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中国城市-区域:权力·空间·制度研究丛书 中国市制的历史演变与当代改革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当代中国城市-区域:权力·空间·制度研究丛书 中国市制的历史演变与当代改革
  • 刘君德,范今朝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156046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66页
  • 文件大小:220MB
  • 文件页数:382页
  • 主题词:行政区划-体制改革-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当代中国城市-区域:权力·空间·制度研究丛书 中国市制的历史演变与当代改革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序1

0引言1

0.1本书选题的动因与意义1

0.1.1选题的动因1

0.1.2选题的意义3

0.2国内外“市制”研究现状的简要评述3

0.3写作思路和研究方法5

0.3.1写作思路5

0.3.2研究方法6

0.4全书的结构和内容6

上篇 概念·理论·比较9

1“市制”及其相关概念与中国当代的“市”、“镇”建制9

1.1“市制”及其相关概念9

1.1.1行政区划(政区)的概念与类型9

1.1.2“市制”(城镇型政区)的概念与现实含义11

1.2中国当代的“市”、“镇”建制14

1.2.1行政区域的划分及其市、镇建制的设置状况14

1.2.2目前的市、镇类型概述18

1.2.3关于“较大的市”19

2“市制”模式形成发展的理论基础及其中国表现22

2.1新时期“市制”模式形成发展的理论基础:城乡统筹发展22

2.1.1城市(城镇)的本质及其类型22

2.1.2城市化(城镇化)的本质和道路26

2.1.3城乡统筹发展之含义与对行政区划体制的要求27

2.2“城市发展与政区演变的互动关系”论29

2.2.1政区与城市、政区体系与城市体系的同源关系29

2.2.2政区体系与城市体系的互动关系——“同构”与“异构”30

2.2.3中国当代行政区划改革的必要性、可能性与重点所在31

2.3“行政区经济”理论及其对中国当代政区治理结构的影响33

2.3.1“行政区经济”的理论要点33

2.3.2“行政区经济”对政区治理结构的影响和中国当代“城镇型政区”的空间结构模式37

3韩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的“市制”及经验借鉴43

3.1世界各国“市制”的一般状况43

3.2韩国:三级体制,模式转换46

3.2.1现当代行政区划体制的形成、变迁与格局46

3.2.2当代建制市的设置标准及设置概况52

3.3日本:两层管理,“县”下辖“市”54

3.3.1现行行政区划的基本情况54

3.3.2当代“城镇型政区”的类型与状况54

3.4台湾地区:分属三层,多为狭域58

3.4.1行政区划体系的演变58

3.4.2市、镇设置状况59

3.5中国和东亚国家(地区)“市制”的异同比较——以韩国为例65

3.5.1中韩行政区划及其调整、改革的共同点与差异性65

3.5.2中韩两国“市制”改革绩效差异的深层原因77

中篇 演变·路径·格局82

4中国传统的城镇化道路与古代的“市制”82

4.1中国与西方国家城镇化的不同道路82

4.2中国古代的“市制”及城镇型政区的建置情况85

4.2.1古代“市制”的一般状况:实体层面的“郡县治所城市”及自发性的“市镇”85

4.2.2古代严格意义上的“城镇型政区”:宋辽金元的准制度层面的“建制城市”87

4.2.3古代时期“城镇型政区”的特例:双屿港与澳门的制度层面的“自治市”94

5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城镇化进程与“市制”的发展、变革99

5.1外来影响下的城镇化进程与“市制”(城镇型政区)的出现(1840—1949年)99

5.1.1二元权力体制制约下的近代城镇化进程99

5.1.2市制的变迁:从“自治市”到“(准)行政市”100

5.2现代一元权力制约下的城镇化进程与“市制”的变异(1949年至今)114

5.2.1一元权力体制制约下的现代城镇化进程114

5.2.2市制的变迁:“行政市”的确立及从“城乡分治”到“城乡合治”116

6中国现当代“城镇型政区”设置的标准、模式与类型129

6.1 1949年以来设置市、镇建制的标准与模式的演变129

6.1.1“设市”、“设镇”标准129

6.1.2设市模式141

6.2 1949年以来“城镇型政区”的演变与类型142

6.2.1“市”、“镇”设置的演变过程143

6.2.2现有“城镇型政区”的类型148

下篇 探索·改革·展望152

7中央“直辖市”:适度增设,空间优化152

7.1发展概况与存在问题152

7.1.1对中央直辖市行政区划体制的研究综述152

7.1.2我国当代四大直辖市的演变与发展状况155

7.1.3现行中央直辖市政区空间组织存在的问题166

7.2直辖市宏观层面改革的战略思考170

7.3直辖市中心城区“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与区级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174

7.3.1“两级政府、三级管理”模式的形成过程174

7.3.2中心城区“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下区级行政管理体制的特点174

7.3.3现阶段我国大城市区级政区职能转变利弊分析175

7.3.4新时期“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与区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177

7.3.5中心城区“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与区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177

8省(自治区)和自治州辖“市”:直管分等,区域治理180

8.1一般“建制市”的研究概况与存在问题180

8.1.1对一般“建制市”行政区划体制的研究综述180

8.1.2一般“建制市”行政区划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181

8.2当代各类“市制”的发展与演变187

8.2.1较大的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市的设置与行政体制187

8.2.2地级市与市领导县体制的形成与发展188

8.2.3当代县级市的设置与“省直管县(市)”、“撤县(市)设区”的改革195

8.3“较大的市”的模糊与“市管县(市)”体制的争议——关于“市领导县”体制的分析204

8.3.1市领导县的设置模式考察206

8.3.2由地区行署到市领导县体制引发的论争209

8.3.3对市领导县体制的深入剖析212

8.4从“切块设市”到“整县改市”——关于县的意义与县级市体制的分析216

8.4.1“县”在中国政区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与“合法性”意义217

8.4.2县级市现状评价及改革设想221

8.4.3基于县制保护的“撤县设市”方案和设市标准研究227

8.5市辖区的演变、现状与改革232

8.5.1市辖区制度沿革与问题233

8.5.2市辖区制度的改革方向240

9县辖“镇”:县下辖“市”,城乡统筹245

9.1基层“城镇型政区”的发展概况与存在问题245

9.1.1乡镇行政区划体制改革的研究综述245

9.1.2县辖“城镇型政区”的发展与演变249

9.1.3当代县辖“城镇型政区”的存在问题262

9.2东部地区“中心镇”、“特大镇”设市探索265

9.2.1概念梳理与基本情况265

9.2.2中心镇行政区划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设市的必要性272

9.2.3中心镇设市的模式分析:三种可能方式及其比较291

9.2.4不同模式下的设市标准讨论292

9.3县辖“市”、镇制度的改革思路312

9.3.1新形势下对我国县辖政区的重新定位313

9.3.2对县辖政区体制改革方向的思考316

10各类“经济开发型”的“准政区”的发展及特殊类型“城镇型政区”的设置318

10.1各类“经济开发型”的“准政区”的发展及其向正式政区的转化318

10.1.1各类“开发区”管理体制研究的概述318

10.1.2城市地区各类“开发区”的发展319

10.1.3“开发区”类型的“准政区”的管理体制及其变化320

10.1.4城市的扩张模式与一般“开发区”向“城镇型政区”的转化329

10.2 1949年后中国的特殊类型“建制市”330

10.2.1特殊类型建制市的含义与界定330

10.2.2近年来关于“特殊建制市”的研究概述332

10.2.3 1949年以来“特殊建制市”的设立和类型336

11余论与思考341

11.1中国“市制”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需要有新思路341

11.1.1中国的“市制”仍然面临的矛盾341

11.1.2全面认识“市制”改革的作用,把握好改革的原则343

11.1.3新时期中国“市制”改革的总体思路345

11.2新时期中国“市制”需要实施多模式发展与渐进式转换战略348

11.2.1中国“市制”模式的曲折演进348

11.2.2“撤县设市”模式需要控制发展349

11.2.3新型城镇化需要重点推行“撤镇设市”351

11.2.4中国“市制”体系建设需要实践“县下辖市”354

11.2.5中国“市制”模式改革的战略走向:多模式共存,渐进式转换356

主要参考文献358

图片来源363

表格来源364

后记36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