫁与归宿342

五、垄断条件下的税负转嫁与归宿347

第四节 税收与效率349

一、税收效应: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349

二、税收的超额负担352

三、税收效应分析354

第十一章 税收制度366

第一节 税收制度的含义366

第十一章 税收制度366

一、税收制度的含义366

二、影响税收制度的因素367

三、税种设置、税种分布和税种归属368

四、税制与税收法律体系370

第二节 税收分类与税制结构371

一、税收分类371

二、税制结构376

一、流转课税的特点382

第三节 流转课税382

二、增值税385

三、消费税394

四、销售税397

五、关税401

第四节 所得课税406

一、所得税概述406

二、个人所得税414

三、企业所得税418

四、社会保险税424

第五节 财产课税427

一、财产课税概述427

二、一般财产税428

三、特别财产税430

四、财产转让税433

五、我国的财产课税形式435

第六节 国际税收438

一、国际税收的概念438

二、税收管辖权和国际重复征税441

三、国际税收协定445

第十二章 公债447

第一节 公债概述447

一、公债的含义447

第十二章 公债447

二、公债的种类450

三、公债的功能454

第二节 公债的规模和结构456

一、公债的规模456

二、衡量公债规模的指标及其控制459

三、公债的结构462

一、公债的经济效应467

第三节 公债的经济效应和效率界限467

二、公债的效率界限470

三、公债的负担分析475

第四节 公债制度479

一、公债的发行479

二、公债的偿还487

三、公债市场491

第五节 外债496

一、外债的种类和结构497

二、外债的规模499

三、我国的外债502

第四篇 政府预算与预算管理体制507

第十三章 政府预算507

第四篇 政府预算与预算管理体制507

第十三章 政府预算507

第一节 政府预算的体系和原则507

一、预算与政府预算507

二、政府预算体系508

三、政府预算的类别509

四、政府预算的原则和预算立法513

第二节 复式预算517

一、复式预算的多元结构517

二、复式预算的产生和发展518

三、复式预算的特点518

四、中国的复式预算520

第三节 政府预算过程523

一、政府预算的测算524

二、政府预算的编制526

三、政府预算的审查和批准531

四、政府预算的执行533

五、政府决算535

六、美国的政府预算制度536

第四节 预算外资金管理539

一、预算外资金的含义539

二、预算外资金的范围542

三、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原则和方法543

四、中国预算外资金的历史和现状546

五、预算外资金与财政体制改革的矛盾549

第十四章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553

第一节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概述553

一、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内涵553

第十四章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553

二、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实质555

三、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内容557

四、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类型563

第二节 中国预算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567

一、改革开放以前的预算管理体制567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预算管理体制574

第三节 中国的分税制改革578

一、分税制578

二、中国的分税制改革(1994年)582

第十五章 财政政策593

第一节 财政政策概述593

第五篇 财政政策593

一、财政政策的内涵593

第五篇 财政政策593

第十五章 财政政策593

二、财政政策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功能595

三、财政政策的类型599

第二节 财政政策的理论发展606

一、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财政政策606

二、凯恩斯主义时期607

三、现代新古典主义经济学609

四、新凯恩斯主义614

第三节 财政政策的目标615

一、财政政策的目标体系616

二、财政政策各目标之间的冲突和协调625

第四节 财政政策的工具628

一、财政政策的工具628

二、财政政策乘数效应635

参考文献639

参考文献63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