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燃煤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燃煤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
  • 金晶,张守玉,郝小红,门传铃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2133673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75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383页
  • 主题词:煤烟污染-空气污染控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燃煤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燃煤污染物的环境问题1

1.1燃煤环境污染的产生及危害1

1.1.1煤炭利用与环境问题1

1.1.2燃煤引起的酸雨及其危害3

1.1.3燃煤引起的温室效应及其危害9

1.2大气环境管理及大气环境标准13

1.2.1保护大气环境和防治大气污染的法规13

1.2.2大气环境的质量标准14

1.2.3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标准15

第2章 炉前控制技术22

2.1选煤技术22

2.1.1国内外选煤技术现状23

2.1.2我国选煤工业存在的问题32

2.1.3选煤技术的发展趋势33

2.2其他炉前控制技术34

2.2.1型煤技术34

2.2.2水煤浆技术36

第3章 硫氧化合物的产生与炉内控制技术42

3.1煤炭中硫的存在形式42

3.2煤燃烧中硫氧化物的生成机理43

3.2.1 SO2的生成机理及其排放浓度44

3.2.2 SO3的生成机理及其对烟气露点的影响47

3.3石灰石固硫机理51

3.3.1石灰石燃烧固硫机理分析52

3.3.2燃烧中石灰石脱硫反应动力学分析53

3.4炉内燃烧脱硫技术60

3.4.1型煤固硫60

3.4.2流化床锅炉炉内脱硫61

3.4.3炉内喷钙脱硫65

第4章 氮氧化物的产生与炉内控制技术79

4.1煤中的含氮量及氮的存在形式79

4.1.1不同煤种的含氮量79

4.1.2煤中氮的存在形式80

4.2 NOx的生成机理80

4.2.1概述80

4.2.2热力型NOx (Thermal NOx)82

4.2.3快速型NOx (Prompt NOx)83

4.2.4燃料型NOx (Fuel NOx)84

4.2.5 N2O的生成机理87

4.3氮氧化物的抑制91

4.3.1煤燃烧生成的NOx的抑制91

4.3.2 N2O的抑制94

4.4低NOx燃烧技术96

4.4.1空气分级燃烧96

4.4.2燃料分级燃烧(再燃)100

4.4.3低过量空气燃烧124

4.4.4烟气再循环燃烧124

4.4.5低NOx燃烧器125

4.5低NOx炉膛设计135

4.5.1炉膛容积热负荷135

4.5.2燃烧器布置与炉膛几何形状136

4.6煤粉炉的低NOx燃烧系统138

4.7液态排渣炉的低NOx燃烧系统139

4.8水煤浆燃烧降低NOx排放技术140

4.9流化床锅炉燃烧降低NOx排放技术141

第5章 重金属和汞的排放控制技术147

5.1燃煤重金属污染147

5.1.1煤中重金属的含量147

5.1.2重金属排放的影响因素及规律150

5.1.3燃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危害152

5.1.4燃煤重金属污染控制方法153

5.2煤燃烧中汞的形态及排放157

5.2.1汞的性质及危害158

5.2.2煤燃烧过程中汞污染物的形成160

5.2.3影响汞脱除率的主要因素163

5.3燃煤锅炉汞排放控制技术165

5.3.1煤中汞的含量165

5.3.2飞灰和底灰中汞的含量及粒度分布167

5.3.3燃煤汞污染的控制技术169

5.3.4汞污染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184

第6章 烟气净化技术192

6.1烟气净化的基本原理192

6.2烟尘脱除技术193

6.2.1静电除尘194

6.2.2袋式除尘200

6.3烟气脱硫技术222

6.3.1湿法烟气脱硫工艺224

6.3.2干法烟气脱硫工艺243

6.3.3半干法烟气脱硫工艺249

6.3.4烟气脱硫方案的选择255

6.4烟气脱硝技术257

6.4.1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257

6.4.2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脱硝260

6.4.3其他脱硝方法261

6.5联合除尘、脱硫、脱硝技术263

6.5.1湿式烟气脱硫、除尘一体净化技术263

6.5.2 SNCR与电子束辐射技术联合应用265

第7章 二氧化碳排放控制技术266

7.1化学链燃烧技术267

7.1.1化学链燃烧技术原理及研究现状267

7.1.2金属载氧体和燃料的选择271

7.1.3金属载氧体的制备与性能表征271

7.1.4金属载氧体的反应性能研究277

7.1.5金属载氧体的循环能力研究283

7.1.6金属载氧体的积碳特性研究285

7.2富氧燃烧技术289

7.2.1富氧燃烧技术的概述289

7.2.2CO2/CO2混合富氧燃烧技术的研究现状291

第8章 先进的洁净煤发电技术306

8.1大型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306

8.1.1固体颗粒的流态化现象308

8.1.2循环流化床锅炉中气固流动312

8.1.3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317

8.1.4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装置325

8.1.5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329

8.1.6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的发展334

8.2燃气-蒸汽联合循环337

8.2.1燃天然气或燃油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338

8.2.2燃煤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340

8.2.3燃煤联合循环技术的污染物排放结果比较349

8.3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349

8.3.1 IGCC技术的发展350

8.3.2 IGCC的组成352

8.3.3 IGCC的优缺点360

8.3.4 IGCC未来发展的关键技术361

8.4超超临界技术365

8.4.1国内外超超临界机组的发展现状366

8.4.2超超临界发电机组的若千技术36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