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心脏血栓病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心脏血栓病学
  • 孔宪明,高海青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3775X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1054页
  • 文件大小:60MB
  • 文件页数:106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心脏血栓病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诊断与治疗技术1

第一章 血栓的基础知识3

第一节 血栓的发生率及其危害3

第二节 血栓的结构与分类6

第三节 血栓的演变6

第四节 血栓的形成机制8

第二章 血栓形成的诊断法14

第一节 血管检体诊断法14

第二节 非创伤性血栓诊断法20

第三节 核医学诊断法24

第四节 血液学诊断法28

第五节 止血与凝血障碍的临床检验30

第六节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法对心腔内和人造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血栓的诊断45

第三章 心脏血管造影法的临床应用及其进展49

第一节 血管造影法的一般原则49

第二节 动脉造影52

第三节 静脉造影55

第四节 下肢静脉造影56

第五节 肺血管造影59

第六节 心导管检查的设备与人员组成61

第七节 右心导管检查术64

第八节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与左心室造影73

第九节 临床心血管核医学显像法85

第四章 心血管疾病的检体诊断89

第一节 病历与症状89

第二节 心血管疾病的检体诊断要点95

第五章 心肺的X线诊断法104

第一节 心脏阴影的评价104

第二节 肺野的评价108

第一节 常规心电图诊断要点110

第六章 心电图的临床应用及其进展110

第二节 动态心电图判读要点118

第三节 运动心电图试验123

第四节 缺血性心疾患药物负荷试验130

第五节 冠状动脉内心电图131

第六节 常规心电图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判断的进展132

第七章 心血管疾病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及其进展139

第一节 临床心血管核医学139

第二节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151

第三节 冠状动脉内超声波159

第四节 冠状动脉内窥镜162

第五节 冠状动脉内多普勒超声技术169

第六节 心血管疾病的CT及MRI检查173

第七节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的临床应用及其进展186

第八节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的临床应用211

第九节 心内膜心肌活检术222

第十节 心肌梗死的血清酶学诊断及其进展225

第十一节 临床心脏电生理检查及其应用229

第十二节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临床应用264

第一节 非外科心血管腔内异物取出术290

第八章 心导管术在治疗方面的应用及其进展290

第二节 经导管房间隔缺损闭合术291

第三节 闭胸式动脉导管未闭的关闭术291

第四节 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291

第五节 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298

第六节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302

第七节 经皮球囊三尖瓣成形术304

第八节 主动脉缩窄腔内成形术306

第九节 飘浮导管的临床应用306

第九章 人工心脏起搏器及其进展311

第一节 人工心脏起搏器311

第二节 自动夺获型心脏起搏器313

第三节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315

第四节 体内埋藏式自动除颤器并发血栓栓塞317

第十章 快速性心律失常非药物疗法及其进展319

第一节 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319

第二节 心律失常的手术治疗325

第三节 射频消融与血栓栓塞328

第十一章 心血管疾病介入性治疗及手术331

第一节 冠心病介入性治疗及其进展331

第二节 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343

第三节 冠心病外科手术疗法353

第四节 动脉内血栓溶解术357

第五节 四肢血管球囊扩张成形术362

第六节 肾动脉血管成形术366

第七节 动脉栓塞术(经管的栓塞术)370

第八节 经皮经管Kimray-Greenfield下腔静脉滤器留置术374

第九节 BNF型下腔静脉滤器安装术图解380

第十节 激光心肌打孔血运重建术383

第十一节 心脏介入性诊断和治疗并发血栓栓塞385

第十二章 抗血栓药物的临床应用402

第一节 抗凝血药402

第二节 抗血小板药414

第三节 溶栓药421

第四节 蛇毒类抗栓剂425

第五节 降低血液粘稠度药429

第六节 抗血栓的中草药429

第十三章 血栓性疾病的基因治疗及其进展437

第一节 溶栓系统的基因治疗438

第二节 高凝状态的基因治疗439

第三节 与血栓形成有关的其他基因治疗439

第一节 基因治疗的定义、种类与方法441

第十四章 基因治疗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及其进展441

第二节 动物实验与治疗新途径443

第三节 高血压患者的福音445

第四节 心力衰竭全新治疗的开端446

第五节 心肌缺血和急性心肌梗死的基因治疗450

第六节 心律失常与基因研究451

第七节 心肌病患者的曙光452

第八节 对遗传性心血管疾病及先天性心脏病的预防453

第十五章 心血管疾病常用药物及其进展454

第一节 调血脂药物临床应用现状454

第二节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应用现状458

第三节 心房纤颤的药物治疗及其进展476

第四节 抗凝剂的临床应用要点480

第五节 低分子量肝素临床应用进展485

第六节 低分子量肝素与普通肝素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治疗效果比较490

第七节 溶栓药物及抗凝药物的研究现状494

第八节 抗血小板药物在心血管领域的临床应用497

第十六章 血栓形成与动脉粥样硬化512

第一节 内皮细胞、血栓形成与动脉粥样硬化513

第二节 凝血酶与动脉粥样硬化514

第三节 纤维蛋白(原)与动脉粥样硬化516

第四节 血小板、血栓和动脉粥样硬化517

第五节 单核-巨噬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518

第六节 纤溶系统与动脉粥样硬化519

第七节 脂蛋白(a)与动脉粥样硬化520

第十七章 脂质代谢异常与血栓形成523

第一节 脂质异常对血小板的活化作用523

第二节 高胆固醇血症与血液凝固及抗凝作用的关系525

第三节 脂肪代谢异常对纤溶系统的影响526

第四节 高胆固醇血症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529

第五节 高胆固醇血症对白细胞的影响及其在血栓形成中的意义530

第六节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对细胞生长因子、组织因子及前列腺素类物质代谢的影响531

第一节 血瘀证与血栓形成的本质性研究534

第十八章 中医学对血栓与出血性疾病的认识及科学研究成果534

第二节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探讨“血府逐瘀汤”的特殊功效536

第三节 当代有关血瘀症研究的代表论著537

第四节 中医学对血栓与出血性疾病的认识和防治538

下篇 血栓形成与心血管疾病549

第十九章 静脉血栓形成551

第一节 流行病学与发病特点551

第二节 病因、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552

第三节 静脉血栓的种类、好发部位553

第四节 临床症状、特殊检查、鉴别诊断、合并症553

第五节 治疗与预防557

第二十章 末梢动脉血栓性疾患561

第一节 末梢动脉血栓性疾患的类别561

第二节 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其诊断562

第三节 治疗原则及实施要点564

第二十一章 闭塞性动脉硬化567

第一节 急性动脉闭塞症567

第二节 慢性动脉闭塞症570

第三节 功能性动脉(硬化性)疾患573

第二节 主动脉及其瓣膜疾患的检查方法576

第一节 正常主动脉576

第二十二章 主动脉疾病与血栓576

第三节 主动脉闭塞综合征579

第四节 大动脉炎综合征580

第五节 主动脉夹层瘤或剥离583

第六节 巨细胞性动脉炎587

第七节 心血管性梅毒588

第八节 主动脉穿壁性溃疡593

第九节 动脉钙化症595

第二十三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与血栓598

第一节 急性冠脉综合征与血栓599

第二节 心绞痛与血栓603

第三节 心脏肌钙蛋白T的测定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诊断价值612

第四节 不稳定性心绞痛与杭凝治疗及其进展614

第五节 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及凝血功能异常618

第六节 急性心肌梗死与血栓626

第七节 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判断与血栓形成650

第八节 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与杭血小板凝集653

第九节 其他缺血性心疾患与栓塞655

第十节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研究及其进展657

第十一节 药物性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研究现状659

第十二节 基因疗法增加侧支循环和组织灌注661

第二十四章 心力衰竭与血栓664

第一节 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664

第二节 舒张功能障碍型心力衰竭679

第三节 难治性心力衰竭686

第四节 洋地黄类制剂的临床应用与中毒692

第五节 心力衰竭的中医治疗697

第二十五章 微循环与心力衰竭及血栓形成703

第一节 微循环的概念及解剖结构703

第二节 微循环的调节704

第三节 心脏微循环的特点706

第四节 典型微循环障碍708

第五节 心衰时的微循环变化709

第六节 心衰时微循环障碍的治疗711

第七节 心衰患者微循环障碍的中医治疗714

第八节 心衰患者微循环障碍的非药物治疗716

第二十六章 心源性昏厥与血栓719

第一节 常见昏厥的种类719

第二节 心源性昏厥的常见病因及血栓形成720

第四节 治疗原则、抢救要点及预后判断723

第三节 临床表现与鉴别诊断723

第二十七章 心脏性猝死与血栓726

第一节 从尸检资料看猝死与血栓726

第二节 心脏性猝死的病因与血栓形成729

第三节 临床类型与血栓形成733

第四节 临床表现735

第五节 抢救要点735

第六节 预后判断与猝死的预防735

第七节 猝死的预测737

第一节 病因、病机及其高凝状态742

第二十八章 心源性休克与高凝状态742

第二节 临床分型、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747

第三节 临床监测要点749

第四节 抢救要点750

第五节 中医中药对心源性休克的辨证施治753

第六节 心源性休克的预后判断753

第二十九章 心脏瓣膜疾病与血栓756

第一节 二尖瓣狭窄、关闭不全与血栓756

第二节 二尖瓣脱垂综合征与血栓761

第三节 主动脉瓣狭窄及关闭不全763

第四节 三尖瓣狭窄、关闭不全及血栓767

第五节 肺动脉瓣疾患770

第六节 多瓣膜病771

第三十章 人工心脏瓣膜病与血栓774

第一节 原发性生物瓣功能丧失774

第二节 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779

第三节 瓣周病782

第四节 血栓和栓塞785

第五节 人工瓣膜溶血789

第六节 抗血小板凝集药物在人工瓣膜置换术中的应用792

第一节 心房纤颤与血栓栓塞795

第三十一章 心房纤颤与血栓栓塞及其抗凝治疗的进展795

第二节 心房纤颤的抗凝治疗797

第三节 抗凝治疗的方法798

第四节 抗凝治疗的监测801

第五节 抗凝水平要求的掌握802

第六节 抗凝终止的判断803

第七节 影响抗凝效果的常见药物803

第八节 凝血酶原时间标准化与国际标准化比值805

第九节 非瓣膜性心房纤颤血栓栓塞的二级预防805

第十节 非瓣膜性心房纤颤的抗血栓栓塞治疗806

第十一节 心房纤颤的治疗809

第十二节 心房纤颤的药物治疗新进展817

第三十二章 心源性脑栓塞824

第一节 病因与分类824

第二节 临床表现、类型、实验室检查及诊断827

第三节 预后及自然史830

第四节 治疗要点831

第五节 急性脑血管疾病的中医学研究及其进展833

第三十三章 肺栓塞与肺梗塞841

第一节 流行病学841

第二节 病因与分类841

第三节 临床表现842

第四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844

第五节 抢救要点及预后判断844

第六节 少见肺动脉栓塞性病变846

第三十四章 肺动脉高压与血栓850

第一节 类型、病理生理与血栓850

第二节 临床表现与物理检查851

第三节 治疗原则与预后853

第四节 肺动脉高压严重程度的判断854

第三十五章 感染性心内膜炎与血栓856

第一节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856

第二节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与血栓857

第三节 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862

第四节 药物性心内膜、心瓣膜病变和心包炎862

第五节 预防IE的方案及抗生素分类862

第三十六章 高血压和高凝状态及其血栓形成866

第一节 病因分类866

第二节 高血压诊断标准、分期及分型867

第三节 继发性高血压868

第四节 高血压的治疗及其对心血管病危险性的影响873

第五节 高血压急症与治疗要点878

第六节 高血压与高凝状态及其血栓形成883

第七节 高血压的预后判断886

第三十七章 心源性肝硬化与凝血障碍889

第一节 发病率与病因889

第二节 发病机制及其与DIC的关系890

第三节 临床表现891

第四节 实验室检查与诊断892

第五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893

第六节 治疗要点和预防894

第三十八章 药物性血栓形成896

第一节 血液类药物致血栓形成896

第二节 非血液类药物致血栓形成898

第三十九章 心血管外科与出血、血栓及栓塞性疾病900

第一节 概述900

第二节 体外循环与凝血、出血901

第三节 先天性心脏病与凝血、出血902

第四节 人工瓣膜手术与血栓栓塞903

第四十章 心脏移植与血栓形成及出血906

第一节 血栓形成的发病原因及机制906

第二节 各类脏器移植与血栓形成908

第三节 心脏、血管移植与血栓909

第四节 血栓形成的监测与诊断911

第五节 血栓形成的防治912

第六节 器官移植与出血914

第四十一章 全人工心脏植入的并发症与血栓栓塞916

第一节 TAH植入后的并发症916

第二节 并发症的防治917

第四十二章 先天性心血管病与血栓919

第一节 病因、发病率及成因919

第二节 心血管形态异常发生的胎龄与影响药物923

第三节 先天性心血管病的分类及其临床表现926

第四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926

第五节 先天性心血管病的自然演变、死因及手术目的941

第六节 常见先天性心血管病的手术治疗942

第四十三章 临床常见心律失常与血栓951

第一节 世界卫生组织对心律失常的分类951

第二节 心房扑动与颤动及其治疗的进展957

第三节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964

第四节 室性心动过速967

第五节 心室扑动与颤动978

第六节 心脏传导阻滞979

第七节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987

第八节 预激综合征990

第一节 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1001

第四十四章 心肌病(炎)与血栓1001

第二节 肥厚型心肌病1003

第三节 限制型心肌病1005

第四节 特异性心肌病1007

第五节 心肌炎与病毒性心肌炎1007

第四十五章 肺源性心肺病与血栓1011

第一节 概念1011

第二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1012

第三节 抢救1014

第六节 抢救失败的原因1016

第四节 预防1016

第五节 预后1016

第四十六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017

第一节 DI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1017

第二节 DIC的诊断及治疗1021

第四十七章 循环系统的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1027

第一节 血栓形成的机制1027

第二节 正常机体抗血栓的机制1027

第三节 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1028

第五节 常见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性疾病1029

第四节 血栓形成的实验室检查要点1029

第六节 循环系统常见高凝状态及血栓形成性疾患1031

第七节 抗血栓的治疗要点1032

第四十八章 生活习惯与血栓1034

第一节 饮食与血栓形成1034

第二节 情绪与血栓形成1039

第三节 运动与血栓形成1039

第四节 其它因素与血栓形成1041

第五节 结束语1045

附录 心脏病主要临床检验正常参考值104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