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事诉讼制度改革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民事诉讼制度改革研究
  • 金友成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 ISBN:7800837831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277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8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民事诉讼制度改革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关于我国“诉讼法哲学”的构建1

一、“诉讼法哲学”的概念与性质1

二、我国“诉讼法哲学”的基本范畴3

三、研究“诉讼法哲学”的意义7

第二章 “以事实为根据”原则之再思考8

一、理论上的误区:诉讼活动仅仅是一项认识活动吗9

二、事实上的“乌托邦”:客观事实真的能够发现吗11

三、证据制度上的形而上学:反思我国的“实事求是证据制度”14

四、证明制度的先天不足:对我国的证明标准与证明责任的评析16

第三章 我国陪审制度存废之争研究20

一、我国有关陪审制度存废的主要观点21

二、我国的陪审制度应当废除22

三、废除我国陪审制度的理性思考——驳陪审制度的“保留说”与“改革完善说”32

第四章 诉讼主体与民事主体分离若干问题研究36

一、诉讼主体与民事主体分离同民事权利与民事权利能力分离的关系36

二、诉讼主体与民事主体分离同诉权的关系38

三、诉讼主体与民事主体分离在我国民诉法中的演进39

四、外国立法中的诉讼主体与民事主体的分离44

第五章 反诉制度研究47

一、反诉的内涵与性质47

二、反诉的特征53

三、提起反诉的条件57

四、关于反诉案件的审理63

五、关于强制反诉与再反诉65

一、确立和完善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度是我国宪法体制的要求69

第六章 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度研究69

二、当前民事诉讼检察监督中存在的问题73

三、关于检察机关行使法律监督权的方式和手段75

四、关于基层检察院抗诉权和再审案件的审级77

五、关于再审结案的方式79

六、关于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检察监督中的调查取证权81

七、关于解决当前民事诉讼检察监督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的思考82

第七章 程序异化研究85

一、引言85

二、程序异化的界定85

三、程序异化的表现90

四、程序异化的解构102

一、私自录音的含义与分析104

第八章 私自录音的证据效力研究104

二、私自录音的性质与效力106

三、私自录音证据的运用与完善109

第九章 亲子鉴定的证据效力与程序研究112

一、亲子鉴定在民事审判中的运用和发展112

二、亲子鉴定在民事审判中的证据效力114

三、民事审判中运用亲子鉴定的原则和条件116

四、对民事审判运用亲子鉴定的几点立法建议119

第十章 调查令制度研究122

一、我国调查令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122

二、调查令制度的法律性质123

三、设立调查令制度的必要性及其意义124

四、司法实践中调查令制度的实施126

五、调查令制度的完善127

一、证明责任的基本含义130

第十一章 民事证明责任制度研究130

二、证明责任的法律性质133

三、我国证明责任制度之现状135

四、完善民事证明责任制度的必要性137

五、完善民事证明责任的几点建议138

六、当事人举证与人民法院查证的关系152

第十二章 民事举证时限制度研究157

一、各国关于举证时限制度的规定157

二、我国民事举证时限制度之原则、依据及缺陷158

三、设立举证时限制度的目的及依据160

五、完善我国举证时限制度的构想165

四、设立举证时限制度的意义165

第十三章 民事质证制度研究(上)170

一、质证制度的基本含义170

二、我国民事质证制度之现状及缺陷170

三、质证模式的设置172

四、质证制度的构想173

五、质证的方式174

第十四章 民事质证制度研究(下)177

一、质证的性质和特征177

二、质证的模式选择180

三、质证的构成要素183

四、质证与审判方式改革187

一、认证的基本含义与性质192

第十五章 民事认证制度的构建研究192

二、建立民事认证制度的必要性193

三、举证、质证和认证之关系194

四、设立民事认证制度的构想195

五、当庭认证的要求198

第十六章 我国审前准备程序的构建研究202

一、我国当前审前准备程序改革的实践203

二、我国审前准备程序改革所应坚持的价值取向205

三、建立我国审前准备程序的制度创新209

第十七 章民事执行的对象、规程和期限的研究215

一、执行的对象215

二、执行的规程——操作程序和执行措施226

三、执行的期限——效率和社会经济关系稳定的需要234

第十八 章民事判决、裁定及其执行中的利息计算问题研究243

一、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贷款利率及结息办法的有关规定244

二、财务管理实务中实际贷款利率的核算246

三、民事判决、裁定及其执行中计算利息应当适用“挤占挪用贷款利率”并按季计收复利260

第十九章 关于民事诉讼法实施过程中若干问题的探讨261

一、关于再审制度261

二、关于审级制度263

三、关于执行问题265

四、关于陪审制度269

第二十章 应当重视民法中程序问题的研究272

一、民法与民诉法分野的历史考察272

二、应当重视民法中的程序性规定274

后记27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