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思维方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邢玉瑞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23495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06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322页
- 主题词:中医学-思维方法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医思维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思维方法概论1
第一节 思维概述1
一、思维的概念与特征1
(一)思维的概念1
(二)思维的特征2
二、思维方式与方法3
(一)思维方式3
(二)思维方法6
(三)思维方式与方法的关系7
三、思维的分类8
(一)根据思维的凭借物或思维状态分类9
(二)根据思维的层次分类10
(三)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分类11
第二节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12
一、中国传统思维及其特征12
(一)重关系而轻实体12
(二)重整体而轻局部13
(三)重直觉而轻理性14
(四)重形象而轻抽象15
(五)重实用而轻理论16
(六)崇尚辩证思维17
(七)重传统而轻创新18
二、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与中医学19
(一)文化与医学的关系19
(二)中西文化比较与中西医学的差异20
(三)中国传统文化演变与中医学的发展21
(四)中国传统认识模式与中医学的变革22
第三节 学习中医思维方法的意义23
一、提高中医药理论水平23
二、增强中医临床实践能力25
三、促进中医学术科学发展26
四、有助于中医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发27
第二章 中医思维方式29
第一节 经验思维29
一、经验的含义29
二、经验思维的概念与特点30
(一)经验思维的概念30
(二)经验思维的特点32
三、经验思维与中医理论的建构33
(一)日常生活经验的归纳推论33
(二)临床实践经验的归纳总结38
四、经验思维与中医临床活动40
(一)临床经验是临床思维的向导41
(二)临床经验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42
(三)临床经验是掌握中医学理论的基础42
五、对经验思维方式的评价44
(一)关于经验思维的局限性44
(二)关于经验思维的创新性45
第二节 取象思维46
一、象的含义46
(一)物象47
(二)意象48
(三)道象49
二、取象思维的含义49
三、取象思维的途径50
(一)取物象思维50
(二)取意象思维51
四、取象思维的方式51
(一)观物取象51
(二)据象类比52
(三)据象类推53
(四)据象比附53
五、取象思维的应用54
(一)取象思维与藏象理论的建构54
(二)取象思维与病因病机理论57
(三)取象思维与病证诊断58
(四)取象思维与治则治法61
(五)取象思维与临床用药62
六、对取象思维的评价64
第三节 逻辑思维66
一、逻辑学与逻辑思维66
(一)什么是逻辑学66
(二)逻辑思维的含义与特征67
二、逻辑思维方法67
(一)概念明确的方法67
(二)命题思维70
(三)演绎推理73
(四)归纳推理78
(五)类比推理83
(六)分析与综合86
三、中医逻辑思维的特点90
(一)中医概念的特点91
(二)中医命题思维的特点92
(三)中医推理思维的特点93
第四节 辩证思维95
一、辩证思维与辩证思维逻辑的基本概念95
(一)辩证思维95
(二)辩证思维逻辑96
二、辩证思维的演变与特征97
(一)辩证思维的产生及发展97
(二)辩证思维的基本特征99
三、《黄帝内经》构筑的辩证思维逻辑框架101
(一)阴阳思维规律101
(二)五行思维规律102
(三)“动而不已”命题102
(四)常变观念103
(五)知常达变方法104
四、中医理论体系的辩证思维规律106
(一)阴阳对立制约——揭示同一思想内在差异的方法107
(二)阴阳依存互根——把握不同思想间相互联系的方法107
(三)阴阳相互转化——认识对立思想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方法108
(四)阴阳动态平衡——使对立思想统一为整体的方法108
五、中医理论体系的辩证思维方法109
(一)中医辩证思维方法的性质、地位和体系109
(二)中医理论是辩证分析与综合方法的思维产物110
(三)辩证分析与综合方法在建构中医药理论体系中的作用112
六、中医理论体系的辩证思维形式113
(一)凝聚内外矛盾反映对立属性的概念形式113
(二)概念内在矛盾展开之判断和推理运动115
第五节 系统思维117
一、系统思维的基本概念118
(一)系统思维118
(二)系统科学118
(三)系统论119
(四)信息论119
(五)控制论120
(六)自组织理论120
二、系统思维原理与中医学理论124
(一)元整体原理124
(二)非加和原理125
(三)有机性原理126
(四)功能性原理127
(五)有序性原理127
(六)自主性原理128
三、系统思维方法与中医学理论128
(一)系统论方法128
(二)信息方法131
(三)控制论方法134
四、对中医系统思维的评价140
第六节 直觉与灵感142
一、直觉思维142
(一)直觉思维的含义143
(二)直觉思维的特征143
(三)直觉思维的基本类型145
(四)直觉思维的逻辑机制147
(五)直觉思维的作用148
(六)直觉思维的运用原则149
(七)中国传统直觉思维与中医学151
二、灵感思维154
(一)灵感思维的含义154
(二)灵感思维的特点156
(三)灵感思维的分类158
(四)灵感产生的条件与方法160
(五)直觉与灵感的关系162
第三章 中医思维方法165
第一节 溯因思维165
一、溯因思维的含义165
二、溯因思维的特征167
三、溯因思维的基本方法169
(一)溯因解释法169
(二)并案溯因法170
(三)多元溯因法171
(四)多级溯因法171
四、溯因思维的运用原则172
第二节 顺势思维174
一、顺势思维的含义174
二、顺势思维与治则治法174
(一)顺应正气抗邪之势174
(二)顺应人体气机之势175
(三)顺应脏腑苦欲喜恶之势176
(四)顺应经气运行之势177
(五)顺应天时阴阳消长之势178
(六)顺应天时五行变化之势179
(七)顺应月相盈亏变化之势180
(八)顺应地理差异之势180
(九)顺应体质情欲之势181
三、顺势思维与养生182
(一)顺应天时自然之势182
(二)顺应体质偏颇之势183
(三)顺应气质变异之势183
四、顺势思维与逆势治疗184
第三节 求异思维185
一、求异思维的含义185
二、求异思维的特征185
(一)多端性185
(二)变通性186
(三)独创性186
三、求异思维的表现形式186
(一)多向思维186
(二)侧向思维187
(三)逆向思维187
四、求异思维的训练方法187
(一)打破思维定式,培养求异思维188
(二)变换思维角度,锻炼求异思维188
五、求异思维方法的运用188
(一)求异思维有助于中医学术创新和理论发展188
(二)求异思维有助于中医学术流派的创立189
(三)求异思维有助于临床诊疗方法的创新190
(四)求异思维有助于中医理论检验的科学性191
第四节 求同思维192
一、求同思维的含义192
二、求同思维的特征193
(一)继承性193
(二)推理性193
(三)专一性193
三、求同思维的应用步骤193
四、求同思维方法的运用194
(一)求同思维有助于中医药理论的构建194
(二)求同思维影响着中医的诊疗195
五、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的关系195
第五节 逆向思维197
一、逆向思维的含义197
二、逆向思维的特点198
三、逆向思维方法的运用198
(一)阴阳性质逆向思维199
(二)五行关系逆向思维199
(三)部位对称逆向思维199
(四)化弊为利逆向思维200
(五)状态逆向思维200
第六节 经学思维201
一、经学思维的概念201
(一)经学的含义201
(二)经学思维的含义202
二、经学思维对中医学的影响204
(一)对中医学术发展的影响205
(二)对中医临床活动的影响206
(三)对中医科学研究的影响207
三、对经学思维方法的评价209
第七节 决策思维210
一、决策思维的含义210
二、决策思维的分类211
(一)按决策性质可分为规范性决策与非规范性决策211
(二)按决策目标可分为单项目标和多项目标的决策211
(三)按决策的认识依据可分为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211
(四)按决策对象所具备的条件可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211
三、决策思维的程序211
(一)确定决策思维目标211
(二)制订思维方案212
(三)评估思维方案213
(四)实施决策方案213
(五)反馈控制213
四、决策思维的原则214
(一)科学原则214
(二)对比原则214
(三)系统原则214
第八节 假说方法215
一、科学假说的概念及其特征215
(一)科学假说的概念215
(二)科学假说的基本特征215
二、假说在中医学研究中的作用216
(一)假说是通向科学理论的桥梁216
(二)假说是发挥思维能动性的有效方法216
(三)假说是促进学术繁荣的工具217
三、科学假说的建立217
(一)建立假说的步骤217
(二)建立假说的方法论原则217
四、科学假说的评价与检验219
(一)假说的前验评价219
(二)假说的后验评价220
(三)假说检验的复杂性与相对性220
五、假说发展的趋势221
(一)假说的证实与进化221
(二)假说的证伪与停滞221
(三)假说的证伪与淘汰221
第四章 中医临床思维223
第一节 中医临床思维的基本过程与特点223
一、中医临床思维的基本过程223
(一)诊断思维的步骤与方法223
(二)治疗思维的基本环节224
(三)临床诊疗过程与思维程序224
二、中医临床思维的特点225
(一)资料收集的广泛性225
(二)思维过程的取象性225
(三)思维方式的辩证性226
(四)三辨论治的个体性227
(五)思维依据的经验性227
(六)思维结果的定性性227
第二节 临床资料采集与理论分析228
一、收集临床资料与思维引导228
(一)病史资料的采集228
(二)体征资料的收集229
(三)医技检测方法的选择和评价230
二、病象资料的辩证分析与综合评价231
(一)对疾病征象的辩证分析232
(二)诊断思维的辩证思维范畴235
第三节 中医临床诊断思维237
一、诊断原则与诊断思维程序237
(一)诊断思维的基本原则237
(二)诊断思维的基本矛盾与展开程序239
二、中医四诊思维240
(一)望诊与闻诊思维240
(二)问诊思维241
(三)脉诊思维241
三、中医辨证思维243
(一)主症分析244
(二)病因分析246
(三)病位分析247
(四)病性分析249
(五)病势分析250
(六)病机概括252
(七)类证鉴别253
四、诊断假说的建立与检验255
(一)诊断假说的概念与结构255
(二)诊断假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55
(三)形成诊断假说的基本方法256
(四)诊断假说的择优与评价256
(五)诊断假说的验证与确诊258
五、临床误诊与思维260
(一)误诊的认识论原因260
(二)思维方法的弊病与误诊261
第四节 中医临床治疗思维263
一、临床治疗决策263
(一)明确治疗决策的基础263
(二)确定治疗的各项目标264
(三)选择治法的个体化原则264
(四)治疗决策的基本原则264
(五)临床治疗决策的模型与方法269
二、确立治则治法思维270
(一)治则、治法的含义及其关系270
(二)确立治则、治法的思维活动271
三、组方用药思维274
(一)组方用药思维的原则274
(二)组方用药的常用思路276
(三)组方用药中的辩证思维277
四、治疗实施与疗效判定思维280
(一)实施医术的辩证思维280
(二)疗效判定思维281
第五节 循证医学思维模式282
一、循证医学的概念与特征282
(一)循证医学的概念282
(二)循证医学的特征283
二、循证医学的历史背景283
三、最佳证据同其他证据的相互关系284
四、循证医学的实践结构285
(一)循证医学的核心思想285
(二)实践循证医学的三个要素285
(三)实施循证医学的五个基本步骤286
五、循证医学在中医学中的运用287
第五章 中医思维能力培养与创新289
第一节 中医思维能力的培养289
一、思维能力的构成要素289
二、中医思维能力的培养290
(一)培养传统文化素养290
(二)夯实中医理论基础290
(三)总结临床实践经验291
(四)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291
(五)发展丰富的想象力295
(六)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296
第二节 中医思维与学术创新296
一、中医思维是中国传统思维的有机部分296
二、从中国传统思维的优势看中医学术创新297
三、从中国传统思维的缺陷看中医学术创新298
四、从医学模式的转变看中医学术创新299
主要参考文献303
热门推荐
- 1503671.html
- 1126362.html
- 2632094.html
- 1414099.html
- 2588837.html
- 2561040.html
- 3247272.html
- 1789766.html
- 2264415.html
- 28646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790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504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224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829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14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230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12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578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322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79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