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司法公信力的理论与实务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司法公信力的理论与实务
  • 胡锦光,张光宏,王锴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 ISBN:9787510900587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85页
  • 文件大小:154MB
  • 文件页数:302页
  • 主题词:司法制度-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司法公信力的理论与实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节 司法公信力的基本内涵1

一、司法公信力的涵义及构成要素1

二、司法公信力的评价标准3

第二节 司法公信力缺失及成因4

一、司法公信力缺失的外在表现——公众对司法信任度的缺失4

二、司法公信力缺失的成因——司法信用能力缺失6

第三节 提高司法公信力、提升司法满意度的途径9

一、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基础9

二、公正司法和司法公正是提高司法公信力的核心10

三、司法中立是树立司法公信力的前提条件10

四、司法公开是提高司法公信力的重要途径11

五、提升司法能力是司法公信力重塑的必要手段12

六、司法终局性是提升司法公信力的有力保障13

七、廉洁自律是司法公信力复位的必要保证13

第四节 结论14

第一章 法院独立审判15

第一节 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宪法法律规范16

一、《宪法》关于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规定16

二、法律关于法院独立审判的规定17

第二节 宪法权力分工体制下的法院独立审判18

一、审判独立原则与党的领导18

二、审判独立原则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

三、审判独立原则与行政权23

四、审判独立原则与检察权24

五、审判独立原则与法院组织体制25

六、审判独立原则与媒体监督27

第三节 法院独立审判的意蕴29

一、法官独立审理案件29

二、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30

三、实现法院审判独立应具备的社会条件31

第四节 法院独立审判与西方司法制度的本质区别32

一、审判独立不同于西方的司法独立32

二、民主集中制下的审判独立33

第五节 法院独立审判存在的困境34

一、审判权的地方化35

二、法院组织机构和审判活动行政化36

三、法官职业大众化36

第六节 法院独立审判的前景37

一、完善宪法法律制度37

二、以加强法官职业素养为导向的改革38

三、坚持党的领导,加强法律监督43

第二章 司法公开44

第一节 司法公开的内涵44

一、司法的内涵44

二、司法公开的内涵46

第二节 司法公开的理论基础及现实意义48

一、司法公开的理论基础48

二、司法公开的现实意义51

第三节 司法公开的立法概况与内容54

一、司法公开的立法概况54

二、我国司法公开的内容57

第四节 我国司法公开存在的问题59

一、司法公开的案件范围60

二、审理案件的公开程度60

三、审判公开是否包括向当事人公开?62

四、法官心证的公开63

五、判决书的公开64

六、二审程序以及死刑复核程序的公开68

七、形式公开与实质公开的关系70

八、新闻监督与司法公开的关系71

第三章 司法自律73

第一节 司法自律的概念界定73

一、“司法”的意涵73

二、自律的意涵76

三、司法自律的意涵77

第二节 司法自律的正当性78

一、司法自律是司法权基本品性的内在要求78

二、司法自律是审判独立的前提82

三、司法自律有助于司法公正84

第三节 司法自律的实现机制85

一、法官自律机制85

二、审判委员会的自律机制90

三、法院的自律机制95

第四章 能动司法101

第一节 能动司法的理论逻辑102

一、英美法系的司法能动主义102

二、中国语境中的能动司法103

三、现代司法中能动司法的表现形式105

第二节 能动司法的实现方式107

一、法官能动性的实现107

二、能动司法的实现途径110

三、能动司法在诉讼领域的具体应用112

第三节 能动司法的界限115

第四节 能动司法的现实意义118

第五章 司法终局120

第一节 既判力的理论基础121

一、既判力的本质论121

二、既判力的根据论123

第二节 既判力的范围125

一、既判力的时间范围125

二、既判力的客观范围127

三、既判力的主观范围134

第三节 既判力的应用139

一、既判力与职权调查主义139

二、既判力与一事不再理原则139

第四节 既判力的排除141

一、设置再审事由的理论142

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再审理由设置144

三、我国行政诉讼的再审事由分析146

第六章 证据规则的理解与适用150

第一节 民事证据规则重点问题研析150

一、法律真实与客观真实150

二、举证责任的分配与转换153

三、证据的资格认定与价值认定155

四、自由心证与心证规制157

第二节 司法实践中适用证据规则的难点159

一、举证时限的把握159

二、新证据的理解160

三、法院调查取证的范围161

四、证人的出庭作证162

五、鉴定人出庭作证163

六、特殊案件的举证责任分配163

第三节 裁判文书中证据规则部分的改进166

一、存在的问题166

二、裁判文书的改进建议166

第七章 法官的法律解释168

第一节 法官释法的正当性169

一、法官释法的必要性169

二、法官释法的可行性173

第二节 法官个案解释权的缺位176

一、制度缺失177

二、现实失范179

第三节 法官释法的内涵181

一、法官释法的含义181

二、法官释法的目的182

三、法官释法的对象184

第四节 法官释法制度的建构188

一、法官释法的原则188

二、法官释法的程序193

三、法官释法的路径195

四、法官释法的方法197

第五节 结论199

第八章 法律规范的选择适用200

第一节 法律规范选择适用的类型化分析200

一、事实争议下的法律规范选择201

二、法律冲突下的法律规范选择203

三、情理冲突下的法律规范选择206

四、法律漏洞下的法律规范选择213

第二节 法律规范选择适用的过程化分析216

一、法律解释的探析216

二、法律推理的考量218

三、利益衡量的探究220

四、法律拟制的考究222

第三节 法律规范选择适用的职业化分析224

一、司法知识的积累224

二、司法经验的积淀225

三、法律思维的形成227

四、职业道德的塑造228

第四节 结论230

第九章 裁判的论证模式232

第一节 司法公信力与裁判的论证232

一、我国裁判的论证发展232

二、裁判论证乏力的原因235

三、裁判论证与司法公信239

第二节 裁判论证模式的目标价值243

一、裁判论证的价值追求243

二、裁判论证的基本原则246

三、裁判论证的语言技巧248

第三节 裁判文书论证之改良251

一、证据与事实之间251

二、推定事实之论证253

三、事实与法律之间258

第十章 案例指导制度262

第一节 建立案例指导制度的基础262

一、我国判例法传统提供了历史基础262

二、现实司法实践提供了现实基础264

三、严密而等级分明的法院体系提供了组织保障268

第二节 案例指导制度的价值与作用269

一、实行案例指导制度有助于统一法律适用,促进司法统一269

二、实行案例指导制度有利于促进司法公正,维护司法权威270

三、丰富和发展法学理论,实现司法实践与理论研究的良性互动271

第三节 中国式案例指导制度的性质271

一、指导性案例与西方国家判例法的区别271

二、指导性案例的法律地位273

第四节 中国式案例指导制度的模式设计278

一、指导性案例的发布主体278

二、指导性案例的选择标准281

三、指导性案例的发布程序282

四、相关配套措施的完善28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