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禅修前的开导 第2册 循身观开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禅修前的开导 第2册 循身观开示
  • 傅味琴主讲 著
  • 出版社: 开化县文殊院
  • ISBN: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130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15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禅修前的开导 第2册 循身观开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循身观开示1

(一)2002年7月7日讲1

空观是一切修法的基础1

要重视基础,逐步提高2

把修的观联系定学、禅定品来讲2

循身观从略到全面2

禅汉译静虑3

修禅定要保持环境安静3

身体没有变化,智慧也不会大4

心安静是更细一步5

禅在心里用功5

静能争取青春活力,虑是思维,多思维能出智慧6

烦恼沉下去,也会爆发出来7

听了法要思维,再再思维曰修7

初进佛门的修行人,用功就在思维上8

要通法义去烦恼,才可进入无念状态8

喜欢听非法的人听了正法会生气9

通过思虑把错误的滤干净9

止是止住妄念,并非不要正念10

不能不要佛法的正念11

追求太多,修空就困难,出了妄境并非定境11

修禅定是利用外界的境作观想12

能辨别纠正错误,就是观的作用12

心一动,飘到其他境上就不叫止13

以一念制万念,能达一心不乱即能往生14

心飘出去了,要赶快拉回来14

(二)2002年7月8日讲15

修观能出智慧15

观察、鉴别,才纠正了很多错误15

我们带着求知欲走进了佛门16

佛门应该比世人智慧更高16

进佛门是对人生有更高要求17

要有更高的认识来看待一切17

学佛必须以佛法为标准18

世俗的观念是装不下佛法的伟大的19

应该以佛法的观点去观察人生19

禅定能断你以前断不了的烦恼20

禅有两派,一心禅和次第禅20

开悟的人是见道位20

开悟的人要进入修道,并非“无事道人”21

不学能懂,也要从三世因果看问题22

前世种子,今世根利,一点就会冒出来22

钝根中有利根,利根中有钝根23

说末法时期众生都是钝根,那么禅宗就要被消灭了24

不修禅定不能了生死24

禅定是六波罗密中第五波罗密24

修禅的目的是为了断烦恼25

禅定能断尽烦恼种子,所以称“尽智”26

一时断不了,有个方便就是离27

人生有几个明年27

“舍”是痛苦的减轻28

“断”如病愈,痛苦根本解决28

(三)2002年7月9日讲29

众生未能开发根本智,就因为烦恼关系29

戒烟的人要断了烟瘾才算断尽29

人间以禅乐为最30

获得了禅乐,修行就有信心30

心力集中,全身舒松,其乐无比31

男女的欢乐最终发展了坏脾气31

入定的人能入定多久,说不定32

虽是定,得力与否,尚看烦恼断不断33

不断烦恼不叫修行33

定中得好处,生活中看得出来34

有人修止念,变成迟钝了35

哪能从杀盗淫妄酒中去修禅36

对境受迷惑,说明未破惑36

容易觉察是经验的累积37

要从实际生活中去细细观察37

很难找到一个能骂你的善知识38

能领悟就不是废话38

人是动物,不运动可不好39

禅定并非停止运动,而是妄想心不动40

出汗是血液循环好了,毛孔通了40

梦见跟小动物睡一起,说明你还没站起来41

对梦起恐怖是自找麻烦41

禅定修止使散心集中,产生定力42

(四)2002年7月10日讲43

妄念太多脑子容易老化43

妄想止住了,所观的境会格外的明显44

要培养随时随刻把妄想排除的能力44

生活中怎样排除妄念45

修息要对吸与呼的过程清清楚楚45

情绪不要掉在烦恼的泥坑里46

书中钻不出来会变蛀虫46

年轻人不要把禅师的指点闹着玩47

禅定发暖,身轻心安,去障延寿48

体内能量不可只放不收48

禅定能积聚能量49

禅定能延长寿命,补益身体49

佛教不做广告,有缘就来50

发愿消灾延寿,世世常行菩萨道51

人是靠暖活着,禅定天天培养人的活力51

禅定能生津液,充沛活力52

津液遍满,皮肤滋润52

不要求生口水,禅定无所求53

跏趺作盘坐,竖脊肩平住54

修禅定发暖,比运动好55

暖,到脐不到心55

禅定要以静中修为基础56

(五)2002年7月11日讲57

修定能使身心由粗转细57

禅定如洗澡,能使身心调柔57

禅定能治疗疾病,补益体力58

有些人学禅定,却不想在禅定中求成就59

治众生烦恼病的医生,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59

修禅定只要姿势如法,就起作用60

要起入定的作用,首先要离开五欲60

五欲中第一个是贪财61

山里空气好,修禅定,高血压就下降61

五欲没过错,过患在一个贪62

禅定能得清凉,炎日之下可消暑63

想要长寿,还是住山林好,钱再多也买不来三十年寿命63

贪色就是贪漂亮,贪名也会遗臭万年64

贪睡皮肤会粗糙。保持安静,就能保证睡眠65

心在一个境上不散乱,这就是定65

不离五欲难入定,越贪越复杂,事多妄念多66

跟了生死无关的事,就别再加进去了66

劳动妄想少,对修行没妨碍67

听法后常想法义,就能改变打妄想习惯68

要身定心定,先学会稳重68

(六)2002年7月12日讲69

身定心定,心定身定,形成良性循环69

威仪使身定,禅定使心定69

没有慧,息不下烦恼,不坐禅,没有定力70

只讲心定,不讲身定,也是片面70

身定的人举止稳重,心定的人头脑冷静71

走路不准摇摆,佛行走缓步安详72

禅定起作用,全身就松弛73

修习禅定能消除紧张,好处讲不完73

人在紧张慌乱中能力就要降低74

证阿罗汉不是人两样,而是心两样74

远离恐怖颠倒也是个大成就75

既然长大了,后半生会饿死吗?76

行为失常,往往是心理失常77

修行人求心安,怎能紧张、激动、着急78

禅定为了使心力高度集中79

循身观是以观想力循环全身80

人命在呼吸间,不要深入宝山空手而返80

相聚又离别,有缘成无缘81

思维也是在生灭的循环中产生的81

禅定靠传承,乱观出障碍82

(七)2002年7月13日讲83

循环正常,则身心轻安83

循身观有止有观,亦动亦静83

血脉畅通故,改善贫血84

粘液要通过运动,才能排除85

修禅定能促进自我康复86

遍身暖,就是增长自身的力量86

不要得了点好处,钻进去就出不来了87

礼拜能促进中枢神经活动88

听法能产生正知正见,增强心的灵活度88

身强则智大,身体是个重要的工具89

禅定能使粗心转细心,产生极细的智慧89

不可一心注意身体上的利益90

喜欢出神通,容易起身执91

从觉上去信佛,就跟佛的觉相通了92

要得正加持,不可得邪加持93

在自力基础上,能得三宝加持,就更好94

有觉、正、净的功德,方能称宝94

四谛法是四个不可改变的真理95

(八)2002年7月15日讲96

戒定慧要具足96

修行的路要从皈依三宝开始,走偏了就得不到三宝加持力97

不懂法很难生起对三宝的正信,亦难得正加持98

四谛法不修怎能了生死98

执著身体的人,会使身心都不自在99

外在力量靠心摄取100

心向东方就能摄取东方的能量101

贪五欲就是心向魔道,即得魔加持102

三宝力量加上去,你能拿得起来就叫持102

观世音菩萨法身遍虚空,到处都会救苦救难103

生起禅乐,不要贪执要舍掉103

外道以身触为目标,所以提不高104

烦恼要先离后断,定力浅者,烦恼仍会经常浮动105

修禅定要持戒,要远离贪、瞋、昏沉、掉举、疑五种烦恼106

禅定要有步骤,没有次第就没有顿悟107

“由戒生定者,安稳无弊”108

烦恼未断,戒不严密,纵将得定,护法神亦遮止也109

修行用力太猛往往会引起过去世业识种子发作110

有人修苦行而未从断烦恼下手,六十岁还还俗110

(九)2002年7月16日讲111

修行人起烦恼是业识种子遇缘而发111

过午不食是中道,亦非苦行111

修福为培福,修功德为断烦恼,并非为了扬名贪恭敬112

不可把脏说成修苦行,剃头却拖了点头发说是修头陀113

不管法多高,不断烦恼,这个法与你没关系114

趋乐避苦者皆起源于身见114

不可破坏根支,毁身不等于不执身115

身高身矮、皮肤黑白都是众生,一律平等115

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116

佛利用众生身见叫弟子依身起修,能知身和合不净,故不可爱116

把身子作无谓牺牲,并非真舍身执,自杀会下地狱117

世人得长寿也苦,发菩提心得长寿,可多度众生118

要思维贪爱身子的过患,转变身见119

不依此身,喜乐不起,定道难入120

“不问、盖障、贪味禅”是修禅定的障碍120

境界不可宣扬,好与不好只能问师121

贪执禅味,水平提不高,不出定度众生,菩提心不圆满121

定中度众生,还不如令他闻法,依法起修122

佛弟子的身,此身应具有出世、解脱、无漏之心123

有智慧就有善巧,为了不执著,一切让你自然出生123

培养出世心,修出世间禅,都是为了断烦恼124

我们的身体是“依戒离世间垢”的身,是“趣入涅槃圣道之身”125

诗歌:歌颂祖国126

作者简介127

免费赠阅 爱心助印 礼赠助印者13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