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抑郁症认知神经基础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冯正直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315892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67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279页
- 主题词:抑郁症-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抑郁症认知神经基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抑郁认知神经基础概述1
第一节 抑郁认知加工理论1
一、抑郁的认知理论1
二、抑郁的信息加工理论3
第二节 抑郁注意偏向理论5
一、抑郁患者注意偏向的特点5
二、抑郁患者注意偏向理论6
第三节 抑郁症的整合情绪记忆模型8
一、早期的抑郁症情绪记忆模型8
二、抑郁症的整合情绪记忆模型9
三、整合情绪记忆模型对抑郁症的解释11
四、问题及展望13
第四节 抑郁患者自传体记忆过度概括化的CaR-FA-X模型14
一、抑郁患者自传体记忆过度概括化的新解释——CaR-FA-X模型14
二、功能回避、“捕捉”/沉思、执行控制资源减少三者共同解释抑郁个体过度概括化的自传体记忆16
三、研究不足与展望17
第五节 抑郁症情绪加工与认知控制的脑机制18
一、抑郁症自下而上的情绪加工特点及脑机制18
二、抑郁症自上而下的认知控制特点及脑机制19
三、抑郁症自下而上的情绪加工与自上而下的认知控制的相互作用特点及理论假设20
四、现阶段研究中的局限与展望22
第六节 抑郁症的认知神经假说23
一、抑郁症认知功能的改变来源于大脑相关区域功能的异常23
二、认知治疗可以通过直接抑制自下而上的加工和(或)通过增强自上而下的认知控制减少负性图式激活而减少抑郁症状24
三、认知控制的神经回路可能与抑郁症的发生有直接关系25
第二章 抑郁与注意偏向30
第一节 抑郁个体返回抑制特点31
一、抑郁个体返回抑制能力的行为学研究32
二、抑郁个体返回抑制能力的ERP研究35
三、讨论42
第二节 抑郁个体干扰抑制特点43
一、抑郁个体干扰抑制能力的行为学研究44
二、抑郁个体干扰抑制能力的ERP研究46
三、讨论49
第三节 抑郁个体分心抑制特点50
一、抑郁个体分心抑制能力的行为学研究50
二、讨论53
第三章 抑郁与心境一致性记忆56
第一节 悲伤心境诱导下非临床抑郁个体内隐心境一致性记忆的行为学特点57
一、正常组和非临床抑郁个体组被试的VAS评分特点59
二、正常组和非临床抑郁个体组被试的性别判断反应时的特点59
三、正常组和非临床抑郁个体组被试的性别判断正确率的特点60
四、讨论61
第二节 悲伤心境诱导下非临床抑郁个体外显心境一致性记忆的行为学特点62
一、正常组和非临床抑郁个体组被试的VAS评分特点63
二、正常组和非临床抑郁个体组被试的新旧判断反应时的特点63
三、正常组和非临床抑郁个体组被试的新旧判断正确率的特点64
四、讨论65
第三节 悲伤心境诱导下非临床抑郁个体内隐心境一致性记忆的ERP特点66
一、正常组和非临床抑郁个体组被试的VAS评分特点67
二、两组被试对不同呈现时间情绪面孔的新旧判断的行为学特点67
三、两组被试完成内隐心境一致性记忆的早、晚期ERP振幅特点68
四、讨论73
第四节 悲伤心境诱导下非临床抑郁个体外显心境一致性记忆的ERP特点74
一、正常组和非临床抑郁个体组被试的VAS评分特点75
二、两组被试对不同呈现时间情绪面孔的新旧判断的行为学特点75
三、两组被试完成外显心境一致性记忆的早、晚期ERP振幅特点77
四、讨论81
第四章 抑郁与自传体记忆86
第一节 抑郁情绪个体自传体记忆水平方法的检测87
一、无外显指导语条件下,SCEPT任务和AMT任务敏感性研究87
二、外显指导语任务下,SCEPT-SI和标准的AMT任务敏感性研究88
三、讨论89
第二节 自传体记忆测验中的线索词的修订与评价89
一、Williams自传体记忆测验中线索词的修订与信效度研究89
二、高尔顿线索词的修订与信效度研究91
三、讨论94
第三节 抑郁症过度概括化自传体记忆的行为学特点96
一、评定者评分一致性分析97
二、三组被试对线索词具体性记忆得分的分析97
三、不同性别的被试对线索词具体性记忆得分的比较97
四、不同程度抑郁情绪被试的正性、负性线索词的具体性记忆得分的比较98
五、讨论98
第四节 抑郁症过度概括化自传体记忆的大脑激活特点99
一、正常对照组与抑郁症患者组回忆内容的自评情况100
二、自传体记忆任务提取的脑区激活情况102
三、讨论105
第五节 抑郁症过度概括化自传体记忆在搜寻和精加工阶段的行为学特点109
一、正常组与抑郁症组具体性记忆和概括性记忆得分的比较110
二、正常组与抑郁症组在不同效价线索词上的具体性记忆和概括性记忆的比较111
三、正常组与抑郁症组具体性记忆和概括性记忆的反应时差异111
四、正常组与抑郁症组不同效价线索词具体性记忆和概括性记忆的反应时比较112
五、讨论113
第六节 抑郁症自传体记忆搜寻和精加工阶段的大脑激活特点研究114
一、脑区激活特点&(]]4
二、联合脑区激活特点121
三、讨论126
第五章 抑郁与反事实思维139
第一节 抑郁个体自发反事实思维特点140
一、自发反事实思维的数量特点142
二、自发反事实思维的合理性特点143
三、自发反事实思维的性别差异特点145
四、自发反事实思维与抑郁程度的相关关系147
五、讨论147
第二节 抑郁个体诱发反事实思维特点149
一、诱发反事实思维的数量149
二、诱发反事实思维的合理性150
三、诱发反事实思维的性别差异151
四、诱发反事实思维与抑郁程度的相关关系152
五、讨论152
第三节 抑郁个体反事实思维推理能力特点153
一、反事实思维推理能力154
二、反事实思维推理测试得分的性别差异154
三、反事实思维推理测试得分与抑郁程度的相关关系155
四、讨论155
第四节 抑郁个体执行功能特点156
一、Stroop色词干扰测试的错误率特点157
二、Stroop色词干扰测试的反应时特点158
三、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159
四、讨论160
第五节 抑郁个体反事实思维特点与执行功能之间关系160
一、自发反事实思维与执行功能检测结果的相关关系161
二、诱发反事实思维与执行功能检测结果的相关关系162
三、反事实思维推理测试得分与执行功能检测结果的相关关系163
四、讨论163
第六章 抑郁与指向遗忘169
第一节 抑郁症状大学生指向遗忘特点170
一、正常组与抑郁症状组对情绪词指向遗忘加工的混合设计方差分析172
二、正常组与抑郁症状组自由回忆阶段指向遗忘特点173
三、正常组与抑郁症状组再认阶段指向遗忘特点174
四、讨论177
第二节 抑郁症状大学生指向遗忘的事件相关电位特征178
一、正常组和抑郁症状组被试指向遗忘范式下情绪词诱发的ERPs179
二、正常组和抑郁症状组ERP成分波幅、潜伏期的分析比较180
三、正常组和抑郁症状组ERP成分的方差分析182
四、ERP成分地形图分析183
五、讨论185
第七章 抑郁与转换功能189
第一节 抑郁症状个体工作记忆中注意焦点转换的行为学特点190
一、语音环—视空画板间任务类型特点192
二、语音环一视空画板转换代价比较分析192
三、讨论193
第二节 抑郁症状个体工作记忆中注意焦点转换的ERP特点194
一、抑郁症状个体工作记忆中注意焦点转换的N2平均波幅分析195
二、语音环与视空画板的P3a特点199
三、语音环与视空画板的P3b特点200
四、讨论201
第三节 抑郁症状个体任务转换的行为学特点201
一、抑郁症状个体任务正确率的转换代价202
二、抑郁症状个体任务反应时的转换代价202
三、讨论202
第四节 抑郁症状个体任务转换的ERP特点203
一、抑郁症状个体任务转换线索锁时的ERP特点203
二、抑郁症状个体任务转换靶子锁时的ERP特点205
三、抑郁症状个体任务转换反应锁时的ERP特点208
四、讨论209
第八章 抑郁与社会信息加工212
第一节 抑郁症状中学生自我相关生活事件的编码特点213
一、抑郁症状中学生编码正性、负性、中性条目量的特点215
二、抑郁症状中学生对正性、负性和中性条目的编码特点215
三、抑郁症状中学生的编码偏向的特点216
四、讨论216
第二节 不同回忆条件下抑郁症状中学生的回忆特点217
一、正性条件对抑郁症状中学生回忆的影响217
二、负性条件对抑郁症状中学生回忆的影响218
三、中性条件对抑郁症状中学生回忆的影响218
四、不同回忆条件对抑郁症状中学生回忆偏向的影响218
五、讨论219
第三节 抑郁症状中学生的再认特点219
一、抑郁症状中学生对正性、负性和中性条目的再认量特点220
二、抑郁症状中学生的再认偏向的特点220
三、讨论221
第四节 抑郁症状中学生的启动效应特点221
一、抑郁症状中学生启动加工特点221
二、抑郁症状中学生对正性、负性和中性条目的启动加工特点222
三、抑郁症状中学生的启动偏向的特点223
四、讨论223
第五节 抑郁症状中学生的负性认知与血清细胞因子关系224
一、抑郁症状中学生与对照组的血清TNF-α、IL-8、IL-2和IL-6的水平比较224
二、抑郁症状中学生Beck、Zung和自主思维总分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分析225
三、抑郁症状中学生Beck量表项目因子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相关分析225
四、抑郁症状中学生自主思维量表项目因子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相关分析226
五、讨论227
第九章 抑郁与情绪加工和认知控制脑回路234
第一节 抑郁症患者正性、负性情绪加工和认知控制相互作用的行为学特点235
一、两组被试注视和忽视不同情绪效价面孔时的正确率比较236
二、两组被试注视和忽视不同情绪效价面孔时的反应时比较237
三、讨论237
第二节 抑郁症患者情绪加工和认知控制脑回路激活特点238
一、两组被试注视和忽视不同情绪效价面孔时情绪加工脑区的活性比较239
二、两组被试注视和忽视不同情绪效价面孔时认知控制脑区的活性比较240
三、两组被试注视和忽视不同情绪效价面孔时情绪加工脑区与认知控制脑区活性的相关分析240
四、讨论242
第三节 抑郁症患者静息状态下情绪加工脑区与认知控制脑区的功能连接244
一、两组被试静息状态下情绪加工脑区与认知控制脑区及其他脑区的功能连接244
二、两组被试静息状态下情绪加工脑区与认知控制脑区及其他脑区的功能连接比较245
三、讨论245
第十章 抑郁认知神经发生论与展望254
第一节 抑郁的注意偏向眶额叶激活特点及注意训练254
一、抑郁症与返回抑制能力缺陷255
二、OFC 5-HT功能异常可能是抑郁患者返回抑制能力缺陷的生理基础255
第二节 抑郁症过度概括性自传体记忆搜寻和精加工脑机制及训练256
一、自传体记忆的神经生理基础257
二、自传体记忆搜寻和精加工的神经网络257
三、自转体记忆具体性训练可能改善抑郁257
第三节 抑郁杏仁核-前额叶神经回路机制258
一、杏仁核与抑郁患者负性情绪加工过度激活相关258
二、背外侧前额皮质与认知控制能力不足有关258
三、抑郁患者杏仁核-前额叶神经回路的作用258
第四节 前额叶腹内侧和背外侧皮质在抑郁发生中的作用机制259
一、抑郁症患者前额叶背外侧皮质活性下降259
二、抑郁症患者前额叶腹内侧皮质的功能增强260
三、前额叶腹内侧皮质和背外侧皮质相互作用260
热门推荐
- 2194589.html
- 3879083.html
- 2979131.html
- 1250760.html
- 2043925.html
- 1293795.html
- 505095.html
- 1137803.html
- 1822460.html
- 6616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224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441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833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343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818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539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299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976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593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01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