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史学发展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尹达编 著
- 出版社: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 ISBN:11219·38
- 出版时间:1985
- 标注页数:575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58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史学发展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卷3
第一编 奴隶社会的史学3
概说3
第一章 原始的历史意识和奴隶社会的史官6
第一节 远古的传说和原始的历史意识6
第二节 古代的史官及其职责9
第二章 商周以来的记述与史书16
第一节 商周以来的记述16
第二节 商至春秋时期的历史观点22
第三节 第一部官修编年史的雏形——《春秋》27
第三章 第一部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左传》32
第一节 《左传》和《国语》的成书32
第二节 《左传》的编纂特点36
第三节 《左传》的思想倾向39
第四节 《左传》在史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45
概说49
第二编 封建社会的史学(上)49
第一章 历史大变动时期的史学新趋势53
第一节 诸子的历史观及其影响53
第二节 战国中叶至秦汉之际的历史典籍61
第二章 封建史学的开创——司马迁与《史记》68
第一节 《楚汉春秋》和《史记》的问世68
第二节 《史记》的著作特点71
第三节 司马迁的历史观76
第四节 《史记》在史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84
第三章 封建史学的确立——《汉书》及《三国志》、《后汉书》89
第一节 班固编写《汉书》及其学术成就89
第二节 《汉书》的封建正统思想和历史变化观点94
第三节 《三国志》与《后汉书》99
第四节 《汉书》等纪传体断代史的地位与影响106
第四章 《汉纪》与《后汉纪》等编年体断代史109
第一节 荀悦与《汉纪》109
第二节 袁宏与《后汉纪》113
第三节 两《汉纪》的地位与影响117
第五章 社会变动时期的史学新发展120
第一节 官私修史的热潮与业绩120
第二节 门阀制度在史学上的反映124
第三节 各民族的史学和史学中的民族问题129
第四节 史学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34
第六章 唐初设馆修前代史138
第一节 由私修向官修过渡138
第二节 以前王得失为鉴戒的《隋书》等五代史142
第三节 《晋书》的“御撰”与《南史》、《北史》的编缀149
第七章 刘知几的史学158
第一节 刘知几私撰《史通》158
第二节 刘知几的史学理论161
第三节 《史通》的历史编纂学167
第三编 封建社会的史学(中)175
概说175
第一节 “三通”的编著179
第一章 史学发展的新途径——“三通”等典制史的出现179
第二节 “三通”思想内容的新特点183
第三节 “三通”的地位与影响191
第四节 会要、会典等典制断代史195
第二章 官私修史的发展与少数民族史的编写199
第一节 官府编纂“实录”、“国史”与续修前代史199
第二节 官修前代史的政治思想特点204
第三节 少数民族史编著的发展209
第四节 私人记事修史的兴盛214
第三章 司马光《资治通鉴》与编年体史的新发展220
第一节 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220
第二节 《资治通鉴》的著作特点224
第三节 司马光的正统历史思想229
第四节 编年体史的继续发展236
第四章 《通鉴纪事本末》与本末体史书241
第一节 本末体的源起和独立241
第二节 《通鉴纪事本末》的特点245
第三节 本末体史书的继续和演变251
第五章 宋明间的史论与史考259
第一节 宋明间社会思潮对史学的影响259
第二节 宋明间的史论262
第三节 宋明间的史考273
第四编 封建社会的史学(下)279
下)概说279
第一章 明清之际历史思想的进步性282
第一节 李贽反理学的历史思想282
第二节 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治史的“经世致用”287
第三节 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史学思想的反专制主义倾向292
第二章 清朝对修史的严厉控制299
第一节 清初的史馆开设与私史案件299
第二节 《明史》的修撰及其特点304
第三节 清朝的“实录”与官修诸史309
第三章 各类专史的业绩316
第一节 《明儒学案》与学术史的兴起316
第二节 《读史方舆纪要》与历史地理学的成就321
第三节 兴修方志的热潮及成绩326
第四节 修补旧史的检讨331
第四章 乾嘉史学335
第一节 乾嘉皇朝对史学的控制335
第二节 乾嘉皇朝的史学思想339
第三节 私人治史的博古倾向348
第五章 章学诚的史学357
第一节 章学诫著《文史通义》357
第二节 章学诫的史学理论363
第三节 章学诚的方志学372
上卷379
第一编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史学(上)379
概说379
第一章 鸦片战争后历史学的重大变化383
第一节 龚自珍、魏源的史学思想与史学研究的新风气383
第二节 边疆历史地理研究的勃兴390
第三节 南明史研究的新局面397
第二章 资产阶级史学的萌芽403
第一节 西学的传入和“新学”的兴起403
第二节 外国史的介绍与研究408
第三节 康有为的历史进化观417
第三章 资产阶级史学的创立和成长425
第一节 梁启超的“新史学”理论425
第二节 夏曾佑与《中国古代史》432
第三节 王国维的古史研究440
第四节 章太炎的史学思想及成就445
第四章 封建史学的回潮与没落454
第一节 民初复古思潮对史学的影响454
第二节 《清史稿》的修纂459
第三节 对封建史学的再批判464
第二编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史学(下)469
概说469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广泛传播473
第一章 唯物史观的传播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萌芽473
第二节 社会发展史研究的兴起480
第三节 李大钊对现代史学的贡献486
第二章 资产阶级史学的进一步发展492
第一节 历史哲学、历史研究法的探索492
第二节 梁启超、胡适的思想文化史的研究500
第三节 顾颉刚与“古史辨”派之崛起505
第四节 新史料的发现和整理510
第一节 郭沫若与《中国古代社会研究》517
第三章 郭沫若与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形成517
第二节 中国社会史问题的论战523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建设及其队伍的成长533
第四章 战时的历史学及其发展趋势539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对史学研究工作的指导意义539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迅速发展及其成就(上)546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迅速发展及其成就(下)555
第四节 资产阶级史学中的爱国和进步倾向560
第五节 对各种反动史学流派的批判566
热门推荐
- 3854211.html
- 2528743.html
- 259671.html
- 1449233.html
- 3661810.html
- 1440451.html
- 3342413.html
- 3203003.html
- 2933175.html
- 12121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300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574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450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04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617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647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625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984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989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38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