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国民党史 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国民党史 上
  • 茅家琦,徐梁伯,马振犊等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ISBN:7214211392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552页
  • 文件大小:166MB
  • 文件页数:58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国民党史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序3

第一编 孙中山与中国国民党3

导言3

第一章 孙中山创立兴中会——国民党百年党史的开端3

第一节 孙中山反清革命思想的形成3

一 民族危机与涌动的救国保种社会思潮3

二 孙中山救国保种思想的形成4

三 社会改良主张的破灭8

第二节 兴中会——中国国民党最早的组织形式10

一 孙中山创立兴中会10

二 兴中会的扩大与发展12

三 武装起义的初步尝试15

第二章 孙中山领导成立中国同盟会21

第一节 中国同盟会的建立21

一20世纪初的国民爱国运动21

二 众多革命组织纷纷建立24

三 孙中山赴日,“合成一个大党”——中国同盟会成立26

四 中国同盟会的特点28

第二节 同盟会进行的革命活动32

一 宣传革命理论32

二 发动武装起义35

第三节 同盟会内部的政见分歧和矛盾冲突40

一 政见分歧40

二“国旗问题”的分歧41

三“赠款”与“倒孙”风波42

四 第二次“倒孙”风潮及革命党人的各自为战42

第三章 同进盟会的理论基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45

第一节 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45

一 孙中山对三民主义的论述45

二 三民主义的思想渊源49

三 同盟会成员对三民主义的不同理解53

第二节 民国元年以后三民主义思想的曲折发展56

一 由三民主义到一民主义、二民主义的演变56

二 三民主义的恢复和发展58

第四章 推翻专制王朝,建立中华民国62

第一节 武昌起义成功62

一 中部起义计划的确定62

二 共进会、文学社联合行动67

三 武昌起义成功,各省光复68

四 孙中山由美经欧归国73

第二节 同盟会短暂的执政78

一 孙中山到达上海78

二 孙中山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82

三 颁布一系列新的法律、法令和政策90

第三节 同盟会失去执政党地位95

一 临时政府的困境95

二 南北议和,达成协议104

三“未雨绸缪”,制定《临时约法》106

四 孙中山让位,袁世凯上台109

第五章 中国同盟会等五党合并组为国民党113

第一节 各政党的分合转化113

一 同盟会改组为公开政党113

二 政党林立及其分化组合115

三 五党合并改组为国民党118

第二节 政党内阁破产,国民党发动“二次革命”121

一 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121

二 宋教仁被刺身亡122

三“二次革命”及其失败127

第六章 孙中山改建中华革命党131

第一节 “二次革命”失败后,国民党人思想上的混乱131

一 国民党遭到严重破坏131

二孙、黄思想的分歧132

第二节 孙中山改建中华革命党135

一 中华革命党政纲135

二 中华革命党与讨袁护国运动139

三 中华革命党与护法运动147

第三节 欧事研究会的革命活动151

一 欧事研究会的成立151

二 欧事研究会在“讨袁”“护法”活动中的作用152

第七章 孙中山总结建党经验教训——试析其三篇著作154

第一节 激励革命的哲学思考——《孙文学说——行易知难》154

一《行易知难》学说的主要内容154

二 立意崇高,论证粗疏158

第二节 启迪民心的天真设计——《民权初步》163

一 改造国民性的初步探索163

二《民权初步》的主要内容166

三《民权初步》的基本评价170

第三节 浪漫恢弘的现代化蓝图——《实业计划》173

一 国际共同开发中国实业之幻想173

二《实业计划》的根本性失误177

第八章 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82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的规约和章程182

一“吾党实系于中国之存亡”182

二 中国国民党的新规约183

三 体现以三民主义为宗旨、五权宪法为目的的新章程185

第二节 重建党的革命根据地,重组新政府189

一 重组新政府,选举大总统(非常)189

二 挥师北伐,中途受阻191

三 陈炯明叛变193

第九章 改组中国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196

第一节 孙中山与共产国际196

一 共产国际将视线转向中国国民党和孙中山196

二 中国共产党召开“西湖会议”,做出与国民党合作的决定199

三 鲍罗廷来华,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访苏202

第二节 筹划改组中国国民党209

一 成立“党务改进案”起草委员会209

二 孙中山任命鲍罗廷为国民党组织教练员211

第三节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214

一 大会概况214

二 通过《宣言》,重新解释三民主义216

三 讨论党章过程中的争论219

四 改组后党的各级机构和“一届一中”全会221

第十章 中国国民党的新发展,孙中山逝世226

第一节 “一全大会”后国民党的新局面226

一 国民党各地分支机构的建立226

二“党军”的建立与壮大229

三 工农运动的发展232

第二节 在坚持国共合作问题上的斗争235

一“弹劾共产党案”235

二 孙中山坚持“容共”政策237

第三节 孙中山北上及病逝241

一 北上和谈寻求和平统一241

二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244

三 历史的贡献248

第二编 蒋介石与中国国民党256

导言256

第一章 蒋介石在国民党内的崛起256

第一节 孙中山逝世后广东的革命形势256

一 国民党“同志俱乐部”与“一届三中全会”256

二 组建“党军”与平定“杨、刘之乱”259

三 中华民国广州国民政府建立262

第二节 蒋介石在国民党内地位的上升264

一 抓住了历史机遇264

二 第二次“东征”,“声望陡增”“功成名就”269

第三节 国民党二次全国代表大会272

一“西山会议”272

二“二全大会”273

第二章 从北伐到“清党”277

第一节 “中山舰事件”277

一 共产国际对蒋介石的看法277

二“中山舰事件”278

三 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对“三二○事件”的反应281

四 蒋介石抛出“整军肃党准备北伐”及“整理党务案”283

第二节 北伐之役287

一 蒋介石出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287

二 北伐军攻克武汉288

三 江西之役290

四 攻占江南292

第三节 南昌、武汉,谁主沉浮?293

一 蒋介石出尔反尔293

二 二届三中全会296

第四节 血腥“清党”,镇压工农297

一 破坏各地工会、农会组织297

二 南京“四一○”惨案299

三 上海“四一二”“清党”事变300

四“清党”扩大到全国301

第三章 国民党“统一全国”,召开“三全大会”304

第一节 “宁汉对立”与汉方的二次北伐304

一 蒋介石在南京组建国民政府304

二 汉方讨蒋305

三 武汉国民政府的二次北伐307

第二节 汪精卫集团转向反共308

一“马日事变”308

二“郑州会议”与“徐州会议”309

三 汪精卫集团宣布“分共、反共”310

四 成立“中央特别委员会”314

五 二届四中全会315

第三节 南京国民政府的二次北伐和“统一全国”318

一 蒋介石完成内部整顿318

二 二次北伐“统一全国”319

第四节 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321

一 二届五中全会321

二“三全大会”322

第四章 蒋介石国民党的思想理论326

第一节 国民党内解释三民主义的主要流派326

一 戴季陶的“民生三民主义”326

二 胡汉民的“连环三民主义”328

三 改组派的“科学三民主义”329

第二节 蒋介石思想之源330

一 蒋介石思想来源之一:传统的儒家思想《大学》330

二 蒋介石思想来源之二: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与“致良知”332

三 蒋介石思想来源之三:封建帮会思想333

四 蒋介石思想来源之四:日本武士道精神与德意法西斯思想335

第三节 蒋介石与三民主义儒学化338

一 三民主义与“孔子之道”338

二 三民主义与“忠君爱国”341

三 三民主义与传统道德343

四“政治生活全系权谋”344

第五章 “三全大会”后国民党内派系争斗与蒋汪合作346

第一节 党内派争战火不断346

一 蒋桂战争346

二 蒋冯阎战争347

三 中原大战348

第二节 国民党的两次大分裂350

一 南京与北平两个“中央”的对立350

二 南京与广州两个“中央”的对立352

第三节 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356

一 三个“四全大会”356

二 四届一中全会358

第四节 各有所图的蒋汪合作359

一 蒋汪合作及其政见之异同359

二 国民党连续围剿中共苏区363

第六章“安内攘外”方针的出台与贯彻365

第一节 “安内攘外”方针的形成及其后果365

一“攘外必先安内”方针之形成365

二 对日本侵略的一再妥协368

第二节 “安内”的首要目标372

一 加强组织控制372

二 加强精神控制374

三 围剿红军,打击地方派系势力376

四 着手经济建设,巩固国民党统治378

第三节 反对““安内攘外”方针的力量 383

一 中国共产党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383

二 冯玉祥组建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384

三 抗日反蒋的“福建事变”385

四 宋庆龄与中国民权保障同盟386

五 其他国民党政要反对“安内攘外”方针387

第四节 坚持““安内攘外”的四届三中、四中全会388

一 四届三中全会388

二 四届四中全会389

第七章 国难当头,国民党内外方针的转变391

第一节 “五全大会”前后方针政策的宣示391

一 四届五中、六中全会宣示“党内团结”“救亡图存”391

二 国民党“五全大会”将国策重点转向“攘外”394

三 五届一中全会后一系列的政策调整396

第二节 时局转变的标志397

一“六一事变”的和平解决397

二“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400

第三节 五届三中全会确定团结抗日方针402

一 五届三中全会402

二 全国团结抗战局面开始形成404

三 国民党转向联共抗日的原因405

第八章 国民党的抗战活动与第二次国共合作408

第一节 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国民党的应变政策与措施408

一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408

二 南京政府的“三不”应战方针411

三 战时领导体制与机构的建立413

第二节 淞沪抗战415

一 国军队在宁、沪、杭地区的备战与作战行动415

二 战役的失利与战略的成功418

第三节 国共合作局面的形成与初期抗战420

一 南京会谈,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420

二 迁都重庆,确立持久抗战的方针423

三 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的抵抗426

第四节 国民党内对日妥协的暗流429

一 陶德曼调停失败429

二 高宗武访日,蒋、汪分歧433

第五节 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434

一 实行“总裁制”,强化党内集权434

二 制定《抗战建国纲领》436

三 召开国民参政会437

四 成立三民主义青年团439

第九章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的国民党441

第一节 广州、武汉失陷后汪精卫的投降活动441

一 汪精卫与日方秘密勾结441

二 汪精卫出逃与“艳电”的发表445

第二节 二期抗战方针与五届五中全会447

一 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447

二 五届五中全会448

三“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450

第三节 民主的倒退与独裁的加强451

一 国民参政会实施“宪政”的要求被搁置451

二 国民党加强一党专政454

三 从反共军事摩擦发展到“皖南事变”457

四 五届八中全会与“战时三年计划”459

第十章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内外政策的变化462

第一节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462

一 太平洋战争爆发与五届九中全会的召开462

二 签订26国宣言,中国名列“四强”464

三 中国军队入缅作战469

四中、英、美关系的新发展472

第二节 战后建国方针的总宣示——蒋介石发表《中国之命运》476

一 加强抗战与反共并举的五届十中全会476

二《中国之命运》的发表478

三 国民党五届十一中全会与国民参政会三届二次会议481

第三节 战时经济的急剧恶化484

一 推行战时经济统制484

二 国家官僚资本迅速膨胀486

三 国民党的战时土地政策490

四 恶性通货膨胀492

第十一章 抗战胜利前后外强中干的国民党494

第一节 加强与美合作,坚持反共独裁的内战政策494

一 美国加强对国民党的援助494

二 召开“六全大会”,坚持独裁、反共、内战498

第二节 对日苦战500

一 豫湘桂战场的大溃败500

二 滇西缅北的反攻与豫西、鄂北、湘西的会战503

第三节 损害中国主权的《雅尔塔协定》与《中苏友好同盟条约》505

一《雅尔塔协定》出笼505

二《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谈判与签字507

第四节 抗日战争胜利,国民党失民心510

一 日本政府投降,抗日战争胜利510

二“接收”类同“劫收”,国民党大失人心512

第十二章 战后的国内外形势与国民党发动内战514

第一节 战后的基本形势514

一 战后形势的特点514

二 蒋介石的错误决策516

第二节 破坏和平谈判,镇压群众和平民主运动517

一 破坏“双十协定”,进攻解放区517

二“马歇尔调停”失败519

三 镇压群众和平民主运动522

第三节 “戡乱建国”方针的确立524

一 六届二中全会推翻国共和谈的基础524

二 提出“戡乱”口号,发布“全国总动员令”525

三 强行召开“制宪国大”与“行宪国大”526

第四节 反共内战失利,经济危机加剧530

一 反共内战接连失败530

二 国统区社会经济迅速崩溃533

第十三章 内战失败538

第一节 蒋介石兵败言和538

一 国民党大势已去538

二“桂系”跃跃欲试544

第二节 李宗仁代“总统”,开始“北平和谈”547

一 宗仁代理“总统”547

二 国共“北平和谈”及破裂54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