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竹文化 绿竹神气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竹文化 绿竹神气
  • 彭镇华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ISBN:7503840374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968页
  • 文件大小:100MB
  • 文件页数:1052页
  • 主题词:竹亚科-文化-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竹文化 绿竹神气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个”字探源1

第二部分 诗词文赋43

卫风·竹竿45

许穆夫人45

上古先秦45

无名氏45

弹歌45

姬满45

黄竹诗三章45

尹吉甫45

大雅·韩奕(选二)45

二章45

三章45

邶风·谷风46

召南·摽有梅46

无名氏46

郑风·箨兮46

卫风·淇奥46

周南·卷耳46

周南·汉广46

召南·采蘋46

小雅·斯干47

豳风·伐柯47

邶风·新臺47

北风·简兮47

北风·静女47

齐风·敝笱47

齐风·载驱47

齐风·猗嗟47

秦风·小戎47

秦风·权舆47

豳风·七月47

小雅·彤弓48

小雅·鱼丽48

小雅·出车48

小雅·鹿鸣48

小雅·南有嘉鱼48

小雅·何人斯48

小雅·无羊48

小雅·伐木48

小雅·宾之初筵49

小雅·巧言49

小雅·采芑49

小雅·车攻49

小雅·吉日49

小雅·大东49

小雅·鼓钟49

周颂·良耜50

周颂·有瞽50

小雅·采菽50

小雅·采绿50

大雅·公刘50

大雅·行苇50

大雅·板50

周颂·执竞50

礼记·礼器(摘)51

无名氏51

商颂·那51

奚斯51

鲁颂閟宫51

无名氏51

越谣歌51

无名氏51

笔铭51

九石方52

吕不韦52

屈原52

九歌·山鬼52

宋玉52

笛赋52

钓赋52

嗟,伯夷54

东方朔54

汉魏南北朝54

枚乘54

梁王菟园赋(摘)54

邹阳54

酒赋(摘)54

司马相如54

哀秦二世赋(摘)54

卓文君54

白头吟54

洞箫赋55

王褒55

七谏·初放55

刘彻55

瓠子歌55

扇赋56

傅毅56

刘 向56

竹杖铭56

扬雄56

蜀都赋(摘)56

班婕妤56

怨歌竹56

班彪56

游居赋(摘)56

灵寿杖铭57

德明殿赋57

崔骃57

竹杖颂57

竹诗57

班固57

终南山赋57

竹扇赋57

竹扇诗57

李尤57

长笛赋58

马融58

张衡58

西京赋(摘)58

东京赋(摘)58

南都赋(摘)58

冢赋58

竹扇赋58

冉冉孤生竹59

无名氏59

蔡邕59

笔赋59

九华扇赋有引60

曹植60

黄竹子歌60

竹诗60

刘桢60

鲁州赋60

赠从弟60

应旸60

灵河赋60

关羽60

画竹60

曹丕60

钓竿行60

何晏60

冉冉孤生竹60

吴都赋(摘)61

左思61

阮籍61

修竹(拟题)61

孙楚61

登楼赋61

嵇康61

琴赋(摘)61

王浑61

诗(摘)61

傅咸61

杖铭61

相风赋并序61

夏侯湛61

竹61

江上泛歌(摘)61

竹赋62

江逌62

张载62

扇赋(摘)62

张协62

绿竹(拟题)62

贺循62

赋得夹池竹62

陆机62

竹帛(拟题)62

刘琨62

答卢湛62

郭璞62

桃枝竹赞62

曹毗62

湘表赋(摘)62

答团扇三首63

桃叶63

王羲之63

竹诗63

兰亭序(摘)63

兰亭集(摘)63

筇竹杖贴63

王彪之63

闽中赋(摘)63

许询63

竹扇63

王玄之63

竹诗63

谢安63

霜竹63

谢万63

修竹63

竹诗64

宗钦64

戴逵64

松竹赞64

范泰64

九月九日诗64

陶渊明64

闲情赋(摘)64

时运64

明玕64

谢灵运64

山居赋64

过始宁墅64

蒋生径(拟题)64

诗(摘)64

咏竹槟榔盘65

咏箎65

沈怀远65

博罗县簟竹铭65

鲍照65

中兴歌65

鲍令晖65

临窗竹(拟题)65

谢庄65

竹赞65

刘骏65

修竹诗65

沈约65

咏檐前竹65

咏竹65

咏笙65

咏筝65

灵丘竹赋66

江淹66

咏竹火笼66

团煽歌66

修竹弹甘焦文66

答刘建安饷杖67

静思堂秋竹赋应诏67

绿竹(摘)67

诗(摘)67

范云67

修竹(拟题)67

王俭67

灵丘竹赋应诏67

刘绘67

箨(拟题)67

杨固67

咏竹67

任昉67

望廨前水竹68

顾则心68

谢朓68

咏竹68

秋竹曲68

咏竹火笼68

杜若赋68

思归赋68

萧衍68

咏笛68

王僧孺68

诗(摘)68

江洪68

和新浦侯斋前竹68

饷任新安斑竹杖因赠诗69

到溉69

虞羲69

诗(摘)69

见江边竹69

吴均69

送柳吴兴竹亭诗69

还山69

绿竹69

咏竹69

陆厥69

诗(摘)69

到洽69

竹诗69

修篁(拟题)70

徐悱70

萧琛70

诗(摘)70

何逊70

望廨前水竹答崔录事70

竹诗70

送韦司马别(摘)70

刘孝先70

咏竹70

沈满愿70

咏五彩竹火笼诗70

庾肩吾70

和竹斋诗70

绿竹(拟题)70

山斋71

修竹(拟题)71

萧正德71

咏竹火笼71

刘孝威71

枯竹叶71

周弘正71

咏斑竹掩团扇71

萧统71

扇赋71

刘憺71

竹诗71

萧纲71

修竹赋71

阴铿71

侍宴赋得夹池竹71

徐陵71

嫩竹71

筇竹杖赋72

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六)72

萧绎72

赋得竹72

萧悫72

春庭晚望72

释洪偃72

池竹(拟题)72

李昶72

修竹(拟题)72

庾信72

小园赋(摘)72

哀江南赋(摘)72

赋得山中翠竹73

张正见73

杜台卿73

淮赋(摘)73

顾野王73

拂崖筱赋73

江总73

贞筠(拟题)73

玉节(拟题)73

萧放73

咏竹73

萧大圆73

竹花赋73

明克让73

咏修竹73

竹筱诗(拟题)74

无名氏74

赋得阶前嫩竹74

赋得风生翠竹里应教74

卢思道74

诗(摘)74

薛道衡74

诗(摘)74

陈叔宝74

赋(摘)74

诗(摘)74

竹赋76

许敬宗76

隋唐五代76

虞世南76

赋得临池竹应制76

春夜76

杨广76

修竹(拟题)76

魏征76

舒和二首76

王绩76

古意·竹76

杨师道76

中书寓直咏雨简褚起居上官学士76

咏笙76

临阶竹77

卢照邻77

五言侍宴延庆殿同赋别题得阿阁凤应诏77

五言后池侍宴回文诗一首应诏77

刘孝孙77

咏笛77

李世民77

赋得临池竹77

首春77

又一首77

赋帘77

魏徵葬日登凌烟阁赋七言诗题拟77

武则天77

诗77

赠李十四78

慈竹赋并序78

乔知之78

定情篇(摘)78

李峤78

竹78

为百寮贺瑞笋表78

王勃78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并书79

陈子昂79

杨炯79

竹79

宋之问79

绿竹引79

游嵩岳待寄诗诮之79

宴郑协律山亭79

郭震79

春江曲79

沈佺期79

钓竿篇79

答李伯鱼桐竹80

张说80

为朝官及岳牧贺慈竹再生表80

陆海80

题奉国寺80

上官婉儿80

游长宁公主流杯池80

咏院中丛竹81

吕太一81

岳州行郡竹篱81

奉和圣制过宁王宅应制81

赵冬曦81

陪张燕公行郡竹篱81

李伯鱼81

桐竹赠张燕公81

杨浚81

赠李郎中81

张九龄81

和黄门卢侍御咏竹81

答陈拾遗赠竹簪81

张纮81

和吕御史詠院中丛竹81

白云溪82

吴巩82

孟浩然82

洗然弟竹亭82

竹诗82

寻香山湛上人82

夏日辨玉法师茅斋82

游精思,题观主山房82

李颀82

望秦川82

篱笋82

双笋歌送李回兼呈刘四82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82

古意83

奉酬中书相公至日圆丘摄83

陈希烈83

赋得云生栋梁间83

卢象83

和徐侍郎丛筱咏83

竹里馆83

孙逖83

帘赋83

王昌龄83

裴六书堂83

新栽竹83

龙标野宴83

梁苑83

崔曙83

题宛溪馆84

寻阳紫极宫感秋作84

王维84

斤竹岭84

竹里馆84

沈十四拾遗新竹生读经处同诸公之作84

过福禅师兰若84

登辨觉寺84

夏日寻蓝田唐丞登高宴集84

春夜竹亭赠钱少府归蓝田84

李白84

古风84

竹下残雪85

丘为85

谢公宅85

慈姥竹85

赠柳圆85

山鹧鸪词85

酬宇文少府赠桃竹书筒85

游水西简郑明府85

别储邕之剡中85

秋浦歌85

题金陵王处士水亭85

塞下曲六道(选一)85

竹山连句题潘氏书堂86

颜真卿86

高适86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二首86

酬马八效古见赠86

咏马鞭86

陆善经86

寓汨罗芭蕉寺86

储光羲86

宿裴氏山庄86

萧颖士86

有竹一篇七章86

褚主簿宅会毕庶子钱员外郎使君87

寄赠衡州杨使君87

韩翃87

题慈仁寺竹院87

送故人赴江陵寻瘐牧87

送冷朝阳还上元87

送齐时府赴东阳87

秋斋(题拟)87

题龙兴寺澹师房87

竹赋88

吴筠88

赠别韦兵曹归池州88

护国88

赠张驸马斑竹拄杖88

晚次苦竹馆欲忆干越旧游89

登思禅寺上方题修竹茂松89

高无际89

大明西垣竹赋89

刘长卿89

九日寄侄箕等90

奉使采箭竿竹谷中晨兴赴岭90

赠西邻卢少府90

同郭参谋咏崔仆射淮南节度使厅前竹90

斑竹岩90

斑竹90

晚春归山居题窗前竹90

钱起90

县中池竹言怀90

裴侍郎湘川回,以青竹筒相遗,因而赠之90

严郑公宅同咏竹91

苦竹91

竹屿91

暮春归故山草堂91

宿云门寺91

杨衡91

卢十五竹亭送侄偁归山91

杜甫91

营屋91

送韦郎司直归成都91

湘夫人祠91

法镜寺91

李司马桥承高使君自成都回92

咏竹二首92

从韦二明府续处觅绵竹三数严92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92

题省中院壁92

春笋92

绝句二首92

桔柏渡在昭化县92

引水92

桃竹杖引赠章留后并序92

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摘)93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摘)93

中丞严公雨中寄见忆一绝、奉答二绝(选一)93

绝句四首93

正月三日归溪上有作、简院内诸公93

溪上93

九日五首(选一)93

信行远修水筒93

游修觉寺93

题竹扇赠别94

皇甫冉94

吹笛94

祠南夕望94

又送94

别苏徯(摘)94

又一首94

岑参94

暮秋会严京兆后厅竹斋94

观楚国寺璋上人写一切经院南有曲池深竹94

送羽林长孙将军赴歙州94

范公丛竹歌并序94

松竹95

元结95

裴迪95

斤竹岭95

竹里馆95

张继95

游灵岩95

乔琳95

慈竹赋95

孤竹赋95

张万顷95

竹诗95

送道契上人之越觐大夫叔96

题秦系山人丽句亭96

李嘉祐96

登楚州城望驿路十余里山村竹林相次交映96

寄王舍人竹楼96

题道虔上人竹房96

江上曲96

访韩司空不遇96

裴侍御见赠斑竹杖96

司空曙96

竹里径96

皎然96

寒竹96

遥和尘外上人与陆澧夜集山寺,问涅槃义兼赏陆生文卷96

雪夜送海上人常州觐叔父,上人殷仲文后96

露青竹鞭歌97

送李山人还玉溪97

赋得竹如意送详师赴讲97

采实心竹杖寄赠李萼侍御97

张谓97

过从弟制疑官舍竹斋97

夜同宴,用人字97

邵陵作97

独孤及97

笮桥赞97

顾况97

忆原上人98

竹98

郎士元98

湘夫人二首98

和王相公题中书丛竹寄上元相公98

李端98

题郑少府林园98

魏璀98

湘灵鼓瑟98

袁邕98

东峰亭各赋一物得阴崖竹98

崔元翰98

雨中对后檐丛竹98

蒋涣98

和徐侍郎中书丛筱韵98

戴叔伦98

行宽禅师院99

园亭览物99

严维99

僧房避暑99

岁初喜皇甫侍御至99

耿?99

春日题苗发竹亭99

咏宣州笔99

周渭99

湘妃庙99

朱放99

竹99

题竹林寺99

韦应物99

对新篁99

竹100

张南史100

上皇三台100

与幼遐、君贶兄弟同游白家竹潭100

寻竹浪并序(拟题)100

答崔都水100

酬阎员外陟100

将往滁城恋新竹,简崔都水示端100

戎昱100

题严氏竹亭100

骆家亭子纳凉100

酬梁二十100

秋夜100

旅次寄湖南张郎中100

题陈侯竹亭101

牟融101

一七字令·竹101

卢纶101

颜侍御听丛篁咏送薛存诚101

题苗员外竹间亭101

和徐法曹赠崔洛阳斑竹杖以诗见答101

秋夜同畅当宿潭上西亭101

过仙游寺101

刘商101

题杨侍郎新亭101

早夏月夜问王开101

秋夜听严绅巴童唱竹枝歌101

湘妃泣竹赋102

蒋防102

题竹102

山寺律僧画兰竹图102

刘言史102

题源分竹亭102

僧檐前独竹咏102

题竹园102

竹里梅102

潇湘游102

湘君祠103

戏题山居103

熊孺登103

青溪村居二首103

李益103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103

竹磎103

城西竹园送裴佶王达103

孟郊103

楚竹吟酬卢虔端公见和湘弦怨103

闲怨103

陈诩103

若耶溪逢陆澧103

状江南·孟夏104

贾弇104

杨巨源104

池上竹104

春雪题兴善寺广宣上人竹院104

竹房(拟题)104

和令狐舍人酬峰上人题山栏孤竹104

独孤授104

花发上林104

武元衡104

望夫石104

山居104

宿青阳驿104

闻严秘书与正字及诸客夜会因寄104

寻三藏上人104

席夔104

赋得竹箭有筠104

护笋105

孤竹105

权德与105

竹径偶然作105

咏竹105

奉和礼部尚书酬杨著作竹亭歌105

题崔山人草堂105

王播105

淮南游故居感旧,酬西川李尚书德裕105

羊士谔105

野夫采鞭于东山偶得元者105

永宁小园即事105

台中迂直,晨览萧侍御壁画山水105

段弘古105

竹105

樵客吟106

春日行106

周贺106

过僧竹院106

赠皎然上人106

李祜106

袁江口怀王司勋王吏部106

张籍106

和韦开州盛山竹岩106

题李山人幽居106

和卢常侍寄华山郑隐者106

题韦郎中新亭106

赠太常王建藤杖笋鞋106

同韦员外开元观寻时道士106

宿天竺寺,寄灵隐寺僧106

江南曲107

和李仆射雨中寄卢、严二给事107

送越客107

夜到渔家107

送海南客归旧岛107

晚春过崔驸马东园107

和裴仆射朝回寄韩吏部107

和左司元郎中秋居二首107

经王处士原居107

寻徐道士107

刘兵曹赠酒107

题僧院107

送元八107

寺宿斋107

斋东竹并序108

令狐楚108

王建108

原上新居108

县丞厅即事108

杜中丞书院新移小竹108

乞竹108

初冬旅游108

录补阙旧宅108

郭家溪亭108

题金家竹溪108

新竹109

晚泊江口109

张仲方109

赋得竹箭有筠109

李程109

赋得竹箭有筠109

竹箭有筠赋109

韩愈109

竹洞109

竹溪109

竹径109

和侯协律咏笋110

郑群赠簟110

题秀禅师房110

雉带箭110

经涢川馆寄使府群公111

竹里111

薛涛111

酬人雨后玩竹111

竹离亭111

题竹郎庙111

咏八十一颗111

欧阳詹111

乐津店北陂111

题华十二判官汝州宅内亭并序111

题王明府郊亭111

李涉111

葺夷陵幽居111

鹧鸪词111

山中111

头陀寺看竹111

城东闲游112

和游房公旧竹亭闻琴绝句112

湘妃庙112

题白鹿兰若112

吕温112

咏高竹112

道州夏日早访荀参军林园敬酬见赠112

同恭夏日题寻真观李宽中秀才书院112

窦巩112

赠王氏小儿112

刘禹锡112

庭竹112

令狐相公见示赠竹二十韵仍命继和112

牛相公林亭雨后偶成112

淮阴行二首113

尉迟郎中见示自南迁牵复却至洛城东旧居之作,因以和之113

奉和裴令公新成绿野堂即书113

经伏波神祠113

许给事见示哭工部刘尚书诗因命同作从叔望出河间113

潇湘曲二首113

酬瑞州吴大夫夜泊湘川见寄一绝113

和宣武令狐相公郡斋对新竹113

刘驸马水亭避暑113

和陈许王尚书酬白少传侍郎长句,因通简汝洛旧游之什113

咏竹114

池窗114

酬元九侍御赠璧竹鞭长句114

吴兴敬郎中见惠斑竹杖兼示一绝聊以谢之114

白居易114

竹窗114

北窗竹石114

种竹114

北窗闲坐114

思竹窗114

玩松竹二首115

招王质夫115

题洛中第宅115

忘筌亭115

泛春池115

宿池上115

临池闲卧115

池上两绝(选一)115

宿竹阁115

题小桥前新竹招客116

湓浦竹116

香炉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偶题东壁116

忆庐山旧隐及洛下新居116

池上作116

池上竹下作116

独行116

竹楼宿116

东楼竹116

别桥上竹116

池畔二首117

洗竹117

题李次云窗竹117

新栽竹117

题卢秘书夏日新栽竹二十韵117

酬元九对新栽竹有怀见寄117

友人夜访118

寄蕲州簟与元九118

问移竹118

咏竹118

养竹记118

画竹歌并序119

食笋119

答箭镞119

咏竹119

紫毫笔119

小童薛阳陶吹觱篥歌和浙西李夫人作119

茅檐下始栽竹120

柳宗元120

李绅120

南庭竹120

别石泉120

寄男抱孙121

卢仝121

清水驿丛竹天水赵云余手植一十二茎121

巽公院苦竹桥121

桂州北望秦驿,手开竹径至钓矶,留待徐容州121

巽上人以竹闲自采新茶见赠,酬之以诗121

杨尚书寄郴笔,知是小生本样,令更商榷使尽其功,輙献长句121

夏初雨后寻愚溪121

韦处厚121

竹岩121

张汇121

游栖霞寺121

陈羽121

湘妃怨121

竹122

王睿122

题褚遂良孙庭竹122

萧宅二三子赠答诗并序客赠石122

石让竹122

竹答客122

石请客122

客答石122

石答竹122

竹请客122

客谢竹122

客谢石122

出山作122

喜胡遇至123

杭州郡斋南亭123

姚合123

垣竹123

渚上竹123

竹里径123

宴光禄田卿宅123

题僧院引泉123

夏夜宿江驿123

草阁123

扬州春词123

怀王直秀才124

湘妃列女操124

过友人山庄124

徐凝124

侍郎宅泛池124

李赤124

慈姥竹124

谢公宅124

鲍溶124

云溪竹园翁124

题禅定寺集公竹院124

悲湘灵124

斑竹(得之湘流)125

元稹125

宿青牛谷梁炼师仙居125

庄南杰125

斑竹125

湘弦曲125

施肩吾125

湘竹词125

湘川怀古125

弋阳访古125

幽居乐125

遇李山人125

玩友人庭竹125

李肇125

李舟著笛记125

新竹126

种竹并序126

山竹枝126

和东川李相公慈竹十二韵126

解秋三首127

晚秋127

寺院新竹127

竹部(石首县界)127

邮竹127

遣兴127

昆明池泛舟128

过唐校书斋128

缘路128

雨后128

亚枝红128

奉和窦容州128

雨声128

竹簟128

酬乐天寄蕲州簟128

贾岛128

题郑常侍厅前竹128

题竹谷上人院128

刘景阳东斋128

江南杂题129

张祜129

宿杜司空东亭129

赠人斑竹拄杖129

殷尧藩129

竹129

春怨129

游南山寺129

湘中行130

秋日宿简寂观陆先生草堂130

首阳竹130

秋日病中130

闲居130

题常州水西馆130

旅次上饶溪130

题招隐寺130

禅智诗130

寓居临平山下130

酬房子客郊居六韵130

将之会稽先寄越中知友130

斑竹笔管赋并序131

雪霁晨起131

题临平驿亭131

登杭州龙兴寺三门楼131

题李山人园林131

题宿州城西宋征君林亭131

赋得福州白竹扇子131

崔涯131

竹131

李德裕131

竹径131

平泉源131

途中逢故人,话西山读书早曾游览132

夏日戏题郭别驾东堂132

许浑132

秋日众哲馆对竹132

卜居招书侣132

秋日132

过故友旧居132

怀江南同志132

过鲍溶宅有感132

晨自竹径至龙兴寺崇隐上人院132

送太昱禅师132

江南弄133

巫山高133

村舍133

残雪133

过湘妃庙133

酬对雪见寄133

宿开元寺楼133

王居士133

谢人赠鞭133

李贺133

竹133

幽居乐133

湘妃133

?竹记134

刘宽夫134

苦篁调啸引134

长平箭头歌134

南园134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134

裴夷直134

令和州买松134

留客134

晚凉134

植竹记135

刘岩夫135

朱庆余135

震为苍筤竹135

和刘补阙秋园寓兴之什三首135

夏日访贞上人院135

赠凤翔柳司录135

黄州竹径136

杜牧136

温庭筠136

春尽与友人入裴氏林探渔草136

题竹谷神祠136

简同志136

送人游淮海136

巫山神女庙136

瑶瑟怨136

寄清源寺僧136

题李处士幽居136

竹六首137

陈陶137

题刘秀才新竹137

栽竹137

忆游朱坡137

朱坡绝句137

即事137

斫竹137

石池137

斑竹筒簟137

题僧院紫竹138

咏竹五首138

引水行139

移松竹139

赠漳州张怡使君139

韦式139

咏竹·一字至七字诗139

马戴139

高司马移竹139

题庐山寺139

刘威139

宿渔家139

李群玉139

题竹139

长沙开元寺昔与故长林许侍御题松竹联句139

和姚郎中题凝公院140

郑巢140

钓鱼140

李昂140

题程修己竹障140

李远140

邻人自金仙观移竹140

李商隐140

湘竹词140

江村题壁140

武夷山140

潭州140

瑶池140

淚140

初食笋呈座中140

笋140

赠宗鲁筇竹杖140

四怨三愁五情诗其四情141

曹邺141

喻凫141

游云际寺141

刘得仁141

昊天观新栽竹141

宿宣义池亭141

宣义池上141

初夏题段郎中修竹里南园141

早春送湘潭李少府之任141

冬日骆家亭子141

秋夜141

赵嘏141

越中寺居141

寻僧141

发柏梯寺141

新竹142

参军厅新池142

李频142

夏日题盩厔友人书斋142

苑中题友人林亭142

赠立规上人142

赋得长城斑竹杖142

寄旧友西乾耕隐童先辈142

汪遵142

斑竹祠142

于兴宗142

东阳涵碧亭142

薛能142

竹径142

碧鲜亭春题竹142

奉和袭美公斋四咏次韵·新竹143

冬143

盩厔官舍新竹143

关中秋夕143

和府帅相公143

宋氏林亭143

张毅夫143

东林寺143

陆龟蒙143

和开元寺开笋园寄章上人143

子夜四时歌春143

咏竹144

自遣诗144

渔具诗并序144

钓筒144

鱼梁144

沪吴人今谓簖144

?吴人今谓之丛144

笭箵144

茶籝144

双管吹144

以竹夹膝寄赠袭美144

奉和袭美夏景冲澹偶作次韵二首144

上云乐144

涵碧亭145

方干145

高骈145

筇竹杖寄僧145

湘妃庙145

对雪145

风筝145

崔道融145

郊居友人相访145

李咸用145

庭竹145

题友生丛竹145

山居145

夜吟145

题刘处士居145

白角簟146

山寺引泉146

题新竹146

越州使院竹146

题笙146

方著作画竹146

罗邺146

竹146

白角簟146

曹松146

李郎中林亭146

碧角簟146

公斋四咏·新竹147

皮日休147

韦蟾147

题僧壁147

来鹄147

早春147

贯休147

咏竹根珓子147

上冯使君147

罗隐147

竹147

竹下残雪147

白角篦147

薛阳陶觱篥歌147

篛笠148

笭箵148

叠韵山中吟148

秋晚访李处士所居148

奉和鲁望药今离合148

寄琼州杨舍人148

奉和鲁望渔具148

网148

钓筒148

钓车148

渔梁148

?148

裴侍郎湘川回以青竹筒相遗因而赠之149

钱珝149

背篷149

酒篘149

茶籝149

鲁望以竹夹膝见寄因次韵酬谢149

闻开元寺开笋园寄章上人149

萧遘149

成都149

许棠149

题郑拾遗南斋149

题慈恩寺元遂上人院149

咏竹150

竹风150

韦庄150

新栽竹150

新竹150

语松竹150

寄江南逐客150

河内别村业闲题150

洛北村居150

江上题新居150

司空图150

偶书150

磵户150

率题150

华下150

胡曾150

湘川150

葛陂150

唐彦谦150

题竹151

秦韬玉151

兴元沈氏庄151

夜蝉151

秋晚高楼151

湘妃庙151

欧阳玭151

清晓卷帘151

张乔151

甘露寺僧房151

潭上作151

章碣151

城南偶题151

焚书坑151

寄友人151

汉江行次152

雨152

李洞152

题竹溪禅院152

雩郊山舍题赵处士林亭152

冬忆友人152

陆希声152

苦竹径152

山居即事152

欧阳诗152

书翠崖寺壁152

韩偓152

守愚152

江楼152

绕廊152

冬日152

述怀153

李愚153

寄邻庄道侣153

鱼玄机153

暮春有感寄友人153

冬夜寄温飞卿153

夏日山居153

酬李学士寄簟153

杜荀鹤153

新栽竹153

夏日留题张山人林亭153

雪153

戏赠渔家153

戏题王处士书斋153

小径154

清溪154

郑谷154

竹154

池上154

张谷田舍154

乖慵154

题无本上人小斋154

小北厅闲题154

多情154

郊墅154

送进士韦序赴举154

吴融154

玉堂种竹六韵154

庭竹155

唐求155

春晚书怀155

送弟东归155

和人题武城寺155

夏日有寄155

钓竿155

木笔花155

壁画折竹杂言155

杜光庭155

题本竹观155

题福唐观二首155

王涣155

惆怅诗155

殷文圭155

题友人庭竹155

新笋156

和孙支使惠示院中庭竹之什156

友人见访不值因寄156

题李少府别业156

樊铸156

鞭鞘156

箭括156

滤水罗156

齐 已156

竹里作六韵156

病起见庭竹156

禅庭芦竹十二韵呈郑谷郎中156

读《阴符经》157

幽斋偶作157

怀东湖寺157

西墅新居157

金江寓居157

晚夏金江寓居答友生157

秋兴寄胤公157

移竹157

庭际新移松竹157

江上夏日157

荆渚偶作157

题玉泉寺157

潇湘157

新竹158

张蠙158

夏日城中作158

移居158

湘中感怀158

渚宫谢杨秀才自嵩山相访158

寄吴拾遗158

荆州新秋寺居写怀诗上南平王二首158

谢人惠竹绳拂158

谢人惠拄杖158

谢人惠拄杖158

笋鞭159

钓丝竹159

李建勋159

新竹159

竹159

张昭159

夜吟窦巩集追思夷门题处已三稔矣凄然感兴书之159

黄滔159

题友人山居159

题道成上人院159

徐夤159

咏竹159

为温仆射嘲竹二首160

裴略160

不把渔竿160

山阴故事160

王贞白160

洗竹160

庾楼晓望160

翁承赞160

晨兴160

题莒潭安闽院160

刘蜕160

骚·哀湘竹160

竹赋161

无名氏161

李收161

和中书侍郎院壁画云161

杨希道161

咏笙161

利禹锡161

潇湘神161

广利王女161

湘妃庙四首161

峡中白衣161

赠马植161

寇埴161

题莹上人院161

周昙161

唐虞门·舜妃161

再吟161

景岑161

诫人斫松竹偈161

克符道者161

天皇竹161

南泉竹161

江南竹162

许昼162

斑竹162

斑竹簟162

薛正明162

游南雁荡162

裴说162

春日山中竹162

旅中作162

戙163

橹163

王周163

碧鲜亭163

题厅壁163

早春西园163

清涟阁163

巫山庙163

志峡船具诗并序梢163

又和游光睦院164

竹164

百丈164

崔道融164

溪夜164

李璟164

咏新竹164

杨昭俭164

题家园164

伍乔164

僻石酬友人164

题西林寺水阁164

路洵美164

夜坐164

徐铉164

临江仙165

张泌165

又和165

孙?165

赋竹送德林少尹员外165

李中165

忆溪居165

夏日书依上人壁165

书郭判官幽斋壁165

书夏秀才幽居壁165

书小斋壁165

桃花165

竹165

对竹165

庭竹165

同徐学士咏笋166

刘义叟166

刘兼166

新竹166

西斋166

李煜166

三台令166

徐光溥166

同刘侍郎咏笋166

韩溉166

竹166

张文姬166

池上竹166

宇文正166

水名166

钱昱166

升山灵岩寺(拟题)166

韦遵166

题施璘画竹图166

卢士衡166

花落166

献江西钟令公167

刘 望167

阎选167

临江仙167

河传167

定风波167

梁震167

荆台道院167

杨夔167

寄当阳袁皓明府167

王延彬167

春日寓感167

谭用之167

忆南中167

途次宿友人别墅167

寄徐拾遗167

李?167

游九疑黄庭观167

张立本女167

敲竹167

戛玉有余声168

管雄甫168

黄台168

问政山168

符蒙168

春日潜溪寓居168

慈竹170

乐史170

宋 朝170

李昉170

咏修竹五首170

栽竹五首170

赞宁170

笋谱170

方竹杖寄苏内翰171

竹171

潘阆171

酒泉子171

酒泉子171

赵炅171

竹诗171

张咏171

庭竹171

方竹二首171

竹赋172

吴淑172

李至172

咏新栽丛竹五首并序172

题新竹五章并序172

雪夜看竹173

舍人院竹173

王戬173

题紫箨寺173

席羲叟173

处处可人173

陈世卿173

翠竹峰173

王禹偁173

对邻家竹173

公余对竹173

官舍竹173

竹楼记173

南宫宿斋静思陕城东阁竹174

寇准174

别北窗竹174

笋三首174

竹鼠174

风弄竹174

魏野174

题闰师禅庭双竹174

谢益州司理刘大著寄惠筇竹杖174

雪竹174

知府石太尉,闲抱瑶琴荣临圭窦,烧笋供膳,刻竹题名,因成二绝,纪而谢之174

新栽竹174

种竹诗175

王随175

钱惟演175

赋竹寄李和文公175

玉楼春·笋175

胡则175

夜坐闻竹声示姪175

丁谓175

竹175

林逋175

竹林175

寄题僧院庭竹175

新竹175

小隐自题175

书寿堂壁175

盛度175

修竹台175

和梅挚北池咏176

蒋堂176

杨亿176

建溪毛竹洞176

柳噪竹176

竹答柳176

保暹176

秋径176

释智圆176

寄题聪上人房庭竹176

庭竹176

新栽竹176

移竹176

萧萧竹176

穆修176

友人烧笋之约未赴176

曹修睦176

赠仁晓禅师竹簟176

寄题孙氏碧鲜亭177

范仲淹177

新栽竹177

咏金竹177

陈亚177

惜竹177

张君房177

梦中作177

夏竦177

槛竹177

王琪177

望江南·竹177

后苑观双竹178

胡宿178

和章岷推官同登承天寺竹阁178

张先178

忆秦娥178

晏殊178

竹醉日178

石延年178

省中对竹178

金乡张氏园亭178

墨竹178

新竹179

宋祁179

溪竹179

竹179

宋庠179

咏竹179

筠亭179

柳嘲竹179

故岁东园植竹,喜今春方芳179

从幸仪凤阁观双竹奏御179

致政张郎中惠亲画墨竹两帧以诗为报179

正言田学士况书言上庠祭酒厅北轩予所种竹滋茂180

椶竹赞180

玉堂北栏丛竹180

竹180

紫竹赞180

慈竹赞180

方竹赞180

雨中移竹181

梅尧臣181

筠亭181

种竹181

修竹181

竹181

答道卿舍人桐竹之嘲181

竹181

公斋植竹181

新笋成竹181

烟竹181

题兰轩梅竹怪石并序181

余靖181

和钱学士见谢新栽竹181

和王景彝省中詠孤竹182

蕲竹182

和谢伸弓延评栽竹182

和新栽竹182

和公仪龙图新居栽竹二首182

移竹182

和永叔刑部厅看竹182

和平叔道旁竹182

紫竹182

新沼竹轩183

乾明院碧鲜亭183

拟水西寺詠阴崖竹183

细竹183

禁中瑞竹同本异茎183

病竹183

县署丛竹183

锦竹183

翠竹亭183

新笋184

雷太简遗蜀鞭184

寄题洪州慈济师西轩184

苏子美竹轩和王胜之184

拟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184

西禅院竹184

斑竹管笔184

得陈天常屯田斑筇竹二枚184

和端式上人垂岩鞭184

慈姥山石崖上竹鞭184

问洛上王宰访商山青竹鞭184

和江邻几学士得雷殿直墨竹二轴185

墨竹185

韩持国遗洛笋185

韩持国再遗洛中斑竹笋185

腊笋185

文惠师赠新笋185

和范公同章推官登承天寺竹阁186

阮逸186

画竹扇186

食蠔186

章岷186

陪范公登承天寺竹阁186

留题新建五云亭186

石介186

竹书筒二首186

访竹溪呈孟节兼有怀熙道186

怪竹辩187

竹间亭187

文彦博187

邛竹杖187

依漾园池上即事187

欧阳修187

刑部看竹效孟郊体187

初夏刘氏竹林小饮187

竹轩188

苏舜钦188

赋竹上甘露188

张仲通示墨竹嗣以嘉篇岂胜钦玩聊以四韵仰酬厚贶188

谢提刑张郎中寄筇竹拄杖188

张方平188

谢韩仲文学士送白竹簟188

咏竹为六弟抗司户生日189

竹轩189

韩琦189

次韵和方谨言郎中再观省中手植竹189

中书东厅绿篠189

长安府舍竹径189

枢廷对竹189

洗竹189

赵抃189

双竹189

题杭州双竹寺189

南园花竹190

乞笛竹栽于李少保宅190

李觏190

竹斋题事190

咏竹190

释元净190

题龙井风篁岭190

邵雍190

乞笛竹190

高竹八首190

和黄介夫忆竹191

慈竹赋191

竹庭睡起191

洗竹191

戏谢富相公惠班笋三首191

吴中复191

西园竹洞191

蔡襄191

又和北轩竹上甘露192

监中直舍种竹同冲卿邻几探韵赋得风字192

刘述192

题竹阁192

李逢192

莱公竹192

陈舜俞192

竹云洞192

题碧藓亭192

金君卿192

寄题张秀才此君亭192

慈竹192

寄题张秀才此君亭192

陈襄192

慈竹192

韩维192

此君庵193

筼筜谷193

南堂对竹怀江十邻几193

陪晏相游楚家园题竹193

玉汝惠猫头笋193

文同193

筼筜谷193

竹坞193

霜筠亭193

此君庵193

忽忆故园修竹因作此诗193

洗竹193

钓竿194

咏竹·一字至十字成章194

墨君堂194

竹阁194

竹轩194

金影轩194

李坚甫净居杂题竹轩194

兴元府园亭照筠坛194

寄题阆州开元寺泽师竹轩194

筼筜谷二首194

赠竹194

竹答194

竹棕194

市得笛竹簟因成诗195

筇竹杖195

己师竹杖195

黄庶195

忆竹亭195

署中新栽竹195

栽竹195

和题竹轩195

竹轩195

和柳子玉官舍竹坞195

赋八月竹195

灵竹195

洗竹196

凤凰山笙竹196

刘敞196

陈郎中竹园196

北轩手种竹两竿,近辄有甘露降其上,作五言示诸同舍196

种竹偶书196

劝思弟于南轩种竹196

开竹下小径招君章196

竹冈196

直舍竹下残雪二首196

咏庭前箭竹196

瑞竹(双干同本,往来者因以瑞名)196

竹坞197

独乐园种竹斋197

竹床197

笋197

城下种竹今春报有佳笋197

墨竹197

曾巩197

南轩竹197

陈君式恭轩197

王圭197

竹197

司马光197

和邵不疑校理蒲州竹轩197

和利州鲜于转运公居竹轩197

邵不疑厅薜荔及竹197

相公竹198

王陶198

种竹198

双竹198

双竹198

双竹诗198

和端式垂崖鞭198

和昌言官舍病竹198

吴冲卿直舍阎士安画墨竹歌198

鲜于侁198

洋州三十景(选四)霜筠亭198

此君庵198

竹坞198

筼筜谷198

题正觉院箨龙轩二首199

题正觉相上人箨龙轩199

苏颂199

天禧寺竹199

华藏竹199

补和王深甫颍川西湖竹间亭199

次韵签判张太博移竹199

王安石199

竹里199

竹窗199

明碧轩199

鐘山即事199

与舍弟华藏院此君亭咏竹199

和施耕进士忆竹200

强至200

定林所居200

书定林院窗200

起县舍西亭三首200

咏竹二首200

和耿天骘以竹冠见赠四首200

郑獬200

咏竹寄元忠200

松竹200

竹三首200

题正夫小斋新栽竹200

建业华藏院此君亭201

竹冈201

开元寺仁王院见丛竹偶书201

醉咏开元寺仁王院丛竹并序201

马上见庭竹201

别户部勾院竹201

园竹为大雪所折201

和知府王给事官舍北轩新竹201

若师院咏竹201

题惟晤师斑竹杖201

张升甫惠新笋走笔代简谢之201

刘攽201

秋过荐福院竹亭201

野竹亭201

五言王景彝省舍孤竹202

沈遘202

凝翠堂二首202

和王绚道赠高七植竹202

种竹重寄子瞻202

竹间亭作202

西省种竹偶书呈同省诸公并寄邓苏二翰林202

竹床202

马云202

修竹坞202

闲居203

释显忠203

吕陶203

寄题洋州与可学士公园——筼筜谷203

金竹203

植竹203

竹枕203

徐积203

移竹和倪敦复203

王观203

雨中花令·夏竹203

林旦203

竹间亭203

黄履203

次韵和正仲游华严此君亭203

走笔奉酬伯昌示潇湘烟竹图204

婵娟亭204

刘挚204

御史台柏下有丛竹久荒杂,殿中刘中叟洗之,监察孙君孚有诗,知杂事刘某次韵204

沈括204

江西庐山南麓金鸡峰下有简寂观204

王令204

对竹204

慈竹204

洗竹204

竹赋204

沈辽204

竹轩204

咏竹205

和小雨乘兴游城西竹园205

程颢205

草堂并序205

黄希旦205

咏竹205

竹洞205

和贾鸿举移竹205

俞充205

竹径205

韦骧205

题周开祖丛翠轩205

竹岩205

竹径205

厅前丛竹205

庭竹206

慈姥竹206

和新竹206

赋新笋206

方竹杖206

张舜民206

李侯新斋植松竹206

绣鹤竹206

题薛判官秋溪烟竹206

谢笋脯方206

邹极206

题招福寺檀栾轩206

章惇206

栽桐竹206

郭祥正206

雪中同宋正卿访太守筠虚庵观竹206

开州盛山竹岩207

竹轩207

暗竹园207

修竹轩207

次韵子中修撰塔院题竹207

种竹二首207

同阮时中秀才食笋两首207

休师惠雪笋207

寺壁史侍禁画竹207

冯山207

西湖寿星院此君轩208

孤山竹阁208

寿春穆东美有节亭208

蔡確208

书舍竹208

苏轼208

和文与可洋州园池之四首竹坞208

霜筠亭208

筼筜谷208

此君庵208

咏竹二首209

御史台竹209

於潜僧绿筠轩209

和庐山芝上人竹轩209

次韵子由绿筠堂209

和孔武仲金陵华藏寺此君亭209

大老寺竹间阁子209

寿星院寒碧轩209

此君轩209

竹阁见忆209

次韵陈时发太博双竹210

戏作切语竹诗210

和子由记园中草木210

移竹210

次韵刘贡父西省种竹210

次韵子由种杉竹210

题竹210

咏堂前竹210

器之好谈禅,不喜游山,山中笋出,戏语器之,可同参玉版长老作此诗211

送笋与公择211

咏竹211

竹两竿211

谢惠猫儿头笋211

和黄鲁直食笋211

书文与可墨竹并序212

题文与可竹并序212

初到黄州212

和蔡确郎中见邀游西湖212

水龙吟·咏笛材212

定风波·集古句作墨竹词212

戒坛院文与可画墨竹赞212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213

跋文与可墨竹213

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三首213

跋与可纡竹213

跋题赵?屏风与可竹213

此君堂214

庄公岳214

自题临文与可画竹214

郭祥正家醉画竹石壁上,郭作诗为谢且遗二古铜剑214

题过所画枯木竹石214

竹鹤214

与知县214

与杜孟坚尺牍214

与巢无修尽牍214

寄题陈宪郎中竹轩215

和鲜于子骏益昌官舍竹轩215

杨杰215

咏南山诸胜凤篁岭215

和穆父待制竹堂215

谢公约惠墨竹图215

毛渐215

此君亭歌(摘)215

朱长文215

求虎丘竹215

求筇杖215

苏辙215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竹坞215

霜筠亭215

筼筜谷215

此君庵215

咏竹二首216

大雨后咏南轩竹二绝句216

文与可学士墨君堂216

和孔武仲金陵此君亭216

次韵子瞻御史台竹216

次韵答人槛竹216

赋园中所有216

南斋竹三绝216

林笋217

林笋复生217

寓居217

再赋葺居217

次额刘贡父西掖种竹217

养竹217

移竹217

移竹217

次韵范景仁侍郎移竹217

洗竹217

试诸葛生笔因书所怀寄诸弟218

同游独山218

求黄家紫竹杖218

食笋218

吕希哲218

绝句218

李彭218

竹枕218

彭汝砺218

思贤亭218

紫筠亭218

夜登竹亭218

水云218

夏六月公济与弟六人游安国竹园某有诗218

猗猗堂下竹219

直舍之西植竹两丛经岁甚茂219

道旁松竹219

和君时弟洗竹219

栽竹219

临江道中人家多植竹219

孔武仲219

惜竹并引219

十竹220

释清顺220

馆中竹影220

胜师堂双竹220

阁下观竹笋图220

范祖禹220

笛竹220

竹径220

李方叔馈潭笋220

舒亶220

和刘珵西湖竹屿220

郑侠220

次韵余纯臣通判求琅轩220

次韵余悴笼碧轩220

孙元忠寄示种竹诗戏以二十篇答221

和子瞻西掖种竹二首221

孔平仲221

曾子固令咏齐州景物竹斋221

寄题萧升之姨夫竹轩221

书所见221

慧觉孜师绿筠轩222

次韵刘蔡仲秀才雪后登竹阁222

黄远222

题竹轩222

释道潜222

何氏寒碧堂222

建隆秋夜222

岁寒亭222

夏日竹阁222

万竹轩八首223

题爱竹轩223

次韵李端叔题孔方平书斋壁223

题东坡墨竹赠官妓223

葛敏修223

题南华竹轩223

张商英223

吴孟宗223

笋223

食笋223

黄裳223

东湖留题竹林斋223

次曾德宣竹窗之韵223

拂云轩223

寄题安福李令爱竹堂224

题竹尊者轩224

谷林亭224

圆石题翠筠庵224

道伦竹阁224

五祖长老惠竹簟224

黄庭坚224

题也足轩并序224

寄题荣州祖元大师此君轩224

次韵子瞻,题无咎所得与可竹两首粥字韵,戏嘲无咎人字韵咏竹225

对青竹赋有序225

题季张竹林村225

题醒心轩225

和柳子玉官舍竹坞225

竹轩咏雪呈外舅谢师厚并调李彦深225

竹下把酒225

陈氏园咏竹225

竹颂225

筇竹杖赞226

从陈季张求竹竿引水入厨226

筇竹颂226

咏子舟小山丛竹226

和甫得竹数本於周翰喜而作诗和之226

和师厚栽竹226

觉范师种竹颂并序226

胡朝请见和食筍诗辄复次韵227

萧巽葛敏修二学子和予食筍诗次韵答之二首227

赵子充示竹夫人诗,盖凉寝竹器,憩臂休膝似非夫人之职,予为名曰青奴,并以小诗取之二首。227

从斌老乞苦筍227

食筍十韻227

胡朝请见和复次韵228

再答景叔228

和宣叔乞笋伽陀二颂228

苦笋赋228

谢人惠猫头笋228

谢景叔惠冬笋雍酥水梨三物228

次韵谢斌老送墨竹十二韵229

再用前韵咏子舟作竹229

题竹石牧牛并引229

用前韵谢子舟为予作风雨竹229

题子瞻墨竹230

题子瞻画竹石230

次前韵谢与迪惠秘作竹五幅230

次韵黄斌老所画横竹230

观崇德墨竹歌231

文与可尝云老僧墨竹一派近在湖州,吾竹虽不及,石似过之,此一卷公案不可无鲁直正句因次韵231

书郭功甫家屏上东坡所作竹231

题东坡竹石231

画墨竹赞231

东坡画竹赞231

姨母李夫人墨竹二首231

题李夫人偃竹231

戏题斌老所作两竹梢231

戏咏子舟画两竹两鸜鹆231

次韵曾存之啸竹轩232

秦观232

方洵武232

题竹轩232

张景修232

题竹轩232

崇教寺筠轩232

李甲232

题竹和东坡韵232

吕南公232

同俊和赋禅悦长老此君轩232

曾肇232

迩英阁前槐后竹,双槐极高,而柯叶拂地,状如龙蛇,或谓之凤尾槐232

刘珵232

咏西湖竹屿232

林敏修232

竹溪232

喜到竹斋书事呈无位居士232

永嘉巡检厅奇竹233

题竹轩诗233

次韵宋履中题李侯檀栾亭233

次韵范纯夫戏答李方叔馈筍兼简邓慎思233

墨竹233

刘延世233

竹迷日种竹233

自题墨竹233

米芾233

题南昌县君临偃竹233

华镇233

秋怀234

陈师道234

桃竹234

燕竹234

养竹诗234

谢成都杨汇秀才惠邛州竹杖两首234

吴亶234

题竹轩234

程堂234

题成都笮桥观音院自画竹234

贺铸234

题承天寺竹轩234

李复234

竹234

和人汰竹234

和人笋诗234

有竹堂记235

赠文潜甥杨克一学文与可画竹求诗235

次韵苏公竹间亭绝句235

拱翠亭235

晁补之235

秋竹235

冉冉孤生竹235

礼部移竹次韵李员外文叔235

东斋竹236

别齐安税务窗竹二绝236

释道宁236

新笋竹236

杨時236

虚心亭236

张耒236

竹堂236

竹屿237

陈瓘237

竹237

斑竹237

次韵曾存之直舍种竹237

乞竹赠邠老237

黄州酒务税宿房北窗新种竹戏题于壁237

僧允怀惠紫竹杖237

食笋237

刘跂237

竹里亭237

觅竹示子勉237

和公度237

周邦彦237

竹城237

笋箨笔诗238

竹亭诗238

杨恬238

三友堂238

李之仪238

和储子椿竹二首238

瑞竹即事三绝238

竹鹤238

比部文承制移竹赠初秀才尧民有诗因次其韵238

次韵真师移植新竹238

食笋二首238

李?238

琳老所居植竹发笋而草茁其旁作诗见寄为赋一首239

咏紫竹239

晁说之239

新作竹轩239

洪朋239

李夫人偃竹歌239

邹浩239

雪中对竹239

咏竹·一字至七字诗239

寿星院观竹239

马叔宝寄种竹诗次其韵239

种竹239

洗竹239

佛前笋239

毛滂239

洗竹十八韵240

猗猗亭夜月240

李新240

次韵成允寒秀亭240

青玉案·竹间戏作240

和郑叔详送竹笋240

张重240

紫竹240

慕容彦逢240

恭和御赐阳德观碧桃溪新竹诗240

和王推官正月十三日游戒珠寺竹轩诗二首240

次韵张察推官咏密印竹轩240

翁彦约240

武夷山毛竹洞240

浩然子观筇竹杖241

竹241

题啸竹轩241

笋竹241

墨竹241

程公明驾部墨竹241

阮阅241

郴江筼筜亭241

郴江竹轩241

山阴堂241

宇文绍奕241

竹(三友堂录一)241

张继先241

和元规拂云轩韵241

和詹存中种竹242

谢逸242

袁植242

题惠山练师竹轩242

薛昂242

题万竹山242

王佐才242

答秦兵部求墨竹二首242

饶节242

长老欲敲去竹枝透风作凉以颂止之242

普照寺观竹242

刘章242

题李西杰水竹居242

洪炎242

从宝峰长老求猫头筍242

宝峰笋用公实韵242

食笋行243

咏长沙笋并序243

寄题高彦应长官碧鲜阁。243

赵鼎臣243

题竹隐并序243

竹243

刘安上243

西斋竹243

唐庚243

题此君轩244

新竹244

赵仲忽244

古诗杂拟猗猗竹二首244

德洪244

浙竹244

崇胜寺后,有竹千余竿。独一根秀出,人呼为竹尊者,因赋诗。244

赋竹244

次韵思禹题方竹244

庠窃观学士九丈题此君轩诗,谨次原韵,因以求教245

王庠245

次韵超然竹阴秋夕245

邹必东竹枕245

竹炉245

吕颐浩245

竹亭245

栽竹有序245

廖刚245

题崎滩铺竹245

又题245

初冬再至龙岩过崎滩闵竹之灾吊之245

琅玕纵横颠木犹在意不能释再用壁间旧韵245

朱藏一除校书作别竹诗,次其韵与藏一直舍切邻实共此竹245

画竹二首246

跋子猷访戴图246

苏过246

和赵承之竹隐轩诗246

次韵少蕴移竹于贾文元园二首246

题王进之绿荫轩246

许景衡246

题坡竹246

葛胜仲246

蒙文中县丞以诗送苦笋走笔六首为谢(选一)246

与江君佐游五福寺观竹二首247

种竹247

陈棣247

题竹友轩247

次韵郑舜举题簿厅交翠轩247

洪刍247

翠岩道莳猫头竹,生大笋十余,调护甚谨,为予从者髡盗殆尽,戏作长句解嘲。247

谢?247

贯时轩247

莫莫堂新竹247

端友和临要阁诗再次韵五首248

邓端友临要阁五首248

许巨源送笋248

题文与可画竹248

王安中248

吾家子猷直与竹同迷耳亦为作诗凡得三绝句(录一)248

曹组248

点降唇·咏御箭248

黄彦平248

五峰竹248

陈渊248

和子静亭竹二首248

午睡怀安县风篁亭248

友人惠笋豉249

养竹249

王铚249

墨君十咏249

弄雨249

藏岩249

露叶249

霜节249

舞月249

迸石249

欺雪249

云梢249

夜风249

忆昔249

吴可249

筠寮249

叔向纵步郊野得竹栽二小丛携以见分250

和潜老秋日山中二首250

张扩250

澹竹250

次韵括苍太守黄侍御种竹二首250

谢元龄惠猫头笋并序250

释法具250

竹轩二首250

程俱250

游华藏此君亭250

竹岭250

幂翠轩250

竹250

通幽亭并序251

题向丞竹轩251

移竹251

野人致紫竹栽手植方丈后251

灌竹251

和何文缜礼部种竹一首251

李光251

赋向丞厅分翠竹轩二首并序251

忆笋252

五月七日分韵得苦笋诗252

次韵康守通幽亭三绝252

羊荆华敞小轩面丛竹,予以细香名之,盖用杜子美“风吹细细香”之句,因赋此诗252

自然使君连赋竹诗辄复次韵252

再蒙自然使君宠和竹诗率尔为谢252

琼士黄与善会友堂课诸生作移竹诗为赋一首252

申之移竹数十竿植之后圃增贲幽人之居作诗为谢252

竹几252

和刘元弼筠亭253

颇侄明碧轩253

乐会雷令数惠笋作诗为谢253

次韵得之惠笋253

刘一止253

题等侯轩一首253

次韵江西李相君竹亭253

酬王元渤舍人方智善学士求余作墨竹一首253

汪藻253

题何子应竹君轩253

王庭珪253

次韵胡邦衡衡阳县瑞竹堂253

答蔡伯世食筍254

竹炉254

和刘元弼邃室254

和欧阳广明竹间桃花254

韩驹254

次韵何文缜种竹254

智勇师归永嘉自言所居在万竹间乞诗送行254

分宁大竹取为酒樽短颈宽大腹可容二升而漆其外戏为短歌254

湖南有大竹世号猫头取以作枕仍为赋诗254

修竹士女图255

桃竹黄莺255

孙觌255

静老通幽轩255

广教寺种玉轩255

故侍御邹公抱节亭255

题因阇黎静节轩二首255

湖州道中横山堂255

竹间看雪二首255

余杭道中观何人家竹255

赵佶255

修竹255

咏竹256

与松林道人求竹栽256

周紫芝256

咏竹256

琼师苍筤轩256

堂后修竹256

次韵子绍题竹坡二首256

雨巾对竹清甚效江西作六言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