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民俗学教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民俗学教程
  • 苑利,顾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北京市:光明日报:光明日报出版社
  • ISBN:780145801X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436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447页
  • 主题词:民俗学-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民俗学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概论1

第一节 民俗的概念与内涵1

一、民俗的概念1

二、民俗的内涵2

第二节 民俗学的产生4

一、国外民俗学的产生4

二、中国民俗学的产生及其发展历程8

一、民俗学与它的独特视角11

第三节 民俗学及其视角与视野11

二、民俗学的视野15

第四节 民俗的基本特征17

一、集体性17

二、地域性19

三、变异性22

四、传承性28

五、规范性29

第五节 民俗资料的分类31

一、文献资料31

二、口传资料32

三、实物资料34

四、声像资料35

第六节 民俗资料的搜集与保存39

一、中国民俗学与田野作业39

二、田野作业的基本程序与原则41

第二章 物质生产民俗45

第一节 农业生产民俗47

一、中国两大农耕系统及其耕作民俗47

二、农业民俗的传承方式49

三、农业生产中的信仰传承52

第二节 狩猎生产民俗59

一、狩猎生产与民俗59

二、狩猎民俗中的信仰传承66

第三节 渔业生产民俗70

一、渔业生产与民俗70

二、渔业生产中的信仰传承73

第四节 牧业生产民俗76

一、牧业生产与民俗77

二、牧业生产中的信仰传承80

第五节 行业生产民俗82

一、工匠的智慧与技艺传承83

二、行业生产中的信仰传承86

第三章 物质生活民俗88

第一节 服饰民俗88

一、服饰的发生89

二、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92

三、服饰的功能94

四、中国汉族传统服饰的构成105

第二节 饮食民俗115

一、中国饮食民俗的发生与发展115

二、中国古代的饮食惯制128

三、影响饮食民俗的主要因素137

四、中国传统食俗中的五大菜系141

第三节 居住民俗144

一、中国传统民居的四大类型145

二、构成传统宅院的基本要素156

三、影响居住民俗的主要因素160

四、风水术:居住民俗中的信仰传承163

第四节 交通民俗166

一、中国交通民俗的发生与发展167

二、中国传统交通工具与民俗171

三、中国传统交通设施与民俗177

四、中国传统交通运输业的职业传承180

五、中国交通运输业的信仰传承182

第四章 人生仪礼184

第一节 诞生礼185

一、求子习俗186

二、孕期习俗188

三、贺诞习俗188

第二节 成年礼192

一、成年礼的种种标志192

二、成年礼仪式的本质:考验与审定196

第三节 婚礼198

一、婚姻释义199

二、传统婚礼的程式201

三、中国婚姻民俗中的传统观念207

四、多元文化格局下的中国婚俗216

第四节 丧葬礼223

一、丧仪的程式223

二、中国丧葬习俗中的传统观念229

三、多元文化格局下的中国葬俗235

第五章 信仰民俗241

一、自然神242

第一节 民俗信仰对象242

二、图腾249

三、祖先神261

四、生育神262

五、行业神267

六、人造物神269

第二节 信仰民俗的行为方式273

一、预知未来的信仰民俗——释兆与占卜273

二、寻求寄托的信仰民俗——祭祀277

三、主动出击的信仰民俗——巫术281

四、被动防御的信仰民俗——禁忌288

第三节 信仰民俗的实施主体291

一、巫师与巫师的产生292

二、巫师的业缘传承295

三、巫师的功能298

第六章 岁时节日民俗301

第一节 岁时节日的起源301

一、祭仪:传统节日的源头301

二、祭祀仪式转化为节日的两个基本条件306

一、远古历法的因素307

第二节 确定节期的基本要因307

二、农历望朔的因素308

三、神秘数字的因素309

四、神灵诞忌的因素310

第三节 中国岁时节日发展的五个阶段310

一、孕育期(先秦时期)311

二、形成期(秦代一汉代)312

三、融合期(魏晋南北朝一唐代)313

四、丰满期(宋代一清代)314

五、转型期(民国一现代)315

第四节 传统节日的仪式构成及其文化功能317

一、春节318

二、立春320

三、元宵节320

四、上巳节322

五、寒食节323

六、清明节325

七、浴佛节325

八、端午节326

九、天贶节327

十、七夕节328

十一、中元节330

十二、中秋节331

十三、重阳节332

十四、寒衣节333

十五、冬至333

十六、下元节334

十七、腊月初八334

十八、腊月二十三336

十九、除夕338

第七章 社会组织民俗339

第一节 血缘型社会组织——家族的民俗340

一、家族的产生341

二、家族关系的构成342

三、家族的基本职能345

第二节 地缘型社会组织——村落的民俗352

一、村落的类型352

二、村落的功能355

第三节 业缘型社会组织——行业的民俗358

一、行业组织的由来及其成员的社会地位359

二、业缘组织的构成形式363

三、业缘组织的社会功能365

一、民间文学的概念368

第一节 民间文学的概念与特征368

第八章 民间文学368

二、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369

第二节 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375

一、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375

二、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影响376

第三节 民间文学的体裁分类378

一、散文体民间文学378

二、韵文体民间文学386

三、戏剧体民间文学395

第四节 民间文学的功能398

一、认识功能399

二、教育功能402

三、娱乐功能403

四、实用功能404

第五节 民间文学的传承方式406

一、血缘传承406

二、业缘传承407

三、地缘传承408

四、江湖传承410

五、书面传承411

教学参考书目41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