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字声韵训诂笔记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黄侃述;黄焯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ISBN:9186·12
- 出版时间:1983
- 标注页数:288页
- 文件大小:8MB
- 文件页数:31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文字声韵训诂笔记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文字学笔记1
小学1
小学之命名1
小学之确解1
有系统条理始得谓之小学2
清人治小学与前人之异趣2
治小学门径2
近代小学所循途径3
小学所须之书籍5
治小学之法与其效用8
治小学不可讲无条例之言与无证据之言12
治小学必须专治一书12
清代小学之进步12
字书分四种13
字书编制法商榷14
汉时字数增加之故17
急就可代仓颉17
章草三大家17
钟鼎甲骨文字18
汉人多以经学解释小学22
经传通假字23
论书势变易23
略论文字变易之条例及字体变?28
书法变易29
笔书变易29
傍音变易30
全体变易30
声转韵转变易30
文字变易31
论文字变易孳乳二例34
音韵与文字训诂之关系34
形声35
以声音求文字之系统42
文字与文词不相应47
中国文字凡相类者多同音其相反相对之字亦往往同一音根47
本义与引申义假借义之47
形声义三者不可分难47
古文一字两用50
说文言古文省50
论笔势省变50
作篆用本字51
一字多音51
略论推导本字之法53
略论推导语根之法57
初文多转注61
推广初又转注之义66
就初文同声求其同类67
说文形动字多假物体为象69
说文字中带声70
说文中多相同之字70
说文本字不见经传之故70
说文为一切字书之根柢71
看说文宜兼看类篇71
说文依据简表72
说文纲领74
一字体74
二六书77
三说解83
四引经88
五阙89
看说文三法90
治说文之方法90
说文之研究法有七91
说文部数可以增省91
说文说解中字为本又所无者92
古人立说有不相客处92
说文说解中有实义之字典本象为双声者92
读为读若93
说文新附考93
王筠说误93
文始94
治音韵次第95
声韵学笔记95
音韵书分三类96
譣音之法有二96
四声之起原96
古平入二声不分97
古只有平入二声97
中国语言以单音为根99
中国语言音单调复99
叠韵互音100
元音101
入声为元音102
异平同入103
反切未兴以前声类无精当之分析103
考韵者宜考韵部之由来103
反语体语连语104
求声易求韵难105
声韵之异105
反切用字105
古今声韵有同有异106
古声十九类必为一四等106
切韵分声107
齐先添萧四韵本为洪音109
娘日二母归泥之乱说于切韵指掌?109
音变举例110
音变界限116
声变韵转大则116
韵书之作本不施于文学117
反切出而后有完全严格之韵书117
韵书成于沈约117
韵书之大剂118
切韵后韵书分三类119
韵之分合次序及标目字之异同120
南北朝时南人能辨佳皆儿人未能分令则北人能辨歌戈南人不能分124
广韵可分十五组124
韵目字与定例124
韵多之理有三125
说广韵125
侵覃两韵字难定其开合129
讲韵须推其原举其证要其终129
异平同入与入声兼配阴阳声129
韵书之凌乱分三130
广韵攻公之分131
阴声韵阳声韵132
韵母之变有四种134
韵母必有清浊两读135
中国声繁韵亦繁135
亲真与表贞等韵之别135
开口音与合口音洪细转变不同136
模母字与添帖二部多相通灰与青赤相转136
方言方音136
方言偶忆138
曷末部萧部音读古与今异139
长江黄河流域之人譣浊音法139
古韵家与今韵家等韵家各有其蔽139
切韵指掌?139
邵光祖语140
注音字母之弊140
叶音141
译外国语141
今日读古音者与言字母等韵者各有其病142
推求古本音之法142
声韵文字训诂互相为用149
音韵在于史证149
古人说音之误解150
近代古音学发明之次第150
古音大较152
古音分三期155
吉声韵古本音概略156
严可均论韵部通转最妙157
邹汉勋论古音161
诗声类缚韵例161
复?述韵之误161
淮南高诱注释音奇?者162
释名释音奇?者163
公羊何注释者奇?者163
汉书王子候表晋的音163
尔雅释兽引晋的音164
古音奇胲164
颜氏家训音辞篇166
集韵172
朱骏声古令韵准176
切韵考内外篇177
训诂笔记卷上179
训诂概述179
训诂学定义及训诂名称181
训诂学成立之原因182
训诂构成之方式186
本有之训诂与后起之训诂188
沥立之训诂与?属之训诂189
义训与声训190
说字之训诂与解文之训诂不同192
说文之训诂必与形相帖切192
以声韵求训诂之根源193
求训诂之次序195
声训举例200
古之训钴即声音203
凡文字之意义相关者其音亦往往相关204
初文音义不定于一204
论语言变化205
字义起于安音说206
右文说之推阐210
古韵同部之字及古声同纽之字义多相近214
古人音随义转215
训诂之功用216
语词误解以实义216
增字解经217
古人行文间有文平义异者218
经学训诂与小学训钴有异219
读先儒之书不宜改字以迁就己说219
凡读古书遇有所疑须展转求通不可遽断为误而国加改易221
读古书当潜心考索文义不必骤言通假221
诠释旧文不能离已有之训诂而臆造新解222
训诂之道须谨守家法亦应兼顾事实223
训诂不可展转附会224
训诂宜兼顾词言之情224
训诂之作为通句读225
对古训宜悉心体玩不应轻易驳斥225
双声叠韵之字虽不可分别解释然各有其本字226
双声叠韵速语言与正言同228
相反为义229
古人训诂之体不嫌重复230
训诂笔记卷下231
治尔雅之始基在正文字与明声音231
尔雅乃运用文字之学而为训诂之正义231
尔雅释之之字不纯为正字232
说文不?为本义尔雅不?为引申义232
释诂与释言释训之别233
音义相因相承233
古人训释多通本文前后章句之义为说而非单解字义234
诗经中连言之字尔雅释训即以为释235
训诂宜先定正钏而后及旁通之义236
用字之理与造字之理不必符同237
治尔雅之要在以声音证明训诂之由来而义例在所不急237
尔雅有一字两读一条两解之例238
尔雅有一训兼两义三义239
一语两诂一物分言240
同义异物241
声转义通声通同训声近义同241
传本互异或师说不同宜各从其本249
论物名相同249
物有同状而异所者其名则同252
尔雅名物当贯以声音求其条例256
尔雅释岛之例有三257
尔雅释兽有本同类而言似有本似而言同类者257
草木虫鱼之名不可随意以为可书作某借作某257
尔雅释草以下七篇篇末有泛言而不专指一物258
凡雅俗古今之名同类之异名与异类之同名其音与义往往相关258
尔雅分三篇259
治尔雅之程序259
论尔雅郭注261
小尔雅261
方言262
方言与尔雅同旨262
今世方言本之远古263
考求今世方言本字须有明证263
郭注方言音略有三例264
释名264
广雅264
论古今文章词例275
热门推荐
- 447583.html
- 1025577.html
- 562187.html
- 398078.html
- 977580.html
- 1753456.html
- 2243924.html
- 3855158.html
- 3170745.html
- 23498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736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579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551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380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516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192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52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666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104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23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