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新探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倪志安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092669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419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436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新探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时代精神的精华1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哲学的历史形态1
(一)哲学的学科性质与社会功能1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哲学派别7
(三)哲学发展的历史形态14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创新与基本特征20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现实基础与思想资源20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与历史创新27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39
三、科学地理解、把握和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45
(一)科学地理解、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45
(二)科学地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53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59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59
(一)关于世界的本质的哲学争论59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世界物质统一性的理解66
(三)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论证73
(四)把握世界的物质性原理的重要意义85
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存在方式93
(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存在方式93
(二)物质运动的绝对性与静止的相对性96
三、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98
(一)时间、空间与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99
(二)时间、空间的绝对性与相对性116
(三)时间、空间的无限性与有限性119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122
一、实践是人的根本存在方式122
(一)实践的概念、科学规定与基本特征122
(二)实践的基本形式、结构和运行机制127
(三)实践与人、人类社会、社会生活的本质131
二、实践与世界分化和统一的现实基础138
(一)实践与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分化与统一138
(二)实践与自然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分化与统一142
(三)以实践为基础的“人—自然—社会”的统一145
(四)从实践理解世界的分化和统一的重大意义152
三、人对现实世界的实践把握156
(一)人把握现实世界的基本方式157
(二)人以实践方式把握现实世界的基本环节161
(三)从实践理解、把握现实世界与实事求是166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173
一、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创立及其实质173
(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173
(二)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对传统辩证法的改造181
二、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总特征186
(一)从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87
(二)从发展的观点看问题191
(三)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规律与实践基础198
三、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本规律206
(一)对立统一规律及其方法论意义206
(二)质量互变规律及其方法论意义220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其方法论意义230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240
一、认识的本质、基础、结构、机制与规律240
(一)认识的本质240
(二)认识的基础、结构、机制与规律248
二、认识的真理性264
(一)真理的本质、属性264
(二)认识真理性的实践检验276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282
一、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创立及其意义282
(一)唯心主义历史观及其主要缺陷282
(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创立及其重大意义286
二、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与动力系统293
(一)人类历史的现实前提与基础293
(二)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297
(三)人类社会的动力系统313
三、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与社会历史的创造者324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324
(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327
(三)“人—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规律331
(四)社会历史的创造者338
第七章 社会进步与科学的人生观352
一、社会形态更替与社会进步352
(一)社会形态及其划分352
(二)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规律性与自觉能动性361
(三)社会形态更替与社会进步370
二、科学的人生观与人生理想375
(一)人生观与马克思主义人生观375
(二)马克思主义的人生理想386
附录:价值与人生价值397
参考文献397
热门推荐
- 2472798.html
- 3015535.html
- 3113488.html
- 2131446.html
- 2801676.html
- 1084810.html
- 1405716.html
- 3826123.html
- 2919684.html
- 24114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277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888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419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971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807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939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633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061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898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47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