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知识管理十步走 整合信息技术、策略与知识平台 第2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知识管理十步走 整合信息技术、策略与知识平台 第2版
  • (美)AmritTiwana著;董小英,李东,祁延莉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7505396544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54页
  • 文件大小:69MB
  • 文件页数:389页
  • 主题词:知识经济-应用-企业管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知识管理十步走 整合信息技术、策略与知识平台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3

第一部分车轮滚滚3

第1章 引论3

1.1 知识管理:寻找炼金术3

知识和管理4

知识管理的价值陈述4

辨识出墙上的笔迹6

1.2本书的主要内容9

知识管理十步走路线图的作用9

第2章 知识优势13

2.1 发现废话的价值14

2.2智力资本16

知识、市值和繁荣16

2.3 知识管理的驱动力18

2.4创造知识优势25

减少错误的选择26

前途未明26

2.5真知灼见27

第3章 知识的起源29

3.1从数据到信息,再到知识30

知识30

3.2从数据到知识32

数据的本原33

信息和噪音34

3.3知识分类38

知识的类型38

知识的元素39

知识来源的整合42

3.4三个基本过程43

3.5驯服老虎尾巴48

知识管理代价高昂49

囤积知识是人类的天性49

3.6业务和知识50

公司如何学会学习51

知识友好型公司51

知识共享型公司52

你的公司是否准备好实施知识管理了53

3.7 真知灼见55

第二部分路在前方:实施知识管理59

第4章 知识管理十步走路线图59

4.1 知识管理路线图的十个步骤60

第一步:分析现有的基础设施62

第二步:协调知识管理和业务战略62

4.2第一阶段:基础设施评价62

4.3第二阶段:知识管理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开发63

第三步:知识管理的结构和设计63

第四步:知识审计和分析63

第五步:设计知识管理团队64

第六步:创建知识管理系统蓝图64

第七步:开发知识管理系统64

4.4第三阶段:部署65

第八步:利用结果驱动的渐进方法(RDI)进行项目试验和部署65

第九步:领导和激励机制65

4.5 第四阶段:评估测算66

第十步:知识管理的实物期权分析66

4.6真知灼见66

第二部分A第一阶段:基础设施的评价和利用69

第5章 发挥基础设施的作用69

5.1 利用已有的系统70

5.2 发挥互联网的作用73

全球范围的连接73

平台的相互依赖性75

5.3 知识平台:1万英尺高处的全景图75

技术整合76

5.4真知灼见80

第6章 协调知识管理和业务战略82

6.1 战略远景82

6.2 知识转移与知识整合:战略二分法83

6.3 不确定性下的实物期权85

水平186

水平286

水平387

水平487

6.4 响应象限:多样化和速度88

6.5业务模式和执行能力89

6.6编码化和个性化91

6.7链接知识和战略的知识地图94

自上而下94

创建知识地图96

分析知识差距97

将数字累加98

小结100

6.8成功的知识管理系统的战略规则101

短期效果是确保项目继续实施的保证101

6.9评估重点104

6.10甄别错失的机遇106

关键成功因素108

6.11 真知灼见111

第7章 知识管理平台117

第二部分B第二阶段:知识管理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开发117

7.1 知识管理架构的技术组件118

知识管理过程和技术赋能工具118

7.2七层知识管理系统架构121

7.3 界面层的基础121

协同平台的选择标准121

7.4选择Web还是专用平台122

7.5 协同智能和过滤层127

协同智能的基础设施要素129

知识对象的粒度139

用于查询、标引和检索的基础设施要素141

给知识元素标识属性143

7.6知识管理系统平台和其他企业系统148

知识管理系统和数据仓库的区别148

知识管理系统与内联网、外联网之间的区别149

知识管理系统和群件的区别151

7.7应用层151

内联网和外联网153

专家指针154

文档管理154

项目管理工具155

视频会议及多媒体155

虚拟共享空间157

思维映射158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159

7.8端对端知识网络的潜力159

7.9真知灼见163

第8章 知识审计与分析165

为什么要进行知识审计166

8.1 远见卓识、洞察力与先见之明166

8.2测算知识的发展167

从艺术到科学171

调制咖啡:基于知识的实例171

8.3知识审计团队176

规划知识审计177

8.4实施知识审计177

确定目标178

确定理想状态180

选择审计方法182

知识资产文档化184

不断追踪知识的增长185

分析不同区域的能力象限186

在技术框架中的战略定位187

8.5选择适合公司的知识位置187

四种知识定位选择188

8.6真知灼见190

第9章 设计知识管理团队192

9.1专业技能的来源193

本地专家和跨部门的技术权威194

企业内部的信息技术部门194

向侧性195

咨询顾问195

管理者197

9.2 团队的组成和选择成员的标准198

临时和长期的团队成员199

9.3 团队的持续时间和规模200

项目领导人200

沟通和授权201

内部动力201

用户参与202

9.4 知识管理团队的项目空间204

9.5 成员间的融合205

9.6 失败的高速路206

薄弱点:认可失败(buy-in failure)207

风险分类207

控制和平衡需求208

解决用户认可问题209

9.7真知灼见209

第10章 创建知识管理系统的蓝图211

10.1 知识管理架构212

10.2 知识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213

知识库214

协同平台219

10.3 集成和交互的知识应用系统222

对集成应用组件的支持222

交互式应用组件225

对整个知识管理架构的适应性226

10.4 自建还是购买230

运行性能和可扩展性231

10.5 用户界面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232

10.6知识管理架构的网络视点233

10.7知识管理系统的未来考验236

10.8真知灼见238

第11章 开发知识管理系统240

11.1 构建模块:七层模型241

11.2 界面层243

隐性与显性知识的流动渠道243

界面层上的语境表达244

平台的独立性245

企业内联网的经验247

全球作者(Universal Authorship)247

11.3 一个实例:Urban Motors247

11.4 访问与身份验证层247

虚拟个人网络249

生物检测以及其他身份验证技术250

11.5 协同过滤与智能层250

从静态到动态结构250

从客户机/服务器到代理计算253

11.6应用层257

11.7传输层258

11.8 中间件与遗产集成层258

11.9存储库层258

11.10真知灼见259

第二部分C第二阶段:部署263

第12章原型法与部署263

12.1 由救火向系统化部署的转变264

原型法264

试验性系统的部署264

12.2遗产系统部署方法268

信息打包方法270

“大爆炸”部署方法272

企业集成:良药还是毒药273

12.3 结果驱动的渐进方法273

RDI方法中的阶段274

业务版本发布275

RDI在工具和任务再造中的作用278

12.4真知灼见283

第13章领导和激励机制285

13.1 从信息主管到知识主管286

知识管理领导者的作用286

13.2成功的知识领导者293

历史294

13.3确保知识管理成功的薪酬结构294

13.4真知灼见296

第二部分D最终阶段及超越:实物期权分析301

第14章 知识评价的实物期权分析301

14.1 传统测算指标的局限302

财务上的投资回报率和托宾的q302

总拥有成本304

从电话中得到的启示305

选择测算指标的常见误区306

14.2实物期权分析310

期权空间311

将知识管理投资看做期权的投资组合312

14.3 为实物期权模型估算输入值314

基准调查315

基准对象316

基准调查流程317

基准调查的经验教训319

平衡记分卡技术324

14.4真知灼见330

第三部分附 录335

电子附录A 知识管理评估工具335

电子附录B对知识管理平台前端进行结构化的可选方案339

电子附录C 软件工具340

参考文献341

词汇表35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