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传统文化释要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黄鹤主编 著
- 出版社: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 ISBN:7562314721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237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24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传统文化释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一 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1
二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4
第二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与源流12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地理环境12
一 相对封闭的内陆环境13
二 广袤多态的疆域地貌14
三 适宜农业的气候土壤16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环境17
一 以农为本的经济形态18
二 家国同构的社会格局20
三 君主集权的专制制度22
第三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交融23
一 国内各民族的文化融合24
二 中国与域外的文化交汇27
第四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30
一 传统文化的孕育期30
二 传统文化的定型期32
三 传统文化的发展期33
四 传统文化的繁盛期34
五 传统文化的衰弱与转型期36
第一节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以及汉语的类属、分布38
一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38
第三章 中国语言文字的文化观照38
二 汉语的类属与分布40
第二节 汉语的特质与汉字的文化功用41
一 汉语的特质41
二 汉字的文化功用44
第三节 汉语造词与传统文化观念46
一 汉语造词与传统哲学观46
二 汉语造词与传统伦理观47
一 汉语与贵和心态49
第四节 汉语所反映出的文化心态49
二 汉语与饮食文化50
三 汉语词名与传统思维52
四 汉语方言与地域文化54
第四章 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化价值56
第一节 中国古代文学的构成体系56
一 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56
二 精深玄妙的文学理论61
第二节 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化地位64
一 中国古代文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64
二 中国古代文学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65
一 儒道兼善的文化性格67
第三节 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化积淀67
二 顺天安命的乐观精神69
三 蕴藉写意的艺术风格70
第四节 岭南文化格局中的古代文学71
一 雄劲雅健的诗与词71
二 质朴写实的散文与小说73
第一节 中国传统艺术的丰硕成果76
一 优美灵动的歌舞艺术76
第五章 中国传统艺术的文化魅力76
二 传神写意的造形艺术83
第二节 中国传统艺术的基本特性90
一 追求气韵生动90
二 讲究虚实相生91
三 创设高妙意境92
第三节 岭南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93
一 绚烂多彩的地方戏曲94
二 悠扬动听的广东音乐95
三 享誉天下的岭南美术97
第一节 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阶段99
一 先秦至魏晋的哲学论辩99
第六章 中国传统哲学的文化精髓99
二 唐宋时期的哲学发展101
三 明清时期的哲学成就102
第二节 中国传统哲学的思想资源103
一 原始儒道的思想精神103
二 中国佛学的思想内容108
三 宋明理学的思想发展110
第三节 中国传统哲学的整体特征111
一 重人伦的主体性特征112
二 重整体的辩证思维特征114
三 重审美的人生境界特征115
第七章 中国古代宗教的文化意义117
第一节 中国古代宗教大略117
一 中国古代宗教的发展脉络117
二 中国古代宗教的主要特点120
第二节 中国古代儒教的文化意义122
一 中国古代儒教的发展历程122
二 中国古代儒教的文化作用126
三 中国古代儒教在岭南的传播128
第三节 中国古代佛教的文化意义129
一 佛教的传入与发展129
二 中国古代佛教的社会历史作用132
三 佛教在岭南的起与兴133
第四节 中国古代道教的文化意义134
一 中国古代道教的发展历程134
二 中国古代道教的文化影响137
三 岭南道教的传入与发展139
第八章 中国古代伦理的文化内涵140
第一节 传统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140
一 等级分明的人伦关系思想140
二 关注人性的心性观思想141
三 立志践行的道德修养思想142
一 内圣外王的仁德人格143
第二节 理想人格思想的基本内容143
二 淡泊无为的顺天人格145
三 人已两利的兼爱人格146
四 贵法重势的智术人格147
第三节 中国古代伦理文化的特点149
一 古代伦理思想的特点150
二 理想人格思想的特点153
三 岭南伦理文化的特点153
第九章 中国古代人生修养的文化境界156
第一节 中国古代哲学的天人观156
一 儒家的天人合一观157
二 道家的天人合一观159
三 非主流的天人相分观160
第二节 中国古代的心性观161
一 儒家的心性观162
二 道家的心性观167
三 佛教的心性观168
第三节 中国古代的人生境界169
一 儒家的人生境界169
二 道家的人生境界172
三 佛家的人生境界173
一 和谐174
第四节 中国古代修养文化的基本精神174
二 刚健有为176
第十章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辉煌成就178
第一节 一脉相承的科学思想178
一 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主要形态178
二 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基本特点181
三 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对古代科学发展的影响183
第二节 别具一格的实用科学185
一 备受重视的农学185
二 体系完整的医学186
三 成就卓著的天文学187
四 高度发达的数学189
五 中国古代科学的主要特点190
第三节 领先世界的技术成就191
一 四大发明191
二 水利工程技术192
三 其他实用技术193
四 中国古代技术对世界的贡献195
第四节 活跃频繁的中外交流196
一 汉代中外科技交流通道的开辟196
二 唐代中外科技交流的全面发展197
三 宋元时期中外科技交流的高潮197
四 明清时期西方科技文化的传入199
第十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201
第一节 以人为本的人文传统201
一 人文的初始含义202
二 人文传统的文化背景203
三 人文传统的核心思想204
第二节 重直觉的整体思想方式206
一 传统思维方式的宇宙观206
二 传统思想方式的整体直觉特征207
三 儒道佛的直觉体悟性208
四 观物取像的象征性思维209
第三节 自强不息的民族心理210
一 自强不息心理的社会文化作用211
二 自强不息心理的思想渊源211
三 自强不息心理的文化表征212
第四节 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214
一 天人合一境界的文化内涵214
二 天人合一境界的文化演进215
三 天人合一的艺术审美追求218
第十二章 未来社会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220
第一节 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与传统文化的近代人历程220
一 被迫打开的国门220
二 变革的开始221
三 新文化的传播222
第二节 中国近代文化的特点223
一 近代文化的开放性224
二 近代文化的先进性227
三 近代文化的政治性228
四 近代文化的过渡性229
第三节 现代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综合创新230
一 “历史”与“价值”的二元张力230
二 学习西方与超越西方231
三 中国文化的综合创新232
热门推荐
- 2178350.html
- 3516081.html
- 2684111.html
- 2034251.html
- 2641399.html
- 704583.html
- 1983698.html
- 845515.html
- 678560.html
- 29010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161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56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698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578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055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592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70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753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109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81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