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德性之用 思孟学派与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德性之用 思孟学派与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
  • 崔丽萍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16175873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74页
  • 文件大小:43MB
  • 文件页数:28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德性之用 思孟学派与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 背景及研究成果1

(一)两种复兴1

(二)两种复兴的对话及比较研究7

(三)思孟学派研究10

二 理论创新及研究方法12

(一)研究思路与方法12

(二)文章特色与创新13

三 主要内容及结构框架14

第一章 思孟学派与亚里士多德17

一 思孟学派17

(一)存在形态17

(二)主要人物20

(三)主要著作22

(四)思想特征24

(五)学术源流30

二 亚里士多德32

(一)学术成果概要32

(二)相关论著说明33

第二章 德性与德性伦理35

一 德性的界定35

(一)思孟学派论德性35

(二)亚里士多德论德性44

二 德性伦理51

(一)德性伦理52

(二)德性与角色61

(三)德性与规范62

第三章 人性与德性65

一 人性的界定65

(一)界定角度相同65

(二)具体内证不同68

(三)人性善恶与社会性69

二 人的实现72

(一)实现活动72

(二)存养与扩充74

三 人性的结构75

(一)球体混圆形75

(二)锥体级层形78

第四章 具体德目与德性实现81

一 具体德目81

(一)主要德性比较81

(二)其他德性比较108

(三)儒家特有的德性115

(四)亚里士多德特有的德性116

(五)习俗与礼118

二 德性的实现118

(一)仁义内在与仁内义外118

(二)德性与德行123

第五章 中庸与中道130

一 中庸133

(一)孔子与中庸133

(二)子思与中庸140

(三)孟子与中庸155

二 中道162

(一)中道思想的来源163

(二)中道思想的理论基础164

(三)中道思想167

三 中庸与中道173

(一)相似性174

(二)差异性177

第六章 情感与理性180

一 情感与理性共存180

二 情感与理性不可分离183

三 德性实现中的明智与思185

四 德性实现中的志与意愿188

五 欲望、情感与理性191

第七章 快乐与德性194

一 快乐分析194

二 不乐无德198

三 警惕快乐与寡欲199

四 痛苦与忧患201

第八章 外在善与德性205

一 外在不足与自足205

二 必要条件210

三 补充说明214

第九章 最高目的与特色217

一 最高目的217

(一)至善与天道217

(二)幸福219

二 主要特色221

(一)整体特色221

(二)结构特色225

三 特色探源227

第十章 伦理与政治229

一 君子与公民229

(一)君子229

(二)公民231

二 宗法王国与民主城邦234

(一)道德伦常与专业职能234

(二)仁政与共和制236

(三)内圣外王与公民教育237

(四)道德生活与政治生活238

三 德治与法治240

第十一章 德性伦理学与儒家伦理学的未来走向243

一 德性伦理与儒家伦理的主要特性243

(一)以“德”为本的价值定位243

(二)利人与利己完美统一的意识形态245

(三)理想社会的政治诉求246

二 德性伦理学与儒学复兴的价值和意义247

(一)德性伦理学复兴的背景及意义247

(二)儒学复兴的背景及意义248

三 德性伦理学与儒家伦理学的未来走向249

(一)西方德性伦理学的未来走向249

(二)儒家伦理学的未来走向251

结语255

参考文献260

后记27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