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冠心病外科治疗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万峰,王京生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723650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1183页
- 文件大小:116MB
- 文件页数:1207页
- 主题词:冠心病-心脏外科手术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冠心病外科治疗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冠心病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 杨松娜1
第一节 冠心病的流行病学1
第一篇 冠心病的基础1
第二节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3
第二章 冠心病的病因学及发病机制 陈红 白玉蓉11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11
第二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12
第三节 影响冠心病发生的因素13
第三章 冠状动脉解剖 于恩华19
第一节 冠状动脉的分支19
第二节 冠状动脉的分布类型23
第三节 冠状动脉的常见变异24
第四节 冠状血管的侧支吻合26
第五节 冠状动脉的组织学27
第一节 冠脉循环的解剖与生理特点28
第四章 冠状动脉血液循环生理学 张志文 刘 洁28
第二节 冠脉循环的调节30
第三节 病理状态对冠脉循环的影响36
第五章 心肌收缩生理学 黄之瑜 张志文40
第一节 概述40
第二节 心肌细胞40
第三节 兴奋收缩偶联和收缩过程45
第四节 收缩力学46
第五节 临床应用57
第六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改变 高子芬 宫恩聪58
第一节 冠状动脉和心脏各部分的供血58
第二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变化60
第三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病理变化63
第四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68
第一节 急性心肌梗死的血流动力学改变71
第七章 冠心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赵 红71
第二节 冠脉循环血流动力学监测75
第八章 急性心肌缺血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学 吴 彦79
第一节 不稳定心绞痛分型及发生机制79
第二节 急性心肌梗死分型和发生机制80
第三节 急性冠脉综合征病理生理学80
第九章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吴 彦84
第一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表现84
第二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86
第三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88
第二篇 冠心病病人的临床检查方法90
第十章 病史采取与体格检查 吴 彦 徐成斌90
第一节 病史采取90
第二节 心血管病症状学92
第三节 体格检查100
第十一章 冠心病的心电图变化 陈穗金103
第一节 心肌梗死103
第二节 不典型心肌梗死115
第三节 急性心肌梗死的鉴别诊断128
第四节 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137
第五节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心电图诊断138
第十二章 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郭丹杰144
第一节 动态心电图的检查意义144
第二节 ACC/AHA有关动态心电图应用的指南144
第十三章 运动心电图试验 郭丹杰148
第一节 运动方法学148
第二节 运动试验的方案及分类148
第三节 运动试验的指征与禁忌证150
第五节 运动试验的安全性及并发症151
第四节 终止试验的各种指标151
第七节 心电图表现152
第六节 阳性标准152
第八节 非心电图观测指标153
第九节 运动心电图的诊断性应用153
第十节 心梗后运动心电图试验155
第十四章 冠心病的超声心动图诊断 刘美贞 王 纯157
第一节 冠状动脉的解剖157
第二节 心肌梗死的超声心动图改变159
第三节 慢性缺血性心脏病163
第四节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的超声心动图检查165
第五节 负荷超声心动图166
第一节 核心脏病学及其主要内容171
第二节 心肌灌注显像171
第十五章 冠心病的放射性核素及PET检查 高伯山 王 茜171
第三节 心肌病变的阳性显像179
第四节 核素心室显像在冠心病的应用180
第五节 心血池断层显像184
第六节 心肌PET显像185
第十六章 冠心病的影像学诊断 杜湘珂189
第一节 普通X线对冠心病的诊断189
第二节 CT对冠心病的诊断191
第三节 MRI心肌灌注对冠心病的诊断192
第十七章 冠状动脉造影术 陈步星196
第一节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适应证和禁忌证196
第二节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设备197
第三节 冠状动脉造影的投影体位及选择198
第四节 冠状动脉造影的导管和插管径路199
第五节 冠状动脉造影的处理常规201
第六节 冠状动脉造影和左心室造影操作步骤202
第七节 冠状动脉造影和左心室造影的结果分析和评价204
第八节 冠状动脉造影中的药物试验214
第九节 冠状动脉造影并发症及防治215
第三篇 冠心病诊断学219
第十八章 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血清学标志物 李邦清219
第一节 血清学标志物219
第二节 其他血清学标志物222
第十九章 稳定性心绞痛 任景怡223
第一节 发病机制223
第二节 临床表现225
第三节 鉴别诊断226
第四节 辅助检查228
第五节 治疗230
第二节 诊断与危险分层233
第一节 病理特点233
第二十章 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Q波心肌梗死 马 旃233
第三节 治疗236
第二十一章 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 吴 彦239
第一节 临床表现239
第二节 体格检查241
第三节 心电图检查242
第四节 血清学生化标志物243
第五节 评价CAD的可能性及其危险性247
第六节 病人的处理249
第二十二章 ST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 郭丹杰253
第一节 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253
第二节 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学改变及病理生理254
第三节 临床表现254
第四节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255
第五节 诊断及鉴别诊断257
第六节 AMI后机械并发症及处理258
第七节 治疗261
第八节 AMI的二级预防263
第二十三章 心肌梗死面积的测定 郑 毅265
第二十四章 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 陈江天 李 欣268
第一节 乳头肌功能失调268
第二节 心脏破裂269
第三节 室间隔穿孔270
第四节 乳头肌断裂270
第五节 心室膨胀瘤271
第六节 心律失常273
第七节 血流动力学并发症275
第八节 急性心肌梗死的其他并发症277
第一节 急诊室内急性心肌缺血的诊断280
第二十五章 急性心肌缺血的诊断 郑 毅280
第二节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与治疗284
第三节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血清学标志物诊断和危险分层285
第四节 急性心肌缺血的诊断技术290
第二十六章 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评价 蒋宝琦295
第一节 心绞痛的诊断评价295
第二节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评价297
第四篇 冠心病的内科治疗299
第二十七章 心血管疾病常用药物学 宋之明299
第一节 抗心律失常药300
第二节 改变肌力药304
第三节 血管收缩剂306
第四节 血管扩张剂307
第五节 抗凝血药309
第六节 促凝血药310
第七节 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316
第八节 气道操作中的药物319
第九节 利尿药321
第二十八章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王伟民325
第一节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325
第二节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329
第三节 PCI的适应证、禁忌证336
第四节 PCI术前准备、术中用药、术后处理339
第五节 PCI成功的定义341
第六节 PCI治疗结果的预测因素342
第七节 PCI的并发症及防治343
第八节 PCI血管再狭窄及防治346
第一节 老年人心脏血管系统的形态学改变354
第二十九章 老年人与冠心病 田雅文354
第二节 老年人心脏血管系统功能的改变355
第三节 老年冠心病的特点356
第四节 老年冠心病的治疗357
第三十章 女性与冠心病 周慧青359
第一节 女性冠心病的概况359
第二节 冠脉血管重建术361
第三节 其他特殊表现363
第三十一章 青年人的心肌梗死 秦良光367
第一节 概述367
第二节 病因学的重要性369
第三节 冠心病的临床特征和模式375
第四节 结论375
第三十二章 冠心病干预的内外科协作 徐 东378
第一节 内外科协作的背景378
第三节 外科手术治疗的干预380
第二节 内科干预380
第三十三章 冠心病人的康复治疗 陆丕能387
第一节 冠心病的康复治疗387
第二节 心肌梗死的康复391
第三十四章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术期的内科治疗 蒋宝琦395
第五篇 冠心病的外科治疗398
第三十五章 冠心病外科治疗的历史 王京生398
第一节 医学发展历史398
第二节 心血管外科的历史398
第三节 冠心病外科的发展历史400
第四节 我国心血管外科的发展与现状402
第五节 冠心病外科治疗的新进展403
第三十六章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适应证的选择 赵鸿409
第二节 稳定性心绞痛410
第一节 左主干病变410
第三节 不稳定性心绞痛415
第四节 急性心肌梗死417
第五节 再血管化的指征418
第三十七章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危险因素 赵 鸿420
第一节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早期效果420
第二节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427
第三节 CABG术后纵隔炎的危险因素427
第四节 CABG手术的中远期效果428
第三十八章 冠心病外科的麻醉 马 骏430
第一节 术前评估430
第二节 术中监测431
第三节 心肌缺血的监测434
第四节 病例的麻醉计划435
第五节 手术期间心肌缺血的原因和治疗438
第六节 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手术的麻醉440
第三十九章 冠状动脉手术的体外循环 马 骏444
第一节 概述444
第二节 体外循环的准备与建立444
第三节 体外循环的实施445
第四节 体外循环的内分泌反应446
第五节 酸碱平衡和脑血流量的调节447
第六节 体外循环的终止448
第七节 血液的稀释和液体平衡449
第八节 体外循环的不良影响450
第四十章 冠心病手术时的心肌保护 马 骏454
第一节 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生理454
第二节 心肌停搏液及其灌注方法454
第三节 心脏停搏液灌注的实施456
第四节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心肌保护的进展458
第五节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60
第六节 结论461
第四十一章 血液保护 马 骏462
第一节 概述462
第二节 术前评估463
第三节 心肺旁路中出血增多的原因463
第四节 体外循环中止血及血液保护465
第五节 术后出血的处理467
第六节 结语468
第四十二章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桥血管的动力学基础 王冬青 侯广杰470
第四十三章 CABG手术血管移植物的选择 肖 峰 王京生 王 进477
第一节 胸廓内动脉479
第二节 桡动脉485
第三节 大隐静脉与小隐静脉491
第四节 胃网膜动脉495
第五节 腹壁下动脉498
第六节 尺动脉501
第七节 其他移植血管505
第八节 移植物的使用508
第九节 移植物的通畅509
第四十四章 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任华513
第一节 历史背景513
第二节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桥血管的选择策略514
第三节 动脉桥血管的临床应用516
第四节 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指征543
第五节 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常用术式544
第六节 治疗结果548
第四十五章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基本技术 陈生龙552
第一节 手术切口及入路552
第二节 插管554
第三节 停跳液灌注556
第四节 冠状动脉的暴露560
第五节 关胸562
第四十六章 标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技术 陈生龙565
第一节 旁路移植策略565
第二节 手术操作567
第三节 容易出现的错误572
第四节 结果577
第四十七章 复杂的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 陈生龙582
第一节 大隐静脉序贯旁路移植术582
第二节 胸廓内动脉序贯和复合旁路移植(游离血管桥)术585
第三节 胸廓内动脉序贯和复合旁路移植术587
第四节 胸廓内动脉、桡动脉及腹壁下动脉复合旁路移植术591
第五节 左侧胸廓内动脉与单支桡动脉Y形吻合复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98
第六节 内膜剥脱术601
第一节 PTCA并发症及病因609
第四十八章 PTCA失败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 赵 鸿609
第二节 急性缺血并发症的内科防治615
第三节 PTCA失败后的CABG手术619
第四十九章 再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于洪泉626
第一节 再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原因626
第二节 旁路移植血管的术后病理改变627
第三节 再次旁路移植术的临床问题629
第四节 再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外科技术632
第五节 再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其他方法638
第六节 再次旁路移植术的效果641
第五十章 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陈 彧643
第一节 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急诊手术643
第二节 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急诊手术645
第三节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早期心肌缺血的急诊手术649
第四节 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多科室协作650
第五十一章 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及川崎病 吴海松 吴 栋652
第一节 冠状动脉瘘652
第二节 法洛四联症和大血管转位中的冠状动脉变异655
第三节 冠状动脉在主动脉起始部和分支的变异660
第四节 川崎病662
第五节 冠状动脉起自肺动脉症665
第六节 冠状动脉瘤676
第五十二章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监护管理 金新新680
第一节 CPU期间的通气管理680
第二节 CPU期间的循环系统监护管理685
第三节 CPU期间其他临床情况的监护处理695
第五十三章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护理管理 孟蕾沈 冬 焱698
第一节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病人的健康教育计划698
第二节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常规监护项目703
第三节 心电图观察706
第四节 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监测711
第五节 肾功能监测715
第六节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717
第七节 临时起搏器患者的护理观察718
第八节 主动脉球囊反搏使用常规719
第九节 血气分析检验值的意义721
第十节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肺功能恢复治疗722
第五十四章 老年病人CABG手术后的护理特点 孟 蕾725
第一节 循环系统725
第二节 呼吸系统726
第三节 泌尿系统727
第四节 消化系统727
第六节 免疫系统728
第五节 皮肤728
第七节 老年人的水、电解质平衡729
第八节 老年疾病的临床特点730
第九节 老年人药物代谢的特点731
第十节 老年人的人格心理特点733
第五十五章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防治 董穗欣735
第一节 围手术期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735
第二节 心律失常738
第三节 低心排综合征742
第四节 出血性心脏压塞745
第五节 肺部并发症748
第六节 肾功能衰竭755
第七节 神经系统并发症759
第八节 术后切口感染及纵隔感染765
第九节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769
第一节 早期死亡率774
第五十六章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治疗效果 张仁尧774
第二节 围手术期并发症777
第三节 移植血管通畅性778
第四节 动脉移植物的应用对临床疗效的影响781
第五节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远期疗效783
第五十七章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再狭窄的防治 白振祥789
第一节 常用移植材料及发生再狭窄的生物学因素比较789
第二节 可能导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再狭窄的外科技术因素793
第三节 发生术后再狭窄的术后处理及患者原有相关疾病的控制情况794
第四节 预防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再狭窄的基本原则794
第五节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再狭窄的治疗798
第五十八章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病人的随访 金新新803
第一节 术后随访的意义803
第二节 术后随访的内容805
第五十九章 心室游离壁破裂 陈 彧813
第六篇 心肌梗死并发症的治疗813
第六十章 心室间隔穿孔 陈 彧819
第六十一章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 陈 彧832
第六十二章 左心室室壁瘤 陈 彧844
第六十三章 室性心律失常的内科治疗 金新新853
第六十四章 室性心律失常的外科治疗 王京生865
第六十五章 心源性休克的诊治 徐 东875
第一节 流行病学875
第二节 心源性休克的病理876
第三节 心源性休克的预测876
第四节 心源性休克的治疗措施878
第五节 心源休克治疗的现代理念882
第七篇 人工机械辅助循环装置及其他886
第六十六章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应用 陈生龙886
第一节 机械性循环支持的历史890
第一部分 左心辅助的基础与临床890
第六十七章 左心辅助装置 管玉龙 董培青890
第二节 左心辅助期间的病理生理改变893
第三节 左心辅助期间的麻醉管理895
第四节 围术期的管理897
第五节 左心辅助支持期间的恢复902
第二部分 左心辅助设备903
第一节 左心辅助设备的选择903
第二节 外置式支持设备904
第三节 内置式辅助支持910
第六十八章 离心泵 管玉龙 董培青930
第一节 离心泵的植入及管理931
第二节 离心泵的应用934
第六十九章 人工心脏 管玉龙 董培青939
第一部分 CardioWest全人工心脏939
第一节 轴流泵942
第二部分 人工心脏的展望942
第二节 心外压迫机械设备945
第三节 PSU全植入式心脏辅助系统和全人工心脏947
第四节 HeartSaver VAD全植入式心室辅助设备948
第七十章 心脏移植 万 峰952
第一节 心脏移植手术发展史952
第二节 受体和供体的选择及供体心脏的保存952
第三节 手术过程953
第四节 移植心脏的生理957
第五节 免疫抑制治疗957
第六节 术后并发症959
第七十一章 动力性心肌成形术 沈冬焱964
第七十二章 部分左室切除术 沈冬焱980
第一节 冠心病伴主动脉瓣狭窄991
第八篇 冠心病伴重要血管病991
第七十三章 冠心病伴主动脉瓣疾病 杨碧波991
第二节 冠心病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992
第三节 治疗决策992
第四节 外科技术994
第五节 特殊问题995
第六节 预后996
第七十四章 冠心病伴升主动脉粥样硬化 杨碧波998
第一节 升主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概念998
第二节 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防治原则999
第三节 手术技巧999
第七十五章 冠状动脉合并颈动脉闭塞疾病 高 峰1007
第一节 手术方法的选择1007
第二节 手术技术1008
第三节 预后1014
第七十六章 主动脉根部病变与冠状动脉疾病 王京生1016
第一节 升主动脉瘤与冠心病1016
第二节 检查与诊断1017
第三节 治疗1018
第七十七章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张小明1026
第一节 病因及病理1026
第二节 临床表现1028
第三节 治疗1030
第九篇 冠心病外科治疗的新进展1044
第七十八章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万 峰1044
第一节 历史回顾1044
第二节 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手术的麻醉1045
第三节 OPCAB技术1047
第四节 通畅率的评估1049
第五节 临床疗效1050
第六节 国内外现状和发展前景1051
第七十九章 冠心病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 万 峰1054
第一节 发展简史1054
第二节 作用机制1054
第三节 仪器种类1056
第四节 操作方法1057
第五节 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1058
第六节 适应证和禁忌证1059
第七节 并发症1059
第八节 疗效1060
第八十章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凌云鹏1063
第一节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基本知识1063
第二节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外科技术特点1066
第三节 内镜辅助下二次开胸1071
第四节 学习提示1073
第八十一章 胸腔镜辅助微创冠脉旁路移植术 李剑锋1074
第八十二章 分子旁路移植术 江 龙1082
第一节 基因载体的构建1082
第二节 目的基因的转染1083
第三节 分子旁路移植术的机制1085
第四节 分子旁路移植术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1086
第五节 分子旁路移植术目前存在的问题1087
第八十三章 细胞移植 江 龙1090
第一节 移植细胞的选择1090
第二节 心肌损伤的模型1092
第三节 心肌细胞种植方式1093
第八十四章 异种移植 沈冬焱1096
第一节 手术适应证1101
第二节 方法和技术1101
第八十五章 Heart port技术的应用 王京生1101
第三节 在Heart port方法下的CABG手术1102
第四节 Heart port技术的并发症与效果1103
第八十六章 相关技术的进展 杨碧波1105
第一节 经皮穿刺体外循环1105
第二节 心室辅助装置1106
第三节 内镜取大隐静脉技术1106
第四节 机器人辅助手术1109
第五节 冠状动脉旁路吻合技术1111
附录1112
Ⅰ.生命体征监护常用参数参考值1112
Ⅱ.心脏病常用实验检查正常参考值1117
Ⅲ.心外科病房术前及术后监护常规1128
(一)术前诊断项目常规1128
(三)术前常用药物1129
(二)术前准备常规1129
(四)术后监护项目常规1133
(五)心脏手术后监护医嘱1135
(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常用药物简表1137
(七)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呼吸机应用常规1139
(八)心脏手术后病人机械通气管理常规1143
(九)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使用常规1146
(十)心外膜起搏器使用常规1148
Ⅳ.冠心病病人标准教育计划内容1149
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肺功能恢复治疗1155
Ⅵ.美国胸心外科医师协会资料指南1158
Ⅶ.冠心病外科治疗数据登记表(阜外医院)1165
Ⅷ.ACC/AHA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血管状况评估实施纲要1171
Ⅸ.临床常用计量单位符号及英汉医学略语表1178
Ⅹ.冠心病常用英文名词1180
热门推荐
- 2550081.html
- 935791.html
- 3734784.html
- 541745.html
- 3237103.html
- 1018537.html
- 3694692.html
- 3392799.html
- 3151696.html
- 16088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502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126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006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292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118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370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686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81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375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74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