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人文社会医学概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王亚峰,化前珍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ISBN:7801579836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65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388页
- 主题词:社会医学-成人教育:高等教育-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人文社会医学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人文社会医学的性质、内容、任务及体系1
一、人文社会医学的性质1
二、人文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2
(一)把医学作为一种历史的整体现象加以研究2
(二)把医学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加以研究2
(三)把医学作为一种认识现象加以研究2
(四)把医学作为一种行为和心理现象加以研究3
(五)把医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加以研究3
(六)把医学作为一种社会建制和社会产业加以研究3
三、人文社会医学的任务4
(一)提醒医学坚持正确的目的4
(二)促使医学更加全面、合理和完善4
(三)从总体上研究医学、评价医学进展4
(四)探索医学的社会和文化功能5
(五)促进建立更加合理的医学社会建制5
四、人文社会医学的体系结构5
第二节 人文社会医学兴起的背景6
一、人文社会医学兴起的社会背景6
(一)社会的工业化与生活方式的嬗变6
(二)人口的激增与老龄化7
(三)医学的社会化和生活的医学化7
二、人文社会医学兴起的科学技术背景8
(一)科学技术的积极作用8
(二)科学技术的负面作用8
三、人文社会医学兴起的思想背景9
(一)人们对科学技术的忧患意识9
(二)新的人文主义思潮10
四、人文社会医学兴起的医学背景10
(一)特异性病因学说的局限性10
(二)医学技术主义的辉煌与危机11
(三)医疗危机的形成12
第三节 学习人文社会医学的意义和方法12
一、人文社会医学的发展趋势12
二、学习人文社会医学的意义13
(一)有助于培养适应现代医学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医学人才13
(二)帮助医学工作者自觉地、主动地适应医学模式的转换14
(三)完善知识和能力结构,适应医学发展和医疗实践的需要14
三、学习和研究人文社会医学的方法15
(一)与对哲学史、文化史和社会发展史的学习相结合15
(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提倡学术民主15
(三)密切结合现代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15
(四)密切结合医疗实践和社会发展的实际15
第1章 古代人类文明与医学17
第一节 人类文明的发端与早期的经验医疗17
一、人类的初始文明与经验医疗的萌芽17
(一)人类的初始文明17
(二)经验医疗的萌芽18
二、社会分工促进医疗经验的积累19
三、原始宗教、神灵崇拜与经验医疗的交错混合19
第二节 古代东方文明与医学经验知识的积累20
一、古埃及文明与医学20
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与巴比仑医学21
三、古印度文明与医学22
四、中古阿拉伯文明与医学23
第三节 古代西方文明与经验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24
一、希腊古典文明与经验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24
(一)希腊古典文明的发端与早期的经验医疗24
(二)自然哲学的兴起及其对医学思想的影响25
(三)希波克拉底经验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26
(四)希腊化文明与解剖、生理学的发展29
二、罗马古典文明与经验医学理论的发展30
(一)早期的罗马医学30
(二)罗马医学的高峰32
三、中古欧洲文明与经验医学的缓慢发展33
(一)基督教文明及其对医学的影响33
(二)中世纪欧洲医学的缓慢发展35
(三)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及其对医学发展的影响35
第四节 古代中华文明与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36
一、中国奴隶制社会文明与经验医疗的积累36
二、中国封建制社会文明与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37
(一)元气学说与阴阳五行学说37
(二)中医学理论的形成39
(三)儒、道、佛文化与中医学理论的发展41
(四)学术争鸣与中医学理论的发展43
(五)西方医学的引入与中西医汇通44
(六)中华民族传统审美情趣与中医学审美46
第五节 神灵医学模式和自然哲学医学模式46
一、古代医学的人体观46
二、古代医学的生命崇拜观47
三、古代医学的健康观和疾病观47
四、古代医学的医学模式48
(一)神灵医学模式48
(二)自然哲学医学模式48
第2章 近代医学的发展与生物医学模式50
第一节 文艺复兴至18世纪的医学成就50
一、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背景50
(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和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50
(二)宗教改革和人文主义思潮的发展53
(三)机械唯物主义哲学的兴起55
二、人体解剖学革新和生理学革命56
(一)维萨里的人体解剖学革新57
(二)对盖仑血液“潮汐运动说”的质疑与挑战58
(三)哈维发现血液循环59
三、病理解剖学的确立61
(一)病理解剖学的先驱61
(二)莫干尼建立病理解剖学61
(三)比夏对病理解剖学的发展62
四、实验医学思想的兴起62
(一)物理医学派63
(二)化学医学派63
(三)活力论医学派64
(四)实验医学思想的兴起64
五、临床医学重归理性64
第二节 19世纪的医学成就65
一、19世纪的科学背景和细胞病理学的创立65
(一)19世纪的重大科学发现与思维方式的转变65
(二)细胞病理学的创立66
(三)细胞病理学派与体液病理学派的论争67
二、细菌学和特异性病因学说的形成68
(一)巴斯德的细菌学发现68
(二)科赫的细菌学成就69
(三)特异性病因学说的形成70
三、免疫学和预防医学思想的兴起70
(一)免疫学的研究70
(二)预防医学思想的兴起73
四、实验医学思想的确立74
五、诊疗技术的进步与护理学革命74
(一)麻醉法的使用74
(二)消毒防腐法的发明75
(三)护理学革命76
第三节 生物医学模式77
一、近代医学的人体观、生命观和疾病观77
(一)机械的人体观77
(二)近代生命神圣观78
(三)局部定位的疾病观79
二、生物医学模式的形成及其本质80
(一)生物医学模式的形成80
(二)生物医学模式的本质81
三、生物医学模式的作用及其缺陷81
(一)生物医学模式的历史贡献81
(二)生物医学模式的局限性82
第3章 现代医学的发展与主要成就85
第一节20世纪社会和科学技术背景85
一、20世纪的社会背景85
(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85
(二)当代世界文明的发展86
(三)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87
二、20世纪的科学技术背景89
(一)物理学的革命89
(二)系统科学的兴起90
(三)新技术革命92
第二节 现代医学理论成就93
一、分子生物学的兴起93
(一)遗传学的发展93
(二)分子生物学诞生的条件95
(三)分子生物学诞生的过程和意义96
二、生理学的进展98
(一)内分泌激素的发现99
(二)丘脑下部调节功能的发现100
(三)大脑两半球功能的重新认识101
三、免疫学的进展102
(一)免疫机制的发现103
(二)免疫病理现象的发现103
(三)细胞克隆选择学说的形成103
四、心身医学的兴起105
(一)心身医学兴起的背景105
(二)心身医学的基本思想106
(三)心身医学的意义106
五、循证医学的兴起106
(一)循证医学兴起的背景106
(二)循证医学的基本思想108
(三)循证医学的意义108
第三节 现代医学技术成就109
一、诊断技术的进展109
(一)心电图技术的发明109
(二)内镜技术的改进和发展110
(三)X-CT技术的发明及影像技术革命111
二、治疗技术的进展113
(一)青霉素的发现113
(二)器官移植技术114
(三)断肢再植和显微外科技术117
(四)基因工程和人类基因组计划118
三、介入性心脏病学的兴起121
(一)介入性心脏病学兴起的背景121
(二)介入性心脏病学的基本内容122
(三)介入性心脏病学的意义123
四、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的兴起和发展123
(一)人工授精技术123
(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124
(三)无性生殖技术124
第四节 现代医学发展的特点和趋势125
一、现代医学发展的特点125
(一)学科分化和综合辩证发展125
(二)与科学技术的关联更加密切126
(三)医学的社会化趋势日益显著126
二、现代医学发展的趋势126
(一)整体化趋势126
(二)预防优先127
(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共同优化127
(四)医学科学国际化倾向日益显著127
第4章 现代医学观念的转变和医学模式的转换129
第一节 现代医学的人体观和生命观129
一、系统人体观的形成129
(一)人体生命科学的发展129
(二)系统科学思想的影响130
(三)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影响131
二、系统人体观的基本思想132
(一)人体是多层次结构与功能的系统整体132
(二)人体生命运动是各种自然运动形式的统一体133
(三)人体是生理与心理的统一体134
(四)人是自然与社会的有机统一135
三、生命质量论和生命价值论136
(一)生命质量论和生命价值论的兴起136
(二)生命质量论和生命价值论的基本思想137
(三)生命质量论和生命价值论的意义138
第二节 现代医学的疾病观139
一、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139
(一)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139
(二)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141
(三)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141
二、行为因素对健康的影响142
(一)不良行为对健康的影响142
(二)高危行为对健康的影响143
(三)社会行为对健康的影响144
三、现代医学对疾病本质及过程的认识146
(一)疾病的本质146
(二)疾病的过程146
(三)第三状态147
第三节 现代医学的健康观和审美观151
一、现代医学的健康观和健康的社会文化观151
(一)现代医学的健康观151
(二)关于健康的社会文化观152
二、现代医学的审美观和人体美学154
(一)现代医学的审美观154
(二)人体美学154
(三)审美的心理机制155
(四)审美修养156
三、医学美容的兴起157
(一)美容保健157
(二)美容外科157
(三)皮肤美容159
(四)牙科美容159
第四节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160
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基本内涵160
(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160
(二)恢复了心理和社会因素在医学中的应有地位160
(三)更加准确地肯定生物因素和生物医学的价值160
二、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换的必然性161
(一)社会的发展变化161
(二)疾病谱、病因谱、死因谱的变化161
(三)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161
三、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换的意义161
(一)必将引发思维方式的变革161
(二)有利于从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汲取营养162
(三)促进医学更好地发展162
(四)使医学更好地履行社会功能162
第5章 医学发展与人类文化164
第一节 医学科学与医学技术164
一、医学科学的特殊性164
(一)医学科学研究和研究对象的特殊性164
(二)医学科学研究方式和方法的特殊性166
二、医学技术的特殊性167
(一)医学技术研究和研究对象的特殊性167
(二)医学技术研究方式和方法的特殊性168
三、医学科学与医学技术的关系及一体化趋势168
(一)医学科学与医学技术的区别168
(二)医学科学与医学技术的联系169
(三)医学科学与医学技术的一体化170
第二节 医学发展的内在机制与基本形式170
一、医学发展的动力170
(一)医疗实践的需要是推动医学发展的直接动力170
(二)社会的需要是推动医学发展的根本动力172
二、医学发展的内在机制173
(一)医学实践与医学理论的矛盾174
(二)不同观点、不同学派之间的矛盾174
(三)医学科学与医学技术的互动175
(四)基础医学的发展带动临床医学的发展176
三、医学发展的价值导向177
(一)医学技术主义的价值导向177
(二)医学人道主义的价值导向178
(三)医学技术主义与医学人道主义的对立统一179
四、医学发展的基本形式180
(一)渐进积累180
(二)医学革命180
第三节 医学与人类文化的互动181
一、医学与科技文化的互动181
(一)科学技术对医学发展的作用182
(二)医学发展对科学技术的影响183
二、医学与精神文化的互动184
(一)医学与哲学的互动184
(二)医学与道德的互动185
(三)医学与宗教的互动186
(四)医学与艺术的互动186
(五)医学与文化传统的互动187
(六)医学与社会心理的互动187
三、医学与物质文化的互动188
(一)物质文化对医学科学发展的决定作用188
(二)医学对物质文化发展的影响189
四、医学与制度文化的互动190
(一)制度文化对医学的影响190
(二)医学对制度文化的影响190
第6章 医疗活动与医疗逻辑192
第一节 医疗活动192
一、医疗活动的内涵192
(一)诊断活动192
(二)治疗活动193
(三)护理活动196
二、医疗活动的性质197
三、医疗活动的类型及构成要素198
(一)医疗活动的类型198
(二)医疗活动的构成要素199
第二节 医疗活动中的人际关系200
一、医学工作者角色和病人角色200
(一)医学工作者角色200
(二)病人角色201
(三)病人角色适应不良202
二、医患关系及交往技巧203
(一)医患关系的类型203
(二)医患关系的发展204
(三)医患交往方式及技巧205
三、医际关系207
(一)医生与医生的关系207
(二)医生与护士的关系207
(三)医护人员与医技人员的关系208
(四)医疗专业人员与医疗行政管理人员的关系209
第三节 医疗行为210
一、求医行为和遵医行为210
(一)求医行为210
(二)遵医行为212
(三)不遵医行为212
二、医疗行为的特点213
(一)医疗行为的技术性213
(二)医疗行为的社会性214
(三)医疗行为的道德性215
三、医疗活动中的违规行为215
(一)违反技术规范的行为216
(二)违反医德规范的行为216
(三)违反法律规范的行为216
第四节 医疗逻辑217
一、医疗逻辑的对象及意义217
(一)医疗逻辑的对象217
(二)医疗逻辑的实践意义218
(三)医疗逻辑思维简史219
二、医疗逻辑思维方法220
(一)比较和类比法220
(二)归纳法222
(三)演绎法225
三、医疗逻辑规律226
(一)同一律226
(二)不矛盾律228
(三)排中律229
(四)充足理由律229
第7章 医学与社会的互动232
第一节 医学的社会功能232
一、维护人类健康232
(一)防病治病232
(二)指导科学的生活方式233
(三)健康教育与卫生知识宣传233
二、提高社会生活质量234
(一)促进人口质量的提高234
(二)营造适宜的社会心理氛围235
(三)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235
三、促进精神文明建设235
(一)通过医疗卫生服务传播精神文明235
(二)促进科学道德的形成236
第二节 医学的社会建制236
一、医学社会建制的孕育与萌芽236
(一)兼职医生的出现236
(二)专职医生的出现237
二、医学社会建制的形成237
(一)医院的形成237
(二)医事管理机构的形成238
(三)医学教育机构的形成239
三、医学社会建制的演变240
(一)各类医疗机构的分化和发展240
(二)医学研究机构的形成和发展242
(三)医学院校的发展242
第三节 医学与社会的互动244
一、医学的社会支持系统244
(一)医学的物质技术支持系统244
(二)医学的财力支持系统245
(三)医学的人才支持系统246
二、医学的社会化与大卫生观246
(一)医学的社会化246
(二)大卫生观248
三、医学与社会的协调发展249
(一)医学与经济的协调发展249
(二)医学与文化的协调发展250
(三)医学与社会的协调发展251
第8章 社会医学的兴起和医疗卫生方式的变革254
第一节 社会医学的兴起与发展254
一、社会医学思想的萌芽254
二、社会医学的兴起255
(一)社会学的促进255
(二)传染病学和流行病学的导向255
(三)社会医学的创立256
三、社会医学的发展257
(一)社会医学理论的形成257
(二)社会医学理论的发展257
第二节 社会医学的基本思想259
一、社会健康思想与社会病理思想259
(一)社会健康思想259
(二)社会病理思想261
二、社会诊断和社会防治思想263
(一)社会诊断思想263
(二)社会治疗思想265
(三)社会预防思想266
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67
(一)健康教育的内涵与意义267
(二)健康教育的方式268
(三)健康促进的方式与作用268
第三节 医疗卫生服务方式的变革269
一、社会体制的转型269
(一)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269
(二)社会转型带来的变化270
二、人民群众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变化272
三、社区医学与初级卫生保健272
(一)社区医学的内涵272
(二)社区医学的特点272
(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274
第9章 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与供给276
第一节 医疗卫生服务需求276
一、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内涵276
(一)医疗卫生服务276
(二)医疗卫生服务需求277
(三)医疗卫生服务需要和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区别与联系278
二、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特点279
(一)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盲目性279
(二)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被动性279
(三)医疗卫生服务效益的外在性280
(四)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280
三、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280
(一)经济因素280
(二)社会和文化因素282
(三)健康状况283
(四)时间价值283
(五)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的状况283
(六)医疗卫生服务费用的支付方式283
第二节 医疗卫生服务供给284
一、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的内涵284
二、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的特点284
(一)即时性284
(二)不确定性284
(三)专业性284
(四)垄断性284
(五)无误性285
(六)完整性285
(七)外部经济效应285
三、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的影响因素285
(一)医疗卫生服务成本285
(二)医疗卫生服务价格286
(三)医疗保障制度287
(四)医疗卫生服务的补偿机制288
(五)医疗卫生服务供给者行为分析288
(六)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与数量的关系288
(七)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和医疗卫生资源288
第三节 医疗危机的形成与医学目的的重新审视288
一、医疗危机的内涵288
二、医疗危机的原因289
(一)疾病谱的变化289
(二)医务人员思想观念的错位289
(三)技术主义思想的影响289
三、医疗危机的形成与危害290
(一)医疗危机的形成290
(二)医疗危机的危害292
四、医学目的的重新审视292
(一)重新审视医学目的的动因292
(二)对医学目的的新认识293
(三)重新界定医学目的的意义294
第四节 医疗卫生服务的市场与资源配置294
一、医疗卫生服务的资源294
(一)医疗卫生服务的人力资源295
(二)医疗卫生服务的物质技术资源295
(三)医疗卫生服务的财力资源295
二、医疗卫生服务市场的管理297
(一)医疗卫生服务市场的特殊性297
(二)医疗卫生服务市场竞争中存在的问题298
(三)医疗卫生服务市场的管理299
三、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300
(一)医疗卫生服务资源配置的基本原则300
(二)完善卫生政策和行政干预302
(三)正确引导医疗机构和消费者的行为303
第10章 医疗卫生保健制度307
第一节 我国城镇的医疗卫生保健制度307
一、我国医疗卫生保健制度的历史沿革307
(一)公费医疗制度307
(二)劳保医疗制度308
(三)合作医疗制度308
(四)医疗预防的免费制度309
(五)城市医疗卫生保健网络的建立309
(六)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存在的弊病309
二、我国城镇医疗卫生保险制度的改革310
(一)我国城镇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311
(二)我国城镇医疗保险制度的原则312
(三)我国城镇医疗保险制度的内容313
(四)我国城镇医疗保险制度的意义316
(五)补充医疗保险317
第二节 我国农村卫生保健制度317
一、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保健制度的历史沿革317
(一)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网络结构318
(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内涵318
(三)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地位和作用319
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兴衰319
(一)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兴起319
(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320
(三)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衰落320
三、我国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未来走向321
(一)实行合作医疗保险制度面临的问题322
(二)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323
(三)建立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作用325
第三节 国外医疗保险制度的鉴析326
一、国外医疗保险制度的基本类型326
(一)国家医疗保险制度326
(二)社会医疗保险制度327
(三)商业医疗保险制度328
(四)储蓄医疗保险制度329
二、医疗保险4种类型的比较330
(一)4种医疗保险类型的共性330
(二)筹资方式和支付方式的差异331
三、国外医疗保险制度的参考借鉴意义332
(一)国际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趋势332
(二)国外医疗保险制度的参考借鉴意义332
第11章 医学工作者的基本素质和社会行为336
第一节 医学工作者的地位和作用336
一、医学工作者的职业特点336
(一)专业技术性336
(二)社会性336
(三)道德性337
(四)服务性338
二、医学工作者在医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338
(一)医学工作者在医学活动中的地位338
(二)医学工作者在医学活动中的作用339
第二节 医学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341
一、医学工作者的专业素质341
(一)专业知识素质341
(二)专业技能素质343
(三)研究创造能力344
(四)社会适应能力346
二、医学工作者的身心素质347
(一)医学工作者的身体素质347
(二)医学工作者的心理素质348
三、医学工作者的思想道德素质351
(一)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思想政治素质351
(二)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道德素质352
四、医学工作者的文化素质354
(一)宽厚、广博的基础知识354
(二)传统和近现代文化修养355
(三)哲学修养355
(四)审美修养356
(五)时代精神和现代意识358
第三节 医学工作者的社会行为360
一、医学科学共同体360
(一)医学科学共同体的形成360
(二)医学科学共同体的发展361
(三)医学科学共同体的社会作用362
二、医学工作者的社会承认362
(一)医学工作者获得社会承认的重要性362
(二)医学工作者获得社会承认的途径363
三、医学工作者的社会行为364
(一)医学工作者的创新行为364
(二)医学技术行为364
(三)医疗服务行为364
热门推荐
- 2253448.html
- 3839840.html
- 103882.html
- 2301221.html
- 732864.html
- 1034538.html
- 1038737.html
- 2119462.html
- 3402427.html
- 23971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574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610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44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58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898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300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30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878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918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28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