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信访法治化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信访法治化研究
  • 廖秀健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 ISBN:9787509386224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191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200页
  • 主题词:信访工作-法治-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信访法治化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1

(一)研究背景1

(二)研究意义2

二、研究方法与思路3

(一)基本方法3

(二)资料来源4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5

(一)国内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5

(二)国外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8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评析8

(四)国内外研究发展趋势9

四、研究内容与创新12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与重点12

(二)创新之处12

第一章 信访法治化的理论基础14

一、信访14

(一)信访的含义14

(二)信访的特征15

(三)信访利益的归属与本质17

二、信访的地位与作用19

(一)信访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环节19

(二)信访是保障人民主权的重要政治手段20

(三)信访是公民参政议政的基本政治社会化方式20

(四)信访是党和政府倾听民意的重要途径20

(五)信访是维护政府公信与司法权威的潜在行为20

三、信访法治化的规范分析21

(一)“法制”与“法治”21

(二)信访法制化与法治化22

(三)信访法治化的价值24

四、信访法治化的理论基础27

(一)一般的学理界定与文献梳理27

(二)信访一体化理论28

(三)“信访行政人”理论28

(四)公共选择理论30

(五)博弈论32

(六)阿罗不可能定理33

(七)公共危机管理理论35

第二章 信访法治化的历史考察与可行性分析38

一、信访法治化的历史考察38

(一)中国古代信访制度及其功能演变与评述38

(二)中国近代信访制度及其功能演变与评述41

(三)中国当代信访制度及其功能演变与评述44

二、信访法治化的可行性分析51

(一)信访制度存废之争51

(二)信访制度的价值与可行性57

(三)信访法治化的可行性分析61

第三章 信访法治化的现实与困境72

一、我国当前主要社会矛盾分析74

(一)主要的矛盾表现75

(二)矛盾的主要特征77

(三)矛盾产生的根源79

二、我国信访的基本现状与困境81

(一)信访案件基数大且涉及范围广、总量下降但质量有待提升84

(二)信访体制建设逐渐完备、“截堵”现象仍十分严重87

(三)信访法治建设稳步推进、基本法缺失90

(四)网络化治理成常态,效力、配套制度相对不足92

三、我国信访法治化的现状与困境97

(一)信访功能——越位与错位的交织98

(二)信访立法——前进与滞后并存100

(三)信访终结——增权与削权的失衡104

(四)信访导入——人治向法治的过渡106

(五)信访观念——传统与现代的冲突109

第四章 我国当前信访法治化困境的成因分析117

一、信访法治化困境成因概述117

二、“人治”与“法治”冲突118

(一)信访工作的两难困境118

(二)救济中的“人治”与“法治”矛盾119

三、新旧信访观念冲突致使信访立法滞后120

(一)新旧信访观念冲突的表现120

(二)新旧信访观念冲突导致信访立法滞后120

四、信访功能的定位陷入理论与现实的困境121

(一)信访功能陷入虚化与强化的两难境地122

(二)信访功能的法律定位模糊122

(三)信访功能与法律功能相冲突123

(四)信访的有效性难以实现123

五、信访受理、监督、终结和导入机制衔接不协调123

(一)信访受理、监督、终结和导入机制的法律支撑有限123

(二)信访受理机制存在“高层化”与“基层化”的矛盾124

(三)信访办理、终结、导入过程中缺乏有效监督124

六、创新信访渠道的阻碍125

(一)“网上信访”渠道存在弊端125

(二)拓宽信访渠道存在体制障碍126

第五章 各地信访法治化的探索与创新127

一、信访前置性预防机制127

(一)陕西省“网络问政—网络理政平台”128

(二)上海城市“一号通”热线服务工作机制128

(三)湖北武汉“政府职能部门将公示制度”129

二、信访听证制度129

(一)广东白云信访积案听证化解制度130

(二)河北“非访”事项听证模式130

三、律师信访参与机制131

(一)甘肃天祝“律师参与信访接待工作制度”131

(二)上海杨浦“政府—律师—信访人”新型三元模式131

(三)湖北恩施“律师进村,法律便民”基层治理制度132

四、信访问责考核机制132

(一)湖南“非法上访行为”刑事责任追究制度133

(二)广东白云“信访达标”官员考核制度133

(三)河北省“信访人评价信访工作满意度”制度133

五、信访代理机制134

(一)湖北京山高岭村“信访代理制”134

(二)四川仁寿“三三”调解代理制度135

六、信访新型接待、办理工作机制135

(一)山东青岛“1+6+N”联合接访模式135

(二)湖南岳阳“十帮一”疑难信访化解模式136

(三)北京市“街乡—区县—市”联合接访平台136

七、信访第三方参与机制137

(一)江西吉安信访第三方力量参与机制137

(二)山东济南信访积案“第三方评查处置”机制138

第六章 信访法治化改革的建议与对策140

一、信访功能的重新界定142

(一)双向沟通——长效的前置性沟通反馈机制143

(二)多重监督——必要的多重监督制约机制144

(三)有限救济——非前置性的有限权利救济机制145

二、转变观念、加快信访立法进程146

(一)树立信访法治理念、人本理念、效率理念和大信访理念147

(二)修改《信访条例》、制定统一《信访法》148

三、完善信访前置性预防反馈机制的路径149

(一)“阳光信访”模式149

(二)“信访专员”道路151

四、健全信访管理制度、合理划分职责权限153

(一)信访前置——“公民问政”向“公民理政”的转变153

(二)明确信访救济范围与边界——信访分类管理制度154

(三)赋予信访部门监督奖惩实权——信访归口与层级管理制度155

五、健全信访问责与考核机制156

(一)健全信访工作群众满意度评价考核机制156

(二)信访责任追究机制——“责任承包”的倒逼157

六、建立完备的信访导入、复核与终结机制158

(一)完善涉法涉诉信访导入机制159

(二)健全信访终结制度159

七、信访中介——建立基层信访组织162

(一)“信访中介”的概念、功能界定162

(二)发展基层信访组织的对策建议164

附录一 山东省信访条例166

附录二 青白江区信访工作约谈、责任倒查和追究制度180

附录三 盘县信访事项三级终结制度(试行)185

展望189

结论190

致谢19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