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诉讼心理学原理与应用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鲁千晓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03689123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91页
- 文件大小:139MB
- 文件页数:524页
- 主题词:诉讼-司法心理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诉讼心理学原理与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概论3
第一章 诉讼心理学概述3
第一节 诉讼心理学的性质与特点3
一、诉讼心理学的性质3
二、诉讼心理学的特点7
第二节 诉讼心理学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10
一、指导思想10
二、基本原则10
第三节 诉讼心理学的价值12
一、诉讼心理学对立法及其相应学科具有重要价值13
二、诉讼心理学对司法运作与改革具有重要价值13
三、诉讼心理学研究对法学教育具有重要价值14
第二章 诉讼心理学的基本原理18
第一节 诉讼心理的矛盾性原理18
一、诉讼心理的概念18
二、诉讼心理的对子因素与矛盾19
第二节 宏微观因素影响诉讼心理的原理21
一、宏观因素影响诉讼心理的原理21
二、微观因素影响诉讼心理的原理26
第三节 诉讼心理的机制28
一、诉讼心理形成过程的原理28
二、形成诉讼心理的内在机制与原理30
三、形成诉讼心理的外在机制与原理32
四、对诉讼心理形成机制的理解32
五、诉讼心理的求衡机制与原理33
六、诉讼心理求衡的其他支撑、特点与条件35
第四节 诉讼心理遵循时代性的原理37
一、诉讼心理的时代性37
二、研究诉讼心理时代性原理的意义44
第五节 诉讼心理的基本特征、具体特点与原理44
一、诉讼心理的基本特征45
二、诉讼心理及其行为的具体特点46
第六节 个体诉讼心理的过程性原理51
一、诉讼的自我保护心理52
二、诉讼的假想心理53
三、诉讼的谎言心理53
四、诉讼的狡辩心理54
第七节 影响诉讼选择的因素55
一、肯定诉讼的预期55
二、否定诉讼的预期56
第八节 假诉心理58
一、假诉的产生及其危害59
二、假诉的形式与对正常诉讼心理的干扰60
第九节 试诉心理61
一、试诉心理的产生及其意义61
二、试诉心理中的低对抗成分62
第十节 调解心理62
一、传统观念困扰调解63
二、顾虑法官调解舞弊63
三、出于对效率的奢求63
四、利用调解玩弄战术63
第十一节 诉讼习得心理64
一、保护普遍正义的公正性原则与牺牲个别正义的效率性原则之矛盾64
二、牺牲客观正义的几种情况65
三、当事人面对牺牲客观正义时的习得失助心理66
第三章 主体因素影响诉讼心理及原理68
第一节 主体因素影响诉讼心理的机制68
一、主体客观条件促成诉讼心理的途径69
二、主体条件的自我评价69
三、主体条件弱势导致心理劣势的机制70
第二节 社交能力与诉讼心理反应71
一、谈判能力与诉讼心理反应71
二、建立相互亲善关系的能力与诉讼心理反应74
第三节 当事人的文化素质与诉讼心理反应74
一、文化素质是当事人诉讼能力的基本要素74
二、低文化素质者的心理压力75
三、文化素质的差异与心理应变75
四、法盲的诉讼混沌感76
第四节 口才与诉讼心理反应76
一、口才的概念与运用76
二、当事人的口才与辩论发挥77
三、缺乏口才的心理压力78
第五节 思辨能力与诉讼心理反应79
一、当事人的思辨能力与诉讼思路79
二、当事人的思辨能力与诉讼对策80
三、当事人的思辨能力与辩论心理80
第六节 身份地位与诉讼心理反应81
一、当事人身份地位的复杂性81
二、当事人身份地位与诉讼心理反应81
三、诉讼中“势力圈”概念与诉讼优越感82
第七节 经济条件与诉讼心理反应83
一、弱势群体的诉讼失助感和心理困惑83
二、商家的“金钱万能”观与诉讼优越感85
第八节 代价与回报制衡诉讼心理的原理85
一、代价与回报原理85
二、代价与回报原理和诉讼消费心理86
第九节 诉讼愿望与社会效果的相关性原理86
一、诉讼愿望与社会效果具有相关性86
二、诉讼愿望与社会效果的相关性原理的内容86
第十节 “面子官司”及其争利内核87
一、“面子官司”之特殊性87
二、“面子官司”的类型88
第四章 当事人诉后心理反应90
第一节 当事人的胜诉心理及胜诉后的心理反应91
一、胜诉的概念、内涵与特点91
二、胜诉心理的概念、内涵与特征92
三、胜诉心理的满足标准96
四、胜诉后的心理反应99
五、胜诉心理中的道德与伦理准则99
第二节 当事人败诉后的心理反应100
一、败诉的概念与内涵101
二、败诉心理的概念与特点104
三、当事人对无证败诉的当然解释104
四、非正常败诉与失信于法106
五、败诉心理危机的自我调节107
第三节 缠诉心理110
一、缠诉的概念及内涵110
二、缠诉现象的原因111
三、缠诉心理的概念与特点112
四、缠诉心理的调适和求衡114
第四节 改善三大心理因素的基本方式116
一、诉讼需要的满足应当把握的原则116
二、诉讼态度的转变应当遵循的原则116
三、情感的外显原则与自我调节117
第五节 不良诉后心理的外部调适119
一、审理中的释明是防止不良诉后心理的基础119
二、判后答疑是消除不良诉后心理的保障121
第五章 诉讼心理战术及其合理规制122
第一节 心理战术在诉讼活动中的价值123
一、诉讼心理战术的概念与特点123
二、诉讼心理战术的动机内涵和行为内涵125
三、诉讼心理战术的运用价值127
第二节 当事人素质对诉讼心理战术的影响128
一、精于社交128
二、勤于思考129
三、善于观察129
四、熟悉法律130
五、知识广博130
第三节 诉讼心理战术的道德与法律准则131
一、竞争与协作并重131
二、诚意为先132
三、识别对象133
四、情理能容133
五、合法133
第四节 诉讼心理战术的原则135
一、知己知彼、有备无患的原则135
二、攻心为上、相互沟通的原则135
三、抢占先机、制造被动的原则136
四、反客为主、争取主动的原则137
五、避其锋芒、迂回突破的原则137
六、随机应变、打破陈规的原则138
七、予其所需、满足自尊的原则138
八、欲擒故纵、挫其骄狂的原则138
九、一矢二的、利益兼收的原则139
十、釜底抽薪、迫其转意的原则139
第五节 诉讼心理战术的具体内容140
一、主动的战术方法140
二、被动的战术方法142
三、中性的战术方法144
四、辩驳与诡辩的战术方法146
第六章 不良诉讼心理的预防与矫治148
第一节 诉讼心理理性化的条件与标准149
一、诉讼心理理性化的概念与内涵149
二、诉讼心理理性化的外部条件150
三、诉讼心理理性化的标准150
第二节 不良诉讼心理的表现形式151
一、退让与逃避152
二、盲目与依赖153
三、绝望与对抗154
四、投机与狡辩155
五、紧张与焦虑155
六、固执与偏见156
第三节 不良诉讼心理的形成机制及其特征156
一、不良诉讼心理的形成机制156
二、不良诉讼心理的特征159
第四节 不良诉讼心理的预防与矫治160
一、预防、矫治不良诉讼心理的哲学与心理学基础160
二、预防与矫治的原则164
第五节 预防、矫治不良诉讼心理的具体方法和艺术169
一、预防和矫治的基本途径169
二、预防和矫治的具体方法和艺术172
下篇 分论180
主体角色论180
第七章 当事人的角色心理180
第一节 诉讼中角色心理概述182
一、诉讼角色的法律规定性182
二、社会心理学关于角色的理论183
三、诉讼法律关系主体的角色心理定势184
第二节 原告的心理特点186
一、原告与实体权利人之间的关系186
二、原告对诉讼公正性和效率性的要求188
三、原告诉讼动机结构的多元性、混合性及其冲突188
四、共同原告之间的心理沟通190
第三节 被告的心理特点190
一、被告态度的消极性191
二、被告的惧诉心理特点192
三、被告的反诉心理特点192
四、被告防守反击的心理对策193
五、共同被告之间的责任矛盾与心理194
第四节 第三人的心理特点195
一、独立请求权与第三人心理特点195
二、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心理特点196
二、关于诉讼第三人法律规定性之辨识与心理冲突197
第八章 诉讼代理人角色心理199
第一节 代理人心理的基本特征200
一、代理心理的理性化与自身利益追求200
二、代理心理的依附性和诉讼行为的受制约性202
三、代理心理的相对独立性和稳定性202
四、代理心理的复杂性203
第二节 当事人的委托心理203
一、量力而行的代价选择203
二、对律师知名度的偏好204
三、对代理人的依赖心理205
四、当事人的救急心理205
五、对诉讼结果的归因问题206
第三节 法定代理人心理特点206
一、法定代理人与当事人的角色心理竞合207
二、代理关系人之间利益关系的互酬性对代理人心理的影响208
第四节 委托代理人的心理特点209
一、职责援助与代理人的混合动机209
二、代理诉讼中的利他主义210
三、追求时尚与功利性目的210
四、代价与报酬的严格对等观念211
五、中介角色与责任无约束性态度212
六、法官自由裁量权失范状态与代理人的关系心理213
七、律师事务所的盈利机制与代理人的趋利敷衍心态214
八、对律师代理诉讼行为正当性的评价214
第五节 当事人与诉讼代理人关系类型及对代理人诉讼心理的影响216
一、法定义务型216
二、情感基础型216
三、无偿援助型216
四、智囊参谋型217
五、共同利益型217
六、金钱雇佣型218
七、代理欺诈型218
八、动机复合型219
第六节 影响代理人心理的其他因素220
一、代理人的道德修养与观念220
二、宏观法治环境与代理人心理220
三、当事人的社会角色与代理心理221
四、法律制度的利弊对代理人诉讼心理的影响222
第七节 律师的诉讼思路与对策223
一、律师参与诉讼的策略225
二、庭审应变的技巧226
三、上诉策略与技巧227
第八节 律师辩论心理231
一、律师辩论的特征与原则231
二、律师辩论行为的实施232
三、律师辩论的思维232
四、律师辩论的心理235
五、律师辩论的心理误区236
第九章 证人、证据与心理239
第一节 对证据价值的认同心理241
一、证据价值观概述241
二、规范的证据活动是司法公正与效率的基础243
三、证据是满足诉讼需要的保障243
四、证据是诉讼对抗的工具243
第二节 证据心理的构成244
一、证据心理中的认知因素244
二、证据心理中的态度因素245
三、证据心理中的情感因素246
第三节 盖然性证明标准与主体心理247
一、英美法关于“盖然性占优势”的标准与诉讼心理248
二、大陆法关于“高度盖然性”的标准与诉讼心理249
三、我国法律关于“高度盖然性”的标准与诉讼心理249
第四节 证据价值的实现251
一、证据的质量要求与主体心理251
二、证据的效力判断与主体心理252
三、证据的法律评价与主体心理253
四、证据矛盾的排除与主体心理253
五、认证方法与主体心理254
第五节 举证心理256
一、举证心理的概念256
二、举证方式与心理257
三、举证准备的心理258
四、证据的发现、选择与整理258
五、举证过程中的心理259
六、举证追加的心理259
七、举证原则与心理260
第六节 质证心理261
一、质证心理的概念与内涵261
二、质证的对象261
三、质证与反证262
四、质证活动应忌随意262
五、质证方式与心理262
第七节 拒证、伪证与毁证心理263
一、拒证心理263
二、伪证心理265
三、毁证心理266
第八节 证人证言的可靠性与诉讼心理268
一、证言的内容、种类和要素268
二、证人自身所处的其他客观条件与证言的可靠性270
第九节 证人的角色心理270
一、证人角色的一般特点270
二、证人事不关己的消极心态271
三、作证代价与社交需要、法律保护271
第十节 未来诉讼中的证据对抗272
一、证据是“克敌制胜”的法宝272
二、证据争夺是未来诉讼活动失范的主要诱因273
第十章 法官的审判心理274
第一节 法官审判心理的概念与特征274
一、法官审判心理的概念与特征274
二、法官的职责与心理276
三、法官的审判心理内容277
第二节 法官良好审判心理的基本构成283
一、法官的个性心理品质283
二、法官的审判心理状态289
三、法官的审判观念290
四、法官的法律意识292
五、司法公正的实现292
第三节 法官的审判思路和目标294
一、法官审判思路的特点294
二、审判思路的类型295
三、法官的审判目标297
第四节 法官的审判艺术300
一、法官的庭审语言艺术301
二、组织庭审艺术与举止303
第五节 法官的不良审判心理及其矫正305
一、不良审判心理的表现形式305
二、不良审判心理的成因307
三、改善不良审判心理的对策308
第六节 监督者的心理特点310
一、检察官的心理特点310
二、其他监督者心理特点311
诉案类型论313
第十一章 婚姻诉讼的心理特点313
第一节 婚姻诉讼心理发展特点概述314
一、婚姻诉讼的基本特点315
二、婚姻诉讼心理的基本走势316
第二节 现代人的婚姻价值观318
一、现代人的婚姻价值观319
二、现代人的离婚观念319
第三节 婚姻生活的心理规律321
一、婚姻矛盾的根源321
二、夫妻感情破裂的几种心理因素322
三、婚姻心理的自我调适323
四、现代婚姻家庭关系的形态325
第四节 时尚是构成现代人感情标准的重要尺度326
一、时尚——一个值得发人深思的心理问题327
二、仇恨——离婚愿望的重要支点328
第五节 离婚当事人的诉讼心理特点329
一、离婚当事人的诉讼动机与目的329
二、影响当事人诉讼心理的三大因素332
三、起诉离婚的具体诱因334
四、离婚案件的情感类型339
第六节 传统观念与生育技术引发的婚姻心理冲突340
一、传统观念是衡量现代婚姻关系与爱情价值的一把尺子340
二、生殖技术对婚姻关系的影响340
第七节 生理、生活需要与婚姻抉择341
第八节 子女、经济利益与现代离婚诉讼当事人心理矛盾342
一、子女抚养与当事人心理矛盾342
二、财产分割与当事人心理矛盾344
三、住房争议与当事人心理矛盾344
第九节 离婚后的心理危机及离婚诉讼的处理345
一、离异的后遗症与复婚345
二、离婚诉讼心理难题的解决346
第十二章 家事诉讼的心理特点350
第一节 家事诉讼概述350
一、家事诉讼的界定350
二、家事诉讼心理的发展方向351
第二节 抚养纠纷案件当事人的诉讼心理352
一、抚养费诉讼的心理特点353
二、人身权诉讼的心理特点355
第三节 赡养诉讼的心理特点357
一、养老问题与诉讼心理357
二、赡养纠纷的感情纠葛358
三、被赡养人的心理矛盾360
第四节 继承诉讼的心理特点360
一、继承纠纷及其心理的基本走向360
二、诉讼调解与心理妥协362
第五节 小结363
第十三章 精神损害赔偿诉讼的心理特点365
第一节 精神损害赔偿诉讼的走势与特点366
一、精神损害赔偿诉讼的起步366
二、精神损害赔偿诉讼的发展趋势367
第二节 新闻报道侵权赔偿诉讼当事人的心理369
一、忠实事实侵权诉讼当事人的心理369
二、报道失实侵权诉讼当事人的心理371
三、无理诉讼当事人的心理372
第三节 精神损害诉讼之扩展与当事人心理375
一、侵害肖像权诉讼当事人的心理375
二、伪劣产品致人损害诉讼当事人的心理377
三、服务质量诉讼当事人的心理378
四、损害已故亲人名誉诉讼当事人的心理379
五、夫妻婚内侵权诉讼当事人的心理380
第四节 小结382
第十四章 名人诉讼的心理特点383
第一节 名人诉讼的特点与审判384
一、名人诉讼的发展趋势384
二、名人诉讼标的越来越大384
三、名人诉讼必须更加注重程序公正384
四、名人诉讼应当更加注重法律适用385
第二节 名人诉讼当事人的关系心理385
一、狂妄心理386
二、关系心理387
第三节 名人人身侵权与诉讼请求387
一、社会角色差异的价值认同与诉讼心理387
二、为名而争的心理对抗390
第四节 知名企业广告侵权诉讼当事人的心理特点392
一、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395
二、恶人先告状395
三、态度强硬395
第五节 小结395
第十五章 几种特殊诉讼的心理特点397
第一节 疑案诉讼当事人的心理特点398
第二节 特殊原因致人损害诉讼当事人的心理特点402
一、“笑死人”诉争中反映出来的心理问题402
二、“气死人”诉争中反映出来的心理问题405
第三节 委托代理诉讼合同纠纷当事人的心理特点407
一、先服务后付费引发的争议中的侥幸心理408
二、法律规范不明确及约定不公平引起代理纠纷中的心理矛盾408
第四节 社会承诺违约纠纷当事人的心理特点410
第五节 监护责任纠纷当事人的心理特点411
第六节 小额诉讼当事人的心理特点414
第七节 见义勇为、善意助人引发诉讼当事人的心理特点416
第八节 “马拉松”式诉讼当事人的心理特点420
第九节 集团诉讼当事人的心理特点423
第十节 欺诈诉讼与滥用诉讼权利当事人的心理特点425
一、双方串通的恶意诉讼心理特点425
二、恶人告状者的心理特点427
第十一节 医患纠纷当事人诉讼心理429
第十二节 执行中当事人的心理431
一、申请执行人的心理特点433
二、被执行人的不良心理与调适434
三、因势利导,重在攻心,用足措施,才能得到好的效果436
第十六章 知识产权诉讼的心理特点438
第一节 过去的知识产权诉讼及其心理特点438
一、知识产权诉讼的区域性特点439
二、知识产权诉讼的外向型特点440
三、知识产权诉讼的大额化特点440
四、知识产权诉讼类型不断丰富441
第二节 专利技术侵权诉讼当事人的心理特点441
一、专利技术侵权诉讼的规范与诉讼心理441
二、非专利技术侵权诉讼与诉讼心理442
第三节 商标侵权诉讼当事人的心理特点444
一、商标效益与当事人的普遍心理444
二、商标侵权及其当事人心理的复杂性445
第四节 著作侵权诉讼当事人的心理特点447
一、著作权法制与当事人心理447
二、著作权侵权诉讼当事人的心理特点447
第五节 知识产权法制的完善与公众、当事人心理450
一、知识产权法制的国际化与诉讼心理450
二、知识产权诉讼的程序变革与诉讼心理450
第十七章 商事诉讼的心理特点452
第一节 商事诉讼当事人的心理特点453
一、商家的实质利益追求453
二、经济往来的市场化与对诉讼的态度455
三、效益原则与诉讼请求的档位455
四、协作为基础的竞争心理456
五、保护主义与当事人诉讼心理456
六、商事诉讼主体的双重人格与诉讼心理457
七、商事行为的要式特点与当事人的诉讼策略458
八、诉讼协调的上位目标459
第二节 经济形势、经济关系对诉讼心理的影响459
一、经济形势对诉讼心理的影响460
二、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类型对诉讼心理的影响461
第三节 商事纠纷的处理原则与促进诉讼心理理性化462
一、坚持法制统一463
二、实现公平保护463
三、保护正当竞争463
四、保证程序正当464
五、促进生产经营464
六、便于裁判执行465
第十八章 行政诉讼的心理特点466
第一节 民告官的普遍社会心态467
一、行政诉讼中的官本位意识468
二、行政诉讼不良心理的原因分析471
第二节 行政诉讼原告的心理特点474
一、传统观念的束缚与对“官官相护”的怯怕474
二、政治体制的缺陷与对司法强制力的怀疑475
三、行政权力的广泛性与对行政官员借机报复的恐惧475
第三节 行政诉讼被告的心理特点476
一、被告的心理优势与极端对抗476
二、被告的心理弱势与无原则退让477
三、被告心理理性化的趋势与公众心态478
第四节 新类型行政诉讼中当事人的心理趋向478
第五节 行政诉讼当事人心理改善的外部条件480
一、弘扬法制,树立全社会法律至上的信念480
二、改革政治体制,均衡权力分配,强化制约监督482
三、改革和完善行政诉讼模式与程序操作方式482
第六节 国家赔偿诉讼当事人的心理特点483
主要参考书目486
后记488
热门推荐
- 450618.html
- 1410551.html
- 2927208.html
- 2582613.html
- 2500175.html
- 282781.html
- 689492.html
- 1681329.html
- 1896852.html
- 10382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630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125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841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354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429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018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988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019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020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06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