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通史 20 第11卷 近代前编 1840-1919 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白寿彝总主编;周远廉,龚书铎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8130005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1548页
- 文件大小:229MB
- 文件页数:668页
- 主题词:中国历史-三国时代;中国历史-魏晋南北朝时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通史 20 第11卷 近代前编 1840-1919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丁编 传记907
第一章 林则徐907
第一节 悉心研求经世之学907
第二节 实现匡时济世之志908
第三节 在广东禁烟和抗英910
第四节 遣戍伊犁920
第二章 龚自珍 魏源925
第一节 龚自珍925
生平事略925
政治思想928
学术思想931
经济思想933
文学成就935
第二节 魏源936
广泛问学936
讲求经世致用,批判时弊937
参与盐务、漕运、治河的改革939
参与抗英和编撰《海国图志》941
晚年遭遇946
第三节 龚、魏的不同性格947
第三章 洪秀全950
第一节 从应科举到拜上帝950
第二节 建立太平天国953
第三节 社会经济理想和思想文化政策956
第四节 洪、杨内讧961
第五节 重建领导964
第六节 对外关系967
第七节 后期的政策和失败972
第四章 李秀成975
第一节 从战士到将领976
第二节 被封忠王978
第三节 经营苏福省982
第四节 两次进攻上海986
第五节 从愚忠到晚节不终988
第五章 洪仁玕991
第一节 笃诚的拜上帝教徒991
第二节 学习西方文化993
第三节 发展资本主义的宏伟计划995
第四节 壮烈殉国 浩气长存1000
第六章 杜文秀1003
第一节 永昌惨案1003
第二节 北上叩阍1004
第三节 丙辰惨案1005
第四节 大理政权的建立1007
第五节 四反围剿1012
第六节 反招抚1013
第七节 东征昆明1016
第八节 大理保卫战1019
第七章 慈禧太后1022
第一节 从兰贵人到太后1022
第二节 除“八大臣”,垂帘听政1023
第三节 惩儆恭亲王奕訢1025
第四节 再次垂帘听政1027
第五节 六十寿典与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1029
第六节 戊戌政变1031
第七节 对义和团抚与剿,对帝国主义屈膝投降1035
第八节 施行“新政”和“预备立宪”1040
第八章 奕訢1043
第一节 兄弟积怨1043
第二节 留守京师办理“和局”1044
第三节 中外“合作”镇压农民起义1046
第四节 发动“辛酉政变”1049
第五节 对外妥协与御侮的双重心态1051
第六节 遭慈禧太后的惩儆1054
第七节 与顽固派的论争1055
第八节 被罢黜闲置1058
第九节 对日主和,反对变法1059
第九章 光绪帝1061
第一节 冲龄即位1061
第二节 幼帝生涯1062
第三节 亲政波折1064
第四节 甲午主战1065
第五节 下诏变法1072
第六节 曲折余生1078
第十章 曾国藩1081
第一节 获取功名,肆力理学1081
第二节 上折陈言1082
第三节 组织湘军,屠杀会党群众1084
第四节 镇压太平天国1086
第五节 从主张抵抗到外敦“和好”1091
第六节 举办洋务1094
第七节 “剿捻无功”1096
第八节 “曲全邻好”1097
第十一章 李鸿章1100
第一节 在镇压农民起义中起家1100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中心人物1102
第三节 办理外交事务1106
第四节 在侵略战争面前节节退让1109
第五节 从签订《中俄密约》到出任两广总督1112
第六节 最后的对外屈服妥协1115
第十二章 左宗棠1118
第一节 究心经世之学1118
第二节 御“外患”与除“内忧”1119
第三节 参与镇压太平天国1121
第四节 创办福州船政局1124
第五节 用兵陕甘1125
第六节 收复新疆1128
第七节 督办福建军务1135
第十三章 张之洞1137
第一节 清流派的首领1137
第二节 整顿山西吏治,严禁鸦片1138
第三节 筹划抗法,兴办洋务企业1139
第四节 同维新派的联系与分歧1142
第五节 镇压唐才常的自立军起义1145
第六节 “变通政治”的《江楚三折》1146
第七节 废除科举制度,实行“癸卯学制”1147
第八节 督办铁路1148
第九节 任中枢重臣1149
第十四章 郑观应1151
第一节 从买办生涯到投资洋务企业1151
第二节 撰《救时揭要》和《易言》1152
第三节 任职轮船招商局 为抗法战争作贡献1155
第四节 扩编《易言》为《盛世危言》1156
第五节 再度任职企业与信仙求道1158
第十五章 康有为1162
第一节 勤学与苦闷1162
第二节 “参中西之新理”1163
第三节 从崇古文经学到尊今文经学1164
第四节 长兴讲学,撰《伪经考》、《改制考》1166
第五节 发动“公车上书”,组织强学会1168
第六节 推进戊戌变法维新1169
第七节 流亡海外,创设保皇会1171
第八节 反对民主革命1173
第九节 成立帝国宪政会,开展立宪运动1176
第十节 鼓吹尊孔,拥护溥仪复辟1178
第十六章 梁启超1181
第一节 从学海堂到万木草堂1181
第二节 宣传维新变法和君主立宪1183
第三节 民初政坛的风云人物1190
第四节 多变的政治思想和卓越的学术成就1195
第十七章 严复1200
第一节 弃科举,习海军1200
第二节 走“变今”维新的道路1201
第三节 翻译西书1205
第四节 反对民主革命1207
第五节 保守复旧的落伍者1210
第十八章 谭嗣同1213
第一节 为维新改革而献身1213
第二节 激进的社会政治思想1218
第三节 复杂多变的哲学思想1222
第十九章 黄遵宪1226
第一节 “伸自主之权”、“保公众之益”的外交思想与实践1226
第二节 著《日本国志》与《日本杂事诗》1231
第三节 “欲捐其躯以报国”,“志在变法、在民权”1234
第四节 倡导“我手写我口”的晚清新派诗人1237
第五节 革职回乡,未忘尽“生人应尽之义务”1239
第二十章 张謇1242
第一节 从状元到资本家1242
第二节 在两个世纪之交1248
第三节 辛亥革命前后1253
第二十一章 李善兰1262
第一节 雅志说算术,心志穷专一1262
第二节 朝廷养兵本卫民,临敌不战为何哉1264
第三节 步算中西独绝伦,小李将军算法奇1265
第四节 朝译几何,暮译重学1267
第五节 辅佐洋务新政,实施科学救国1269
第六节 合中西之各术,绍古圣之心传1271
第七节 学问量天测地赅,诗文余事亦恢恢1272
第二十二章 徐寿1275
第一节 研读科技典籍,善制工艺器械1275
第二节 一代翻译名家1279
第三节 中国近代最早的化学家1282
第四节 乐律研究的成就1285
第五节 创办格致书院1286
第二十三章 詹天佑1289
第一节 留学十载,学有其成1289
第二节 驾舰绘图,技艺素优1293
第三节 筑路七载,初露才华1295
第四节 修筑京张铁路,大展宏图1299
第二十四章 孙中山1305
第一节 探索救国的途径1305
第二节 创立兴中会1307
第三节 组织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学说1311
第四节 策划反清武装起义1312
第五节 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316
第六节 为革命事业鞠躬尽瘁1319
第二十五章 黄兴1322
第一节 走上革命道路1322
第二节 创立华兴会1324
第三节 参与组织中国同盟会1326
第四节 领导武装起义1327
第五节 民国初建1331
第六节 南京讨袁1334
第七节 流亡日、美1335
第二十六章 邹容 陈天华1339
第一节 留学日本1339
第二节《革命军》和“苏报案”1343
第三节 为警醒同胞而蹈海1348
第二十七章 章太炎1356
第一节 从埋头“稽古之学”到主张“革政”1356
第二节 鼓吹反清革命和“苏报案”1358
第三节 主编《民报》,讲授国学1360
第四节 在袁世凯统治时期1364
第五节 参与护法运动,反对国共合作1366
第六节 晚年主张抗日1368
第七节 著述的编印1370
第二十八章 秋瑾1373
第一节 抱“匡济艰危”之志1373
第二节 东渡日本,参加反清革命1375
第三节 创《中国女报》,宣传男女平等1378
第四节 组织反清武装起义1380
第二十九章 宋教仁1388
第一节 踏上革命征途1388
第二节 宣传爱国民主思想1390
第三节 筹谋民国大业1395
第四节 为宪法而牺牲1400
第三十章 袁世凯1407
第一节 在朝鲜的政治活动1407
第二节 小站练兵1409
第三节 出卖维新志士 剿灭义和团1410
第四节 在直隶推行“新政”1411
第五节 回籍“养疴”1413
第六节 东山再起 攫取民国总统1416
第七节 镇压“二次革命”摧毁共和制度1418
第八节 复辟帝制 自取败亡1421
第三十一章 蔡锷1426
第一节 东渡日本习军事1426
第二节 在湘桂训练新军1428
第三节 在云南响应武昌起义1430
第四节 对袁政权的幻想1432
第五节 发动反袁的护国战争1436
第六节 亲赴前线指挥作战1439
第三十二章 程长庚 谭鑫培1443
第一节 程长庚1443
第二节 谭鑫培1447
第三十三章 数学1453
第一节 十九世纪中叶的中国数学1453
西方数学的传播1453
传统数学的终结1455
大量翻译西方数学典籍1457
中日数学实力的逆转1457
第二节 晚清时期的中国数学教育1458
第三节 二十世纪初年普及西方数学1460
第三十四章 天文学1463
第一节 近代天文学知识的传入1463
第二节 清末民初各类学校中的天文教育1466
第三节 天文机构的变迁1468
第三十五章 气象学1472
第一节 西方传来的气象学1472
第二节 列强在中国设立的气象台站1473
早期法、俄在北京的活动1473
俄国在新疆的考察1474
法国在上海设徐家汇观象台1474
俄国在东北的观测网1475
日本在东北、台湾和南方的观测网1475
德国在青岛设气象台站1475
英国和其他国家的气象台站1476
第三节 中国兴办的气象站网1476
海关气象观测网1476
民国初期农业部门设站1477
教育部设中央观象台1477
张謇设南通军山气象台1478
第三十六章 物理学1480
第一节 传统物理学的终结1480
晚清时期我国的传统物理学1480
近代意义“物理学”的开始1481
第二节 近代物理学的引进1482
翻译出版物理学书籍1482
系统介绍近代物理学知识1485
第三节 物理学教育1490
编译出版物理学教科书1490
课程设置和科系设立1492
早期的物理学留学生1493
第三十七章 化学1495
第一节 早期的化学书籍翻译与化学知识传播1495
第二节 化学教育的形成1502
第三十八章 地学1511
第一节 地理学1511
中国近代传统地理学的主要成就1511
近代地理学的萌芽1514
第二节 地质学1517
外国地质学著作的翻译和出版1517
外国人在华的地质调查和研究工作1518
中国地质科学的建立1519
第三十九章 生物学1524
第一节 西方生物学的东传与西方人在华的生物采集活动1524
第二节 国人介绍和引进西方生物学1526
第三节 生物学教育和科研的始萌1529
第四十章 医药学1533
第一节 传统医学的缓慢发展1533
医学文献学1533
临证医学1535
中药学和方剂学的进展1537
第二节 西方医学的传人1539
传教医士的初期活动1539
建立诊所和医院1540
培养和吸引留学生1541
编译医著1541
第三节 中西医汇通派的产生1542
第四十一章 科技社团与科研机构1544
第一节 科技社团1544
中国最早的科技社团1544
中国近代科技社团的建立1545
第二节 科研机构1547
热门推荐
- 2953823.html
- 1398316.html
- 1334994.html
- 123531.html
- 3548284.html
- 1153192.html
- 341435.html
- 2131096.html
- 880352.html
- 24197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664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061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507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745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067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479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23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734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090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2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