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研究丛书·综合卷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杜祥琬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 ISBN:9787508380773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09页
- 文件大小:42MB
- 文件页数:431页
- 主题词:再生资源-能源经济-经济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研究丛书·综合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摘要3
一、世界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和趋势3
二、我国发展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意义和战略目标4
三、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基本原则和方向6
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保障措施7
五、战略思考和建议8
综合报告11
一、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战略意义11
(一)世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趋势11
1.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可再生能源11
2.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和装备制造水平取得重大进步12
3.可再生能源投资呈现多元化的趋势14
4.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呈现规模化发展趋势15
5.政策扶持仍然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主要推动力15
6.可再生能源在未来全球能源供应中的地位愈加突出16
(二)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能源形势18
1.能源需求高速增长18
2.能源供应形势严峻19
3.环境压力日益增大19
4.我国能源发展对可再生能源的战略需求20
(三)我国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紧迫性和长期战略意义21
1.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需要21
2.调整能源结构和保障能源安全的需要22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22
4.保护生态环境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需要23
5.开拓新的经济增长领域的需要23
(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战略地位24
1.可以在能源供应中逐渐发挥重要作用24
2.在减排温室气体和保护环境方面做出重要贡献25
(五)小结25
二、可再生能源的资源条件及发展潜力27
(一)风能资源27
1.风能资源储量27
2.风能资源区划29
3.风能资源特点29
4.风能资源评估的结论30
(二)太阳能资源30
1.太阳能资源储量30
2.太阳能资源区划30
3.太阳能利用面积评估31
4.太阳能资源开发的经济性31
5.太阳能资源评价结论32
(三)生物质能资源32
1.现有的生物质能资源32
2.新增生物质能源资源33
3.我国生物质能源资源潜力及评价34
(四)水能资源35
1.水能资源蕴藏量35
2.水能资源分布35
3.水能资源评价结论36
(五)地热能资源36
1.地热资源储量和分布36
2.地热资源分布36
3.地热资源利用的经济性37
(六)海洋能资源37
1.海洋能资源储量37
2.海洋能资源利用的经济性38
(七)小结39
三、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41
(一)合理开发利用选择的原则和依据41
1.符合我国能源发展的战略需求,可以大规模地替代化石能源,降低石油进口依存度41
2.资源相对丰富,有可靠的资源保障能力41
3.技术成熟或有成熟发展的趋势42
4.符合经济、合理的原则42
5.符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原则42
(二)可再生能源热利用43
1.太阳能热利用43
2.生物质能44
3.地热能45
4.小结45
(三)可再生能源发电46
1.风电46
2.太阳能发电47
3.生物质发电49
4.水力发电51
5.地热发电和海洋能发电51
6.各类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比较52
(四)生物质交通燃料和生物基工业制品53
1.燃料乙醇54
2.生物柴油54
3.沼气与车用甲烷54
4.第2代生物燃料55
5.生物交通燃料的能量平衡与经济性56
6.生物基工业制品57
7.小结57
(五)小结57
四、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59
(一)总体发展目标59
(二)太阳能热利用与农村能源62
1.太阳能热水器62
2.太阳房和太阳灶62
3.沼气63
4.生物质致密成型燃料63
(三)可再生能源发电63
1.风能63
2.光伏发电64
3.太阳能热发电65
4.生物质能发电65
5.水力发电65
6.地热和海洋能发电66
7.可再生能源发电目标汇总67
8.资源保障分析68
(四)生物质交通燃料和生物基工业制品69
1.生物质交通燃料69
2.生物基工业制品69
(五)小结70
五、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路线图71
(一)可再生能源热利用技术71
1.太阳能热利用技术路线71
2.生物质能热利用技术路线72
3.地热能热利用技术路线72
(二)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73
1.风力发电73
2.太阳能发电技术路线76
3.水力发电技术路线78
4.生物质发电技术路线79
5.地热发电和海洋能发电技术路线80
(三)生物质交通燃料技术和非能源石油替代80
1.燃料乙醇80
2.生物柴油81
3.沼气和车用甲烷81
4.生物基工业制品替代石油技术81
六、可再生能源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保障措施82
(一)资源评估82
1.面临的问题82
2.政策保障措施82
(二)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83
1.面临的问题83
2.政策保障措施83
(三)自主技术的产业体系84
1.面临的问题84
2.政策保障措施85
(四)市场保障85
1.面临的问题85
2.政策保障措施86
(五)政策和制度建设86
1.面临的问题86
2.政策保障措施87
(六)各类可再生能源技术存在的具体问题和应对措施87
1.风力发电87
2.太阳能光伏发电88
3.太阳能热利用88
4.生物质能89
5.水能89
6.地热能和海洋能90
(七)可再生能源战略布局的建议90
(八)小结91
七、关于发展我国可再生能源的战略思考与建议92
(一)思考与建议92
(二)结束语93
1.科学发展,分类指导93
2.重视研发,夯实基础94
3.循序渐进,持之以恒94
4.集中力量,统一部署94
参考文献95
附件:项目主要成员名单97
风能综合报告105
一、风能资源评估105
(一)风能资源评估方法105
1.统计分析方法105
2.数值模拟方法106
(二)风能资源评估结果110
1.风能资源储量110
2.风能资源区划111
3.风能资源特点111
(三)风能资源总体评价112
1.风能资源可开发量112
2.风能资源可利用区112
二、风能发展基本情况113
(一)风能市场基本情况113
1.全球风能市场基本情况113
2.我国风能市场基本情况115
3.风电场效益分析119
(二)风能产业基本情况120
1.全球风能产业基本情况120
2.我国风能产业基本情况125
3.风能产业风险分析127
(三)风能技术基本情况128
1.全球风能技术基本情况128
2.我国风能技术基本情况130
3.风能技术发展方向131
4.风能应用技术136
5.海上风电技术138
三、风能发展目标与发展路线140
(一)风能发展目标140
1.风能总体发展目标140
2.风电装机容量目标140
3.风电发电量目标141
(二)风能发展路线141
1.风能发展基本路线141
2.风能发展实施战略141
(三)风能发展效益141
1.增加能源供应,调整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141
2.保护生态环境,减排温室气体142
3.发展新兴产业,扩大就业机会142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143
四、风能发展面临问题与保障措施144
(一)资源评估144
(二)技术创新144
(三)产业体系145
(四)市场培育145
(五)接入电网145
(六)政策措施146
1.落实完善价格分摊制度146
2.通过电价确定稳定的市场146
3.完善相关财税优惠政策147
4.提供稳定的资金保障147
(七)能力建设147
1.加强机构建设147
2.加快人才培养148
3.促进资源整合149
五、风能发展思考与建议150
(一)风能资源与风能开发的关系150
1.风能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协调150
2.风能开发与工业、农业、交通发展布局的协调150
3.风能开发与气候环境的协调150
(二)陆地风电与海上风电的关系151
(三)离网风电与并网风电的关系151
(四)风能与其他能源的关系152
(五)风电场与电网的关系152
(六)风电设备整机与部件的关系153
(七)外资、合资与内资企业的关系153
(八)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关系154
水能综合报告157
一、加快我国水能资源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57
(一)开发我国的水能资源的必要性157
1.水电开发是提高国家能源安全保障的需要159
2.水电开发是发挥我国水能资源的“比较优势”的需要160
3.水电开发是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160
4.水电开发是优化我国能源供应结构的需要161
5.水电开发是促进西部大开发振兴西部地区经济的需要162
6.水电开发是缓解我国运输压力的需要162
7.水电开发是水资源综合利用的需要163
(二)大力开发我国水能资源的可行性(现实性)163
1.可开发的水能资源数据可靠163
2.我国水能资源总量164
3.我国水能资源分布177
4.我国水电开发的大型基地178
(三)水能资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地位207
(四)水能开发现状209
(五)水电发展规划210
1.2020~2050年水电开发展望与“藏电外送”212
2.抽水蓄能电站规划发展目标212
(六)新世纪水电开发的战略工程行动指南213
1.以提高水电开发程度为目标214
2.以建设15个大型水电基地为中心214
3.以建设百万千瓦级水电站为重点215
4.中型水电站成为各省(区)的开发重点221
5.小型水电站是各省(区)推进农村电气化的基础设施221
二、当前水能开发面临的困难和问题222
(一)我们水电开发管理体制的制约222
1.政府职能划分不清制约了水电的开发222
2.水电项目相关各方之间存在利益冲突223
3.我国投资体制的改革对水电开发的制约225
4.现行税收、电价制度制约了水电开发226
(二)水电工程移民的安稳致富难制约水电发展227
1.前期补偿补助标准低228
2.后期扶持政策的可持续性差229
3.移民就业安置渠道狭窄230
(三)水电开发中生态环境影响的制约230
1.水电开发工程缺乏战略环境影响评价230
2.水电建设可能的生态环境影响231
3.水电开发生态环境保护仍然存在问题231
三、水能开发政策建议和措施233
(一)建议政策233
1.成立水电开发及移民、环保工作的高层管理协调机构233
2.确保大水电基地开发的负荷市场空间233
3.调整不利于水电优先发展的现行税收政策233
4.执行公正的水电电价政策234
5.调整水电开发审批程序234
6.制订合理的水电移民资金的分配结构234
7.制订流域水资源开发的综合发展规划235
8.制定我国重点流域战略环境影响评价235
(二)措施建议235
1.财税措施235
2.投资融资措施236
3.电价措施236
4.法规和体制措施236
生物质能综合报告239
一、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的国外动向239
(一)标志性事件239
(二)生物质能源产业现状241
1.美国241
2.巴西242
3.欧盟243
4.瑞典243
5.印度244
(三)质疑与答疑244
1.能效问题244
2.影响粮食安全问题246
3.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安全问题246
二、主要产品与技术前沿248
(一)固体生物燃料248
1.直接燃烧和与煤混燃248
2.成型燃料248
3.“热电联产”249
(二)液体生物燃料——燃料乙醇249
1.原料选择249
2.加工工艺250
(三)液体生物燃料——生物柴油251
1.互溶剂的强化酯交换技术252
2.超临界反应的强化酯交换技术252
3.固体碱(酸)催化酯交换技术252
4.酶催化酯交换技术253
5.直接加氢技术253
(四)第二代生物燃料253
1.纤维素乙醇253
2.生物质汽化生产F-T柴油255
3.生物质液化生产生物柴油256
4.燃料丁醇257
(五)气体生物燃料257
1.沼气替代天然气258
2.生物质汽化259
3.生物质制氢260
(六)可生物降解塑料261
(七)生物质化工产品263
1.生物质制烯烃BtO263
2.糠醛及替代C4化工产品264
三、我国的生物质原料资源265
(一)生物质原料资源研究概述265
(二)我国生物质原料资源的研究思路和方法266
1.思路与原则266
2.工作方法与路线267
(三)有机废弃物资源268
1.农作物秸秆268
2.畜禽粪便270
3.林业剩余物272
4.工业有机废弃物274
5.城市有机生活垃圾275
6.有机废弃物原料资源汇总及评价275
(四)边际性土地资源277
1.边际性土地277
2.可利用而尚未利用的土地279
3.可垦或可农用的后备土地(B1)279
4.宜林后备土地(B2)281
5.现能源林地(B3、B4、B5)283
6.边际性农地(B6)284
7.边际性土地资源汇总及评价284
(五)生物质原料植物资源285
1.甜高粱286
2.木薯287
3.甘薯287
4.甘蔗288
5.油料作物288
6.木本油料植物288
7.木本能源植物289
8.灌木能源植物290
(六)我国生物质原料资源潜力及评价291
四、发展战略与目标295
(一)发展生物质产业的战略需求295
1.能源替代295
2.为环境减压296
3.为“三农”解困297
(二)战略思路与原则297
1.一矢三的,重在“三农”297
2.不争粮地,生态先行298
3.多元发展,因地制宜299
4.突出重点,中小为主299
5.资源循环,环境优先300
(三)战略产品的选择与定位300
1.燃料乙醇300
2.成型燃料及热电联产301
3.沼气与CBG301
4.可生物降解塑料302
5.生物柴油302
6.生物质化工产品302
(四)生物运输燃料的能量平衡与经济性303
(五)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304
1.中期目标(2020年):年产1亿t的“生物质油田”和减排2亿t CO2304
2.近期目标与建设内容(2010年)305
3.建设年产1亿t的生物质油田的相关经济概算305
五、技术路线图308
(一)燃料乙醇308
1.薯类乙醇308
2.与糠醛、木糖等半纤维素产品联产乙醇309
3.甜高粱乙醇310
4.纤维素乙醇312
(二)生物质成型燃料313
(三)工业化生产和使用沼气313
(四)可生物降解塑料314
(五)生物柴油316
(六)生物质化工产品317
1.生物质制烯烃BtO317
2.C4化工产品317
(七)生物质交通燃料发展技术路线图318
六、目前生物质能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阻力和障碍321
(一)社会问题321
(二)原料问题321
(三)技术装备问题322
七、政策性建议323
(一)国家设立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专项资金323
(二)支持生物质能源产业的财税政策324
(三)支持生物质原料生产和发展农村经济的激励政策324
(四)支持生物质能源技术研发政策325
太阳能综合报告329
一、太阳辐射资源329
(一)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及其特征329
1.国家气象局太阳辐射观测系统概况329
2.我国太阳能资源空间分布329
3.我国太阳能资源的基本特征330
4.我国太阳能资源区划331
(二)太阳能应用的潜力巨大333
(三)我国太阳能资源利用的建议333
1.我国有十分丰富的太阳能资源333
2.太阳能资源分布特点十分有利于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开发334
3.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互补特性334
4.在西部太阳能资源丰富区增加太阳辐射观测项目,进一步开展太阳能资源普查,建立我国太阳能资源评估体系334
5.开展太阳能资源变化的研究和气候变化与太阳能资源利用相互影响的研究335
6.加强辐射仪表的比对,研发计算方法,使我国太阳能资源的数据更加准确335
二、太阳能热利用336
(一)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发展336
1.太阳能集热器的技术发展336
2.热泵技术发展338
3.太阳能热利用技术的工程应用340
(二)太阳能热利用的产业发展345
1.走我国自己太阳能热利用的产业发展道路345
2.太阳能热利用产业的快速发展346
3.与建筑结合太阳能热利用工程346
4.地源热泵(GSHP)产业现状348
5.太阳能热利用成本效益分析348
6.质量保证体系350
(三)我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发展目标351
1.新产品开发方向351
2.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方向352
3.太阳能“热”装机量发展目标353
4.热泵技术发展目标354
(四)太阳能热利用产业发展政策与保证措施355
1.应采取以强制安装政策和税收政策为主、补贴政策为辅的政策体系356
2.与建筑行业密切相关,应尽快纳入建筑节能政策体系356
3.强制安装政策的实施成本低、效果好,我国具备实施强制安装政策的条件356
4.鼓励地方实施强制安装政策,积极推动全国强制安装政策的实施357
5.加快制定鼓励太阳能热利用推广应用的激励政策357
6.积极支持太阳能热利用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359
7.建立和完善太阳热利用技术和产品的质量监督体系359
(五)发展战略的思考360
(六)结语361
相关技术和术语说明361
三、太阳能光伏发电364
(一)光伏技术发展现状、特点与趋势366
1.光伏技术发展现状366
2.光伏发电成本分析367
3.晶体硅电池光伏发电能量回收分析368
4.制造光伏电池对环境的影响分析368
5.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对环境的影响分析369
(二)光伏产业现状、机遇与挑战370
1.光伏产业发展现状370
2.光伏发电系统应用现状377
3.我国光伏市场发展现状378
(三)光伏近、中、远期发展目标与路线图379
1.国际上对光伏发电的预测和发展路线图379
2.我国光伏发电近、中、远期发展目标380
3.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路线图381
(四)中国光伏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所需的政策、法规及保障措施382
1.《可再生能源法》实施细则需要完善382
2.对光伏发电未来战略地位缺乏清晰认识,光伏发电的中长远规划缺乏科学依据382
3.市场和产业发展缺乏统一规划,缺乏明确的激励政策383
4.产业链发展不均衡,存在严重的原材料瓶颈383
5.太阳能级硅材料产业和技术极端落后和薄弱,严重影响我国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383
6.材料和市场两头在外383
7.国内光伏产业仍在盲目膨胀384
8.独立光伏电站的后期维护管理问题尚未解决384
9.新一代低成本的薄膜太阳电池距离产业化还有相当距离384
10.缺乏设备制造的核心技术和专利,部分关键技术和设备依靠引进,自主创新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欠缺385
11.标准体系不完善,没有国际认可的质量认证机构385
四、太阳能热发电389
(一)太阳能热发电在我国的发展潜力分析389
1.太阳能直射资源分布389
2.我国水资源分布389
3.我国沙漠分布390
4.太阳能热发电可利用区分布390
(二)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391
1.各种太阳能热发电方式的比较391
2.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发展趋势396
3.太阳能热发电方式的经济性分析及产业化前景399
4.新型热发电方式展望400
(三)“近—中—远期”技术及产业发展目标及路线图401
1.战略目标401
2.产业目标401
3.技术目标402
4.发展路线图403
(四)发展过程中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405
1.系统设计技术405
2.光学问题405
3.热学问题406
4.材料问题407
(五)政策及保障措施408
1.法规保障408
2.资金投入408
3.政策协调,资源整合409
热门推荐
- 3742604.html
- 1606739.html
- 695440.html
- 1331025.html
- 3437649.html
- 2725347.html
- 3499284.html
- 2327653.html
- 3028134.html
- 2716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587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490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635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095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130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22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900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494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372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14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