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让公民来当家 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和制度创新的浙江经验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让公民来当家 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和制度创新的浙江经验研究
  • 陈剩勇,钟冬生,吴兴智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71349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42页
  • 文件大小:95MB
  • 文件页数:465页
  • 主题词:公民-参与管理-经验-研究-浙江省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让公民来当家 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和制度创新的浙江经验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一 选题及其意义1

(一)研究背景1

(二)本项研究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8

二 几个与本书相关的概念和理论问题11

(一)关于民主11

(二)公民与臣民13

(三)三种民主模式中的政治参与15

(四)协商民主理论18

(五)政府过程理论21

三 研究方法24

四 本书的研究思路和结构26

(一)研究思路26

(二)本书的基本框架27

第二章 从选举到治理:浙江基层民主的新发展32

一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制度背景32

二 近年来浙江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与制度创新的简单回顾36

(一)乡村民主治理的制度创新38

(二)城市社区民主治理的发展44

(三)行业组织的兴起和公民社会的发育46

三 制度变迁与地方民主治理机制的生成48

(一)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是制度变迁的必要条件49

(二)社会治理的现实困境为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制度变迁提供了契机50

(三)地方政府的创新动力及其制度供给是制度变迁的保障52

四 浙江基层民主治理与制度创新的价值和意义53

(一)基层民主治理的制度创新与乡村社会的发展与稳定54

(二)浙江基层民主“先行一步”的实践,为我国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作出了方向性的探索55

(三)公民广泛参与地方治理是建设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61

第三章 民主恳谈会:协商民主与地方公共政策的制定63

一 温岭民主恳谈会:乡村治理的协商民主实践64

(一)背景介绍64

(二)温岭民主恳谈会的主要形式及其演变过程66

(三)温岭民主恳谈的制度特征69

(四)民主恳谈会:公民参与及其民主意涵73

二 民主恳谈制的改进和完善:以泽国镇和新河镇为例79

(一)案例之一:泽国镇2006年城镇建设预选项目协商民主恳谈会81

(二)案例之二:新河镇2006年度财政预算民主恳谈会86

(三)民主恳谈会中公民参与的过程分析94

三 民主恳谈会的绩效分析:公民如何影响地方公共政策的制定99

(一)地方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作用问题99

(二)公民参与、政策质量与政治合法性100

(三)公民参与的有效决策模型及其调适104

四 乡村公共事务的协商式治理:问题与对策106

(一)协商民主的理论与实践问题106

(二)关于农村基层民主发展动力的思考111

(三)走向制度化和有序化的民主治理115

第四章 听证会:利益表达和利益整合机制120

一 概念与理论120

(一)听证制度诞生和发展的背景120

(二)听证的概念及其一般特征121

(三)政府过程理论简介125

(四)听证会浙江个案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29

二 听证制度在浙江的发展及其生发机制129

(一)听证制度在浙江的发展进程129

(二)听证政治参与的生发机制133

三 近年来浙江各地听证会的案例检视140

(一)立法听证案例140

(二)行政听证案例151

(三)司法听证案例164

四 听证制度的功能分析169

(一)从政治体系层次看,听证政治参与增强了政府决策的政治合法性,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基层民主和地方治理170

(二)从政府过程层次看,听证制度具有促进公民利益表达和利益整合的功能172

(三)从公共政策层次看,听证制度起到信息反馈和社会监督的功能174

五 听证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缺陷175

(一)听证制度的缺陷与制度“偏移”175

(二)听证制度缺陷的负效应182

六 改进和完善公民听证政治参与制度的对策建议185

(一)改进和完善听证制度的目标原则185

(二)听证政治参与的制度创新与制度规范191

第五章 人民建议征集制度与公民政治参与——以杭州市为个案的研究198

一 概念与理论198

(一)人民建议征集制度的兴起198

(二)人民建议征集制度及其相关的几个概念200

(三)公民参与和公共政策的制定:理论概述201

二 人民建议征集制度的建立和发展202

(一)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工作制度及其主要特点203

(二)人民建议的征集方式及其特点205

三 人民建议征集制度的目标定位与实施绩效216

(一)人民建议征集制度的目标定位216

(二)人民建议征集制度的实施绩效220

四 公民参与人民建议征集活动的相关案例分析232

(一)公民积极参与人民建议征集活动的原因232

(二)公民积极参与人民建议征集活动的几个案例237

五 人民建议征集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246

(一)人民建议征集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246

(二)人民建议征集制度的健全与完善249

第六章 政府网站公共论坛:官民对话与协商民主的发展261

一 互联网公共论坛及相关理论261

(一)互联网公共论坛的兴起261

(二)与互联网政治参与相关的几个概念和理论265

二 互联网公共论坛与协商民主的一般研究275

(一)互联网公共论坛衡量指标及其一般性特征275

(二)地方政府网站政务公共论坛的发展进程281

(三)政务公共论坛兴起的内生机制283

(四)官民互动过程:以几个政府网站政务论坛为例286

三 政府网站政务公共论坛:政治参与和利益表达的案例检视290

(一)中国杭州·政务论坛290

(二)中国宁波网·对话297

(三)天台效能网——民意直达306

(四)台州市民情网——效能平台314

四 政府网站政务公共论坛的定位、功能及效应分析318

(一)政务公共论坛的功能定位318

(二)政务公共论坛的功能及效应分析320

五 政府网站公共论坛政治参与的缺陷及其原因324

(一)理论困惑324

(二)网站政务论坛存在的缺陷326

(三)制约互联网公共论坛协商民主发展的原因分析329

六 政府网站政务公共论坛与协商民主:规范与完善332

(一)完善政务公共论坛、发展协商民主的目标原则333

(二)创新与规范:改进和完善政务公共论坛的对策336

第七章 社会转型期的非制度政治参与:问题及其应对344

一 概念和理论346

(一)政治参与的含义346

(二)非制度政治参与的含义347

(三)非制度政治参与的研究现状348

(四)非制度政治参与的类型划分349

(五)非制度政治参与的特征349

(六)非制度政治参与与非法政治参与350

二 社会转型期非制度政治参与的浙江案例351

(一)农民的群体性抗争和维权事件351

(二)权力寻租与私营企业主的非制度政治参与358

(三)农民工阶层的非制度政治参与363

三 我国现阶段非制度政治参与的原因分析372

(一)政治参与的制度结构不健全、不均衡372

(二)关于政治参与主体的素质问题375

(三)关于政治参与的社会环境和政治文化传统375

四 非制度政治参与的政治影响377

(一)非制度政治参与会影响到政治稳定377

(二)非制度政治参与会破毁我国政治制度建设的进程,影响政治发展378

(三)非制度政治参与侵蚀了政治合法性资源378

五 走向制度性和有序的政治参与380

(一)引入协商民主,在政府和公民之间建立顺畅的利益表达机制380

(二)发展经济,提高各阶层公民的生活水平,增加中间阶层的成员数量,同时注重经济和环境的协调381

(三)提高公民的教育水平,构建参与型政治文化381

(四)建立有效的社会控制机制和危机管理机制,以预防和处理非制度政治参与事件381

第八章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浙江经验及其价值383

一 制度创新的浙江经验有哪些特点383

二 制度创新为什么发生在浙江391

(一)地方党委和政府积极回应转型期社会公民日益增长的参与需求391

(二)一大批地方官员积极有为、大胆探索和求实创新393

(三)地方政府和公民之间实现良性互动,共同推进制度创新394

三 浙江经验说明了什么397

(一)公民完全有能力当家作主397

(二)民主有赖于实实在在的参与制度和途径401

(三)公民权利的保障需要有多个层次、功能互补的参与制度供给403

(四)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促进社会稳定、建构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405

第九章 总结与探讨407

一 角色转型与参与型公民的培养408

二 民主制下政权与治权的失衡及其化解413

三 政治参与、制度创新与政治稳定415

四 制度创新与地方民主的发展421

参考文献425

后记43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