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反映论新论 马克思主义反映论及其在现时代的发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反映论新论 马克思主义反映论及其在现时代的发展
  • 陈中立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00421664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438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4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反映论新论 马克思主义反映论及其在现时代的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反映论与现时代1

第一篇 反映论发展史29

第一章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反映论30

一、认识论问题的提出30

二、巴门尼德提出的两条认识道路32

三、恩培多克勒的“流射”说和“镜中形象”论33

四、德谟克利特的“影像”论36

五、亚里士多德的“蜡块”说39

六、欧洲中世纪的“唯名论”42

第二章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47

一、17世纪英国经验论的认识论47

二、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反映论56

三、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反映论63

第三章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的能动反映论68

一、坚持了彻底的反映论69

二、确立了社会实践在认识论中的地位72

三、自觉地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75

第二篇 反映学说的基本原理82

第四章 反映的主体性和客观性83

一、主体和客体问题83

二、主体性问题88

三、客观性问题91

四、主体性和客观性的关系问题97

第五章 反映的相符性:相对性和绝对性101

一、反映相符性的实质101

二、认识能力和认识手段的有限性和无限性106

三、实践标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112

集六章 反映的直接性与间接性115

一、认识过程中反映的直接性与间接性116

二、从认识的三维结构看认识的间接性121

三、超前认识也是一种间接性认识125

第七章 反映与建构130

一、康德的建构学说与皮亚杰的建构学说130

二、建构论与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之同138

三、建构论与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之异143

第三篇 自然科学的新成就和反映论149

第八章 反映与信息150

一、信息论的创立和基本理论150

二、信息的含义、特征及类型152

三、信息与反映156

一、控制论的产生165

第九章 反馈、控制与反映165

二、反馈与反映167

三、控制与反映175

第十章 测不准原理与反映论179

一、量子力学的创立和“测不准原理”179

二、“测不准原理”对反映论的丰富和发展183

三、对“测不准原理”的几种哲学结论的商榷187

第十一章 反映与认知科学195

一、认知科学的内容和方法195

二、对认知机制的统一理解200

三、表达、计算和能动反映206

第十二章 反映与神经生理学、脑科学211

一、对人脑基本结构和功能的认识211

二、大脑对客体的选择性重建216

三、能动反映论而非选择建构论222

第四篇 人本主义思潮中的认识论问题226

第十三章 认识论、本体论与哲学基本问题228

一、认识论、本体论与哲学基本问题的两层含义228

二、认识论与本体论的关系231

三、关于本体论的几个问题235

第十四章 科学的实践观和实践一元论241

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唯一科学的实践观241

二、把实践本体论化是实践一元论的要害247

三、关于“实践的唯物主义”解释中的几个问题253

第十五章 思维运动中的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258

一、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概念含义258

二、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交互作用262

三、西方哲学中的非理性主义267

第十六章 文学艺术创作中的主体性与反映272

一、马克思主义论文学艺术创作的主体性272

二、文学艺术创作的主体性隐含在反映之中279

三、主体性理论不能取代反映论283

第五篇 科学主义思潮与反映论290

第十七章 语言、符号与反映292

一、语言哲学的兴起292

二、语言与反映296

三、符号学及其认识论意义303

第十八章 科学认识中的决定论与非决定论310

一、决定论的历史形成310

二、非决定论泛起的认识论根源316

三、决定论的新形式与反映322

一、实在与存在329

第十九章 科学实在论与反映论329

二、科学实在论中的“实在”及其哲学本质331

三、实在与反映338

第二十章 真理论上的新观点346

一、“逼近真理”、“逼真度”概念的启示346

二、“证伪”:实践检验的另一面351

三、理论的合理性选择:真理度的认识论把握356

第二十一章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分野与合流362

一、两种视野,两个世界362

二、科学认识中的人文精神369

第六篇 历史观和认识论376

第二十二章 社会认识论及其方法论基础378

一、社会认识的复杂性和认识社会的可能性378

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历史观的关系381

三、社会认识的方法论基础385

第二十三章 历史和社会认识的主体与客体389

一、历史的主体389

二、历史的客体395

三、社会认识的主体和客体401

第二十四章 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论问题405

一、历史规律的客观性405

二、历史规律的特殊性411

三、历史进化规律的同一性及其表现形式的多样性414

第二十五章 历史发展的决定论与选择论423

一、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的含义423

二、历史选择在社会历史中的位置428

三、历史选择与反映432

后记43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