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苏南模式与致富之道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苏南模式与致富之道
  • 陶友之主编;周一峰等撰写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ISBN:780515094X
  • 出版时间:1988
  • 标注页数:389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40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苏南模式与致富之道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前言1

第一章 繁荣兴旺的苏南农村1

第一节 历史悠久 人杰地灵1

第二节 崭新的风貌,醒目的成就6

第二章 苏南模式的形成与发展11

第一节 模式的五大特征12

一、以区域性集体经济为主体13

二、以乡镇工业为支柱15

三、以农、工、副三业协调发展为基础16

四、以横向经济联合为纽带17

五、以共同富裕为目标18

第二节 模式形成的两大条件20

一、苏南模式形成与发展的内部条件21

二、苏南模式形成与发展的外部条件24

第三节 模式发展的三个阶段26

一、合作化与人民公社——苏南模式主体的孕育27

二、高产穷乡与“三就地”生产——苏南模式支柱的形成27

三、“以工补农”与“以工建农”——苏南模式的整体发展与完善29

第三章 苏南农村的集体所有制31

第一节 集体所有制独具一帜31

一、集体所有制的演变和发展31

二、集体所有制形成和发展的条件34

三、集体所有制在所有制结构中的比重36

一、集体所有制的特性39

第二节 集体所有制的主体作用39

二、集体所有制的职能42

三、集体所有制的作用44

第三节 集体所有制的发展和完善47

一、集体所有制存在的弊端47

二、集体所有制在完善中发展48

第四章 苏南农村的乡镇工业52

第一节 乡镇工业的产业结构52

一、产业结构的三大特点52

二、产品结构向“三化”发展57

第二节 乡镇工业的技术设备结构59

一、从手工劳动到机械化操作59

二、以多种渠道提高技术装备水平62

三、调整技术设备结构需注意的问题66

第三节 乡镇工业的劳动力结构68

一、劳动力结构的基本情况68

二、劳动力面临两大矛盾70

三、关键是要提高劳动者的素质73

第四节 乡镇工业企业的规模结构75

一、乡镇企业的规模现状75

二、乡镇企业规模大型化的趋势76

三、关于企业规模的几点思考78

第五节 乡镇工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80

一、乡镇工业面临的挑战81

二、乡镇工业需采取的对策85

第一节 横向经济联合的巨大发展90

一、横向经济联合的现状90

第五章 苏南乡镇工业的横向经济联合90

二、横向经济联合迅速发展的原因91

三、横向经济联合的发展阶段93

四、横向经济联合的作用94

第二节 横向经济联合的类型98

一、从地域关系看“横联”98

二、从行业关系看“横联”101

三、从组织关系看“横联”103

四、从所有制关系看“横联“106

第三节 横向经济联合中的若干问题108

一、“包办婚姻”与“自由恋爱”108

二、发扬风格与利益之争110

三、主角与配角111

四、联合与竞争113

第六章 苏南乡镇工业的供与销115

第一节 原材料和能源的供应115

一、“巧妇”与“柴米”115

二、供应的渠道与采购的方式116

第二节 产品的销售122

一、“惊险的一跃”122

二、产品的销售渠道125

第三节 供销机制的建设与完善128

一、企业的供销组织128

二、供销员的作用130

三、地方政府的扶持131

四、进一步完善供销机制133

一、乡镇企业管理的基本格局135

第七章 苏南乡镇工业企业的内部管理135

第一节 乡镇企业内部管理的状况135

二、企业整顿推动了企业管理137

三、企业管理的四大特点139

第二节 乡镇企业管理发展的“三步曲”141

一、把农业承包责任制运用于工业管理141

二、简单地模仿城市工业企业的管理方式144

三、联系实际走自己的路146

第三节 乡镇企业管理的首要问题149

一、提高企业领导人的素质149

二、企业领导班子要相对稳定153

三、健全生产经营指挥系统154

一、肯定乡镇企业的地位和作用158

第一节 及时、果断是宏观引导的一大特色158

第八章 乡镇工业企业的宏观引导158

二、制订切合实际的方针、政策和措施159

三、提出新的战略目标163

第二节 税收杠杆的作用164

一、税收的基本情况164

二、税收工作的基本做法168

三、税收政策的几个问题170

第三节 信贷、利率的杠杆作用174

一、信贷、利率的基本情况174

二、运用信贷调节作用的基本做法177

三、完善信贷、利率调节作用182

一、企业经济纠纷的类别与原因185

第四节 经济法规与经济仲裁185

二、经济合同的管理189

三、经济合同纠纷的仲裁191

第九章 苏南农村的农业192

第一节 农业的巨大变化192

一、农业的五大变化192

二、发展农业的五大经验197

第二节 “以工建农”日益深入200

一、从“以工补农”到“以工建农”200

二、“以工建农”的形式205

三、“以工建农”的作用210

第三节 “贸工农”初见成效212

一、“贸工农”在苏南兴起212

二、建立“贸工农”的四条措施215

第十章 苏南农村的多种经营218

第一节 多种经营蓬勃发展218

一、多种经营崛起有因218

二、多种经营发展有道222

三、“多服”公司对发展多种经营有功227

四、多种经营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30

第二节 多种经营异彩缤纷233

一、林业——花果之园遍地开花233

二、牧业——畜禽之邦更加兴旺236

三、副业——丝绸之府养蚕繁忙238

四、渔业——鱼米之乡锦上添花240

一、农业与科学技术的进步244

第一节 科学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244

第十一章 苏南农村的农业机械化244

二、立体农业和适用技术的成效247

第二节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251

一、适度规模经营的出现251

二、农业经营大户和各种类型农场255

三、各种经营规模的利弊析261

第三节 向农业机械化迈进265

一、农业机械化的动因与现状265

二、农业机械化的特点269

三、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271

第十二章 苏南农村的第三产业275

第一节 苏南农村第三产业的现状275

一、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276

二、第三产业在劳动力结构中的比重277

第二节 苏南农村第三产业的特点278

一、发展速度快,比重仍较低279

二、低层次发展快,高层次发展慢279

三、以工业为依托,以集镇为场所280

四、个体商户竞相办,国营集体一起上281

五、行业的兼业性,经营的季节性282

第三节 苏南农村第三产业的作用283

一、对第一产业发展的作用283

二、对第二产业发展的作用284

三、对集镇繁荣的作用285

四、对剩余劳力转移的作用285

五、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作用286

六、对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287

第四节 苏南农村第三产业发展的对策288

一、破除传统观念288

二、学习先进经验289

三、制订发展规划291

四、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292

第十三章 苏南农村的集镇294

第一节 苏南集镇的崛起294

一、星罗棋布的集镇294

二、几经曲折的发展296

三、崛起的原因301

第二节 苏南集镇建设的特色303

一、“以工建镇”304

二、集镇类型齐全305

三、名镇更添风骚307

第三节 苏南集镇的物质形态和人口构成309

一、集镇的物质形态309

二、集镇的人口构成314

三、集镇的规模318

第四节 苏南集镇建设与农村城镇化321

一、集镇建设与农村工业化321

二、集镇建设与农村城市化323

第十四章 苏南农村的人民生活325

第一节 迈向小康水平325

一、农民收入的增长325

二、家庭生活的富裕328

三、社会福利的提高333

第二节 实现共同富裕335

一、城乡居民生活的对比335

二、工农收入差距的缩小339

三、乡镇企业的分配340

四、共同富裕的实践342

第三节 建设精神文明346

一、教育事业的发展346

二、文化生活的丰富349

三、社会风气的好转352

第一节 苏南模式是农村致富的一个典范357

一、致富之道在于发展商品经济357

第十五章 苏南模式的意义与联想357

二、从实际出发发展商品经济360

三、坚持共同富裕发展商品经济362

第二节 苏南模式是建设现代农村的一个范例365

一、为实现农村工业化提供了成功的经验365

二、为实现农业现代化进行了有效的探索368

三、为实现农村城市化跨出了可喜的一步372

第三节 苏南模式与其他模式的比较375

一、当前我国农村出现的几种主要模式375

二、苏南模式与其他模式的三大区别381

第四节 苏南模式的借鉴与联想383

一、模式的借鉴383

二、对今后农村模式发展的几点联想385

后记38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