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北方节水稻作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王一凡,周毓珩主编 著
- 出版社: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8132090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312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33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北方节水稻作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节水稻作概论1
第一节 水资源概述1
一、世界水资源概况1
二、我国水资源概况1
三、我国北方水资源概况2
四、气候变化与自然降水3
第二节 合理利用水资源的途径4
一、开源与节流并重4
二、宏观控制与水资源调节5
三、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5
四、开辟新的水资源6
第三节 节水稻作研究的进展7
一、节水稻作历史的沿革7
二、节水稻作技术研究的新进展9
第二章 节水稻作的理论基础10
第一节 节水稻作的意义10
一、节水稻作的概念10
二、节水稻作的内容10
第二节 节水稻作的理论基础12
一、水稻与水的关系12
二、节水稻田灌溉水层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13
第三节 节水稻作的水稻综合效应15
一、节省了灌溉用水15
二、创造了水稻健康的生育环境16
三、形成了良好的稻田生态效应16
第三章 节水稻作生理与气候生态17
第一节 节水稻作生理17
一、壮秧生理17
二、营养生理21
三、群体生理23
四、水分生理26
五、障碍生理27
第二节 节水稻作的气候生态29
一、水稻生育与气象条件的关系29
二、北方节水稻作区气候条件简述30
三、节水稻作的气候生态36
第三节 节水条件下水稻的生长环境39
一、土壤物理特性及稻田含盐量39
二、节水灌溉稻田小气候的变化40
三、灌溉量与试验小区的收获产量43
四、关于自然降水保证率的讨论45
第四节 节水稻作的稻田需水46
一、水稻生理需水46
二、水稻生态需水47
三、水稻耕作需水48
四、节水稻田的水分平衡48
五、节水稻田需水量及有关灌溉技术参数50
第五节 节水稻作的灌溉指标53
一、水稻本田期总灌水量指标53
二、各生育阶段需水量及灌溉指标56
第六节 节水指标与灌溉量60
一、水稻生育需水关键期及灌溉指标60
二、降水保证率、生态需水量和灌溉指标65
三、节水稻作环境因子的变化66
四、节水稻作与干物质生产68
第七节 灌溉量与产量综合评判及气候决策71
一、灌溉量与环境因子的综合评判71
二、不同品种与灌溉量的综合评判72
三、品种布局与灌溉量的综合评判75
四、节水高产稻作肥、种、密气候决策75
第四章 水稻节水栽培83
第一节 节水适宜品种的选用83
一、抗旱品种的筛选83
二、不同水分状况对品种的影响85
三、品种耐旱性指标与鉴定方法87
四、抗旱品种的选育目标89
五、北方稻区适于节水栽培的主要品种90
第二节 节水稻田少免耕全旱整地技术93
一、旋耕整地技术93
二、稻田平整地技术94
三、稻田少免耕的作用95
四、旋耕整地配套机具98
第三节 培育耐旱带蘖壮秧102
一、育秧技术的演变与发展102
二、育秧方式103
三、几种主要育秧形式104
四、壮秧标准108
五、培育壮秧技术要点111
第四节 节水栽秧119
一、水稻移栽的意义120
二、主要移栽种类方式及其适宜范围120
三、节水移栽技术120
第五节 节水稻作合理经济施肥130
一、节水稻田生态环境对养分动态变化的影响131
二、水稻对养分吸收特点及营养诊断131
三、水稻的需肥要求与节水稻作的施肥依据132
四、节水稻作合理经济施肥方法137
第六节 节水灌溉技术139
一、移栽水稻节水灌溉模式139
二、海滨盐碱地与内陆盐碱地节水灌溉140
三、井灌区节水灌溉141
四、污水灌溉稻田节水灌溉141
第七节 化学调控技术143
一、化学调控基本概念和多效唑性质143
二、MET的生理效应和生物学效应144
三、MET的应用147
第八节 化学节水技术151
一、化学节水技术研究的进展151
二、化学节水技术的基本原理151
三、化学节水技术的应用效应152
四、化学节水制剂的种类153
五、化学节水技术在水稻上的应用159
第五章 水稻旱作161
第一节 概述161
一、水稻旱作的概念161
二、水稻旱作的意义161
三、水稻旱作的发展162
四、水稻旱作发展的有利条件163
第二节 水稻旱作的生理生态基础164
一、根茎叶变化164
二、主要经济性状变化165
三、水稻旱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65
第三节 良种及繁育体系的确立168
一、水稻旱作对品种的选择168
二、北方地区适应旱作的主要品种169
三、良种退化及其原因170
四、良种的提纯复状171
五、良种繁育技术171
第四节 水稻旱作技术172
一、选地172
二、整地与做畦174
三、播种前的种子准备174
四、播种175
五、苗期管理177
六、施肥177
七、灌水180
第六章 节水稻田病虫草害及其防治183
第一节 节水稻田杂草的化学防除183
一、稻田主要杂草的识别183
二、稻田常用化学除草剂187
三、化学除草剂的作用原理195
四、节水稻田化学除草技术197
第二节 节水稻田病害及其防治199
一、稻瘟病199
二、水稻白叶枯病201
三、稻曲病202
四、水稻纹枯病202
五、水稻恶苗病203
六、水稻立枯病204
七、水稻干尖线虫病205
八、稻胡麻斑病205
九、稻赤枯病206
第三节 节水稻田虫害及其防治206
一、二化螟206
二、稻水象甲207
三、稻小潜叶蝇208
四、稻螟蛉209
五、稻纵卷叶螟209
六、稻飞虱210
第七章 节水稻作实践213
第一节 水稻三旱栽培法213
一、三旱栽培的主要优点213
二、三旱栽培水稻生育的特点214
三、各项栽培措施对水稻产量的影响214
四、三旱栽培技术措施219
第二节 寒地水稻节水灌溉技术222
一、寒地稻区灌溉水资源和存在的问题222
二、寒地稻作节水灌溉实践与效益223
三、寒地水稻节水灌溉技术226
第三节 水稻旱种水管节水栽培230
一、旱种水管的发展230
二、旱种水管的主要优点230
三、旱种水管的适用范围231
四、旱种水管的主要技术措施231
第四节 水稻地膜覆盖栽培235
一、发展地膜覆盖栽培的优势235
二、地膜覆盖栽培的增产因素及生态效应235
三、地膜覆盖栽培技术238
第五节 水稻晚栽节水增产技术240
一、水稻晚栽节水技术研究的实践240
二、晚栽节水技术研究的内容与方法241
三、晚栽技术研究的结果分析241
四、水稻晚栽高产节水的关键技术244
第六节 内陆盐碱地水稻节水栽培245
一、选用适宜品种245
二、培育健壮秧苗246
三、整地插秧248
四、本田管理249
第七节 滨海盐碱地水稻节水栽培250
一、盐碱地培育壮秧技术250
二、整地与插秧252
三、盐碱地节水灌溉252
第八节 黄土高原水稻节水增产技术253
一、从当地自然条件看节水种稻的必要性253
二、水稻节水技术254
第九节 水稻大苗迟栽光温管理节水栽培257
一、长龄迟栽秧苗素质与温光的关系257
二、大苗迟栽与水稻气候生态的关系262
三、大苗迟栽的产量分析265
四、大苗迟栽未来发展的探讨268
五、大苗迟栽节水技术269
第十节 旱育宽行超稀植节水栽培269
一、水稻宽行超稀植的意义269
二、水稻超稀植的高产机理270
三、水稻旱育超稀植节水栽培273
四、宽行超稀植节水栽培的主要技术措施274
第十一节 沙区漏水田节水增产技术276
一、从陕西榆林气候及地貌土壤情况看节水稻作的可行性276
二、从水资源及工程设施看水稻节灌的必要性277
三、从榆林水稻生产发展看节灌增产技术的前景278
四、漏水田推广节水增产配套技术的几点做法278
第十二节 淮北麦茬稻节水增产技术282
一、淮北地区的气候和水稻生产特点282
二、淮北地区水稻节水栽培发展前景283
三、淮北地区水稻节水栽培的增产效果284
四、淮北地区水稻节水栽培技术285
第十三节 沿黄稻区水稻节水栽培289
一、沿黄稻区自然生态条件289
二、沿黄稻区节水种稻从水稻旱种开始289
三、几种水稻旱种方式289
第十四节 不同种植制稻田节水灌溉模式292
一、冀东滨海一季稻区浅湿结合灌溉模式292
二、冀北一季插秧稻节水灌溉模式293
三、冀南麦茬稻区节水灌溉模式293
第八章 节水稻作综合效益分析与前瞻295
第一节 节水稻作的综合效益295
一、节水稻作的经济效益295
二、节水稻作的社会效益295
三、节水稻作的生态效益296
第二节 节水稻作经济效益评价296
一、节水灌溉效益与节水农艺技术效益评价方法296
二、农艺技术节水效益的评价299
第三节 节水稻作经济效益综合评估301
一、北方稻区节水栽培经济效益概况301
二、节水稻作抵御干旱能力优于常规稻作302
三、缺水损失率的估测303
四、节水稻作的投入产出分析304
第四节 节水稻作前瞻306
一、节水稻作的增产潜力及其发展方向306
二、节水稻作发展的新途径308
主要参考文献310
热门推荐
- 2872594.html
- 1284438.html
- 514233.html
- 3352314.html
- 207749.html
- 3622609.html
- 300469.html
- 2512189.html
- 2978669.html
- 25010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710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928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058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825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914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308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631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163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32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29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