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经济知识概要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李拴纣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 ISBN:7800925331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449页
- 文件大小:6MB
- 文件页数:46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经济知识概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现代经济概述1
一、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1
(一)物质资料生产和社会经济活动1
(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历史阶段3
(三)社会经济系统发展的历史阶段5
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8
(一)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8
(二)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11
(三)时间节约规律12
(四)物质利益规律13
三、现代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15
(一)国民经济发展开始从物质经济走向信息经济15
(二)商品经济发展开始由充分发展阶段接近成熟阶段18
(三)国际经济联系开始向全方位、一体化的方向发展20
四、现代经济发展与改革开放22
(一)改革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要环节23
(二)开放是社会经济系统进化的必要条件24
(三)我国进行改革开放的特殊意义26
第二章 经济制度28
一、经济制度演进的历史过程28
(一)经济制度演进的根本标志28
(二)经济制度演进的五个基本阶段29
(三)经济制度演进过程的一致性和多样性31
(四)经济制度演进过程的曲折性33
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演变规律35
(一)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35
(二)劳动组织形式决定劳动者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和使用形式37
(三)上层建筑的作用导致生产资料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38
(四)生产资料所有制演变的基本规律40
三、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及变化趋势42
(一)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基本类型42
(二)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变化趋势49
四、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形式53
(一)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本质特征53
(二)生产资料所有权的经济实现54
第三章 经济运行57
一、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57
(一)分工协作与经济系统57
(二)经济运行过程58
(三)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59
(四)按比例发展是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61
(五)商品经济的运行62
二、经济运行机制63
(一)经济系统的运行与经济运行机制64
(二)经济运行机制的调节功能65
(三)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的结合68
(一)经济运行机制与经济管理体制71
三、经济管理体制71
(二)经济管理体制的三种基本类型72
(三)若干发达国家的经济管理体制75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79
(一)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79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80
(三)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82
(一)产品及产品结构85
一、产业结构及其演化的规律85
第四章 产业结构85
(二)产业分类及产业结构87
(三)产业结构的演化规律90
(四)产业结构的优化92
二、各国产业结构现状及新产业发展动向93
(一)各国产业结构现状93
(二)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发展特点95
(三)世界新产业发展动向97
(一)产业结构与生产布局100
三、生产布局100
(二)生产布局的影响因素102
(三)生产布局的优化原则103
四、产业政策106
(一)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政策106
(二)各国产业政策的主要内容108
第五章 企业管理113
一、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变化113
(一)新技术革命与企业的生产经营113
(二)对外开放与企业的生产经营117
二、国外企业管理思想的变革119
(一)“古典管理理论”阶段119
(二)“人际关系——行为科学”理论阶段122
(三)现代管理理论阶段123
(一)企业管理的基本内容126
三、企业管理体制126
(二)决策是企业管理的核心129
(三)企业管理体制131
四、企业管理的共同目标136
(一)竞争能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证136
(二)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主要途径137
一、商品与货币的流通143
(一)交换与流通143
第六章 流通与市场143
(二)商品实体流通145
(三)货币流通148
二、商品流通网络151
(一)商品流通渠道和流通环节151
(二)商品流通经营机构153
(三)商品流通网络157
三、市场发育159
(一)市场及市场要素159
(二)市场体系161
(三)市场发育的一般规律165
四、市场营销167
(一)现代市场的基本特征167
(二)现代市场营销方略169
第七章 分配与消费175
一、社会总产品的分配175
(一)社会总产品的构成175
(二)社会总产品的初次分配177
(三)社会总产品的再分配180
二、分配形式与分配规律183
(一)分配形式183
(二)分配规律186
三、消费行为与消费结构191
(一)消费与生产、分配、交换的关系192
(二)消费行为193
(三)消费结构196
(一)消费服务198
四、消费服务与消费预测198
(二)消费预测202
第八章 财政与金融206
一、财政收支206
(一)财政管理体制206
(二)财政收入207
(三)财政支出211
二、金融体系213
(一)金融与现代金融业213
(二)银行体系215
(三)非银行金融机构219
三、金融市场221
(一)现代金融市场的特点与作用221
(二)货币市场224
(三)资本市场227
(一)财政与金融的宏观调控作用230
四、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230
(二)财政政策232
(三)金融政策233
(四)通货膨胀235
第九章 经济计划与统计239
一、计划管理239
(一)计划管理的组织系统239
(二)经济计划的重点242
(三)经济计划的组织实施245
二、制定计划的方法247
(一)决策与计划247
(二)编制计划的定量分析方法249
(三)计划编制程序251
三、统计工作252
(一)统计与计划252
(二)统计工作过程254
(三)统计系统和统计管理体制255
四、统计指标和统计方法259
(一)统计指标259
(二)国民经济综合统计261
(三)统计指标的国际比较263
(四)基本统计方法265
第十章 经济监督268
一、法制监督268
(一)商品经济与法制268
(二)经济立法270
(三)经济司法274
二、行政监督276
(一)行政权力与行政监督276
(二)市场监督278
(三)财政、税收监督282
(四)金融监督283
(五)质量监督285
三、审计监督287
(一)审计监督与现代审计287
(二)审计监督体系289
(三)事后审计与事前审计291
四、民众监督292
(一)民众监督与维护消费者权益292
(二)消费者运动294
(三)消费者组织295
第十一章 部门经济与区域经济298
一、部门经济298
(一)国民经济部门和部门经济298
(二)部门经济活动300
(三)部门经济实体303
(四)部门经济管理305
(一)经济区域和区域经济307
二、区域经济307
(二)经济区域的主要类型308
(三)区域经济的基本要素310
(四)区域经济的形成和发展312
三、地方经济314
(一)地方和地方经济314
(二)地方经济与全国经济315
(三)地方经济的纵横关系316
(四)地方经济管理318
四、特区经济319
(一)世界经济特区的由来和发展319
(二)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意义321
(三)经济特区的“外引”和“内联”323
第十二章 城市经济与乡村经济325
一、城市经济325
(一)现代城市与商品经济325
(二)现代城市经济的基本特点327
(三)现代城市与区域经济329
二、现代城市的发展趋势331
(一)现代“城市病”331
(二)现代城市发展的新特点333
(三)未来城市的扩展336
三、乡村经济337
(一)现代乡村经济的特点338
(二)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341
(三)非农产业的发展344
四、城乡融合346
(一)乡村城市化的道路346
(二)小城镇的发展348
(三)农工商联合体的发展349
第十三章 经济发展与科技教育353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353
(一)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353
(二)现代科技发展的新趋势355
(三)新技术革命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358
二、科研体制361
(一)科研机构361
(二)科研经费364
(三)科研政策366
三、技术成果向生产的转化369
(一)技术成果向生产转化的基本途径369
(二)科学技术普及374
四、现代教育与经济发展376
(一)教育在科技与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376
(二)教育体系379
(三)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382
第十四章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385
一、经济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385
(一)生态环境与生态系统385
(二)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387
(三)生态环境恶化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影响390
二、生态经济系统392
(一)生态经济系统的形成与发展392
(二)人口的有计划发展395
(三)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397
三、环境保护400
(一)环境?量与环境保护400
(二)环境保护的政策性措施402
(三)环境保护的技术性措施405
四、生态产业407
(一)生态农业407
(二)生态林业408
(三)生态沙业410
(四)生态工业411
(五)生态第三产业413
(一)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414
第十五章 国际经济414
一、国际贸易414
(二)国际贸易的基本特征416
(三)现代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419
二、国际金融423
(一)国际经济交往与国际金融423
(二)国际货币体系425
(三)国际金融市场429
三、国际投资和国际合作431
(一)国际投资431
(二)国际合作434
(三)区域性国际经济一体化436
四、国际经济法规及惯例441
(一)国际经济秩序441
(二)国际经济法规443
(三)国际经济惯例447
热门推荐
- 362798.html
- 1759277.html
- 3097383.html
- 2995241.html
- 1238056.html
- 2501299.html
- 1126603.html
- 3195055.html
- 2284636.html
- 8477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41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414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653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125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839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984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453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836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509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43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