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几何画板与课程整合创新实践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程庭喜,崔海友,邹应贵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154347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45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261页
- 主题词:几何课-计算机辅助教学-应用软件-中小学-教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几何画板与课程整合创新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3
第一篇 几何画板4.04简明教程3
第1章 几何画板4.04初步3
1.1 几何画板4.04界面介绍3
1.1.1 几何画板4.04软件下载、安装与启动3
1.1.2 几何画板4.04的界面与绘图工具的介绍4
1.1.3 绘制点、线、圆等简单图形6
1.2 对象的操作8
1.2.1 对象的选取、移动与释放8
1.2.2 对象的感应、标签10
1.3 文本处理12
1.3.1 文本的输入与修改12
1.3.2 文本的隐藏(显示)与合并12
1.3.3 数学符号面板的调出与使用13
1.4 菜单及功能14
1.4.1 文件菜单14
1.4.2 编辑菜单16
1.4.3 显示菜单22
1.4.4 构造菜单24
1.4.5 变换菜单26
1.4.6 度量菜单28
1.4.7 图表菜单30
1.4.8 窗口与帮助菜单32
第2章 绘制常见图形与曲线33
2.1 平面几何基本图形的绘制33
2.1.1 构造三角形33
2.1.2 构造四边形35
2.1.3 构造多边形38
2.2.1 构造椭圆39
2.2 构造圆锥曲线39
2.2.2 构造双曲线41
2.2.3 构造抛物线41
2.3 构造多面体42
2.3.1 构造长方体42
2.3.2 构造正方体43
2.3.3 构造正三棱锥44
2.3.4 构造正三棱台45
2.4 构造旋转体46
2.4.1 构造圆锥46
2.4.2 构造圆柱47
2.4.3 构造圆台48
2.4.4 构造球48
3.1.1 度量长度或点与点(或线)的距离50
3.1 度量50
第3章 度量和计算50
3.1.2 度量角度51
3.1.3 度量周长和面积52
3.1.4 比的度量53
3.1.5 度量点的坐标、纵坐标与横坐标54
3.1.6 坐标距离、斜率和方程的度量54
3.2 计算55
3.2.1 计算器的调出55
3.2.2 计算器的功能55
3.2.3 计算器的使用55
第4章 坐标与函数57
4.1 坐标系57
4.1.1 建立坐标系57
4.1.2 绘制点58
4.2.1 不带参数的函数表达式59
4.2 输入函数表达式59
4.2.3 以度量值为参数的函数表达式60
4.2.2 带参数的函数表达式60
4.2.4 分段函数的表达式61
4.3 绘制函数图像61
4.3.1 根据函数表达式画图像61
4.3.2 利用轨迹和跟踪画图像61
4.3.3 画给定区间上的不含参数的函数图像61
4.3.4 绘制给定区间上含参数的函数图像62
4.3.5 绘制动区间上的函数图像63
第5章 动画的制作65
5.1 “移动”动画的制作65
5.2 “轨迹”动画的制作68
5.3 运动控制台的使用68
6.1.1 工具创建70
第6章 综合与提高70
6.1 自定义工具的使用70
6.1.2 了解和使用“脚本”71
6.2 “迭代”的使用72
6.2.1 “迭代”的构建72
6.2.2 “迭代”的应用72
6.3 用参数来控制图形的颜色74
6.3.1 用单参数控制颜色75
6.3.2 用度量值控制颜色75
6.3.3 用三个参数控制颜色的变化76
6.3.4 函数图像颜色的控制77
6.3.5 多元联系表示的实现77
第7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81
7.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81
第二篇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81
7.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82
7.2.1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83
7.2.2 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83
7.2.3 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84
7.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功能84
7.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87
7.5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88
第8章 几何画板与教学整合的原则和注意事项92
8.1 应用的目的和原则92
8.1.1 应用的目的92
8.1.2 几何画板在理科教学中应用遵循的原则92
8.2 应用几何画板需要注意的问题99
8.2.1 要正确把握几何画板使用的时机99
8.2.4 应充分发挥交互作用100
8.2.2 把握几何画板使用的度100
8.2.3 明确几何画板在理科教学应用的实质是服务教与学100
第三篇 几何画板与教学整合案例105
第9章 几何画板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105
9.1 闭区间内二次函数的值域105
9.1.1 背景分析105
9.1.2 制作过程106
9.1.3 使用方法和过程109
9.1.4 评价反思110
9.2 对数函数110
9.2.1 背景分析110
9.2.2 制作过程111
9.2.3 使用方法和过程113
9.2.4 评价反思114
9.3.1 背景分析115
9.3 正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115
9.3.2 制作过程116
9.3.3 使用方法118
9.3.4 评价反思119
9.4 用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的任意正多边形的直观图120
9.4.1 背景分析120
9.4.2 制作过程120
9.4.3 使用方法121
9.4.4 评价反思122
9.5 制作任意棱数的正棱锥123
9.5.1 背景分析123
9.5.2 制作过程123
9.5.3 使用方法125
9.6.1 背景分析126
9.6.2 制作过程126
9.6 制作地球模型126
9.5.4 评价反思126
9.6.3 使用方法128
9.6.4 评价反思129
9.7 精华尽藏一图129
9.7.1 背景分析129
9.7.2 制作过程130
9.7.3 使用方法132
9.7.4 评价反思135
9.8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135
9.8.1 背景分析135
9.8.2 制作过程135
9.8.3 使用方法137
9.8.4 评价反思139
9.9.2 制作过程140
9.9 椭圆的作法140
9.9.1 背景分析140
9.9.3 使用方法142
9.9.4 评价反思142
第10章 几何画板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145
10.1 轴对称的作图145
10.1.1 背景分析145
10.1.2 轴对称的作图课件制作过程145
10.1.3 使用方法与过程148
10.1.4 评价反思149
10.2 图形的旋转150
10.2.1 背景分析150
10.2.2 制作过程150
10.2.3 使用方法152
10.3.1 背景分析153
10.3 寻找全等三角形对应元素的基本方法153
10.2.4 评价反思153
10.3.2 制作过程154
10.3.3 使用方法158
10.3.4 评价反思159
10.4 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159
10.4.1 背景分析159
10.4.2 制作过程159
10.4.3 使用方法163
10.4.4 评价反思164
10.5 锐角的三角函数164
10.5.1 背景分析164
10.5.2 制作过程164
10.5.3 使用方法165
10.6.2 制作过程167
10.6.1 背景分析167
10.5.4 评价反思167
10.6 和圆有关的比例线段167
10.6.3 使用方法168
10.6.4 评价反思169
10.7 两圆位置关系170
10.7.1 背景分析170
10.7.2 制作过程170
10.7.3 使用方法173
10.7.4 评价反思174
10.8 二次函数系数对函数图像的影响174
10.8.1 背景分析174
10.8.2 制作过程175
10.8.3 使用方法177
10.8.4 评价反思178
10.9.2 制作过程179
10.9 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179
10.9.1 背景分析179
10.9.3 使用方法184
10.9.4 评价反思185
第11章 几何画板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186
11.1 追赶问题186
11.1.1 背景分析186
11.1.2 追赶问题课件制作186
11.1.3 追赶问题的使用方法和过程191
11.2 飞机投弹问题192
11.2.1 背景分析192
11.2.2 飞机投弹问题课件的制作192
11.2.3 飞机投弹的使用方法和过程196
11.3.2 竖直方向上球与弹簧作用的课件制作198
11.3.1 背景分析198
11.3 竖直方向上球与弹簧作用的问题198
11.3.3 竖直方向上球与弹簧作用课件的使用方法和过程203
11.4 碰撞问题205
11.4.1 背景分析205
11.4.2 弹性碰撞问题的制作206
11.4.3 弹性碰撞的使用方法和过程209
11.5 全反射棱镜211
11.5.1 背景分析211
11.5.2 三棱镜的制作211
11.5.3 全反射棱镜的使用方法和过程215
11.6 可变斜面上物体的受力分析216
11.6.1 背景分析216
11.6.2 可变斜面上物体的受力分析课件制作216
11.6.3 可变斜面上物体的受力问题的使用方法和过程218
11.7.2 制作过程220
11.7 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规律220
11.7.1 背景分析220
11.7.3 使用方法和过程227
11.7.4 评价反思229
11.8 电螺线管的磁场229
11.8.1 背景分析229
11.8.2 制作过程230
11.8.3 使用方法和过程235
11.8.4 评价反思237
11.9 凸透镜成像规律237
11.9.1 背景分析237
11.9.2 制作过程238
11.9.3 使用方法和过程242
11.9.4 评价反思243
热门推荐
- 1233459.html
- 1936157.html
- 2616320.html
- 1583338.html
- 2632511.html
- 2508146.html
- 993817.html
- 3348509.html
- 2782669.html
- 28042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705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115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301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816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158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566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828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741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765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19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