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明史 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南炳文,汤纲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8124806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1530页
- 文件大小:121MB
- 文件页数:927页
- 主题词:中国历史-研究-明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明史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十五章 明朝后期的政治(上)633
第一节 长期怠政与官曹空虚633
一、名副其实的专制君主633
二、昙花一现的励精图治643
三、万历十四年以后的长期怠政647
四、人滞于官与官曹空虚655
第二节 压抑不住的谏诤风气及官吏中的党派纷争666
一、基本情况666
二、万历二十九年以前的争国本及两派斗争668
1.从皇三子出生到三王并封之争——争国本的第一阶段668
2.从皇长子出阁讲学到储位之定——争国本的第二阶段675
3.癸巳京察678
三、首辅沈一贯对正直官吏的打击与乙巳京察680
1.楚宗案681
2.《续忧危竑议》妖书案682
3.乙巳京察686
四、东林党与宣昆齐楚浙诸党的斗争689
1.东林党名称的出现及宣昆齐楚浙各党的形成689
2.王元翰案692
3.淮抚李三才之争693
4.辛亥京察695
5.荆熊相争696
6.韩敬科场案697
7.李朴上言698
五、梃击案与丁巳京察700
1.梃击案700
2.丁巳京察707
第三节 明神宗的大肆挥霍和流毒全国的矿监税使710
一、挥霍浪费的主要表现711
二、传索帑金725
三、矿监税使的派出728
四、矿监税使的搜刮手法733
1.督民开采,坐地分成733
2.包矿734
3.重征叠税734
4.增加征税的对象和名目735
5.包税735
6.攘夺和敲诈736
7.盗掘古墓737
五、矿监税使搜刮的经济后果738
1.肥了皇室738
2.饱了税使及其爪牙744
3.苦了人民大众746
4.浪费了社会财富747
5.妨碍了商业和手工业的正常发展748
6.国库亏损749
六、群臣的劝谏751
七、地方官与矿监税使的冲突756
1.北直隶和山西757
2.山东和江西758
3.湖广759
4.三个边远地区——陕西、辽东和云南761
八、各地反对矿监税使的民变和兵变762
1.临清反对太监马堂的民变763
2.湖广反对太监陈奉的民变763
3.苏州民变766
4.江西反对太监潘相的民变767
5.辽东反对太监高淮的民变和兵变768
6.云南反对太监杨荣的民变和兵变769
7.福建反对太监高寀的民变769
九、万历三十三年后开矿榷税政策的变化771
第四节 社会矛盾的日趋激化和人民的反抗斗争775
一、吏治败坏776
二、军队腐朽778
三、财政吃紧784
1.太仓库785
2.节慎库788
3.太仆寺库788
4.光禄寺库789
5.京通仓储789
四、赋税加重790
五、势豪骄横793
六、人民群众痛苦不堪798
七、反封建斗争经常发生800
1.兵变801
2.劳动群众发动的反封建起义803
3.秘密宗教组织的起义807
第十六章 明朝后期的政治(下)810
第一节 泰昌、天启年间的政争和魏忠贤专权810
一、光宗在位和红丸案810
二、熹宗即位和移宫案816
三、“众正盈朝”821
1.“东林方盛”局面的出现和改良政治的努力821
2.对邪恶派官僚的穷追不舍825
四、魏忠贤集团的形成828
五、杨涟怒上二十四罪疏和魏忠贤的反击833
六、魏忠贤集团的黑暗统治838
1.遍置死党838
2.迫害东林840
3.冒功滥赏852
4.广建生祠853
七、熹宗之死和魏忠贤自杀857
八、人民群众的反封建起义和兵变859
1.封建压榨日益加重859
2.徐鸿儒、于弘志领导的白莲教起义862
3.以农民为主的劳动群众的反封建起义865
4.兵变866
第二节 明思宗挽救明朝的努力及其失败867
一、锐意求治的皇帝868
1.勤于政事868
2.重实才,改革用人制度869
3.不贪女色,崇尚节俭872
二、急于求成和重典绳下873
三、虚荣、刚愎自用与奸佞之进876
四、疑心重重,重用宦官879
五、士大夫的门户纠纷继续存在885
1.崇祯初年的门户之争和明思宗的态度886
2.门户之争的主要事件889
3.复社与门户之争892
六、文官武将大肆贪污896
七、赋税加派重到极点898
八、两极分化空前加深903
第十七章 明后期中央政府与边疆各族的关系905
第一节 蒙古族905
一、黄教在蒙古地区的传播905
二、察哈尔部林丹汗的兴亡和喀尔喀部归附后金906
三、漠西额鲁特蒙古和《卫拉特法典》909
四、和硕特部顾实汗进入西藏910
第二节 宁夏哱拜的叛乱911
一、哱拜的身世及叛乱经过911
二、叛乱的平定913
第三节 播州土司杨应龙的反叛和平定914
一、播州的土司制度914
二、杨应龙的叛乱915
三、叛乱的平定及播州地区“改土归流”917
第四节 “奢安之乱”919
一、奢崇明的叛乱919
1.永宁宣抚司的设置及其内讧919
2.奢崇明部于重庆反叛921
二、安邦彦的叛乱和进围贵阳922
1.贵州宣慰司的设置922
2.安邦彦发动叛乱924
三、奢安联兵及其被平定925
四、奢安之乱的性质927
第十八章 满族的兴起和后金的扩展(上)931
第一节 满族的兴起931
一、满族的先世931
二、建州三卫的设置和海西四部937
1.建州三卫的设置937
2.海西四部942
3.明朝政府采用“分而治之”的政策943
第二节 努尔哈赤统一建州、海西女真和后金政权的建立946
一、建州左卫努尔哈赤的崛起946
1.努尔哈赤的身世946
2.“十三副遗甲”起兵948
3.统一建州各部949
4.统一海西女真952
5.征服“东海”诸部958
二、军政机构建设与后金政权的建立959
1.八旗制度的建立960
2.理政大臣的设置963
3.创制满文964
4.城池的建筑和后金政权的建立966
三、努尔哈赤起兵反明和萨尔浒之战968
1.“七大恨”告天誓师968
2.袭取抚顺971
3.萨尔浒之战972
四、熊廷弼经略辽东和辽沈失陷978
1.熊廷弼出任辽东经略978
2.辽沈失陷980
3.经抚不和与广宁之役982
五、袁崇焕和宁远保卫战984
第三节 满族社会的发展988
一、以农业为主的社会经济988
二、努尔哈赤时期满族的阶级关系990
1.奴隶主990
2.奴隶992
3.自由民993
三、满族社会的封建化994
1.编户为民和“计丁授田”994
2.辽沈地区人民的反抗997
3.“拖克索”田制的演变999
第十九章 满族的兴起和后金的扩展(下)1001
第一节 汗位之争和皇太极即位1001
一、汗位之争1001
二、八和硕贝勒共议国政1003
三、皇太极即位1005
四、后金政权的进一步封建化1006
1.削弱八旗贝勒权力,提高汗权1006
2.仿照明制,改革国家机构1008
五、满族社会的进一步封建化1010
第二节 明清间的和战与清兵进关1011
一、明清间的相持和议和1011
二、宁锦之役1013
三、袁崇焕冤死1014
1.袁崇焕督师蓟辽1014
2.诛杀毛文龙1015
3.朱由检冤杀袁崇焕1016
4.皇太极攻陷大凌河和奔袭宣大1018
四、皇太极称帝和清军远袭京师1019
1.皇太极称帝1019
2.清军袭击京畿和深入冀鲁1020
五、松锦决战1022
1.清军围困锦州和八总兵赴援1023
2.松锦陷落1024
六、松锦之役后的明清关系1026
1.“款边剿寇”和清军第五次入口1026
2.皇太极之死和清军全力挺进内地1028
第二十章 明后期的中外关系1030
第一节 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领土和郑成功收复台湾1030
一、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1030
二、荷兰殖民者对台湾人民的残酷统治1032
1.“长老”、“结首制度”和基督教1033
2.苛捐杂税、贩卖鸦片和抢掠奴隶1034
三、台湾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1036
四、郑成功收复台湾1038
1.进军台湾1038
2.收复普罗文查和围困热兰遮城堡1041
3.荷兰殖民者签署投降书1045
4.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意义1047
第二节 华侨与东南亚人民的友谊和共同反对西方殖民者的斗争1048
一、华侨与东南亚人民的友好关系1048
二、华侨和东南亚人民共同反抗西方殖民者1050
第三节 中朝人民的友谊和联合抗日1052
一、中朝人民的友谊1052
二、日本丰臣秀吉发动对朝鲜的侵略和中朝联合抗日1053
1.日军第一次侵略朝鲜和李如松东征1053
2.日军再次侵朝和中朝联军的最后胜利1056
第四节 耶稣会士来华传教和中西文化交流1058
一、耶稣会士来华传教1058
1.基督教三次入华和耶稣会士东来1058
2.罗明坚与利玛窦进入中国内地传教1060
二、中西文化交流1062
1.天文学和历法1062
2.西式火器的传入、仿制和使用1066
3.机械工程学与物理学1068
4.数学1070
5.地理学1071
三、中国儒家典籍的西传及其对西方社会的影响1073
第二十一章 推翻明朝北京中央政权的农民大起义1075
第一节 大起义的爆发及其初期阶段1075
一、大起义爆发于陕西的原因1075
二、大起义的酝酿和爆发1080
三、崇祯三、四年的战局1084
四、李自成和张献忠的早期活动1093
五、起义军活动地区的转移和初期阶段的结束1096
第二节 起义活动范围扩大后的双方相持1104
一、大起义中期的基本特点1104
二、转战豫楚川陕与“车箱困”1107
三、兵锋东指与焚皇陵1110
四、洪承畴关中围剿计划的失败1112
五、高迎祥被俘黑水峪1116
六、明政府对付起义军的新措施和起义低潮的出现1120
第三节 起义的高潮阶段1130
一、起义高潮阶段的到来1130
1.张献忠、罗汝才等部的再起1131
2.河南、山东等地“土寇”的活跃1136
3.李自成部起义军的再度活跃和日益壮大1141
二、闯、献两部分战南北1157
1.李自成部起义军凯歌猛进豫、楚、陕1158
2.张献忠在湖广、江西英勇转战1168
三、李自成起义军在北京1174
1.胜利进军北京城1175
2.刘芳亮率领的南路偏师1177
3.明思宗的垂死挣扎1179
4.明朝北京中央政权的覆灭1185
5.起义军在北京的活动1187
6.起义军战斗意志的消沉1195
7.山海关之战和起义军退出北京1197
第二十二章 南明政权及农民军余部的拥明抗清1201
第一节 弘光政权1202
一、福王即位于南京1202
二、连绵不断的内部纷争1204
三、“相公止爱钱,皇帝但吃酒”1205
四、错误的“联清灭顺”方针1207
五、弘光政权的覆灭1208
第二节 退出北京后的大顺政权1211
一、晋冀鲁豫地区原明朝官绅的叛变活动1212
二、永昌元年五六月大顺政权巩固山西的努力1213
三、永昌元年七月至九月的顺、清战局1214
四、怀庆之役、潼关失守与放弃关中1218
五、李自成牺牲九宫山1221
六、大顺政权退出北京后遭到失败的原因1225
第三节 公元1645年下半年至1646年冬季的明、清斗争形势1228
一、概述1228
二、浙东鲁王政权1234
三、福建唐王政权1236
四、大顺军余部拥明抗清的开始1239
第四节 张献忠建立的大西政权1244
一、张献忠占领四川1244
二、大西政权的建立1247
三、大西政权的几项政策1249
四、明朝残余势力的抵抗和反扑1259
五、明朝在川的残余势力更加猖狂1264
六、张献忠残酷报复1266
七、放弃成都,出走川北1270
八、清兵偷袭和张献忠的牺牲1273
第五节 公元1651年前的永历政权和大西军余部1276
一、公元1651年前的永历政权1276
1.永历、绍武两政权的冲突和公元1647年永历政权的战局1276
2.郝永忠部在桂林地区与南明部队的共同抗清1280
3.江西、广东“反正”与肇庆时期的永历政权1282
4.两广地区的丧失1285
二、大西军余部占据云南及秦王封爵之争1288
1.张献忠牺牲后大西军余部的向南转移和政策调整1288
2.“沙定洲之乱”和大西军入滇1290
3.秦王封爵之争1293
第六节 大西军余部的失败和永历政权的灭亡1295
一、大西军余部与清兵的激烈冲突及孙李矛盾的发展1296
二、到达安龙后的永历帝及李定国迁之入滇1298
三、孙可望叛变降清和清兵入滇1300
四、永历政权的覆灭和李定国之死1304
1.缅甸对永历帝的态度1304
2.永历帝和李定国之死1305
第七节 郑成功抗清和坚持永历年号的台湾郑氏集团1306
一、郑成功抗清队伍的兴起1307
二、拒绝招降,英勇奋斗1309
三、郑成功与永历帝、李定国的交往1310
四、郑成功之死及其后的台湾郑氏政权1312
第二十三章 明代的哲学、史学、地理学和宗教1315
第一节 哲学思想1315
一、明初期程朱理学的统治1315
二、明代心学的前驱——陈献章1318
三、王守仁的心学及其社会政治思想1320
1.“心外无物”和“心外无理”1321
2.致良知1323
3.“知行合一”说1323
4.王守仁的社会政治思想1324
5.南赣乡约1327
四、“浙中王门”、“江右王门”及“泰州学派”1330
1.王阳明学派的分化1330
2.“浙中王门”与“江右王门”1332
3.“泰州学派”1334
五、李贽的进步思想1336
六、罗钦顺、王廷相的反理学斗争1341
第二节 史学和地理学1344
一、官修史书1344
1.《元史》1344
2.《明会典》1346
3.《明实录》1346
二、私家修撰的当代史书1348
1.王世贞及其史学著作1348
2.何乔远的《名山藏》1349
3.谈迁与《国榷》1350
4.郑晓的《吾学编》和张萱的《西园闻见录》1351
5.焦竑的《国朝献征录》和陈子龙等选辑的《皇明经世文编》1352
三、私家修撰的前代史书1352
四、明代的地图、地理学和地方志1353
1.《广舆图》和《皇明职方地图》1354
2.九边图和海防图1355
3.志书1356
第三节 宗教1358
一、道教1358
二、佛教1360
1.明朝诸帝对待佛教的态度1360
2.明代佛教各宗派1362
3.士大夫中的佛教研究1367
第二十四章 明代的文学艺术1369
第一节 诗文1369
一、明初诗文的师古风格和“台阁体”1370
二、拟古派和唐宋派1371
三、公安派和竟陵派1374
第二节 小说1376
一、长篇小说1377
1.《三国演义》1377
2.《水浒传》1379
3.《西游记》1382
4.《金瓶梅》1384
5.《封神演义》1386
6.《四游记》1387
二、短篇小说《三言》、《二拍》1388
第三节 戏曲1390
一、杂剧1391
二、南戏和元末明初的传奇1393
三、昆腔的兴起1395
四、梁辰鱼和《浣纱记》1396
五、汤显祖和晚明戏曲1397
六、朱载堉创建“新法密率”1400
第四节 绘画与雕塑1402
一、绘画1402
1.明代的宫廷绘画1402
2.浙派画家1404
3.吴派画家1405
4.徐渭和陈洪绶1406
二、雕塑1407
1.宫殿和陵墓的雕饰1408
2.石窟雕像和寺庙雕塑1409
3.佛塔和牌坊、照壁、廊柱雕饰1410
第二十五章 明代的科学技术1413
一、建筑1413
1.规划整齐的北京城和瑰丽的皇宫1413
2.明代的万里长城1415
3.园林建筑1416
二、商业数学和珠算1418
1.《九章 算法比类大全》1418
2.珠算和《算法统宗》1419
三、医药学1420
1.瘟病学说的建立1420
2.种痘法的发明1421
3.外科1422
四、明朝晚期四大科学家及其著作1424
1.李时珍和《本草纲目》1424
2.徐光启和《农政全书》1426
3.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1427
4.宋应星和《天工开物》1428
第二十六章 明代的图书事业1430
第一节 图书的刊刻和收藏1430
一、刻书业的发达和写本书1430
1.刻书业的基本状况1430
2.官、私刻书1433
3.印刷装帧技术的进步1442
4.对明刻本的评价1445
5.写本书1448
二、图书的收藏和流通1451
1.官府藏书1451
2.众多的私人藏书家1457
3.图书保管技术的新成就1467
4.国内图书流通状况1470
5.图书输出1473
第二节 类书和丛书的编纂1476
一、卷帙空前浩繁的大类书——《永乐大典》1476
1.编纂1476
2.流传1477
3.体例1478
4.价值1479
二、种类繁多的私修类书1480
三、丛书的编纂1483
结束语1487
附录:明史大事年表1495
初版后记1529
再版后记1530
热门推荐
- 820071.html
- 2422601.html
- 3284600.html
- 88904.html
- 1289331.html
- 3747016.html
- 3224473.html
- 3503817.html
- 1397915.html
- 32888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184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141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678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842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424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182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879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953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916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66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