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亚里斯多德形上学注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St Thomas Aquinas著;孙振青译 著
- 出版社: 明文书局
- ISBN:9579509409
- 出版时间:1991
- 标注页数:718页
- 文件大小:222MB
- 文件页数:73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亚里斯多德形上学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卷一 第一哲学导论·形上学史5
卷一要目5
第一篇 这门科学之崇高地位与对象5
第二篇 智慧在于探究普遍的第一原因和第一原理25
第三篇 形上学之性质与目标33
第四篇 关于质料因之各种意见43
第五篇 关于动力因之各种意见57
第六篇 爱与恨被视为善与恶之动力因65
第七篇 原子学派及毕达哥拉学派之观点73
第八篇 毕达哥拉学派关于对立因素之理论81
第九篇 伊利亚学派和毕达哥拉学派关于万物之原因的意见89
第十篇 柏拉图的理型说101
第十一篇 早期思想家关于原因的意见之提要115
第十二篇 评关于质料原理之数目的观点123
第十三篇 评毕达哥拉学派的意见137
第十四篇 驳柏拉图的理型说145
第十五篇 破除柏拉图派关于理型说的论证157
第十六篇 驳「理型即数」的观点165
第十七篇 驳「理型为存在及知识之原理」的观点177
卷二 找寻真理及原因193
卷二要目193
第一篇 真理的寻获:其易处与其难处193
第二篇 真理的最高科学以及关于最后原因的知识201
第三篇 第一动力因和第一质料因之存在207
第四篇 第一目的因和第一形式因之存在215
第五篇 探寻真理之方法223
卷三 形上学的问题233
卷三要目233
第一篇 在找寻普遍的真理时,每一件事都需要追问233
第二篇 涉及这门科学之方法的问题239
第三篇 涉及这门科学所探讨之事物的问题245
第四篇 原因的一切尖别是由一门科学去研究呢,或是由许多门去研究呢?253
第五篇 证明和实体之原理是由一门科学来考察呢或是由许多门来考察呢265
第六篇 一切实体皆是由一门科学来研究呢?或是由许多门来研究呢?关于实体之科学是否探讨实体的主要附质呢?271
第七篇 有没有与可感之物分离的其他实体呢?评关于数学对象的不同意见277
第八篇 尖是否为事物之原理呢?如果是的话,那么这个情形是否适用于最普遍的尖,或是适用于最接近个体的尖呢?289
第九篇 有没有普遍之物存在于感官所知觉的个别之物以外及由质料及形式组合之物以外呢?301
第十篇 是否万物共有一个实体呢?是否万物具有相同的原理,或具有不同的原理呢?311
第十一篇 可毁之物和不可毁之物具有相同的原理吗?或是具有不同的原理呢?317
第十二篇 是否「一」和存有为万物之实体及原理呢?331
第十三篇 是否数和连续量为可感之物的实体及原理呢?341
第十四篇 除了数学对象和可感之物以外,有没有分离的理型呢?351
第十五篇 第一原理是在实现的状态下存在或是在潜能的状态下存在呢?它们是普遍的或是个别的?355
卷四 存有和第一原理365
卷四要目365
第一篇 这门科学的固有题材:存有之为存有,以及实体和附质365
第二篇 这门科学考量存有和「一」。以存有和「一」之区分为基础的哲学部门375
第三篇 这门科学考量「一」与「多」以及一切相反之物。讨论这些事项的方法383
第四篇 第一哲学探讨一切对立之物。它与逻辑学的不同389
第五篇 解答在卷三中关于证明之原理所提出的问题399
第六篇 第一哲学必须考察证明之第一原理。这条原理的性质。关于这条原理的错误405
第七篇 矛盾之物不能同时是真413
第八篇 对抗上述主张的其他论证429
第九篇 对抗那些否定第一原理的人们的其他三个论证437
第十篇 反驳那些谓矛盾之物同时为真的人们的方法445
第十一篇 有些人之所以认为现象为真的理由451
第十二篇 有些人之所以认为真理与现象同一的理由455
第十三篇 可感之物中的变化不相反其真实性465
第十四篇 对抗以真理在于现象之观点的七个论证471
第十五篇 驳『能够证明矛盾之物同时为真』的观点。相反之物不能同时属于同一主体479
第十六篇 矛盾之物之间没有第三者。海拉克利图及阿纳撒哥拉如何影响了这个主张489
第十七篇 驳斥『每一物既是真的又是假的』,以及『每一物既是静的又是动的』这些意见497
卷五 哲学辞汇509
卷五要目509
第一篇 『原理』一辞的五种意义——原理的一般定义509
第二篇 四种原因。同一效果的数种原因。原因可以是相互的。相反之物具有相同的原因517
第三篇 一切原因归纳为四尖525
第四篇 『元素』的真正意义。语言中,自然物体中,以及证明中的元素。『元素』之引伸义及其共通基础533
第五篇 『本性或自然』一辞的五种意义539
第六篇 『必然』一辞的四种意义。其最初的和固有的意义。不动之物虽是必然的,却不受强迫549
第七篇 各种『偶存的一』和『本质的一』557
第八篇 『一』的第一义。『一』之『完全』义。作为数之原理的『一』。事物是『一』的种种方式。事物是『多』的种种方式571
第九篇 存有分为『依附的』和本质的。依附的存有和本质的存有之种尖579
第十篇 『实体』之意义589
第十一篇 事物之『本质的同一』和『偶然的同一』的种种方式595
第十二篇 『不同』、『差异』、『相似』、『相反』,以及『在种别上不同』的各种意义601
第十三篇 事物之『在先』与『在后』的各种方式611
第十四篇 『潜能』、『有能力的』、『无能力的』『可能的』、『不可能的』,这些辞的各种意义621
第十五篇 『量』的意义。量的种尖。基本的量和偶然的量635
第十六篇 『性质』的意义641
第十七篇 『相关』的意义647
第十八篇 『完全』的意义661
第十九篇 『界限』、『依照』、『在自身内』以及『性向』的意义667
第二十篇 『配合或配量』、『具有』、『感受』『缺性』,以及『拥有』的意义675
第二十一篇 『来自某物』、『部分』、『全体』,以及『被毁伤的』之意义689
第二十二篇 『尖』、『虚假』,以及『偶然』之意义705
热门推荐
- 451569.html
- 3117967.html
- 2541713.html
- 2799118.html
- 859121.html
- 241667.html
- 3350084.html
- 1807169.html
- 2905859.html
- 37535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899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409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032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997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652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580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124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900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898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5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