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皮肤淋巴造血组织肿瘤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皮肤淋巴造血组织肿瘤
  • 邱丙森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139458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757页
  • 文件大小:430MB
  • 文件页数:78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皮肤淋巴造血组织肿瘤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皮肤免疫系统2

第一章 免疫学基础2

第一节 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2

一、淋巴组织2

二、免疫器官3

三、免疫细胞6

第二节 免疫分子22

一、分泌型免疫分子22

二、细胞表面免疫分子31

第三节 免疫系统的生理52

一、抗原52

二、免疫应答54

第四节 免疫病理58

一、超敏反应58

二、免疫缺陷62

第二章 皮肤免疫系统65

第一节 角质形成细胞65

一、分泌细胞因子65

二、膜表面分子66

三、黏附分子67

四、Fc受体67

五、Fas(CD95)和FasL67

六、其他表面分子67

第二节 皮肤T淋巴细胞67

第三节 血管内皮细胞68

一、免疫功能68

二、物质交换68

三、生物合成68

第四节 树突状细胞68

一、朗格汉斯细胞68

二、真皮树突状细胞69

三、CD34+DC70

四、FⅩⅢa+DC70

五、Thy-1+DC71

六、CD36+CD1a-DC71

七、肤血管周围树突状细胞71

第二篇 皮肤淋巴瘤(总论)74

第三章 分类和分期74

第一节 理论基础75

一、皮肤相关淋巴组织75

二、皮肤淋巴增生性疾病75

三、细胞毒性淋巴瘤76

四、皮肤原发淋巴瘤的概念和争议76

五、区分原发性和继发性皮肤淋巴瘤的重要性77

六、皮肤B细胞淋巴瘤78

第二节 皮肤原发淋巴瘤的分类80

一、历史80

二、非霍奇金淋巴瘤的Kiel分类和工作规范81

三、修订的欧美淋巴瘤(REAL)分类82

四、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EORTC)的皮肤原发淋巴瘤分类83

五、世界卫生组织(WHO)的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85

六、WHO-EORTC的分类87

第三节 皮肤淋巴瘤的分期90

一、国际皮肤淋巴瘤学会(ISCL)/EORTC修订的MF/SS分期和分类90

二、ISCL/EORTC推荐的非MF/SS的皮肤原发淋巴瘤的TNM分类系统90

第四章 流行病学95

第一节 流行病学特征95

一、地区分布95

二、时间趋势100

三、人群分布100

四、种族100

五、性别101

六、年龄101

第二节 亚型101

一、非霍奇金淋巴瘤101

二、皮肤淋巴瘤103

第三节 危险因素107

一、生物学因素107

二、化学因素107

三、职业因素107

四、遗传因素108

第五章 病因学109

第一节 超抗原109

第二节 Epstein-Barr病毒109

一、结构和生物学特性109

二、潜伏性感染110

三、与潜伏性感染和永生化相关的EB病毒基因产物和亚型111

四、EB病毒基因的限制性111

五、EB病毒潜伏性感染的检测112

六、EB病毒相关疾病112

七、EB病毒与非霍奇金淋巴瘤113

第三节 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I型病毒(HTLV-1)114

一、基因组结构和功能114

二、RNA肿瘤病毒的复制116

三、HTLV-1编码蛋白的反式调节116

四、HTLV-1的检测116

五、HTLV-l与皮肤T细胞淋巴瘤118

第四节 其他病毒120

第五节 包柔螺旋体120

第六节 其他环境理化因素、职业因素和遗传因素120

第六章 细胞学123

第一节 标本的采取、制作和检查方法123

一、细胞涂片检查123

二、细胞悬液检查130

三、淋巴细胞衍化细胞和组织细胞形态的比较130

四、电子显微镜检查在皮肤淋巴瘤中的应用131

五、图像分析在皮肤淋巴瘤和淋巴细胞浸润性疾病中的应用132

第二节 细胞周期137

—、不同时相137

二、调控138

第三节 细胞增生140

一、检测方法140

二、上述检测方法在皮肤淋巴瘤与淋巴细胞浸润性疾病中的应用141

三、皮肤淋巴瘤的核仁组成区蛋白计数146

四、皮肤淋巴瘤的核形态测量和增殖率147

第四节 细胞凋亡148

一、细胞凋亡的检测149

二、影响细胞凋亡的基因150

三、细胞凋亡与免疫调节150

四、细胞凋亡与恶性淋巴瘤151

第七章 组织病理形态学156

一、皮肤淋巴瘤的瘤细胞浸润模式156

二、血管中心性淋巴瘤模式157

三、皮肤淋巴瘤与吞噬细胞性脂膜炎和噬血细胞综合征157

四、皮肤淋巴瘤/白血病伴明显肉芽肿反应157

五、皮肤淋巴瘤主要浸润皮下脂肪组织158

第八章 免疫组织化学160

第一节 原理160

第二节 正确评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和防止假阳性或假阴性160

第三节 抗白细胞抗体160

第四节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淋巴造血组织肿瘤中的应用163

一、淋巴瘤/白血病与非造血组织肿瘤的鉴别163

二、淋巴瘤/白血病与皮肤小细胞肿瘤、多形和梭形细胞肿瘤的鉴别164

三、淋巴瘤与非肿瘤性淋巴增生性疾病或淋巴细胞浸润性疾病的鉴别165

四、淋巴瘤/白血病的分类和分型166

五、不同组织细胞和M-PIRE系统肿瘤的免疫表型特征169

六、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皮肤淋巴瘤/白血病和相关肿瘤170

第九章 分子生物学176

第一节 基因的结构和主要功能176

一、结构176

二、主要功能176

第二节 基因突变178

第三节 细胞原癌基因178

一、分类178

二、激活方式178

三、c-myc基因179

第四节 抑癌基因180

一、分类180

二、主要功能181

三、P53基因181

四、RB基因181

五、多肿瘤抑癌基因181

六、P15基因182

七、P18基因182

八、WAF基因182

九、P27基因182

第五节 细胞凋亡的基因调控182

一、bc1-2基因家族182

二、Fas/Fas配体基因184

三、ICE基因184

四、rpr基因184

第六节 免疫球蛋白基因184

一、免疫球蛋白基因结构184

二、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185

第七节 T细胞抗原受体(TCR)基因186

一、TCR基因结构186

二、TCR基因重排186

第八节 bcl-6基因186

第九节 多药耐药基因186

第十节 恶性淋巴瘤的基因改变187

一、c-myc基因与非霍奇金淋巴瘤187

二、P53基因与非霍奇金淋巴瘤187

三、bcl-2基因与非霍奇金淋巴瘤189

四、bcl-6基因与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190

五、bcl-10基因与MALT型淋巴瘤190

第十一节 免疫球蛋白和TCR基因重排与非霍奇金淋巴瘤191

一、TCR和Ig基因重排检测的临床实用价值191

二、非霍奇金淋巴瘤与淋巴白血病中抗原受体的基因重排192

三、TCR基因重排检测的特殊病例193

第十章 细胞和分子遗传学195

第一节 染色体195

一、染色体的结构、识别和命名195

二、染色体的检查方法196

三、染色体畸变196

第二节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染色体畸变199

一、染色体数目异常199

二、染色体结构畸变与癌基因改变199

三、染色体畸变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组织学亚型200

四、染色体改变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进展200

第三节 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染色体畸变与基因改变200

一、染色体畸变200

二、克隆性染色体畸变与基因创伤细胞201

三、基因改变208

第四节 皮肤原发B细胞淋巴瘤的基因改变210

第十一章 诊断和治疗214

第一节 皮肤淋巴瘤的诊断214

一、必要程序214

二、选择性程序215

第二节 皮肤淋巴瘤的治疗215

一、局部化学治疗216

二、光治疗218

三、放射治疗219

四、自体免疫疗法222

五、化学药物治疗223

六、免疫治疗231

七、维A酸诱导分化治疗237

八、综合治疗240

九、亲表皮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按分期治疗244

十、皮肤B细胞淋巴瘤的按分期治疗248

第三篇 皮肤淋巴瘤(各论)260

第一部分 非霍奇金淋巴瘤260

成熟T细胞和NK细胞肿瘤263

第十二章 蕈样肉芽肿265

第一节 蕈样肉芽肿265

一、定义265

二、临床表现265

三、组织病理269

四、细胞学、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生物学274

五、病因学298

六、实验室检查299

七、免疫学异常299

八、分期300

九、并发疾病307

十、诊断和鉴别诊断307

十一、治疗309

十二、预后309

第二节 蕈样肉芽肿变异型310

一、红皮病型蕈样肉芽肿310

二、大疱型蕈样肉芽肿311

三、肉芽肿型蕈样肉芽肿312

四、肉芽肿性松弛皮肤症314

五、湿疹样癌样网状细胞增生病316

六、色素异常型蕈样肉芽肿318

七、亲附属器型蕈样肉芽肿319

八、蕈样肉芽肿的孤立性变异型322

九、间质型蕈样肉芽肿322

第十三章 S?zary综合征334

第一节 S?zary综合征334

—、定义334

二、病因334

三、临床表现334

四、组织病理335

五、免疫组织化学337

六、细胞因子异常338

七、TCR基因重排339

八、细胞遗传学339

九、实验室检查339

十、免疫学检查340

十一、诊断和鉴别诊断340

十二、治疗342

十三、预后342

第二节 红皮病性CTCL伴播散性脓疱症342

第十四章 皮肤T细胞淋巴瘤向大细胞淋巴瘤转化345

第十五章 CD30阳性皮肤原发T细胞淋巴增生性疾病349

第一节 皮肤原发间变大细胞淋巴瘤349

第二节 淋巴瘤样丘疹病357

第三节 界限型病例365

第四节 皮肤淋巴瘤共表达CD30和CD56365

第十六章 皮肤原发外周T细胞淋巴瘤(PTL),非特定型370

第一节 皮肤原发外周T细胞淋巴瘤(暂定亚型)371

一、皮肤原发侵袭性亲表皮性CD8阳性细胞毒性T细胞淋巴瘤371

二、皮肤γδ-T细胞淋巴瘤372

三、皮肤原发CD4阳性小/中等大多形性T细胞淋巴瘤373

第二节 皮肤原发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定型374

第十七章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377

第一节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377

—、定义377

二、同义词377

三、鼻NK/T细胞淋巴瘤378

四、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379

第二节 牛痘样水疱病样皮肤T细胞淋巴瘤382

第三节 皮下脂膜炎样CD56阳性鼻型NK/T细胞淋巴瘤383

第十八章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387

第十九章 皮肤外原发外周T细胞淋巴瘤累及皮肤392

第一节 系统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392

第二节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395

第三节 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定型397

一、多形T细胞淋巴瘤397

二、皮肤多叶核T细胞型淋巴瘤399

三、皮肤原发CD30阴性T大细胞淋巴瘤400

四、透明细胞淋巴瘤400

五、单一形中等大T细胞淋巴瘤400

六、T区淋巴瘤的皮肤表现401

七、淋巴上皮样细胞淋巴瘤402

第二十章 白血病性/播散性成熟T和NK细胞肿瘤405

第一节 T细胞幼淋巴细胞性白血病405

第二节 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406

第三节 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408

第四节 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409

成熟B 细胞肿瘤415

第二十一章 成熟B细胞淋巴瘤417

第一节 皮肤原发B细胞淋巴瘤417

一、皮肤原发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417

二、皮肤原发免疫细胞瘤421

三、皮肤原发滤泡中心淋巴瘤422

第二节 皮肤继发滤泡性淋巴瘤424

第三节 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426

一、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426

二、皮肤原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427

三、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继发皮肤受累429

第四节 淋巴瘤样肉芽肿病429

第五节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430

第六节 皮肤外原发B细胞淋巴瘤累及皮肤431

一、套细胞淋巴瘤431

二、伯基特淋巴瘤432

三、B细胞幼淋巴细胞性白血病432

四、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433

附 肿胀型皮肤淋巴瘤438

第二部分 霍奇金淋巴瘤440

第二十二章 皮肤霍奇金淋巴瘤441

第三部分 儿童淋巴瘤444

第二十三章 儿童皮肤淋巴瘤445

第一节 儿童淋巴瘤的特征445

第二节 儿童皮肤非霍奇金淋巴瘤445

第四篇 造血系统疾病450

第二十四章 造血干细胞疾病450

第一节 血细胞450

一、造血与造血调控450

二、血细胞的形态和组织化学451

第二节 白血病的分类和分型453

一、1987年全国统一的白血病分型标准453

二、急性髓系白血病的WHO(2001)组织学分类454

三、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的WHO(2001)组织学分类455

四、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疾病的WHO(2001)组织学分类455

五、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WHO(2001)组织学分类455

第三节 皮肤白血病456

第四节 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465

一、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初诊时重现性染色体异常及其检出率(%)466

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466

三、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467

四、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468

五、真性红细胞增多症470

六、慢性特发性骨髓纤维化症471

七、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472

第五节 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疾病473

一、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473

二、非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474

三、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474

第六节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474

第七节 皮肤髓外造血病475

第八节 前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母细胞淋巴瘤476

第二十五章 粒细胞病481

第一节 中性粒细胞增多和类白血病反应481

第二节 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482

第三节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483

第四节 中性粒细胞性皮病485

一、坏疽性脓皮病485

二、急性发热性中性粒细胞性皮病488

三、伴胃肠和肝胆疾病中性粒细胞性皮病492

四、白塞病493

五、类风湿中性粒细胞性皮病497

六、幼年性类风湿关节炎498

第五节 嗜酸性粒细胞性皮病499

一、嗜酸性粒细胞性蜂窝织炎499

二、嗜酸性粒细胞性脓疱性毛囊炎500

第二十六章 浆细胞疾病和免疫分泌性疾病508

第一节 皮肤浆细胞浸润508

第二节 浆细胞疾病509

一、亚型和变异型509

二、浆细胞瘤510

第三节 免疫分泌性疾病512

一、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513

二、单克隆γ球蛋白血症514

三、多克隆γ球蛋白血症515

四、异常蛋白血症515

第四节 系统性和皮肤浆细胞增生症517

第五节 免疫球蛋白沉积性疾病518

一、淀粉样变性病的分类518

二、系统性AL淀粉样变性病520

三、系统性AA淀粉样变性病523

四、结节萎缩性皮肤淀粉样变性病524

五、β2-巨球蛋白淀粉样蛋白524

第二十七章 组织细胞病526

第一节 分类526

第二节 反应性巨噬细胞性组织细胞增生症528

一、储积病528

二、噬血细胞性巨噬细胞病(噬血细胞综合征)528

第三节 恶性巨噬细胞病533

一、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533

二、组织细胞肉瘤533

第四节 非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537

一、分类537

二、细胞形态学特征538

三、免疫表型538

四、超微结构539

五、临床特征539

六、黄色肉芽肿540

七、良性头部组织细胞增生症541

八、泛发性发疹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组织细胞瘤)542

九、丘疹性黄瘤542

十、播散性黄瘤543

十一、网状组织细胞增生症543

十二、多中心网状组织细胞增生症544

十三、进行性结节性组织细胞瘤545

十四、弥漫性正常血脂扁平黄瘤546

十五、疣状黄瘤546

第五节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546

一、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546

二、先天性自愈性朗格汉斯细胞增生症551

第六节 朗格汉斯细胞肉瘤552

第七节 未确定型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552

第八节 皮肤并指树突状细胞肉瘤553

第九节 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553

第十节 母细胞性NK细胞淋巴瘤/CD4+CD56+血液皮肤肿瘤554

第十一节 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真皮内弥漫性组织细胞浸润555

第十二节 皮肤黄色瘤和黄色瘤病556

一、黄色瘤病556

二、代谢性黄色瘤病556

第二十八章 肥大细胞增生症(肥大细胞增生病)561

第五篇 类似淋巴瘤的皮肤淋巴组织浸润(皮肤假淋巴瘤)572

第二十九章 类似淋巴瘤的皮肤淋巴组织浸润(皮肤假淋巴瘤)572

—、概述572

二、分类572

三、病因573

四、临床表现574

五、组织病理574

六、免疫组织化学575

七、分子生物学576

八、诊断和鉴别诊断576

九、预后577

第三十章 以T细胞浸润为主的皮肤假淋巴瘤579

一、淋巴瘤样药疹579

二、药物超敏综合征581

三、光化性网状细胞增生病582

四、持久结节性节肢动物叮咬反应和结节性疥疮583

五、肢端假淋巴瘤性血管角皮瘤584

六、淋巴瘤样接触性皮炎584

第三十一章 以B细胞浸润为主的皮肤假淋巴瘤587

第一节 B细胞-皮肤淋巴样增生587

第二节 包柔螺旋体引起的皮肤淋巴细胞瘤590

第三节 炎性假瘤590

第六篇 副肿瘤综合征与相关鉴别诊断的疾病595

第三十二章 皮肤病595

皮肤病中皮肤淋巴细胞浸润595

一、良性淋巴细胞浸润595

二、皮肤T细胞假淋巴瘤596

三、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前驱病变596

第一节 皮炎湿疹类皮肤病599

一、接触性皮炎599

二、药物性皮炎600

三、湿疹601

四、特应性皮炎601

五、荨麻疹602

六、血管性水肿604

第二节 物理性皮肤病604

一、多形日光疹604

二、牛痘样水疱病605

三、慢性光化性皮炎606

四、射线皮炎606

第三节 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607

一、瘙痒症607

二、神经性皮炎607

三、痒疹607

第四节 红斑性皮肤病608

一、多形红斑608

二、离心性环状红斑609

三、匐行性回状红斑609

四、慢性游走性红斑610

五、风湿性环状红斑610

六、坏死松解性游走性红斑610

七、持久性色素异常红斑610

八、回状单纯红斑610

九、血管神经性环状红斑610

十、新生儿一过性萎缩性回状红斑611

十一、红皮病611

第五节 丘疹鳞屑性皮肤病613

一、银屑病613

二、副银屑病614

三、玫瑰糠疹618

四、毛发红糠疹618

五、苔藓样皮肤病618

第六节 疱疹性皮肤病620

一、概述620

二、大疱性表皮松解症621

三、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622

四、天疱疮623

五、大疱性炎天疱疮625

六、良性黏膜类天疱疮627

七、妊娠疱疹627

八、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627

九、疱疹样皮炎628

十、角质层下脓疱病629

十一、线状IgA大疱性皮病629

十二、副肿瘤性天疱疮630

第七节 某些肉芽肿性皮肤病630

一、渐进性坏死性皮肤病630

二、异物肉芽肿632

第八节 皮肤黏蛋白病634

一、泛发性黏液性水肿634

二、限局性(胫前)黏液性水肿634

三、丘疹性黏蛋白病634

四、网状红斑黏蛋白病635

五、自愈性诱导皮肤黏蛋白病636

六、成人硬肿病636

第九节 色素障碍性皮肤病636

一、慢性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症636

二、白化病636

三、白癜风636

四、黄褐斑636

五、血色病637

六、Riehl黑变病、焦油黑变病(中毒性黑变病)637

七、皮肤异色病637

八、先天性皮肤异色病637

九、Bloom综合征637

十、Civatte网状色素性皮肤异色病638

十一、血管萎缩性皮肤异色病638

十二、色素失禁症638

十三、黑棘皮病639

第十节 遗传性和角化性皮肤病640

一、鱼鳞病640

二、掌跖角化病641

三、获得性鱼鳞病642

四、疣状肢端角化病642

五、毛囊角化病642

六、汗管角化病643

七、副肿瘤性肢端角化病643

第十一节 黏膜疾病644

一、巨舌644

二、巨唇644

三、肉芽肿性唇炎644

四、腺性唇炎644

五、黏膜浆细胞增生病645

六、Mik?licz综合征645

七、Melkersson-Rosenthal综合征645

第十二节 感染性和其他皮肤病645

一、感染性皮肤病645

二、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646

第三十三章 淋巴结病647

第一节 良性淋巴结病648

一、免疫母细胞增生性淋巴结病648

二、组织细胞增生性淋巴结病649

三、浆细胞增生性病变652

四、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病变652

第二节 交界性淋巴结病654

一、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654

二、伴巨大淋巴结病性窦组织细胞增生症654

三、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654

四、家族性噬红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655

第三十四章 血管病656

第一节 血管炎的定义和分类656

一、定义656

二、分类657

第二节 巨细胞动脉炎类657

一、颞动脉炎657

二、大动脉炎综合征658

三、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659

第三节 结节性多动脉炎类的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659

一、结节性多动脉炎659

二、皮肤型结节性多动脉炎661

第四节 小血管性中性粒细胞性血管炎662

一、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662

二、过敏性紫癜664

三、荨麻疹性血管炎666

四、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性血管炎666

五、显微镜下多血管炎666

六、韦格纳肉芽肿病667

七、变应性肉芽肿病伴血管炎669

八、面部肉芽肿671

九、持久性隆起红斑和细胞外胆固醇沉积症672

十、感染性血管炎673

第五节 副肿瘤性血管炎和淋巴细胞性血管炎674

一、副肿瘤性血管炎674

二、淋巴细胞性血管炎674

三、淋巴瘤样血管炎或淋巴瘤样血管反应675

第六节 阻塞性血管炎类676

一、血栓闭塞性脉管炎676

二、恶性萎缩性丘疹病676

三、浅表性血栓性静脉炎677

四、网状青斑血管炎677

第七节 脉管病678

一、雷诺综合征678

二、红斑性肢痛症678

三、肢端发绀症678

四、红绀症679

五、网状青斑679

六、上腔静脉综合征679

七、淋巴水肿679

第三十五章 脂膜炎与脂膜病681

第一节 概述681

一、皮下脂肪组织的结构681

二、皮下脂肪组织的一些组织病理变化681

三、脂膜炎和脂膜病的组织病理诊断682

第二节 结节性红斑683

第三节 游走性结节性红斑685

第四节 硬红斑和结节性血管炎685

第五节 新生儿皮下脂肪坏死686

第六节 新生儿硬化病687

第七节 类固醇后脂肪炎687

第八节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性脂膜炎687

第九节 胰腺性脂膜炎688

第十节 感染性脂膜炎688

第十一节 寒冷性脂膜炎688

第十二节 外伤性脂膜炎689

第十三节 化学性和人工性脂膜炎689

第十四节 痛风性脂膜炎689

第十五节 吞噬细胞性组织细胞性脂膜炎690

第十六节 嗜酸性粒细胞性脂膜炎690

第三十六章 自身免疫性疾病691

第一节 概述691

第二节 抗核抗体691

第三节 红斑狼疮692

一、盘状红斑狼疮692

二、系统性红斑狼疮693

三、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694

四、深部红斑狼疮695

第四节 皮肌炎695

第五节 类风湿关节炎697

第六节 硬皮病698

第七节 硬化性筋膜炎700

第八节 干燥综合征701

第九节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702

第十节 结节病703

第三十七章 免疫缺陷病706

第一节 免疫缺陷病的分类706

第二节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706

一、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分类706

二、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恶性肿瘤发生率和类型707

三、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诊断依据708

四、原发性T细胞缺陷病709

五、原发性B细胞缺陷病709

六、严重联合型免疫缺陷病711

第三节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712

一、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713

二、器官移植和淋巴瘤714

三、移植物抗宿主病714

第三十八章 血液病716

第一节 贫血716

一、贫血的分类716

二、溶血性贫血717

第二节 出血性疾病718

一、出血性疾病的分类718

二、紫癜719

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719

四、继发性或症状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719

五、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720

附录 常用有关名词缩写721

索引72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