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内科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内科学
  • 黄从新,贾汝汉,罗和生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ISBN:7307046679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1732页
  • 文件大小:118MB
  • 文件页数:1760页
  • 主题词:内科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内科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肺脏影像解剖3

第一节 气管、支气管X线解剖3

第一编 呼吸系统疾病3

第二节 肺野6

第三节 胸膜的X线解剖11

第四节 胸部CT解剖14

第五节 胸部MRI解剖23

第一节 支气管扩张剂30

第二章 气道药理学30

第二节 控制药物35

第一节 临床应用42

第三章 肺血管药理学42

第二节 血管扩张剂的长期治疗43

第一节 病原学标本送检指征和标本采集46

第四章 下呼吸道感染的微生物学诊断46

第二节 病原学检验方法48

第三节 下呼吸道常见病原微生物及检查51

第一节 肺气肿与肺不张59

第五章 肺脏疾病的X线影像诊断基础59

第二节 肺部病变60

第三节 肺门的改变62

第四节 纵膈的改变63

第一节 胸部正常CT影像64

第六章 CT在肺脏病诊断上的应用64

第二节 胸部病变的CT基本表现65

第一节 磁共振组织信号特征73

第七章 MRI在肺脏病诊断上的应用73

第二节 胸部基本病变的MRI表现74

第一节 核医学影像技术种类79

第八章 核医学技术及其应用79

第二节 呼吸系统核医学显像种类与方法82

第三节 临床应用88

第二节 支气管镜检的术前准备、方法及适应证92

第一节 概述92

第九章 支气管镜92

第三节 诊断性支气管镜检查94

第四节 支气管镜的治疗性应用97

第五节 支气管镜的并发症和支气管镜的安全因素101

第六节 进展103

第一节 肺容积测定105

第十章 肺功能测试与应用105

第二节 通气功能测定108

第三节 肺量计临床应用111

第四节 换气功能检查113

第五节 心肺运动试验114

第二节 流行性感冒116

第一节 概述116

第十一章 病毒感染116

第三节 病毒性肺炎117

第一节 细菌性肺炎128

第十二章 细菌性肺炎、肺脓肿128

第二节 肺脓肿136

第三节 抗生素应用原则140

第二节 流行病学143

第一节 概述143

第十三章 肺结核病143

第三节 病因与发病机理144

第四节 病理145

第五节 临床表现146

第六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147

第七节 治疗及预后148

第八节 研究进展和进一步阅读资料153

第二节 病理和病理生理学154

第一节 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154

第十四章 哮喘154

第三节 临床表现155

第四节 实验室检查157

第六节 哮喘的临床类型158

第五节 鉴别诊断158

第七节 治疗159

第二节 病因及发病机理162

第一节 概述162

第十五章 慢性阻塞性肺病162

第四节 临床表现163

第三节 病理163

第五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164

第六节 治疗及预后165

第二节 病因与发病机理168

第一节 概述168

第十六章 支气管扩张症168

第五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169

第四节 临床表现169

第三节 病理169

第六节 治疗及预后170

第七节 研究进展171

第一节 概述172

第十七章 间质性肺病172

第三节 发病机理174

第二节 流行病学174

第四节 临床表现175

第五节 原发性间质性肺病178

第六节 全身风湿性疾病所致间质性肺病180

第七节 药物诱发的间质性肺病183

第八节 肺泡充填性疾病185

第十节 遗传性疾病187

第九节 与肺血管炎有关的间质性肺病187

第十一节 研究进展:从IPF到IIP188

第二节 氧对肺的毒性190

第一节 热损伤及烟雾吸入190

第十八章 肺的理化和吸入性损伤190

第三节 放射性肺炎191

第四节 吸入性肺部炎变192

第二节 病理194

第一节 病因及发病机制194

第十九章 结节病194

第三节 临床表现195

第四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196

第五节 治疗和预后197

第一节 病因与发病机理198

第二十章 肺栓塞198

第二节 病理199

第四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200

第三节 临床表现200

第五节 治疗及预后201

第一节 膈肌异常和疾病204

第二十一章 横膈、胸壁、胸膜和纵膈疾病204

第三节 纵膈疾病206

第二节 胸壁疾病206

第四节 胸膜疾病208

第二节 流行病学223

第一节 概述223

第二十二章 肺癌223

第三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224

第四节 病理225

第五节 临床表现226

第六节 诊断228

第七节 鉴别诊断231

第八节 治疗232

第九节 研究进展241

第一节 定义243

第二十三章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243

第四节 发病机制244

第三节 发病率和流行病学244

第二节 病因学244

第五节 临床表现245

第八节 治疗246

第七节 鉴别诊断246

第六节 诊断手段246

第九节 预防248

第一节 总论249

第二十四章 呼吸衰竭249

第二节 通气衰竭251

第三节 血气分析和酸碱平衡263

第二十五章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71

第一节 概念和定义271

第二节 病因和危险因素273

第三节 发病机制273

第四节 ARDS病理学改变274

第五节 病理生理改变275

第六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275

第七节 ARDS的治疗277

第二十六章 肺疾病的外科治疗282

第一节 肺减容术282

第二节 肺移植285

第二编 循环系统疾病299

第一章 心力衰竭299

第一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299

第二节 病理生理学302

第三节 诱发因素305

第四节 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307

第五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314

第六节 治疗318

第七节 急性左心衰竭的诊断和治疗337

第二章 心律失常340

第一节 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与分类340

第二节 缓慢性心律失常344

第三节 快速性心律失常355

第四节 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385

第五节 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394

第六节 心房颤动的治疗与展望403

第七节 心室颤动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406

第八节 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408

第三章 先天性心脏病420

第一节 房间隔缺损420

第二节 室间隔缺损425

第三节 动脉导管未闭430

第四节 主动脉窦动脉瘤434

第五节 肺动脉口狭窄438

第六节 主动脉缩窄443

第七节 法乐氏四联症448

第八节 三尖瓣下移畸形453

第九节 艾森曼格综合征458

第四章 原发性高血压462

第一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462

第二节 病理解剖463

第三节 临床特点464

第四节 实验室和特殊检查465

第五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466

第六节 治疗469

第七节 高血压危象476

第五章 休克480

第一节 病理生理480

第二节 临床表现482

第三节 诊断要点483

第四节 休克的治疗483

第六章 晕厥488

第一节 晕厥的原因489

第二节 治疗489

第七章 冠心病495

第一节 心绞痛495

第二节 急性心肌梗死505

第八章 心肌病520

第一节 扩张型心肌病520

第二节 肥厚型心肌病528

第三节 限制型心肌病534

第四节 右心室心肌病535

第五节 心肌病的治疗进展537

第一节 二尖瓣狭窄546

第九章 心脏瓣膜病546

第二节 二尖瓣关闭不全554

第三节 二尖瓣脱垂561

第四节 主动脉瓣狭窄566

第五节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571

第二节 发病机制580

第一节 病因580

第十章 感染性心内膜炎580

第四节 临床表现581

第三节 病理581

第六节 实验室和特殊检查582

第五节 并发症582

第七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583

第八节 治疗584

第九节 预防586

第一节 急性心包炎587

第十一章 心包疾病587

第二节 缩窄性心包炎590

第一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593

第十二章 结缔组织病与心血管疾病593

第三节 结节性多动脉炎594

第二节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心血管表现594

第四节 皮肌炎的心血管表现595

第一节 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601

第一章 总论601

第三编 消化系统疾病601

第二节 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606

第三节 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治原则610

第四节 进展和展望611

第一节 胃食管返流病616

第二章 食管疾病616

第二节 食管癌620

第一节 流行病学和致病机制622

第三章 幽门螺杆菌感染622

第二节 诊断623

第三节 治疗624

第一节 急性胃炎627

第四章 胃炎627

第二节 慢性胃炎629

第二节 病因636

第一节 流行病学636

第五章 消化性溃疡636

第三节 发病机制640

第五节 辅助检查643

第四节 临床表现643

第六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644

第七节 并发症645

第八节 治疗646

第九节 NSAIDs相关性溃疡的预防与治疗653

第十节 溃疡复发和溃疡并发症的预防654

第十一节 难治性溃疡655

第二节 病因与发病机制656

第一节 流行病学656

第六章 胃癌656

第三节 病理658

第四节 临床表现660

第五节 实验室检查661

第六节 诊断662

第七节 鉴别诊断663

第九节 治疗664

第八节 并发症664

第十一节 预防666

第十节 预后666

第一节 肠结核667

第七章 肠结核和结核性腹膜炎667

第二节 结核性腹膜炎670

第一节 概述674

第八章 炎症性肠病674

第二节 溃疡性结肠炎676

第三节 克罗恩病684

第一节 病因和流行病学693

第九章 大肠癌693

第二节 病理696

第三节 临床表现701

第五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703

第四节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703

第六节 治疗704

第二节 临床表现706

第一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706

第十章 肠易激综合征706

第四节 与IBS相关的特殊问题707

第三节 诊断及诊断标准707

第五节 治疗708

第六节 预后、问题和展望710

第一节 腹泻的发病机制711

第十一章 腹泻711

第二节 腹泻的病因分类712

第三节 腹泻的诊断717

第一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720

第十二章 自身免疫性肝炎720

第四节 临床分型722

第三节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表现722

第二节 病理722

第五节 血清自身抗体检查723

第六节 诊断725

第七节 治疗727

第八节 预后729

第二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730

第一节 脂肪肝的分类730

第十三章 脂肪肝730

第三节 病理731

第五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732

第四节 临床表现732

第六节 治疗和预后733

第一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735

第十四章 肝硬化735

第二节 病理和病理生理736

第三节 临床表现737

第四节 实验室和辅助检查739

第五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740

第六节 治疗742

第七节 预后745

第一节 流行病学、病因及发病机制746

第十五章 原发性肝癌746

第二节 病理747

第三节 临床表现748

第四节 临床分期和并发症749

第五节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751

第六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752

第七节 治疗和预后753

第一节 发病机制和病理756

第十六章 肝性脑病756

第二节 临床表现759

第四节 治疗761

第三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761

第五节 预后及研究进展765

第一节 急性胰腺炎767

第十七章 胰腺炎767

第二节 慢性胰腺炎775

第十八章 胰腺癌782

第一节 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782

第二节 临床表现782

第三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786

第四节 治疗786

第五节 预后和治疗进展787

第十九章 消化道出血788

第一节 上消化道出血788

第二节 下消化道出血795

第二十章 黄疸803

第一节 正常胆红素代谢和黄疸分类803

第二节 黄疸的病因、发生机制与临床特征805

第三节 黄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808

第一章 总论823

第一节 肾脏结构823

第四篇 泌尿系统疾病823

第二节 肾脏功能826

第二章 肾脏病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及处理830

第一节 水、钠代谢紊乱830

第二节 钾代谢紊乱832

第三节 代谢性酸中毒835

第三章 肾小球肾炎838

第一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838

第二节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842

第三节 慢性肾小球肾炎851

第四节 隐匿性肾小球肾炎855

第四章 肾病综合征857

第一节 病因857

第二节 病理生理及发病机制858

第三节 病理及临床表现860

第四节 并发症863

第五节 实验室检查864

第六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864

第七节 治疗865

第八节 预后和研究进展875

第一节 概述877

第二节 病理改变和发病机制877

第五章 尿路感染877

第三节 临床表现880

第四节 尿路感染的实验室及其他检查881

第五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883

第六节 治疗和预后884

第一节 肾小管酸中毒887

第二节 远端肾小管酸中毒(Ⅰ型RTA)887

第六章 肾小管疾病887

第三节 近端肾小管酸中毒(Ⅱ型RTA)890

第四节 混合型和Ⅲ型肾小管酸中毒891

第五节 Ⅳ型肾小管酸中毒892

第一节 概述896

第二节 病因及发病机制896

第七章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896

第三节 AKPKD的病理和临床表现及并发症897

第四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899

第五节 治疗及进展900

第八章 肾小管间质性肾炎904

第一节 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904

第二节 药物性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907

第三节 感染所致急性间质性肾炎909

第四节 特发性急性间质性肾炎910

第五节 慢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911

第六节 中草药肾病912

第九章 糖尿病肾病915

第一节 发病机制915

第二节 病理改变917

第三节 临床表现919

第四节 诊断及鉴别诊断919

第五节 防治与预后920

第十章 狼疮性肾炎925

第一节 病理及发病机理925

第二节 临床表现927

第三节 诊断及鉴别诊断927

第四节 治疗和预后929

第十一章 过敏性紫癜肾炎933

第一节 病理及发病机理933

第二节 临床表现935

第三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936

第四节 治序及预后938

第十二章 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941

第一节 病因及发病机理941

第二节 病理942

第三节 临床表现942

第四节 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943

第五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944

第六节 治疗、预后及研究进展945

第十三章 高血压性小动脉性肾硬化947

第一节 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947

第二节 恶性小动脉性肾硬化951

第十四章 急性肾衰竭953

第一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953

第二节 病理和临床表现955

第三节 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958

第四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959

第五节 治疗、预后和研究进展960

第十五章 慢性肾衰竭965

第一节 发病机理965

第二节 临床表现967

第三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973

第四节 治疗974

第十六章 肾性骨病979

第一节 病理及发病机理979

第二节 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980

第三节 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982

第十七章 血液透析并发症985

第一节 失衡综合征985

第二节 初次使用综合征986

第三节 透析低血压987

第四节 透析高血压989

第五节 心力衰竭991

第六节 心包炎993

第七节 心律失常995

第八节 透析骨病996

第九节 营养不良998

第十节 皮肤瘙痒1001

第十一节 恶寒、发热1002

第十二节 肌肉痉挛1003

第十三节 溶血1004

第十四节 空气栓塞1005

第一章 总论1013

第一节 内分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点1013

第五编 内分泌与代谢病学1013

第二节 内分泌疾病的诊断和检查1023

第三节 内分泌和代谢疾病的治疗1029

第四节 进展和展望1031

第二章 垂体疾病1034

第一节 垂体瘤1034

第二节 泌乳素瘤1036

第三节 巨人症和肢端肥大症1038

第四节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1040

第五节 垂体性侏儒症1044

第六节 尿崩症1047

第三章 肾上腺疾病1051

第一节 概述1051

第二节 皮质醇增多症1054

第三节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1066

第四节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072

第五节 嗜铬细胞瘤1080

第六节 内分泌性高血压1091

第七节 研究进展1092

第四章 甲状腺疾病1094

第一节 单纯性甲状腺肿1094

第二节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1095

第三节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1106

第四节 亚急性甲状腺炎1109

第五节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1111

第六节 慢性纤维性甲状腺炎1112

第七节 甲状腺癌1113

第八节 甲状腺激素抑制试验1114

第九节 TSH兴奋试验1115

第十节 TRH兴奋试验1115

第五章 甲状旁腺疾病1117

第一节 甲状旁腺激素的生物学作用与调节1117

第二节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1120

第三节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1125

第六章 糖尿病1129

第一节 流行病学1129

第二节 糖尿病的分型1130

第三节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1132

第四节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1133

第五节 糖尿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1134

第六节 治疗1135

第七节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1142

第八节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1150

第九节 糖尿病研究进展1163

第一节 概述1166

第二节 胰岛素瘤1166

第七章 低血糖症1166

第三节 特发性功能低血糖1168

第一节 血浆脂蛋白与载脂蛋白1169

第二节 病因分类1169

第八章 血脂异常与脂蛋白异常血症1169

第三节 治疗1170

第九章 肥胖症1173

第一节 概述1173

第二节 流行病学、病因及发病机制1174

第三节 临床表现1175

第四节 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和预后1176

第五节 研究进展1180

第十章 骨质疏松症1181

第一节 病因与发病机制1181

第二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1183

第三节 治疗与预防1183

第一章 总论1189

第一节 造血系统结构与功能1189

第六编 血液系统疾病1189

第二节 造血干细胞1190

第三节 血液系统疾病分类1191

第四节 血液系统疾病常见临床表现1192

第五节 血液病的实验室检查1192

第六节 血液病的治疗1193

第二章 贫血概论1194

第一节 病因和发病机理1194

第二节 贫血的分类1197

第三节 贫血的代偿机制1198

第四节 贫血的诊断1199

第五节 治疗1201

第三章 缺铁性贫血1204

第一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1204

第二节 临床表现1205

第三节 实验室检查1206

第四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1207

第五节 治疗1208

第六节 预后和研究进展1209

第四章 巨幼细胞贫血1211

第一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1211

第二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1212

第三节 治疗和研究进展1214

第五章 再生障碍性贫血1215

第一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1215

第二节 病理1216

第三节 临床表现1217

第四节 实验室检查1218

第五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1219

第六节 治疗、预后及研究进展1221

第六章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1224

第一节 病因、分类和发病机理1224

第二节 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1225

第三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1225

第四节 治疗和研究进展1226

第七章 溶血性贫血1229

第一节 概述1229

第二节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1230

第三节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1233

第四节 海洋性贫血1238

第五节 血红蛋白病1243

第六节 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248

第七节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1252

第八节 研究进展1257

第八章 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1258

第一节 病因和发病机理及临床表现1258

第二节 实验室检查1259

第三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1260

第四节 治疗1260

第五节 预后和研究进展1262

第一节 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1264

第二节 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1264

第九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264

第三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1266

第四节 治疗1268

第五节 预后和研究进展1270

第十章 急性白血病1274

第一节 病因和发病机理及分类1274

第二节 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1276

第三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1277

第四节 治疗1279

第五节 预后和研究进展1285

第十一章 骨髓增生性疾病1286

第一节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1286

第二节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291

第三节 骨髓纤维化1295

第四节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1298

第五节 研究进展1300

第十二章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302

第一节 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1302

第二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1303

第三节 治疗和预后1305

第四节 研究进展1307

第十三章 浆细胞病1310

第一节 多发性骨髓瘤1310

第二节 POEMS综合征1317

第三节 研究进展1320

第一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及病理1321

第二节 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1321

第十四章 淋巴瘤1321

第三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1322

第四节 治疗1324

第五节 预后和研究进展1327

第十五章 恶性组织细胞病1331

第一节 病理和临床表现1331

第二节 实验室检查1332

第三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1332

第四节 治疗和研究进展1333

第十六章 过敏性紫癜1335

第一节 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1335

第二节 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1336

第三节 治疗和研究进展1337

第十七章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339

第一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1339

第二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1340

第三节 治疗和研究进展1342

第十八章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345

第一节 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分型1345

第二节 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1346

第三节 治疗和研究进展1347

第十九章 血小板功能缺陷性疾病1349

第一节 血管性血友病1349

第二节 血小板无力症1351

第三节 鉴别诊断1351

第四节 治疗1352

第二十章 血友病1354

第一节 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1354

第二节 诊断标准、分型标准及鉴别诊断1355

第三节 治疗1356

第二十一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359

第一节 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1359

第二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1360

第三节 治疗和研究进展1361

第二十二章 造血干细胞移植1364

第一节 造血干细胞的基本特征1364

第二节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分类和适应证1365

第三节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准备1367

第四节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全环境保护1368

第五节 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分离、冻存和输注1370

第六节 造血干细胞移植常见的并发症1373

第一章 总论1383

第一节 传染病的特征1383

第七编 传染病学1383

第二节 感染与免疫1386

第三节 传染病的发病机制1388

第四节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1390

第五节 新发现的传染病1393

第六节 传染病的诊断1396

第七节 传染病的治疗1399

第八节 传染病的预防1400

第二章 朊毒体感染1402

第一节 病原学和流行病学1402

第二节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1404

第三节 临床表现1404

第四节 实验室检查1406

第五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1407

第六节 治疗、预后及预防1408

第三章 病毒性感染1409

第一节 病毒性肝炎1409

第二节 病毒感染性腹泻1439

第三节 脊髓灰质炎1445

第四节 流行性感冒1450

第五节 麻疹1454

第六节 风疹1460

第七节 水痘和带状疱疹1463

第八节 流行性腮腺炎1468

第九节 肾综合征出血热1473

第十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1486

第十一节 登革热1494

第十二节 狂犬病1500

第十三节 艾滋病1504

第十四节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1511

第十五节 西尼罗河病毒脑膜脑炎1520

第十六节 埃博拉出血热1523

第四章 细菌感染1527

第一节 伤寒与副伤寒1527

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1537

第三节 霍乱1544

第四节 细菌性痢疾1553

第五节 鼠疫1561

第六节 炭疽1567

第七节 百日咳1571

第八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574

第九节 败血症1582

第十节 感染性休克1590

第十一节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1598

第五章 真菌感染1605

第一节 隐球菌病1605

第二节 念珠菌病1613

第三节 曲霉菌病1618

第六章 螺旋体感染1625

第一节 钩端螺旋体病1625

第二节 回归热1632

第三节 莱姆病1636

第七章 立克次体病1642

第一节 流行性斑疹伤寒1642

第二节 地方性斑疹伤寒1646

第八章 原虫感染1649

第一节 阿米巴病1649

第二节 疟疾1658

第三节 黑热病1664

第四节 弓形虫病1668

第五节 隐包子虫病1671

第九章 蠕虫感染1675

第一节 日本血吸虫病1675

第二节 并殖吸虫病1683

第三节 华支睾吸虫病1689

第四节 姜片虫病1692

第五节 丝虫病1694

第六节 钩虫病1699

第七节 蛔虫病1701

第八节 蛲虫病1704

第九节 旋毛虫病1706

第十节 肠绦虫病1710

第十一节 棘球蚴病1712

第十二节 蠕虫蚴移行症172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