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农村合作经济 组织形式与制度变迁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农村合作经济 组织形式与制度变迁
  • 傅晨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ISBN:7501773629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94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526页
  • 主题词:农村经济:合作经济-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农村合作经济 组织形式与制度变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序言1

内容提要1

英文摘要1

1 导言1

1.1 农业中要大力发展合作经济1

1.1.1 国际经验:农业是合作经济最活跃的领域1

1.1.2 为什么农业是合作经济最活跃的领域7

1.2 我国农村合作经济发展落后10

1.2.1 认识落后11

1.2.2 实践落后14

1.2.3 研究落后15

1.2.4 立法落后17

1.3 当前我国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的必然性19

1.3.1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19

1.3.2 完善农村双层经营制度20

1.3.3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21

1.4.1 研究对象24

1.4 研究的对象和布局24

1.4.2 本书布局25

2 合作经济制度的传统与变迁30

2.1 合作经济思想的产生31

2.1.1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合作思想31

2.1.2 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合作思想34

2.1.3 其他早期主要合作经济思想41

2.2.1 罗虚代尔公平先锋社与合作经济原则框架43

2.2 西方经典合作社理论43

2.2.2 国际合作社联盟与合作社原则确立48

2.3 新一代合作社与合作社制度的当代创新54

2.3.1 新一代合作社的特征54

2.3.2 新一代合作社创新的源泉58

2.3.2.1 外部变化和挑战58

2.3.2.2 内部变化和挑战61

2.3.3 新一代合作社的制度创新65

2.4.1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合作经济理论67

2.4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合作经济理论67

2.4.2 列宁的合作经济理论70

2.4.3 斯大林的合作经济理论73

2.4.4 毛泽东的合作经济思想74

2.5 本章小结77

3 新中国农业合作化和集体化82

3.1 农业合作化的背景和条件84

3.1.1 农业合作化的前提条件84

3.1.2 农业合作化的依据86

3.1.3 农业合作化的理论90

3.2 农业合作化的进程92

3.2.1 互助组92

3.2.2 初级生产合作社93

3.2.3 高级生产合作社95

3.2.4 对我国农业合作化的基本评价98

3.3 集体化:人民公社制度及其失败102

3.3.1 人民公社的建立102

3.3.2 人民公社的制度特征104

3.3.3 人民公社的制度弊端106

3.3.3.1 产权模糊和残缺106

3.3.3.2 监督和激励困难108

3.3.3.3 退出机制丧失110

3.3.4 人民公社制度的失败111

3.4 本章小结112

4 农村社区合作经济组织的重建115

4.1.1 制度变迁的过程116

4.1 家庭承包制的变迁116

4.1.2 家庭承包制的制度创新120

4.1.2.1 重塑农业微观组织结构120

4.1.2.2 农户具有独立产权122

4.1.2.3 建立“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123

4.2 重建农村社区合作经济组织的政策和进程124

4.2.1 政策124

4.2.2 过程126

4.2.3 问题127

4.2.3.1 组织性质混淆127

4.2.3.2 组织功能重叠130

4.2.3.3 组织经济薄弱131

4.2.4 对重建原则的反思132

4.3 农村社区型股份合作制:一个改革试验136

4.3.1 农村社区型股份合作制制度变迁的动因137

4.3.1.1 强大的集体经济和产权矛盾137

4.3.1.2 “外部利润”凸现139

4.3.1.3 社区政府推动143

4.3.2.1 股权设置146

4.3.2 农村社区型股份合作制的产权制度146

4.3.2.2 折股到人149

4.3.2.3 产权权利152

4.3.2.4 分配制度154

4.3.2.5 制度创新155

4.3.3 农村社区型股份合作制的治理结构156

4.3.3.1 组织框架156

4.3.3.2 结构特征157

4.3.3.3 企业性质160

4.3.4 农村社区型股份合作制的主要问题164

4.3.4.1 产权仍不明晰165

4.3.4.2 社区福利主义166

4.3.4.3 自有经济不足169

4.3.5 完善农村社区型股份合作制的政策建议170

4.4 本章小结174

5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76

5.1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条件176

5.1.1 农户经营主体地位确立177

5.1.2 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落后178

5.1.3 农业市场化程度加深179

5.1.4 政府积极引导支持182

5.2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特点185

5.2.1 数量增长与不平衡185

5.2.2 多元主体领办192

5.2.3 行业分布广泛195

5.2.4 服务功能单一197

5.2.5 地域跨度窄小200

5.3.1 会员制度201

5.3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运行机制201

5.3.2 治理结构204

5.3.3 决策机制206

5.3.4 利益机制209

5.4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主要问题212

5.4.1 法律地位混乱212

5.4.2 制度安排失范213

5.4.3 官办色彩浓厚215

5.4.4 运行活力不足217

5.4.5 组织发展停滞218

5.5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政策建议220

5.5.1 宣传合作社知识,培育合作社企业家220

5.5.2 精心试点,抓好示范221

5.5.3 多形式、多主体发展农民专业合作221

5.5.4 坚持民办原则,减少行政干预223

5.5.5 制定具体政策,落实经济扶持223

5.6 本章小结226

6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229

6.1.1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产生的背景230

6.1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产生230

6.1.2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产生的直接原因231

6.1.3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经济合理性232

6.2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发展概况235

6.2.1 数量与规模235

6.2.2 地域分布236

6.2.3 行业分布238

6.2.4 基本类型239

6.3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组织制度与运行机制239

6.3.1 组建原则与方法239

6.3.2 产权结构安排241

6.3.3 民主决策与管理制度242

6.3.4 分配与积累制度243

6.3.5 激励机制244

6.3.6 约束机制245

6.4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作用246

6.4.1 促进农民增加收入246

6.4.2 推广普及科学技术248

6.4.3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250

6.4.4 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251

6.4.5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252

6.5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252

6.5.1 协会发展滞缓252

6.5.2 内部管理不规范253

6.5.3 外部环境不宽松255

6.6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发展趋势建议256

6.6.1 一般态势256

6.6.2 发展空间257

6.6.3 兴办实体258

6.6.4 分化发展259

6.6.5 政策建议260

6.7 本章小结262

7 农村股份合作企业264

7.1.1 农村股份合作企业的发展阶段265

7.1 农村股份合作企业的起源265

7.1.2 农村股份合作企业兴起和发展的原因268

7.2 农村股份合作企业改革的内容271

7.2.1 指导思想和原则271

7.2.2 改革的步骤272

7.3 农村股份合作企业的特征和意义276

7.3.1 农村股份合作企业的特征276

7.3.2 农村股份合作企业的意义278

7.4.1 产权不够明晰280

7.4 农村股份合作企业的主要问题280

7.4.2 行政干预过多283

7.4.3 资产评估不规范284

7.4.4 利益分配不规范285

7.5 农村股份合作企业发展完善的建议286

7.5.1 继续明晰产权286

7.5.2 发展股权流转288

7.5.3 把好资产评估关288

7.5.4 完善分配机制289

7.5.6 搞好资产管理290

7.5.5 提高人力资本290

7.6 本章小结291

8 农村合作基金会294

8.1 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发展历程295

8.1.1 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发展阶段295

8.1.2 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发展原因298

8.2 农村合作基金会组织的制度分析300

8.2.1 农村合作基金会的性质和特点300

8.2.2 农村合作基金会的运行机制301

8.2.3 农村合作基金会的治理结构304

8.2.4 农村合作基金会的管理体制306

8.3 农村合作基金会的主要绩效与问题308

8.3.1 农村合作基金会的绩效308

8.3.2 农村合作基金会存在的主要问题310

8.4 农村合作基金会兴衰的启示313

8.4.1 农村合作基金会关闭的深层原因313

8.4.2 农村合作基金会的教训317

8.4.3 对未来农村合作金融的思考319

8.5 本章小结322

9 农村信用合作社326

9.1 农村信用社的兴起与制度特征326

9.1.1 农村信用社兴起的原因326

9.1.2 农村信用社的制度特征329

9.2 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历程与绩效331

9.2.1 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历程331

9.2.2 农村信用社的绩效336

9.3.1 现实困境与历史包袱338

9.3 农村信用社发展中的主要问题338

9.3.2 产权制度缺陷340

9.3.3 管理体制不顺347

9.4 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方向和基本原则348

9.4.1 合作制:改革的基本原则349

9.4.2 股份制改革不可行353

9.5 深化改革的政策建议354

9.5.1 明晰原始产权,妥善扩股354

9.5.2 营造有效外部环境356

9.5.3 加强民主管理357

9.5.4 妥善解决历史包袱358

9.5.5 建立行业管理组织359

9.6 本章小结360

10 供销合作社362

10.1 供销合作社制度的历史变迁363

10.1.1 供销合作社制度的初始安排363

10.1.2 供销合作社与国营商业的合并与分离366

10.2.1 明确供销合作社的合作性质369

10.2 供销合作社改革的政策和实践369

10.2.2 确立供销合作社的“三性”原则370

10.2.3 明确供销合作社的基本职能372

10.2.4 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实践373

10.2.5 改革中存在的问题375

10.3 改造供销合作社的战略新思维376

10.3.1 组织性质定位377

10.3.2 管理职能定位378

10.3.3 组织发展方式379

10.3.4 为农服务的中介组织381

10.3.5 合作社发展的规模化382

10.3.6 合作经济组织的大众化383

10.4 城市化进程中供销合作社的发展空间和功能转变383

10.4.1 城市化区域供销合作社发展的新问题383

10.4.2 城市化地区供销社改革的策略386

10.4.3 城市化地区供销社未来发展的思考388

10.5 本章小结391

11 农村合作医疗393

11.1.1 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产生与发展394

11.1 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产生、发展与衰落394

11.1.2 传统农村合作医疗产生与发展的制度原因398

11.1.3 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衰落及其原因400

11.2 第二次农村合作医疗403

11.2.1 重建农村合作医疗的必然性403

11.2.2 重建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406

11.2.3 重建农村合作医疗的挫折408

11.2.4 农村合作医疗重建困难的原因411

11.3.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提出415

11.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415

11.3.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418

11.3.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特点421

11.3.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进展424

11.3.5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主要问题428

11.3.6 广东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430

11.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思考433

11.4.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制度困扰433

11.4.2 提高参合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工作重点441

11.4.3 完善制度安排442

11.4.4 配套改革措施446

11.5 本章小结448

12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立法研究452

12.1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立法的现状453

12.1.1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立法的历程453

12.1.2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立法滞后的表现455

12.1.3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立法滞后的后果457

12.2.1 国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立法模式460

12.2 国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立法的经验与启示460

12.2.2 国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立法的主要内容462

12.2.3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政府的关系470

12.2.4 经验和启示472

12.3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立法的内容474

12.3.1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特征474

12.3.2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设立476

12.3.3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财产性质478

12.3.4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治理结构482

12.3.5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内部管理485

12.4 对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立法的政策建议486

12.4.1 加快立法步伐486

12.4.2 明确立法目标487

12.4.3 强调规范化487

12.4.4 明确政府职责488

12.5 本章小结488

后记491

附录49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