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屈原学集成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戴锡琦,钟兴永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 ISBN:7802113504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1146页
- 文件大小:504MB
- 文件页数:1169页
- 主题词:屈原(约前340~约前278)-人物研究;屈原(约前340~约前278)-文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屈原学集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屈原学本体研究1
屈原学研究的系统总结——序1
古今中外学者对屈原其人之研究2
屈原贾生列传(节录)&司马迁2
节士篇&刘向5
离骚序&班固6
楚辞章句序 离骚经序&王逸6
屈原外传&沈亚之6
屈原与传统“士”人格的建构&郝志达7
屈原人格范式研究&孟修祥11
思想家屈原总体研究&郭维森20
政治家屈原综合研究&赵季21
思想家屈原综合研究&赵季22
哲学家屈原综合研究&赵季25
鬼雄——楚魂&李莎青30
国魂——民族魂&杨义33
两千余年来屈原形象的历史演变——兼及屈原精神与文化内涵&金荣权33
古今中外学者对屈原其文之研究36
离骚传(摘录)&刘安36
自序(摘录)&扬雄36
太玄赋(摘录)&扬雄36
法言佚文(摘录)&扬雄36
遂初赋(摘录)&刘歆36
新论·道赋第十二(摘录)&桓谭36
论衡·累害篇(摘录)&王充36
论衡·偶会篇(摘录)&王充36
论衡·超奇篇(摘录)&王充36
奏记东平王苍(摘录)&班固37
屈平名释&应劭37
典论·论文(摘录)&曹丕37
《楚辞》之赋赋之善者&挚虞37
江赋(摘录)&郭璞37
读史述九章·屈贾&陶渊明37
感士不遇赋序(摘录)&陶渊明37
祭屈原文&颜延之37
辨骚&刘勰37
骚人之文自屈原而作(摘录)&萧统38
庾肩吾墓志铭(摘录)&肖绎38
金楼子·立言(摘录)&肖绎38
悱恻芳菲,楚骚为祖&裴子野38
屈宋始于哀怨之深(摘录)&庾信38
一世之士,莫不同祖《风》《骚》(摘录)&沈约38
金镜(摘录)&李世民38
论君子小疏(摘录)&魏征38
五悲并序(摘录)&卢照邻38
南阳公集序(摘录)&卢照邻38
越州秋日宴山亭序(摘录)&王勃38
上吏部裴侍郎启(摘录)&王勃39
幽兰赋(摘录)&杨烱39
王勃集序&杨烱39
祭杜学士审言文(摘录)&宋之问39
载文(摘录)&刘知几39
序传(摘录)&刘知几39
足验凭虚&刘知几39
古风(选二)&李白39
拟恨赋(摘录)&李白39
戏为六绝句(选一)&杜甫39
偶题(摘录)&杜甫39
赠礼部尚书清河李云崔沔集序(摘录)&李华39
吊灵均词(摘录)&皎然40
屈赋有恻隐之美&令狐德棻40
《送孟东野序》摘录&韩愈40
《诗》讫于周,《离骚》讫于楚(摘录)——乐府古题序&元稹40
寄李翱书(摘录)&裴度40
感知己赋并序(摘录)&李翱40
竞渡曲&刘禹锡40
竹枝词引&刘禹锡40
读史五首(选一)&白居易40
闵生赋(摘录)&柳宗元40
吊屈原文&柳宗元41
答李生第三书(摘录)&皇甫湜41
楚三闾大夫屈先生祠堂铭并序(摘录)&王茂元41
李贺集序(摘录)&杜牧41
离骚&陆龟蒙41
三闾大夫意&罗隐41
文薮原序(摘录)&皮日休41
评楚辞&苏轼41
与王立之四帖(摘录)&黄庭坚42
补王逸《离骚后叙》(摘录)&洪兴祖42
屈原楚辞 与日争光——五哀诗&司马光42
屈原之骚自宋玉而下得其一体——刘正仲《和陶集》序&舒岳祥42
论屈原(摘录)&朱熹42
楚辞亦有六义(摘录)&朱熹42
哀郢&陆游42
离骚新序上&晁补之42
文辨(摘录)&王若虚43
乐天评屈&王若虚43
诗评(摘录)&严羽43
评文(摘录)&王应麟43
答友人论文法书(摘录)&郝经43
学诗吟(摘录)&方回43
杂感&虞集43
吴礼部诗话&吴师道43
屈言之妙&马永卿43
诗说(摘录)&孙奕43
古之言美人佳人(摘录)&王观国44
秋鹤与飞(摘录)&吴曾44
骚略序(摘录)&高似孙44
子略·贾谊新书(摘录)&高似孙44
离骚草木疏后序(摘录)&吴仁杰44
痛饮读《离骚》&弗衮44
鹤林玉露《摘录》&罗大经44
论文之所本(摘录)&陈郁44
文字有江湖之思&吴子良44
吴氏诗话(摘录)&吴子良45
对床夜语(摘录)&范晞文45
读楚辞&蒋之翘45
识其大者(摘录)&罗璧45
耆旧续闻(摘录)&陈鹄45
《楚辞》文章&邵博45
周子《爱莲说》如屈原《橘颂》&史绳祖45
评楚辞(摘录)&祝尧45
《湖广乡试录》后序(摘录)&王世贞45
艺苑卮言附录一(摘录)&王世贞45
艺苑卮言(摘录)&王世贞45
论《离骚》用韵(摘录)&焦竑46
论《离骚》一则(摘录)&焦竑46
《楚辞集解》序(摘录)&焦竑46
《屈宋古音义》原序(摘录)&陈第46
屈宋古音&陈第46
《离骚经订注》自序(摘录)&赵南星46
诗薮(摘录)&胡应麟46
《楚辞听忠》(摘录)&黄文焕47
《楚辞集解》自序&汪瑗47
论楚风&袁宗道47
屈骚与庄子&徐继儒48
楚辞可望不可到&蒋之翘48
屈原为骚之祖(摘录)&田雯48
屈原作赋(摘录)&玄烨48
屈原作《离骚》(摘录)&费锡璜48
楚辞乃汉诗祖称(摘录)&费锡璜48
男妇喻君臣义(摘录)&方苞48
《楚辞》难解不必强解(摘录)&屈复48
《离骚》称经&屈复48
论骚&蒲松龄49
《离骚经讲录》总论(摘录)&刘献庭49
《楚辞灯》序例(摘录)&林云铭49
《山带阁注楚辞》序二篇&蒋骥49
屈原赋注序(摘录)&戴震49
第一等真诗&沈德潜49
文至屈宋为盛极&刘大櫆49
《艺概·赋概》(摘录)&刘熙载50
《艺概》卷一 文概(摘录)&刘熙载50
《艺概》卷二 诗概(摘录)&刘熙载50
《艺概》卷三 赋概(摘录)&刘熙载50
骚经非文,是心血至言&林纾52
屈子文学之精神&王国维52
屈原研究&梁启超54
楚词,文章之祖(摘录)&刘师培61
屈原及宋玉(摘录)&鲁迅61
屈原作品在中国文学上的影响(摘录)&郑振铎62
屈原考(摘录)&郭沫若62
屈原与人民是结合着的&闻一多62
屈原的歌唱,代表了人民的心声&侯外庐63
屈原创造了有个性的诗歌&何其芳63
屈原评传(摘录)&苏雪林63
楚辞选序(摘录)&马茂元63
论屈原诗歌的独创性与全人类性&【苏】H·T·费德林63
在1992年湖南岳阳国际屈原学术讨论会开幕式上的讲话&【苏】H·T·费德林64
论屈原&【美】R·海陶玮65
屈原诗歌的特点&【匈牙利】托凯66
当代大陆杰出屈学学者对屈原其人、屈原其文之总体研究66
屈原与楚辞&林庚66
屈原其人其文总体研究&张正明73
屈原及战国抒情体文学&方铭74
文章圣手 历史丰碑&郭晋稀82
东方荷马 百代文宗&周殿富86
楚学·楚文化诠释研究88
释楚学、楚文化&张正明88
释楚文化&周积明89
释楚文化六大要素&张正明90
释楚文化四大特征&宋公文、张君90
释楚文化精神实质&何仁富91
战国南楚文化背景与屈原创作楚辞关系研究&潘啸龙97
楚辞研究史研究107
两千年楚辞学史发展历程研究&郭建勋107
两千年楚辞学史研究之研究&易重廉120
屈原学人文精神研究133
屈骚中我国古代文学人文精神表现形式研究&罗宗强133
屈骚文化蕴涵研究&李中华134
屈骚民族精神研究&李中华144
“中华”“大汉”“华夏民族”“龙”“凤”等民族学基本名词文化内涵研究&何新150
楚民族特性——楚人执着进取的文化根性研究&孟修祥152
楚人先祖为太阳神研究&朱俊明156
屈赋民族学研究&张正明159
原始的龙凤文化涵义&王红旗164
楚人的龙凤崇拜&吴永章164
华夏龙凤文化研究&戴锡琦、柳元成165
中国龙崇拜文化涵义演变研究&吉成名166
南楚凤文化研究&张正明170
屈原学与楚史学研究171
伏羲与中国文化研究&朱炳祥171
伏羲氏本名即“曦”神——太阳神&何新174
释女娲氏&何新177
三皇五帝始祖文化综合研究&詹开逊181
颛顼高阳氏研究&何光岳184
楚人先祖研究&张正明186
楚文化及屈原与楚国的巫史传统研究&过常宝193
屈原哲学思想研究194
楚国哲学史·屈子哲学研究&涂又光194
天民屈原说&涂又光196
屈原学与南楚巫学研究198
释巫&王国维198
释巫&钱钟书199
释巫&刘玉建199
释巫文化&蔡靖泉200
释南楚巫觋文化&戴锡琦203
南楚巫歌化伟辞&陈蒲清204
巫歌·政治悲歌·恨别曲——《离骚》创作原型与情感内涵&戴锡琦206
《离骚》——一齣在汨罗江畔向先祖陈辞哭诉的大型巫歌巫舞剧&李盖虎·李学松211
释巫术&宋兆麟213
屈辞中香草异卉等巫具运用及恋爱巫术形式研究&黄崇浩213
《离骚》以“巫神爱恋”构成情节脉络研究&戴锡琦215
《九歌》、《离骚》中的人神恋爱巫术及其表演研究&宋公文、张君217
苏雪林对《九歌》中人神恋爱巫术之研究&戴剑秋217
上古巫术礼仪仪式——中国诗、乐、舞之源&章亚昕224
《离骚》祭歌模式研究&过常宝228
屈原学与南楚神学研究234
屈原思想体系与黄帝学说的理论形态有鲜明、突出和同一神学特色&林明华234
释鬼、神&唐善纯236
释神&金良年236
释神&戴锡琦238
楚人的特殊信仰——南楚诸神研究&张正明238
释灵魂&金良年240
释鬼神灵魂&钱穆241
释鬼神崇拜——祖灵崇拜&宋兆麟241
屈学神话学研究242
华夏先秦太阳神系及对太阳神、太阳神树、太阳神鸟之研究&肖兵242
华夏上古太阳崇拜研究&何新243
楚辞里潜在着一个太阳崇拜系统&肖兵245
屈原学与儒家文化关系研究246
屈原学与儒家礼乐文化关系研究&龙文玲246
屈原学与道家文化关系研究252
屈原学与道家隐逸文化关系研究&方铭252
屈子骚学研究256
我国上古伟大巫学巨著——周易学与老庄道学,屈子骚学因缘关系研究&张正明256
屈学艺术学研究257
楚艺术——楚美学研究&张正明257
楚艺术风格特色及其在楚辞中之文化表现&皮道坚260
楚艺术对屈原创作之影响研究&蔡觉敏261
屈学文学学研究265
楚文学基本精神研究&蔡靖泉265
屈骚创作精神研究&蔡靖泉266
屈子文学综合研究&姜亮夫269
蔡靖泉对楚文学史之研究&喻运斌274
蔡守湘对先秦楚文学之研究&柳怀277
对屈原诗歌——屈子文学在古今中外文学世界崇高地位之研究&罗漫280
屈子诗学研究289
屈子诗学研究&徐志啸289
屈子诗学为我国古典诗学中华彩人为艺术之滥觞&王洪291
屈子诗学为文化诗学、生命诗学&杨义292
屈子诗学为神人合一的抒情诗学&孟修祥295
屈骚语法学研究302
廖序东对屈骚语法学之研究&戴本恒302
屈骚修辞学研究303
陈怡良对屈骚修辞学之研究&戴本恒303
离骚篇章修辞艺术研究&戴锡琦306
屈原学研究历程310
屈原学历史回眸&吴顺发310
一、历朝屈原学研究纵览310
汉朝屈原学研究纵览&徐志啸310
魏晋迄隋唐屈原学研究纵览&徐志啸313
宋元二朝屈原学研究纵览&李中华 朱炳祥317
元朝屈原学研究纵览&周建忠318
明朝屈原学研究纵览&李中华 朱炳祥322
清朝屈原学研究纵览&李中华 朱炳祥324
两千年屈原学研究历史回眸(一)&汤漳平 陆永品325
两千年屈原学研究历史回眸(二)&汤漳平 陆永品326
两千年屈原学学者研究新思维历史回眸&李红334
二、历朝屈原学学者综述339
司马迁屈原学研究综述&谌兆麟339
王逸屈原学研究新思维研究&翟振业341
刘勰屈原学研究综述&徐志啸344
曹丕屈原学研究综述&易重廉345
释智骞屈原学研究综述&易重廉346
刘知己屈原学研究综述&易重廉347
释皎然屈原学研究综述&易重廉348
柳宗元屈原学研究综述&易重廉349
苏轼屈原学研究综述&易重廉351
晁补之屈原学研究综述&易重廉352
杨万里屈原学研究综述&易重廉354
洪兴祖屈原学研究综述&易重廉355
吴仁杰屈原学研究综述&易重廉357
胡应麟屈原学研究综述&易重廉359
徐渭、李贽屈原学研究综述&易重廉360
焦竑屈原学研究综述&易重廉361
汤显祖、袁宏道屈原学研究综述&易重廉362
陈第屈原学研究综述&易重廉364
赵南星屈学研究综述&易重廉364
陆时雍屈学研究综述&易重廉366
贺贻孙屈原学研究综述&易重廉367
李陈玉屈原学研究综述&易重廉368
黄文焕屈学研究综述&易重廉370
周拱辰屈原学研究综述&易重廉371
林云铭屈原学研究综述&易重廉373
朱冀屈原学研究综述&易重廉375
吴世尚屈原学研究综述&易重廉376
王邦采屈原学研究综述&易重廉378
金圣叹屈原学研究综述&易重廉379
李光第屈原学研究综述&易重廉380
蒋骥屈原学研究综述&易重廉381
戴震屈原学研究综述&易重廉383
朱骏声屈原学研究综述&易重廉384
丁晏屈原学研究综述&易重廉384
胡文英屈原学研究综述&易重廉385
屈复屈原学研究综述&易重廉386
刘梦鹏屈原学研究综述&易重廉388
章学诚屈原学研究综述&易重廉389
龚景瀚屈原学研究综述&易重廉390
鲁笔屈原学研究综述&易重廉391
陈本礼屈原学研究综述&易重廉392
刘熙载屈原学研究综述&易重廉394
俞樾屈原学研究综述&易重廉395
王闿运屈原学研究综述&易重廉395
马其昶屈原学研究综述&易重廉397
顾炎武、黄宗羲屈原学研究综述&易重廉398
五臣屈原学研究综述&郭瑞林400
朱熹屈原学研究综述&罗敏中402
朱熹屈原学研究新思维研究&翟振业410
汪瑗屈原学研究综述&熊良智413
王夫之屈原学研究新思维研究&翟振业414
屈原学新潮扫描&张建417
一、百年屈原学研究新潮扫描417
屈学文献学研究扫描417
百年屈学文献学研究扫描&黄灵庚417
屈学文化学研究扫描426
屈原文化思想研究&马积高426
屈骚文化精神研究&郭维森431
屈原文化心理研究&毛庆432
屈学文艺学研究扫描435
屈原文艺思想核心——“发愤以抒情”——研究&袁行霈、孟二冬、丁放435
屈骚艺术表达方式、风格发展轨迹研究&戴志钧438
屈骚美学研究扫描443
屈原美学观研究&李诚443
屈原审美观研究&郭杰447
屈骚美学研究&徐志啸447
屈骚美学研究&肖兵452
屈骚美学研究&吴功正452
屈原美学思想研究&李泽厚、刘纲纪452
屈原美学思想研究&张崇琛459
屈骚美学传统研究&李泽厚464
屈骚悲剧美学研究&余三定466
屈骚哲学研究扫描467
楚人世界观的三代——神话、宗教、哲学研究&涂又光467
屈原哲学思想研究&涂又光468
屈骚诗思文化哲学研究&胡学常、崔胜洪470
屈学文化人类学研究扫描478
屈学文学人类学研究&肖兵478
屈学宗教学研究扫描483
屈学宗教学研究&李中华483
屈原宗教观研究&刘楚斌486
屈学神话学研究扫描488
屈学神话学研究——论屈骚的神话艺术特色&茅盾488
屈学神话学研究&龚维英490
屈学神话学研究&刘城淮495
屈学神话学研究&赵沛霖500
屈骚太阳神话研究&田兆元503
屈学心理学研究扫描503
当代屈学心理学研究扫描&胡学常、崔胜洪503
清代屈原学学者心理学研究扫描&毛庆512
屈学考古学研究扫描515
二十世纪考古文献对屈原学研究之巨大贡献&陈桐生515
百年来屈原学学者利用地下文物——考古成果进行屈原学研究之扫描&刘景挹519
屈学传播学研究扫描521
当代屈骚传播学研究扫描&黄震云521
屈学比较文学研究扫描521
百年来屈原学与世界文学名家、文学名篇比较研究之扫描&龚伯禄、杨纯521
屈原在世界文学史上地位之横向、纵向比较研究&徐志啸522
屈骚今译研究扫描526
依凭巨人的肩膀向诗国高处跃升——雷喜梅《屈原〈天问〉〈离骚〉新译》序&冯天瑜526
以白话格律诗体翻译屈骚研究&丁鲁526
二、百年屈原学学者综述531
梁启超屈原学研究综述531
王国维屈原学研究综述532
游国恩屈原学研究综述533
郭沫若屈原学研究综述534
姜亮夫屈原学研究综述541
詹安泰屈原学研究综述542
刘永济屈原学研究综述543
刘师培屈原学研究综述544
郭焯莹屈原学研究综述548
卫仲璠屈原学研究综述549
支伟成屈原学研究综述549
卫聚贤屈原学研究综述549
陈适屈原学研究综述549
闻一多屈原学研究综述550
丁迪豪屈原学研究综述550
朱东润屈原学研究综述550
逯钦立屈原学研究综述551
杨公骥屈原学研究综述551
谭介甫屈原学研究综述552
钱钟书屈原学研究综述552
陆侃如屈原学研究综述553
王力屈原学研究综述557
胡小石屈原学研究综述557
姜书阁屈原学研究综述557
胡念贻屈原学研究综述558
马茂元屈原学研究综述558
陈子展屈原学研究综述559
曹大中屈原学研究综述559
郭在贻屈原学研究综述560
百年屈原学研究扫描&褚斌杰560
百年屈原学研究扫描&黄震云563
百年新楚辞学——新屈原学建立过程之扫描&方铭580
屈原学走势前瞻——二十一世纪屈原学研究预测&戴锡琦583
21世纪屈原学走势前瞻&肖兵583
21世纪屈原学走势前瞻&毛庆594
21世纪屈原学走势前瞻&卢燕丽594
21世纪屈原学走势前瞻&张世春595
21世纪屈原学走势前瞻&李中华、朱炳祥596
屈骚创作原型研究598
屈骚创作原型研究&【日】藤野岩友598
屈骚创作原型研究&【日】星川清孝598
屈骚创作原型研究&【日】竹治贞夫598
屈骚创作原型研究&【英】霍克思598
屈骚创作原型研究&陈戊国598
屈骚创作原型研究&罗义群598
屈骚创作原型研究&过常宝599
屈骚创作原型研究&陈桐生599
屈骚创作原型研究&戴锡琦599
离骚创作原型研究&鲁瑞菁603
屈骚文化渊源、文化母体研究扫描614
南北文化交融说&王国维、刘师培614
南北文化同化说&梁启超614
源于中原文化说&张鸣华614
南方文化为其表,北方文化为其骨说&蔡守湘、朱炳祥614
南北两个不同文化体系、南北两股不同文化潮流猛烈碰撞、激荡、多层次相互交融凝成之文化结晶说&李诚615
中原文化因子、蛮夷文化因子融汇之产儿说&胡学常616
昆仑文化为其母体说&张崇琛622
长江文明为其母体说&杨义624
四方文化聚合说&肖兵625
环太平洋文化因子说&肖兵628
源于泛巴比伦文化说&苏雪林629
楚文化四大基因——宗教精神,艺术精神,理性精神、楚人性格综合互补说&罗义群629
屈骚源于楚国早期社会以巫娼习俗为核心内容之巫文化说&陈桐生630
屈骚诞生文化母体研究&吴龙辉630
屈骚文化归属综合研究&李金坤630
屈骚文化渊源综合研究&汤漳平631
两千年屈骚文化渊源综合研究&陈桐生631
屈骚与其他先秦文化典籍渊源关系研究《周易》与《屈骚》&刘唯力635
《诗经》与《屈骚》&林祥征638
《诗经》与《楚辞》&赵辉639
《山海经》与《屈骚》&丁枚642
《战国策》与《屈骚》&郭瑞林646
《屈骚》与《儒家》&雷鸣647
屈原与先秦诸子之比较研究651
屈原与孔子、孟子、荀子——理想追求、道德精神追求之比较创新研究&赵辉651
屈原与庄子——浪漫主义文学特色之比较研究&刘生良653
庄子与屈原——“诗哲”与“哲诗”之比较研究&赵明655
庄子与屈原——超越现实的浪漫主义特色之比较研究&宗明华660
屈原学基本名词、专用术语诠释研究诗经楚辞比较研究&梁启超665
屈子在中国,楚辞学在世界&姜亮夫665
新屈原学、新楚辞学——转型期屈原学、楚辞学研究&褚斌杰665
诗经文化楚辞文化文化内涵比较研究&余冠英、韦凤娟666
释“风”“骚”传统&褚斌杰、章必功673
释楚辞&刘勰677
释楚辞&魏征677
释楚辞&黄伯思678
释楚辞&王世贞678
释楚辞&陈廷焯679
释楚辞&刘师培679
释楚辞&王国维679
释楚辞&姜亮夫679
释楚辞&郑振铎680
释楚辞&李嘉言681
释楚辞&陆侃如681
释楚辞&顾颉刚681
释楚辞&褚斌杰681
释楚辞&马茂元682
释楚辞&郭维森682
释楚辞&朱碧莲682
释楚辞&金开诚682
释楚辞&黄寿祺、梅桐生682
释楚辞&李中华682
释楚辞&周秉高684
释楚辞&郭建勋684
释楚辞&罗漫684
释楚辞&陈桐生684
释楚辞&黄凤显685
释楚辞&史墨卿685
释楚辞&吴宏一685
释楚辞&王洪687
释楚辞&【英】霍克思687
释楚辞派&杨炳校687
论诗赋&赵逵夫691
“辞”、“赋”本义及我国古代辞赋体制研究&马积高691
“辞赋”本义研究&叶幼明692
赋的分类与渊源研究&叶幼明693
汉人“辞”“赋”观念研究&郭建勋695
释屈赋&褚斌杰698
释屈赋&【日】藤野岩友699
释屈骚&徐志啸699
楚辞体主要特点研究&褚斌杰699
屈辞体主要特点研究&黄凤显701
屈原学专题研究702
屈原生活时代研究702
屈原生活时代研究&韩桓德702
屈骚诞生社会历史背景研究&张正明702
屈原家族世系研究708
对屈氏家族世系之研究&苏雪林708
对屈原家族世系之研究&秦文兮708
屈氏家族史研究&赵逵夫708
对战国时期屈氏家族世系研究&赵逵夫710
屈原出身属苗族,战国时代的屈氏家族为苗人后裔,屈原为苗族文学家研究&龙海清、龙文玉715
屈原作为楚人,其先祖为原处西北的黄帝族的南下分支,为华夏部落的一个组成部分;屈原为华夏嫡系的汉族诗人,而非苗族文学家研究&夏剑钦716
屈原生平经历研究717
屈原少时为“弃儿”研究&龚维英717
屈原出生地研究721
屈原生辰研究721
屈原出生年月日研究722
屈原出身及职业身份研究722
屈原政治经历研究732
屈原卒年研究739
屈原死因研究739
屈原葬地研究741
屈原思想观念、思想体系、思想流派归属研究总体研究742
思想流派研究746
历朝学者对屈原思想流派、思想归属研究746
当代学者对屈原“爱国主义精神”之研究748
屈原人生模式、思想特质、精神内涵研究“两个屈原”研究&闻一多750
关于屈原悲剧人生两个“自我”、双重“心态”、两类“痛苦者”研究&李家欣750
屈原思维模式研究&林祥征750
屈原思想特质三模式研究&周建忠750
关于屈原发展型思想特质研究&潘啸龙750
屈原精神双重内涵研究&潘啸龙750
屈原精神实质内涵研究&陈仲庚750
屈原精神内涵研究&郑邦750
屈原精神内涵研究&郝志达750
屈原精神内涵研究&李德尧750
屈原精神内涵研究&杨炳校750
屈原精神内涵研究&葛景春750
屈原精神形象研究&星舟750
屈原主体精神研究&郝志达750
屈原精神及屈原精神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变异与流失研究&廖群751
屈原人格修养、个性气质特征研究752
屈原人格美研究&林庚752
屈原忠君爱国,独立不迁、上下求索、好修为常人格内涵研究&袁行霈752
屈原人格个性气质特征研究&董楚平752
屈原人格——政治家精神与诗人灵魂纠结互补,政治家理想与诗人命运冲突、运动人格基本图式研究&刘毓庆752
屈原人格结构研究&饶德江752
屈原高洁人格研究&何念龙752
屈原独立人格、独立思想、独立诗风研究&杨立洲752
屈原人格特征研究&徐伯青754
屈原“诚”、“气”、“节”三大人格特征研究&林兴宅754
屈原陷入“自洁”狂癖,不断为自己“辩诬”的文化人格特征研究&柏定国754
屈原君子人格研究&方铭754
屈原士人人格研究&郝志达754
屈原超然人格研究&冯俊杰754
屈原特出人格——独立品格研究&郭建勋754
屈原婢妾人格——弃妇心态研究&刘毓庆754
屈原个性气质特征研究&梁启超、闻一多754
屈原倜傥狂放的楚民族民族性格及屈辞狂放三境界研究&潘啸龙754
屈原敏感多愁,富于激情而又充满忧郁气质特征研究&毛庆755
屈原叛逆性格研究&江立中755
屈原清高峻远、气宇轩昂气质特征研究&尚永亮755
屈原政治人格中闪耀浓烈个性色彩研究&葛荃755
屈原个性气质研究&何根德755
屈原创作个性、创作心理研究756
从屈骚风格看屈原的创作个性&王昌猷、李生龙756
屈原梦幻(白日梦)创作心理机制研究&吴世尚756
屈原东方奈煞西斯式自恋(影恋)创作心理机制研究&臧策756
屈原属胆汁质心理类型,当他全身心投入创作时,屈原处于迷狂状态下潜意识自然流动的创作心理机制之研究&徐送迎756
屈原变态创作心理——女性癖——研究&曹大中756
屈原创作心理三特征研究&姚益心、姚汉荣756
屈原创作心理机制研究&林祥征756
屈原心理狂态、生理病态研究757
屈原患失眠症、神经痛肋膜炎、有心悸亢进病征候研究&郭沫若757
屈原长期失眠、患极严重的神经衰弱和心绞痛研究&刘毓庆757
屈原为精神抑郁症患者研究&刘毓庆757
屈原患轻度躁狂症研究&范正声757
屈原心理病态、生理病态研究&金荣权757
屈原心理狂态综合研究&黄灵庚757
屈骚文本研究759
屈骚文本总体研究759
屈骚文本分篇研究774
《离骚》研究&戴锡琦774
《九歌》研究&刘复初799
《九章》研究&杨理胜847
《天问》研究&李修凡861
《招魂》研究&张中一871
《大招》研究&杨理胜875
《远游》研究&戴锡琦877
《卜居》研究&谢少初878
《渔父》研究&王耕春879
屈骚目录学研究&刘志盛881
屈骚版本学研究&刘娟885
屈骚校勘学研究&毛浦先895
屈骚训诂学研究&黎千驹899
屈骚音韵学研究&何旦伯912
屈学天文学研究915
屈学地理学研究920
历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对屈原文化之接受传承研究935
屈原与贾谊&李立泉935
屈原与扬雄&任先大941
屈原与司马迁&戴志钧944
屈原与王充&张宏洪947
屈原与班固&郭瑞林952
屈原与曹丕&易重廉953
屈原与诸葛亮&黄河清954
屈原与阮籍&李中华957
屈原与左思&毛庆957
屈原与鲍照&毛庆962
屈原与江淹&李中华967
屈原与庾信&杨理胜969
屈原与陈子昂&孟修祥971
屈原与李白&孟修祥973
屈原与杜甫&毛炳汉976
屈原与刘禹锡&何念龙979
屈原与柳宗元&刘洪仁983
屈原与李贺&房日晰986
屈原与戴叔伦&艾初玲 夏昭炎989
屈原与李群玉&邓桂英 夏昭炎990
屈原与李商隐&周婵娟992
屈原与韦庄&张鹤994
屈原与贺铸&周建忠997
屈原与朱熹&罗敏中999
屈原与李纲&罗敏中1008
屈原与张孝祥&罗敏中1014
屈原与苏轼&李中华1015
屈原与范仲淹&罗敏中1016
屈原与陆游&罗敏中1016
屈原与辛弃疾&赵晓岚1017
屈原与文天祥&彭建明1024
屈原与王夫之&龚建昌1025
屈原与屈大均&杨子怡1028
屈原与曹雪芹&杨罗生1030
屈原与郭嵩焘&邬国勋1033
屈原与龚自珍&蔡靖泉、翟满桂1036
屈原与谭嗣同&毛炳汉1037
屈原与陈天华&黄去非1040
屈原与鲁迅&程凯华1042
屈原与闻一多&程凯华1045
屈原与老舍&章罗生1049
屈原与朱湘&谢铁金1051
屈原与戴望舒&王卫湘1053
屈原与于右任&彭建明1057
屈原与余光中&黄维樑1058
屈原与毛泽东&张世春1060
屈原与傅雷&杨立洲1062
屈骚对后世中国文坛文章体式、文学形式影响研究1064
屈骚与后世骚体文学&李中华1064
屈骚与后世赋体文学&李中华1068
屈骚与后世古代诗歌&李中华1069
楚辞屈骚与后世古代散文&李中华1072
楚辞屈骚与后世古代戏剧&李中华1075
楚辞屈骚与后世古代小说&李中华1076
屈骚与宋词&夏承焘1077
屈骚与元曲&李灿朝1077
港台屈原学学者综述1082
苏雪林屈原学研究综述&刘石林1082
吴天任屈原学研究综述&刘石林1083
张正体屈原学研究综述&刘石林1084
史墨卿屈原学研究综述&刘石林1084
高秋凤屈原学研究综述&刘石林1086
陈怡良屈原学研究综述&刘石林1087
王熙元屈原学研究综述&刘石林1088
缪天华屈原学研究综述&刘石林1089
何敬群屈原学研究综述&刘石林1090
翁世华屈原学研究综述&刘石林1091
彭毅屈原学研究综述&刘石林1091
王幻屈原学研究综述&刘石林1092
杨胤宗屈原学研究综述&刘石林1093
刘大澄屈原学研究综述&刘石林1093
郑坦屈原学研究综述&刘石林1094
王世昭屈原学研究综述&刘石林1095
郑鸿之屈原学研究综述&刘石林1096
魏子高屈原学研究综述&刘石林1096
吴汝宁屈原学研究综述&刘石林1097
鲁瑞菁屈原学研究综述&刘石林1098
邱宜文屈原学研究综述&刘石林1099
潘富俊、吕胜由屈原学研究综述&刘石林1100
吕正惠屈原学研究综述&刘石林1100
廖栋梁屈原学研究综述&刘石林1101
黄碧莲屈原学研究综述&刘石林1103
周锦屈原学研究综述&刘石林1103
傅锡壬屈原学研究综述&刘石林1104
香港屈原学研究概览&刘石林1105
梁简能屈原学研究综述&刘石林1111
海外屈原学研究综述1114
海外屈原学总体研究趋向&袁征1114
港台、海外屈原学学派纵览&袁征1114
日本屈原学学者综述1119
星川清孝屈原学研究综述&袁征1119
铃木修次屈原学研究综述&袁征1119
竹治贞夫屈原学研究综述&袁征1119
藤野岩友屈原学研究综述&袁征1120
大宫真人屈原学研究综述&袁征1121
翟振业对大宫真人屈原研究新思维研究&袁征1122
藤原尚屈原学研究综述&袁征1127
浅野通有屈原学研究综述&袁征1127
稻畑耕一郎屈原学研究综述&袁征1127
其他国家屈原学学者综述1127
【前苏联】谢列勃里亚柯夫屈原学研究综述&袁征1127
【前苏联】费德林屈原学研究综述&袁征1128
【美国】施奈德屈原学研究综述&袁征1128
【美国】海陶纬屈原学研究综述&袁征1129
【德国】卫德明屈原学研究综述&袁征1129
【法国】戴密微屈原学研究综述&袁征1130
【匈牙利】托凯屈原学研究综述&袁征1130
【英国】霍克思屈原学研究综述&袁征1130
【美国】陈世骧屈原学研究综述&袁征1131
屈原与龙舟文化研究1132
湖南汨罗历代屈原碑刻研究1137
楚文化与屈骚在全世界之传播影响研究1141
后记1145
热门推荐
- 1768103.html
- 1444509.html
- 1862449.html
- 745621.html
- 1963783.html
- 533380.html
- 2361860.html
- 3515537.html
- 2471432.html
- 17770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385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254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24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239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539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500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692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13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567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6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