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就业培训鉴定工作词典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就业培训鉴定工作词典
  •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 ISBN:9787504561268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403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70页
  • 主题词:就业-培训-中国-词典;职业技能鉴定-中国-词典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就业培训鉴定工作词典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通用词条1

1劳动力资源1

1.1人口1

1.1.1劳动适龄人口1

1.1.2经济活动人口1

1.1.3非经济活动人口2

1.2劳动2

1.2.1劳动参与率2

1.2.2社会劳动生产率2

1.2.3社会分工3

1.3劳动力3

1.3.1劳动力总量3

1.3.2劳动力的生产过程3

1.3.3劳动力生产部门3

1.3.4劳动力的生产费用4

1.3.5劳动力资源4

1.3.6劳动力资源素质4

1.3.7劳动力结构4

1.3.8劳动力素质5

1.3.9从业人员5

1.3.10劳动者5

1.3.11劳动能力5

1.3.12劳动权5

2职业分类5

2.1产业6

2.1.1产业结构6

2.1.2行业7

2.1.3产业结构调整7

2.2职业7

2.2.1职业活动7

2.2.2工种8

2.2.3岗位8

2.2.4岗位规范8

2.2.5工作8

2.2.6工作过程8

2.2.7工作现场9

2.2.8职业生涯9

2.2.9新职业发布制度9

2.2.10中国职业分类概况9

2.2.11中国职业分类基本结构10

2.2.12中国职业分类基本原则11

2.2.13工作性质同一性11

2.2.14职业分类代码11

2.2.15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11

2.2.16工种分类目录12

3职业能力12

3.1就业能力13

3.2工作能力13

3.3职业转换能力13

3.4创业能力13

3.5职业技能13

3.5.1职业技能特点14

3.5.2技能水平高低的决定性因素14

3.6行业通用技能14

3.7职业专门技能14

3.8核心技能15

3.8.1交流技能15

3.8.2演算技能15

3.8.3创新技能15

3.8.4解决问题技能15

3.8.5与人合作技能16

3.8.6自我提高技能16

3.8.7信息处理技能16

3.8.8外语应用技能16

3.9社会技能16

3.10方法技能16

4高技能人才17

4.1人才强国战略17

4.2科学的人才观18

4.3技能劳动者19

4.3.1技术工人20

4.3.2技术技能型人才20

4.3.3复合技能型人才20

4.3.4知识技能型人才20

4.4高技能人才工作21

4.4.1高技能人才工作的主要环节21

4.4.2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21

4.4.3培训、考核与使用待遇相结合22

4.5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22

二、就业词条23

1就业制度23

1.1就业23

1.1.1就业结构24

1.1.2充分就业24

1.1.3不充分就业25

1.1.4就业弹性25

1.1.5公平就业25

1.1.6就业歧视26

1.1.7社会性别主流化26

1.1.8社会性别平等26

1.1.9社会性别公正27

1.1.10社会性别差距27

1.2就业群体27

1.2.1就业人员27

1.2.2特殊就业群体28

1.2.3失业人员28

1.2.4城镇失业人员28

1.2.5登记失业人员28

1.2.6初次失业人员28

1.2.7就业转失业人员29

1.2.8下岗职工29

1.2.9就业困难群体29

1.2.10农村富余劳动力29

1.2.11新成长劳动力30

1.2.12并轨人员30

1.3就业矛盾30

1.3.1一般性就业矛盾31

1.3.2中国就业的主要矛盾31

1.4就业形式31

1.4.1正规就业31

1.4.2非正规就业32

1.4.3非全日制就业32

1.4.4灵活就业32

1.4.5弹性就业32

1.4.6自谋职业32

1.4.7阶段性就业33

1.4.8非正规部门就业33

1.4.9劳务派遣组织33

1.4.10境外就业33

1.4.11境外就业中介机构33

1.4.12残疾人集中就业34

1.4.13残疾人按比例就业34

1.4.14外国人在中国就业34

1.4.15外国人在华就业许可证书34

1.5就业方针35

1.5.1“三结合”就业方针35

1.5.2我国新时期的就业方针35

1.5.3劳动者自主择业36

1.5.4市场调节就业36

1.5.5政府促进就业36

2就业服务36

2.1公共就业服务制度37

2.2公共就业服务37

2.3职业介绍38

2.3.1职业介绍机构38

2.3.2公共职业介绍机构38

2.3.3其他非营利性职业介绍机构39

2.3.4营利性职业介绍机构39

2.3.5职业介绍行政许可制度39

2.3.6劳动力供需洽谈会39

2.3.7劳动人事事务代理39

2.3.8录用备案和就业登记制度40

2.3.9职业介绍补贴政策40

2.4职业指导40

2.4.1职业指导人员41

2.4.2个人面谈法41

2.4.3集体座谈法41

2.4.4跟踪服务法41

2.4.5工作分析42

2.4.6职业胜任42

2.4.7职业咨询42

2.4.8职业转换43

2.4.9职业系留点43

2.4.10人员素质测评43

2.4.11职业生涯设计43

2.5社区就业服务44

2.5.1社区就业44

2.5.2社区就业重点联系城市44

2.5.3社区居民服务业45

2.5.4社区就业岗位45

2.5.5社区公益性就业组织46

2.5.6社区就业实体46

2.5.7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平台46

2.5.8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47

2.5.9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47

2.5.10劳动保障协理员47

2.5.11劳动就业服务企业48

2.6就业援助制度48

3劳动力市场49

3.1劳动力供给49

3.2劳动力需求49

3.3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方式49

3.4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方式50

3.5劳动力市场的交换方式50

3.6劳动力市场政策50

3.6.1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51

3.6.2消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51

3.6.3劳动力市场干预和调节政策51

3.7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52

3.7.1劳动力供给机制52

3.7.2劳动力供给弹性52

3.7.3劳动力需求弹性53

3.7.4劳动力流动机制53

3.7.5劳动力跨区域流动53

3.8劳动力市场建设54

3.8.1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的目标模式54

3.8.2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54

3.8.3劳动力市场“三化”建设54

3.8.4劳动力市场科学化建设55

3.8.5劳动力市场规范化建设55

3.8.6劳动力市场现代化建设55

3.8.7就业服务“新三化”建设56

3.8.8就业服务制度化建设56

3.8.9就业服务专业化建设56

3.8.10就业服务社会化建设57

3.8.11人本服务57

3.9劳动力市场信息57

3.9.1职业介绍信息58

3.9.2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58

3.9.3金保工程58

3.9.4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59

3.9.5劳动力市场综合月报制度60

3.9.6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分析制度60

3.9.7劳动力市场求人倍率60

3.9.8职业信息分析师61

3.10劳动力市场管理61

3.11人力资源市场61

4中国的就业政策62

4.1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政策63

4.1.1企业富余人员63

4.1.2再就业63

4.1.3再就业工程64

4.1.4再就业服务中心64

4.1.5生产自救基地65

4.1.6再就业基地65

4.1.7双轨65

4.1.8转轨65

4.1.9并轨65

4.1.10两个确保66

4.1.11三条保障线66

4.1.12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66

4.1.13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67

4.1.14特定政策补助67

4.2中国积极的促进就业政策67

4.2.1促进就业政策的五大支柱68

4.2.2促进就业政策的六个领域69

4.2.3促进就业的十项政策措施70

4.2.4税费减免政策70

4.2.5服务型企业70

4.2.6商贸企业70

4.2.7国有企业所办集体企业71

4.2.8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71

4.2.9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微利项目71

4.2.10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担保基金72

4.2.11下岗失业人员贷款担保机构72

4.2.12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信用社区72

4.2.13社会保险补贴政策73

4.2.14就业援助政策73

4.2.15国有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政策73

4.2.16三类资产74

4.2.17改制分流74

4.2.18就业服务政策74

4.2.19“一站式”就业服务75

4.2.20“一条龙”登记服务75

4.2.21财政投入政策76

4.2.22就业专项资金76

4.2.23再就业资金76

4.2.24再就业补助资金77

4.2.25社会保障政策77

4.2.26企业裁员政策78

4.2.27社区平台政策78

4.2.28《再就业优惠证》78

4.2.29净增就业岗位79

4.2.30公益性岗位79

4.2.31再就业援助行动79

4.2.32大龄就业困难对象(“4050”人员)80

4.2.33再就业援助周活动80

4.2.34再就业援助月活动81

4.2.35再就业政策实效行动81

4.2.36春风行动81

4.2.37技能岗位对接活动83

4.2.38民营企业招聘周83

4.2.39劳动保障公益服务专用电话号码83

4.3农村劳动力就业政策84

4.3.1新时期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指导思想84

4.3.2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85

4.3.3农村劳动力流动(转移)就业85

4.3.4农村劳动力流动(转移)就业重点监控地区85

4.3.5以工代贩86

4.3.6劳务协作86

4.3.7劳务基地86

4.3.8劳务经济87

4.3.9劳务输出87

4.3.10劳务中介87

4.3.11劳务代理87

4.3.12劳务承包88

4.3.13劳务派遣88

4.3.14乡镇劳动服务机构88

4.3.15春运期间组织农民工有序流动制度89

4.3.16统筹城乡就业89

5失业90

5.1失业登记制度90

5.2失业保险90

5.3失业率91

5.3.1全社会失业率91

5.3.2城镇失业率91

5.3.3城镇登记失业率91

5.3.4调查失业率91

5.4失业分类92

5.4.1摩擦性失业92

5.4.2结构性失业92

5.4.3季节性失业93

5.4.4周期性失业93

5.4.5隐性失业93

5.4.6自愿失业94

5.5失业监控94

5.6失业预警制度95

6劳动关系95

6.1劳动合同96

6.2劳动争议96

6.3劳动监察96

6.4集体合同97

6.5工作时间97

6.6标准工时制97

6.7工龄98

6.8工资98

三、培训词条99

1职业培训制度99

1.1职业培训的基本制度99

1.1.1劳动预备制度99

1.1.2就业准入制度100

1.1.3再就业培训制度100

1.1.4学徒培训制度101

1.1.5企业职工培训制度101

1.2职业教育体系102

1.2.1职业教育102

1.2.2职业培训体系102

1.2.3素质教育103

1.2.4终身学习103

1.2.5创新教育104

1.2.6职业技能开发104

1.2.7职业技能培训105

1.3国家培训项目105

1.3.1“三年千万”再就业培训计划106

1.3.2技能振兴行动106

1.3.3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107

1.3.4“三年五十万”新技师培养计划108

1.3.5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资格培训工程108

2就业培训109

2.1就业前培训109

2.1.1就业训练110

2.1.2青年职业见习110

2.1.3青年见习计划110

2.2再就业培训111

2.2.1再就业培训补贴111

2.2.2政府购买培训成果112

2.2.3再就业伙伴关系112

2.3转业培训112

2.4创业培训113

2.4.1“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中国项目113

2.4.2“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培训课程114

2.4.3“产生你的企业想法”培训课程114

2.4.4“创办你的企业”培训课程114

2.4.5“改善你的企业”培训课程115

2.4.6“扩大你的企业”培训课程116

2.4.7后续支持服务116

2.4.8 SIYB中国项目监督评估系统116

2.4.9 SIYB中国项目教师117

2.4.10 SIYB中国项目培训师117

2.4.11 SIYB中国项目培训机构117

2.4.12游戏模块118

2.4.13马兰花标志118

2.4.14 SIYB中国项目网站119

2.4.15SIYB培训质量监控工具包119

2.4.16创业咨询师119

2.5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120

2.5.1进城务工人员引导性培训120

2.5.2进城务工人员技能培训120

2.5.3农村培训121

2.5.4阳光工程121

3职工培训122

3.1岗位培训122

3.2职业资格培训123

3.3适应性培训123

3.4转岗培训123

3.5“四新”培训124

3.6全程培训124

3.7终身培训124

3.8全员培训124

3.9脱产培训124

3.10职工培训经费125

3.11企业培训师125

4远程培训126

4.1互联网络远程培训127

4.2卫星远程培训127

4.2.1卫星远程培训课件制作系统128

4.2.2卫星远程培训课件加密系统128

4.2.3卫星远程培训统一邮箱系统128

4.2.4西部远程培训项目129

4.2.5星火农村劳动力远程培训项目129

4.3 CETTIC远程培训平台129

4.3.1 CETTIC远程培训资源中心130

4.3.2 CETTIC远程学习中心130

4.4远程培训教学方式130

4.4.1远程培训答疑131

4.4.2在线培训131

4.4.3离线培训131

4.5远程学习132

4.5.1同步学习132

4.5.2异步学习132

5职业培训机构132

5.1技工学校133

5.1.1省(部)级重点技工学校133

5.1.2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133

5.1.3高级技工学校134

5.1.4技师学院134

5.1.5高级技工学校专业目录和教学计划134

5.2就业训练中心135

5.3企业职工培训机构135

5.4民办职业培训机构136

5.5实验基地136

5.5.1职业培训综合基地136

5.5.2国家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实验基地137

5.5.3职业培训集团化137

5.6校企合作培养模式138

5.6.1校办工厂138

5.6.2订单培训138

5.6.3定向培训139

5.6.4定制培训139

5.7职业培训机构督导评估139

5.7.1技工学校复评139

5.7.2国家重点技工学校质量管理标准140

5.7.3民办职业培训机构设置标准140

6职业培训教学140

6.1职业培训教学基准141

6.1.1教学计划141

6.1.2教学大纲141

6.1.3职业培训课程体系142

6.2职业培训课程142

6.2.1教学目的142

6.2.2教学内容142

6.2.3教学手段142

6.2.4课程结构142

6.2.5课程内容143

6.2.6课程要素143

6.2.7课程规划大纲143

6.2.8多媒体培训课程143

6.2.9课件143

6.2.10多媒体课件144

6.2.11职业培训多媒体课程开发标准144

6.2.12教学脚本144

6.2.13制作脚本144

6.2.14 “SIYB”培训课程144

6.3职业培训教学方法145

6.3.1职业导向教学法146

6.3.2自主学习法146

6.3.3模块化教学法146

6.3.4能力本位教学法147

6.3.5任务教学法148

6.3.6程序教学法149

6.3.7启发教学法149

6.4职业培训学习环境150

6.4.1计算机辅助教学150

6.4.2计算机化训练150

6.4.3计算机管理教学150

6.4.4分布式学习技术系统150

6.4.5仿真模拟培训环境151

6.4.6仿真模拟151

6.4.7仿真模拟技术151

6.5职业培训学习媒体151

6.5.1职业培训教材152

6.5.2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152

6.5.3多媒体152

6.5.4媒体素材152

6.5.5职业培训教学设备153

6.6职业培训教师153

6.6.1专业理论课教师153

6.6.2实习指导教师153

6.6.3一体化教师154

6.6.4技工学校、高级技工学校教师上岗资格条件154

6.6.5就业训练中心、民办职业培训机构教师上岗资格条件155

6.6.6师资培训基地155

6.7职业培训教学研究156

6.7.1全国技工学校教学成果评选156

6.7.2全国职业培训软件大赛156

6.7.3职业培训教学研究机构156

7职业技能竞赛157

7.1职业技能竞赛分类157

7.1.1国家级一类竞赛157

7.1.2国家级二类竞赛157

7.2竞赛标准158

7.3竞赛项目158

7.4竞赛命题158

7.5竞赛备案158

7.6竞赛奖励159

7.7国家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制度159

7.7.1国家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159

7.7.2国家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资格条件160

7.7.3国家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申报与培训160

7.7.4国家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认证160

7.7.5国家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审核注册161

7.7.6国家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再培训161

7.8国际技能组织161

7.9国际青年奥林匹克技能竞赛161

7.10同业交流162

8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评选表彰制度162

8.1中华技能大奖163

8.2全国技术能手163

8.3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164

8.4全国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办公室164

8.5两级评审制164

四、鉴定词条165

1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165

1.1职业资格165

1.1.1从业资格166

1.1.2执业资格166

1.1.3职业资格证书166

1.2职业资格等级166

1.2.1国家职业资格五级167

1.2.2国家职业资格四级167

1.2.3国家职业资格三级167

1.2.4国家职业资格二级167

1.2.5国家职业资格一级168

1.3职业技能鉴定168

1.3.1标准参照型考试168

1.3.2常模参照型考试169

1.3.3职业技能鉴定的特点169

1.3.4职业技能鉴定对象169

1.3.5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原则170

1.3.6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体系170

1.3.7技能人才评价体系171

2国家职业标准171

2.1职业概况171

2.1.1职业定义172

2.1.2职业等级172

2.1.3职业环境条件172

2.1.4职业能力特征172

2.1.5基本文化程度173

2.1.6培训要求173

2.1.7鉴定要求173

2.1.8申报条件173

2.2基本要求173

2.2.1职业道德要求173

2.2.2基本知识要求174

2.3工作要求174

2.3.1职业功能项目174

2.3.2工作内容174

2.3.3技能要求175

2.3.4相关知识175

2.4比重表175

2.5国家职业标准制定175

2.5.1国家职业标准制定的指导思想176

2.5.2国家职业标准制定的原则176

2.5.3国家职业标准制定的程序176

2.5.4国家职业标准制定技术规程177

2.6工人技术等级标准177

2.7工人考核条例178

2.8职业技能标准178

2.9职业技能鉴定规范178

3职业技能鉴定命题179

3.1职业技能鉴定命题技术179

3.1.1职业技能鉴定命题原理179

3.1.2职业技能鉴定目标系统180

3.1.3职业技能鉴定命题技术规程180

3.1.4职业技能鉴定命题技术标准180

3.1.5职业技能鉴定经验型命题181

3.1.6职业技能鉴定模式型命题181

3.2职业技能鉴定的鉴定要素细目表182

3.2.1职业技能鉴定的鉴定要素细目表编制原则183

3.2.2职业技能鉴定领域185

3.2.3职业技能鉴定行业185

3.2.4职业技能鉴定的职业(工种)185

3.2.5职业技能鉴定的方式185

3.2.6职业技能鉴定的鉴定点186

3.2.7职业技能鉴定的鉴定点重要程度186

3.2.8职业技能鉴定的鉴定范围重要程度比例186

3.2.9职业技能鉴定的鉴定范围鉴定比重187

3.3职业技能鉴定试题187

3.3.1职业技能鉴定理论知识试题187

3.3.2职业技能鉴定客观题188

3.3.3职业技能鉴定主观题189

3.3.4职业技能鉴定客观题和主观题的特点比较189

3.3.5职业技能鉴定操作技能试题191

3.3.6职业技能鉴定操作技能考核命题领域191

3.3.7职业技能鉴定试题的基本特征参数192

3.3.8职业技能鉴定试题层次属性193

3.3.9职业技能鉴定试题的题型193

3.3.10职业技能鉴定试题题目□目标一致性194

3.3.11职业技能鉴定试题难度194

3.3.12职业技能鉴定试题难度等级195

3.3.13职业技能鉴定试题认知层次195

3.3.14职业技能鉴定试题区分度196

3.4职业技能鉴定试卷196

3.4.1职业技能鉴定组卷方案和组卷计划书197

3.4.2职业技能鉴定知识(书面)试卷结构197

3.4.3职业技能鉴定技能(操作)试卷结构197

3.4.4职业技能鉴定试卷技术参数198

3.4.5职业技能鉴定点重要程度比例198

3.4.6职业技能鉴定试卷鉴定比重匹配值199

3.4.7职业技能鉴定试卷难度199

3.5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199

3.5.1职业技能鉴定题库测量模型201

3.5.2职业技能鉴定题库试卷生成模型202

3.5.3职业技能鉴定题库技术指标要求202

3.5.4题库开发步骤203

3.5.5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开发技术规程203

3.5.6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管理系统204

3.5.7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理论知识题库管理系统205

3.5.8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操作技能题库管理系统206

3.5.9国家题库运行管理网络构成和职责207

3.5.10国家题库运行管理网络建设209

3.5.11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反馈修正系统209

3.5.12《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理论知识考试复习指导丛书》210

3.5.13《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操作技能考试手册》210

3.6职业技能鉴定命题质量评价210

3.6.1职业技能鉴定命题质量评价方案211

3.6.2职业技能鉴定命题质量评价技术211

3.6.3职业技能鉴定单项考核及格率211

3.6.4职业技能鉴定考核通过率212

3.6.5职业技能鉴定试卷效度212

3.6.6职业技能鉴定试卷信度212

3.6.7职业技能鉴定评分一致性213

3.6.8职业技能鉴定信度评价213

3.6.9职业技能鉴定效度评价214

3.6.10职业技能鉴定难度评价214

3.6.11职业技能鉴定试题区分度评价215

3.6.12等值215

3.6.13公平性215

3.6.14试题编制误差216

4职业技能鉴定管理216

4.1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管理体制216

4.1.1职业技能鉴定政策法规系统216

4.1.2职业技能鉴定的行政管理系统217

4.1.3职业技能鉴定的技术支持服务系统217

4.1.4职业技能鉴定的监督检查系统217

4.2职业技能鉴定机构217

4.2.1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218

4.2.2职业技能鉴定所(站)218

4.2.3职业技能鉴定所(站)条件标准219

4.2.4《职业技能鉴定许可证》219

4.2.5职业技能鉴定所(站)评估219

4.2.6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219

4.3职业技能鉴定组织形式220

4.3.1社会通用职业(工种)技能鉴定220

4.3.2行业特有职业(工种)技能鉴定220

4.3.3军队技术兵种职业技能鉴定220

4.3.4企业职工职业技能鉴定221

4.3.5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鉴定221

4.3.6高技能人才职业技能鉴定221

4.3.7技师评聘221

4.3.8单项能力认证222

4.3.9职业技能鉴定统一组织形式222

4.3.10职业技能鉴定非统一组织形式222

4.3.11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222

4.3.12能力测评类考试222

5职业技能鉴定考评人员223

5.1职业技能鉴定考评人员资格223

5.1.1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223

5.1.2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223

5.1.3职业技能鉴定考评人员的基本任务224

5.1.4职业技能鉴定考评人员的基本权利和义务225

5.1.5职业技能鉴定考评人员资格培训225

5.1.6职业技能鉴定考评人员资格考核226

5.2职业技能鉴定考评人员职业道德226

5.2.1职业技能鉴定考评人员职业道德规范226

5.2.2职业技能鉴定考评人员守则226

5.3职业鉴定考评人员管理制度227

5.3.1职业技能鉴定考评人员聘任制228

5.3.2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小组制228

5.3.3职业技能鉴定考评人员集训制度228

5.3.4职业技能鉴定考评人员轮换制度228

5.3.5职业技能鉴定考评人员回避制度229

5.3.6职业技能鉴定考评人员年度考核制度229

5.3.7职业技能鉴定考评人员质量督导制度229

6职业技能鉴定组织实施229

6.1职业技能鉴定考务管理229

6.1.1职业技能鉴定计划230

6.1.2职业技能鉴定公告230

6.1.3职业技能鉴定申报230

6.1.4职业技能鉴定考场编排230

6.1.5职业技能鉴定考场管理231

6.1.6职业技能鉴定阅卷评分231

6.1.7职业技能鉴定成绩处理231

6.1.8职业技能鉴定收费管理231

6.1.9职业技能鉴定(信息)统计231

6.1.10职业技能鉴定误差控制232

6.1.11职业技能鉴定考务管理工作质量分析232

6.2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形式232

6.2.1理论知识考试232

6.2.2实际操作考核233

6.2.3智能化考试233

6.2.4过程式模块测验233

6.2.5终结式综合考试233

6.2.6综合评审233

6.2.7标准化考试234

6.2.8业绩评估234

6.2.9职业道德考核234

6.2.10新职业试验性鉴定234

6.3职业技能鉴定的考评方法234

6.3.1职业技能鉴定考评问卷法235

6.3.2现场实际操作法235

6.3.3典型作业考核法235

6.3.4仿真模拟操作考核法235

6.3.5情景模拟考核法236

6.3.6案例分析考核法236

6.3.7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口试法237

6.3.8职业技能鉴定考评阅卷法237

6.3.9纸笔考评技术237

6.3.10实际操作考评技术237

6.3.11论文答辩考评技术238

6.4职业资格证书管理238

6.4.1职业资格证书核发程序238

6.4.2职业资格证书编码239

6.4.3职业资格证书填写要求239

6.4.4职业资格证书验印239

6.4.5国家题库统一命题鉴定合格证签239

6.4.6出国人员职业资格证书核发239

6.4.7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引进和注册管理240

7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240

7.1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保证体系241

7.1.1统一职业技能鉴定所(站)管理241

7.1.2统一职业技能鉴定考评人员管理242

7.1.3统一职业技能鉴定命题管理242

7.1.4统一职业技能鉴定考务管理243

7.1.5统一职业技能鉴定证书管理243

7.2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督导制度244

7.2.1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督导工作规程244

7.2.2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督导人员245

7.2.3职业技能鉴定经常性检查245

7.2.4职业技能鉴定质量检查246

7.2.5职业技能鉴定专项治理246

7.2.6职业技能鉴定现场督考247

7.2.7全国统一鉴定质量督导247

7.2.8职业技能鉴定违规事件处理247

7.3职业技能鉴定质量通报制度248

7.3.1职业技能鉴定质量指标通报248

7.3.2职业技能鉴定质量情况通报249

7.3.3职业技能鉴定违规事件通报249

7.3.4全国统考现场督考情况通报250

7.4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质量管理体系250

7.4.1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250

7.4.2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51

7.4.3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流程251

7.4.4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专家251

7.5职业技能鉴定所站“红黑榜”公布制度252

7.6职业技能鉴定质量责任书签订制度252

8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253

8.1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质量督导技术规程253

8.2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实施过程管理253

8.3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考务管理规程253

8.4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技术管理规程254

8.5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管理系统254

8.6全国统一鉴定在线管理系统254

8.7全国统一鉴定远程考场视频监控系统254

8.8全国统一鉴定考试点255

8.9能力测评类考试255

8.9.1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255

8.9.1.1计算机高新技术智能化考试256

8.9.1.2国家职业资格信息技术双认证考试256

8.9.1.3微软双认证考试256

8.9.2软件工程师双认证考试256

8.9.3职业汉语测评项目(简称ZHC)257

8.9.4创新能力测评项目257

8.9.5通用管理能力257

8.10国外职业资格证书引进258

附录一 1993—2006年大事记259

1993年259

1994年264

1995年271

1996年277

1997年284

1998年293

1999年303

2000年335

2001年345

2002年352

2003年362

2004年372

2005年381

2006年390

附录二 相关网站398

附录三 经劳动保障部审核注册的国外职业资格证书400

1.商贸零售管理服务人员证书400

2.中英合作NVQ企业行政管理资格证书400

3.注册金融分析师证书400

4.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证书(ICAD)401

5.职业英语水平等级证书401

6.国际交流英语考试(托业考试)401

7.剑桥大学国际考试委员会商务管理证书401

8.剑桥大学国际考试委员会旅游管理证书402

9.国际财务管理师证书(IFM)402

10.注册职业采购经理证书(CPPM)402

11.企业风险管理师证书40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