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犯罪心理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犯罪心理学
  • 栗克元,吕瑞萍主编 著
  • 出版社: 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069570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50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370页
  • 主题词:犯罪心理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犯罪心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犯罪心理学概述1

一、犯罪心理学的概念1

二、犯罪心理学的研究任务5

第二节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6

一、犯罪心理学的方法论原则6

二、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8

第三节 犯罪心理学的历史发展13

一、西方犯罪心理学的历史发展13

二、我国犯罪心理学的历史发展17

第二章 犯罪心理的形成23

第一节 犯罪心理形成的理论23

一、国外的主要流派23

二、我国学者的观点28

第二节 犯罪心理形成的因素29

一、社会因素与犯罪心理29

二、主体因素与犯罪心理33

三、自然因素与犯罪心理35

四、情境因素与犯罪心理37

第三节 犯罪心理形成的过程38

一、犯罪心理形成的内化过程38

二、犯罪心理形成的外化过程40

三、犯罪心理内外化过程的行为模式42

第三章 犯罪心理的实质44

第一节 犯罪心理的生理基础44

一、脑的结构45

二、脑的活动方式46

第二节 犯罪心理的实质49

一、犯罪心理是一种关系实在49

二、犯罪心理是一个建构过程51

三、犯罪心理是一种机能52

第四章 犯罪心理结构55

第一节 犯罪心理结构的概念55

一、犯罪心理结构的含义55

二、犯罪心理结构的特征56

第二节 犯罪心理结构的形成机制59

一、犯罪人的人格倾向,是犯罪心理结构赖以形成的心理基础59

二、犯罪主体的人格倾向只有被主体内外的刺激双重激活,方能获得自身发展的内外动力61

三、犯罪主体的人格倾向以其自身的倾向性对主体内外因素起双向选择作用62

四、犯罪心理结构使人格倾向中的诸要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联系而演化建构的个体全部心理活动的动态整合系统62

五、犯罪心理结构对解决主体所面临的问题和任务时处于最佳的心理整合活动状态63

六、犯罪心理结构通过行为结果正负反馈效应而发生多种变式63

第三节 犯罪心理结构要素64

一、价值取向系统65

二、动力系统68

三、动力定型系统70

第五章 犯罪动机73

第一节 节犯罪动机概述73

一、犯罪动机的概念73

二、犯罪动机的特征75

三、犯罪动机的功能77

四、犯罪动机的分类77

第二节 犯罪动机的形成79

一、犯罪动机的形成机制79

二、犯罪动机的形成过程83

第三节 犯罪动机的冲突与变化84

一、犯罪动机冲突与变化概述84

二、引起犯罪动机冲突变化的因素88

第六章 初犯、屡犯心理92

第一节 初犯心理92

一、初犯概述92

二、初犯的心理特征93

第二节 屡犯心理96

一、屡犯概述96

二、屡犯的心理定势96

三、屡犯心理特征97

第七章 青少年犯罪心理100

第一节 青少年犯罪概述100

一、青少年界定100

二、青少年犯罪概况101

三、我国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点101

四、青少年的生理特点101

五、青少年的心理特点104

第二节 青少年犯罪原因的心理分析107

一、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矛盾107

二、社会化过程中的冲突107

三、主客观的矛盾109

四、个性的偏倾110

第三节 青少年犯罪的心理特征110

一、认知特征110

二、个性特征112

三、情感特征114

四、意志特征115

第八章 女性犯罪心理117

第一节 女性犯罪概述117

一、犯罪的性别差异117

二、女性犯罪的特点119

三、当前女性犯罪情势的新变化119

第二节 女性犯罪原因的心理分析121

一、女性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矛盾121

二、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和未独立的经济地位的矛盾121

三、女性的依附心理同自我保护能力差的矛盾122

四、女性生理周期的特定心理与其意志脆弱的矛盾122

第三节 女性犯罪的心理特征122

一、认识特征122

二、情感特征123

三、意志特征123

四、个性特征124

第九章 老年人犯罪心理126

第一节 老年人犯罪概述126

一、老年人的概念126

二、老年人的生理特点127

三、老年人的心理特点128

第二节 老年人犯罪原因的心理分析130

一、生理与心理发展的矛盾130

二、内部心理结构动力的矛盾130

三、主观心理与客观现实的矛盾132

第三节 老年人犯罪的心理特征133

一、认知特征133

二、个性特征134

三、情感特征135

四、意志特征136

第十章 故意犯罪心理138

第一节 故意犯罪心理构造138

一、故意犯罪心理概念138

二、故意犯罪心理构成因素139

第二节 物欲型犯罪心理142

一、物欲型犯罪概述142

二、物欲型犯罪心理特征143

三、物欲型犯罪的行为特征144

第三节 性欲型犯罪心理145

一、性欲型犯罪概述145

二、影响性欲型犯罪的因素146

三、性欲型犯罪心理特征147

第四节 情感型犯罪心理148

一、情感型犯罪概述148

二、情感型犯罪的种类149

三、情感型犯罪心理特征151

第十一章 过失犯罪心理153

第一节 过失犯罪心理构造与机制153

一、过失犯罪的心理构造153

二、过失犯罪的心理机制155

第二节 过失犯罪的生理基础156

一、疲劳状态156

二、酗酒156

三、服药156

四、不良习惯156

五、生物节律157

六、身体机能缺陷157

第三节 过失犯罪的心理特征157

一、认识特征157

二、注意特征158

三、情绪、情感特征159

四、性格特征160

五、意志特征161

第十二章 群体犯罪心理162

第一节 群体犯罪概述162

一、群体犯罪的概念162

二、群体犯罪分类163

第二节 群体犯罪心理形成的因素分析166

一、群体犯罪心理的概念166

二、群体犯罪心理形成的因素168

第三节 群体犯罪的心理特征172

一、群体犯罪意识172

二、群体犯罪契约172

三、群体犯罪的情绪情感173

四、群体犯罪的意志力173

五、群体犯罪的罪责扩散感173

第十三章 变态犯罪心理175

第一节 变态心理概述175

一、常态心理与变态心理175

二、变态心理的类型178

三、变态心理形成原因179

第二节 人格障碍与犯罪182

一、人格障碍及其特征182

二、人格障碍类型与犯罪184

第三节 性心理障碍与犯罪188

一、性心理障碍的含义及特点188

二、性心理障碍的原因189

三、性心理障碍的类型189

四、性心理障碍者的犯罪行为特点193

第四节 精神发育不全与犯罪193

一、精神发育不全的含义193

二、精神发育不全的临床分类194

三、精神发育不全的犯罪行为特点194

第五节 精神病的社会侵害行为195

一、精神病及其主要症状195

二、各类精神病与侵害社会行为198

三、精神病侵害社会的行为特征199

第十四章 犯罪心理预测201

第一节 犯罪心理预测概述202

一、犯罪预测与犯罪心理预测202

二、犯罪心理预测系统204

三、犯罪心理预测的类型205

第二节 犯罪心理预测的依据208

一、犯罪心理预测的理论依据208

二、犯罪心理预测的事实依据209

第三节 犯罪心理预测的步骤与方法211

一、犯罪心理预测的步骤211

二、犯罪心理预测的方法213

第四节 犯罪心理预测的研究、应用与发展218

一、国外犯罪心理预测研究与应用状况218

二、我国犯罪心理预测研究与应用状况219

三、犯罪心理预测的发展220

第十五章 犯罪心理预防222

第一节 犯罪心理预防概述223

一、犯罪心理预防的概念223

二、犯罪心理预防的特点224

三、犯罪心理预防的功能225

四、犯罪心理预防的类型226

第二节 犯罪心理预防的理论依据228

一、国外犯罪心理预防理论介绍228

二、我国学者总结的犯罪心理预防理论230

第三节 犯罪心理预防的基本途径231

一、依靠社会力量231

二、依靠个体力量235

第四节 犯罪心理预防的常用方法与基本原则237

一、犯罪心理预防的方法237

二、犯罪心理预防的原则238

第十六章 侦查心理241

第一节 侦查心理概述241

一、侦查心理及相关概念241

二、侦查心理理论述评244

三、社会转型期侦查程序科学化的进路246

第二节 犯罪心理画像技术248

一、犯罪心理画像的可能性248

二、犯罪心理画像的概念及特征250

三、犯罪心理画像技术结构250

四、犯罪心理画像技术的应用252

第三节 现场勘查中的心理分析253

一、现场勘查的概念254

二、现场勘查中的具体心理分析254

第四节 侦查心理谋略256

一、犯罪人逃离犯罪现场后的心理后效256

二、侦查心理具体谋略257

第五节 辨认心理258

一、被害人、目击证人的辨认心理258

二、影响辨认准确性的因素260

三、完善辨认程序261

第六节 侦查思维与犯罪现场重建262

一、侦查思维与犯罪现场重建的关系262

二、侦查思维262

三、犯罪现场重建过程264

四、侦查人员的知觉266

第十七章 审讯心理270

第一节 审讯情境心理270

一、审讯心理及相关概念270

二、犯罪嫌疑人在拘押与审讯期间的心理271

第二节 审讯室的环境知觉277

一、环境知觉及特征277

二、审讯室环境应以人的心理适应为标准277

三、理想审讯室的原则和标准279

第三节 审讯的策略与方法281

一、审讯的基本要素281

二、戳穿谎言的讯问283

三、里德九步讯问法中的心理谋略284

四、心理学讯问方法286

第四节 审讯中的催眠与测谎技术292

一、新型刑事侦查技术的产生292

二、刑事侦查中催眠技术及其功能293

三、侦查中的测谎技术及其种类296

第五节 侦查人员的心理品质302

一、侦查人员的心理问题302

二、侦查人员理性认知与心理健康303

三、侦查人员的心理品质304

第十八章 审判心理308

第一节 审判心理概述308

一、审判心理的内涵308

二、审判心理的由来及研究成果309

第二节 庭审情境心理310

一、被告人在庭审中的心态310

二、被害人的心态311

三、证人作证的心态311

四、法官的心态311

第三节 证人、被害人的陈述心理312

一、陈述心理及其特征312

二、影响证人、被害人陈述的因素312

三、陈述及信息传递机制314

四、有关陈述的可信度实验研究316

第四节 法庭中的心理学专家证人318

一、心理学与刑事法庭318

二、心理学专家证人的角色320

三、我国司法心理鉴定的构想322

第五节 法官的内心确信323

一、影响法官内心确信的因素323

二、法官应有的心理品质325

第十九章 罪犯心理矫治328

第一节 罪犯心理矫治概述328

一、罪犯心理矫治及其研究对象328

二、罪犯心理矫治的心理依据330

三、监狱情境与罪犯的心态及行为表现332

第二节 罪犯心理评估333

一、罪犯心理评估及其特性333

二、罪犯心理评估的程序334

三、不同疗法对于治疗评估作用的观点335

第三节 罪犯心理咨询336

一、罪犯心理咨询及其常用的方法336

二、罪犯心理咨询的主要内容336

第四节 罪犯心理治疗337

一、罪犯心理治疗及其特征337

二、罪犯的行为矫治理论与方法338

三、矫正的精神病态和人格障碍338

第五节 社区矫正与恢复性发展340

一、社区矫正的由来与发展340

二、罪犯心理矫治效果的评介341

第六节 再犯心理评估预测342

一、再犯心理预测及其标准342

二、再犯心理评估预测程序343

第七节 司法警察的心理品质345

一、司法警察的角色345

二、司法警察应具备的优良心理品质345

参考文献34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