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测量员一本通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水利水电工程现场管理人员一本通系列丛书》编委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802274532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60页
- 文件大小:66MB
- 文件页数:482页
- 主题词:水利工程测量;水力发电工程-工程测量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测量员一本通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工程测量概述1
第一节 工程测量基本术语1
一、工程测量通用术语1
二、地形测量术语2
三、施工测量术语6
四、控制测量术语9
第二节 工程测量的任务和作用17
一、测量学概述17
二、工程测量的任务17
三、工程测量的作用18
四、工程测量常用单位18
第三节 工程测量的程序、原则和要求19
一、工程测量的程序19
二、工程测量的原则20
三、工程测量的要求20
第四节 地面点位置的确定20
一、确定地面点位的原理20
二、地面点平面位置的确定20
三、确定地面点位的基本测量工作22
四、地面点高程位置的确定23
第五节 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24
一、平面代替曲面所产生的距离误差24
二、平面代替曲面所产生的高程误差25
第六节 工程测量安全管理26
一、一般安全要求26
二、施工测量安全管理26
三、变形测量安全管理27
第七节 测量误差基本知识27
一、测量误差概述27
二、衡量精度的标准28
三、误差传播定律29
第二章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图识读33
第一节 一般规定33
一、图纸幅面33
二、制图比例34
三、图样画法35
四、尺寸注法52
第二节 水工建筑制图59
一、一般规定59
二、水工建筑与施工图60
三、水工建筑常用图例72
第三节 水力机械制图99
一、水力机械图的种类99
二、水力机械图用设备材料表99
三、水力机械图用图形符号100
四、水力机械图标注111
五、水力机械图的绘制114
第三章 工程测量基本工具116
第一节 定位和放样工具116
一、皮尺116
二、钢尺116
三、花杆116
四、测钎117
五、方向盘117
六、方向架117
七、边坡样板117
第二节 水准仪118
一、DS3水准仪和水准尺118
二、DS1精密水准仪123
三、自动安平水准仪124
四、电子数字水准仪126
第三节 光学经纬仪127
一、光学经纬仪的构造127
二、光学经纬仪的使用127
第四节 全站仪130
一、全站仪的构造130
二、全站仪的主要特点134
三、全站仪的主要技术指标134
第五节 平板仪135
一、平板仪的构造135
二、平板仪的使用137
第六节 红外测距仪138
一、红外测距仪的构造138
二、红外测距仪的使用141
第七节 罗盘仪142
一、罗盘仪的构造142
二、罗盘仪的使用143
第四章 控制测量144
第一节 控制测量概述144
一、平面控制测量144
二、高程控制测量144
三、小区域平面控制测量144
第二节 导线测量145
一、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145
二、导线布设形式145
三、导线测量的外业观测与内业计算146
第三节 图根平面控制测量152
第四节 测站点平面控制测量157
一、测定方法157
二、技术要求158
第五节 高程控制测量160
一、基本规定160
二、基本高程控制测量162
三、图根高程控制测量167
四、测站点高程控制测量167
第六节 前、后方交会定点170
一、前方交会170
二、后方交会170
第七节 三、四等水准测量172
一、观测程序172
二、主要技术参数172
三、测站计算与校核173
四、成果计算与校核174
第五章 水准测量175
第一节 水准测量的原理175
一、测量原理175
二、几何水准测量的规律175
第二节 水准测量的方法176
一、水准点176
二、水准路线176
三、施测方法176
四、记录与计算177
五、水准测量的检核178
第三节 水准仪的检验和校正179
一、普通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179
二、精密水准仪的检验和校正182
三、轴线之间应满足的几何条件182
第四节 水准测量误差183
一、水准测量误差的来源183
二、水准测量误差的影响184
第六章 角度测量185
第一节 水平角和竖直角的观测185
一、角度测量原理185
二、水平角观测186
三、竖直角观测189
四、经纬仪应满足的条件和观测注意事项192
第二节 经纬仪的检验和校正193
一、经纬仪的主要轴线193
二、应满足的几何条件193
三、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193
第三节 水平角观测误差196
一、水平角观测误差的来源196
二、水平角观测误差的影响197
第七章 距离测量198
第一节 钢尺量距198
一、直线定线198
二、距离丈量199
三、钢尺的精密量距200
四、钢尺的检定201
第二节 视距测量202
一、视距测量原理202
二、测量方法203
三、测量误差204
第三节 坐标计算204
一、坐标正算204
二、坐标反算206
第八章 地形测量207
第一节 概述207
一、地形图的概念207
二、地形图的比例尺207
三、地形图的其他要素208
四、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209
第二节 地形图图例210
一、地物符号210
二、地貌符号213
第三节 地形图的识读与应用216
一、地形图的识读216
二、地形图的应用216
第四节 地形图的测绘219
一、测图前的准备工作219
二、经纬仪测绘法220
三、地形图的拼接、检查与整饰222
第五节 地形图的应用222
一、按预定方向绘制纵断面图222
二、在地形图上按限制坡度选择最短线路222
三、量算图形面积223
四、确定汇水区面积225
五、根据地形图平整场地225
第九章 地籍测量228
第一节 概述228
一、地籍测量的概念228
二、地籍测量的特点228
三、地籍测量的任务228
四、地籍测量的目的229
五、地籍测量的基本精度229
第二节 地籍调查和测量230
一、地籍调查的内容与要求230
二、土地等级调查231
三、土地利用类别调查231
四、地块与编号233
五、地块权属调查234
六、建筑物状况调查234
七、地籍测量内容235
八、地籍测量方法236
九、界址点236
十、地籍测量草图237
十一、地籍图绘制238
第三节 地籍修测和面积量算239
一、地籍修测239
二、变更地籍测量240
三、面积量算概述240
四、面积量算的方法与精度估算242
第十章 航空摄影测量243
第一节 概述243
一、基本规定243
二、像片控制点布设247
三、像片控制点测量249
第二节 影像平面图测图及像片调绘250
一、影像平面图测图250
二、像片调绘251
第三节 照相、晒印与冲洗处理252
一、照相252
二、晒印252
三、冲洗处理253
第四节 主体测图253
一、精密立体测图仪253
二、解析测图仪254
三、立体测图254
第五节 解析法中三角测量255
一、加密点255
二、标准点255
第六节 影像平面图制作259
一、影像平面图259
二、正射投影仪260
第十一章 地面摄影测量262
第一节 地面立体摄影测量262
一、概述262
二、外业准备工作262
三、实地踏勘内容262
四、拟订外业技术计划内容263
五、摄影基线的选定及量测要求264
六、像片控制点的选定264
七、像片控制点的标志规格制作265
八、摄影准备工作顺序265
九、内业准备工作内容266
十、定向对点与测图要求267
第二节 交向摄影测量267
一、交向摄影的基本知识267
二、交向摄影规定268
第三节 近景摄影测量269
一、概述269
二、近景摄影外业的准备工作270
三、现场踏勘要求270
四、摄影基线的选定270
五、选定像片控制的要求270
六、像片控制点的标志270
七、近景摄影测量的摄影项目和要求270
八、定向对点的规定271
九、立体测图的规定271
第十二章 白纸测图273
第一节 概述273
一、基本要求273
二、白纸测图的方法273
三、检校精度的要求273
四、测绘原图274
第二节 地物、地貌、土质和植被测绘275
一、地物测绘275
二、地貌测绘276
三、土质和植被测绘276
第三节 水下地形测量277
一、水下地形测量方法277
二、水下地形点高程277
三、水深测量278
第十三章 专业工程测量280
第一节 河流或水库纵、横断面测量280
一、河流纵断面测量280
二、外业测量前准备工作281
三、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281
四、横断面测量选位282
五、横断面基点测量规定282
六、横断面线上的转站点测量规定283
七、横断面点的精度采用的仪器和方法283
八、纵断面测量水位点283
九、纵断面图的编绘284
十、河流或水库纵、横断面测量提交资料284
第二节 渠道和堤线测量285
一、概述285
二、外业测量286
三、渠、堤中心导线测量287
四、渠道和堤线测量提交成果289
第三节 地质勘察测量289
一、地质勘察测量步骤289
二、比例尺290
三、地质勘察点放样方法290
四、平面位置连测方法及坐标、高程取位291
五、钻孔的放样291
六、钻孔的连测291
七、井、洞的放样与连测291
八、地质点测量292
九、资料提交293
第四节 水库淹没调查和淹没线测量293
一、水库淹没调查测量293
二、水库淹没线测量294
第十四章 工程施工测量298
第一节 概述298
一、施工测量的概念298
二、施工测量的任务298
三、施工测量的内容298
四、施工测量的特点298
第二节 测设的基本工作299
一、水平距离的测设299
二、水平角的测设300
三、高程测设301
四、测设直线303
五、测设坡度线306
第三节 测设点位的方法308
一、直角坐标法308
二、极坐标法309
三、角度交会法311
四、距离交会法312
第四节 施工场地控制测量312
一、建筑方格网的布置312
二、方格网的测设313
第十五章 河道测量316
第一节 水位测量316
一、洪水调查测量316
二、工作水位的测定316
三、同时水位的测定317
第二节 水深测量317
一、测深杆317
二、测深锤317
三、回声测深仪317
第三节 水下地形测量319
一、水下地形点的密度要求319
二、水下地形点的布设方法320
三、水下地形施测321
第十六章 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测量322
第一节 建筑施工测量前的准备工作322
一、熟悉图纸322
二、现场踏勘322
三、确定测设方案322
四、准备测设数据322
第二节 建筑物的定位与放线322
一、建筑物的定位322
二、建筑物放线324
第三节 建筑物基础施工测量326
一、基槽开挖深度326
二、垫层标高控制327
三、在垫层上投测中心线327
四、基础标高327
第四节 墙体施工测量328
一、首层墙体施工测量328
二、二层以上墙体施工测量328
第五节 高层建筑施工测量329
一、高层建筑测量概述329
二、高层建筑定位测量329
三、高层建筑基础施工测量331
四、高层建筑的轴线投测331
五、高层建筑的高程传递333
六、高层建筑中的竖向测量334
七、滑模施工测量335
第六节 厂房控制网的建立336
一、控制网建立前的准备工作336
二、中小型工业厂房控制网的建立336
三、大型工业厂房控制网的建立336
四、厂房扩建与改建的测量337
第七节 厂房柱列轴线与柱基测设338
一、厂房柱列轴线的测设338
二、柱基的测设338
第八节 厂房预制构件安装测量338
一、柱子的安装测…量338
二、吊车梁及屋架的安装测量340
三、钢结构工程的测量341
第九节 特殊结构形式的施工放样342
一、三角形建筑物的施工放样342
二、抛物线形建筑物的施工放样342
三、双曲线形建筑物的施工放样343
四、圆弧形建筑物的施工放样343
第十七章 道路测量345
第一节 中线测量345
一、测量内容345
二、交点与转点的测设346
三、转角的测定348
第二节 圆曲线测设351
一、测设的步骤351
二、圆曲线的主点测设351
三、圆曲线的详细测设353
第三节 缓和曲线测设355
一、缓和曲线测设方法355
二、缓和曲线的作用356
三、缓和曲线测设数据计算357
四、圆曲线带有缓和曲线的测设358
五、“S”型和“C”型曲线测设方法363
第四节 复曲线与回头曲线测设367
一、设置有缓和曲线的复曲线367
二、不设缓和曲线的复曲线368
三、回头曲线测设方法369
四、回头曲线测设数据计算371
五、有缓和曲线回头曲线测设方法372
第五节 道路施工测量373
一、路基施工测量373
二、底基层、基层、路面施工测量382
三、施工测量导线点的复测和加密387
四、施工测量水准点的复测和加密391
五、施工测量放样技术395
第六节 桥涵测量404
一、桥涵平面控制测量404
二、桥梁墩、台定位405
三、桥梁墩、台纵横轴线的测设416
四、桥梁基础的施工放样418
第十八章 渠道及水工建筑物测量430
第一节 渠道测量430
一、渠道选线测量430
二、渠道中线测量431
三、渠道纵断面测量433
四、渠道横断面测量435
五、渠道边坡放样436
第二节 水工建筑物施工测量437
一、水工建筑物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建立437
二、水工建筑物施工高程控制网的建立438
三、填筑及混凝土建筑物轮廓点的施工放样438
四、建筑物混凝土浇筑及预制构件拼装的竖向测量439
五、水工建筑物附属设施安装测量439
第十九章 建筑物变形测量与竣工图编绘441
第一节 建筑物变形测量概述441
一、概念441
二、产生变形的原因441
三、变形测量的任务441
四、观测周期与观测精度441
第二节 沉降观测442
一、建筑物沉降观测442
二、基坑回弹观测444
三、地基土分层沉降观测446
四、建筑场地沉降观测446
第三节 倾斜观测447
一、一般建筑物的倾料观测447
二、塔式建筑物的倾料观测448
第四节 裂缝与挠度观测450
一、裂缝观测450
二、挠度观测451
第五节 日照变形与风振观测452
一、日照变形观测452
二、风振观测453
第六节 变形测量数据分析与处理454
一、平差计算454
二、变形几何分析454
三、变形建模与预报455
四、成果整理456
第七节 竣工总平面图的编绘457
一、编绘竣工总平面图的一般规定457
二、竣工总平面图编绘的方法和步骤458
三、现场实测458
四、竣工总平面图的绘制459
参考文献460
热门推荐
- 1598806.html
- 513987.html
- 3024877.html
- 2700418.html
- 1486224.html
- 1499166.html
- 2512300.html
- 2459487.html
- 3760512.html
- 22002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981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784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088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497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502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288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633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903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69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09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