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周易象数义理发微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邓立光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 ISBN:9787532624812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43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255页
- 主题词:周易-研究;象数之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周易象数义理发微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孔子与《周易》1
第一章 孔子研《易》1
1.1晚年研《易》1
《论语》有关《周易》章节之确解4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4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5
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5
1.2以德义说《易》8
以赞德占义的方式体会《易》卦之道德义蕴8
三陈九卦9
用指点语带出卦爻辞之中心义蕴13
归纳卦象以言修德原则14
以卦爻辞发挥道德思想15
就卦爻辞而当机发挥,以达因材施教之目的16
1.3以谦德说《易》16
以《损》、《益》二卦说谦德16
引用周公说《易》之语19
引用《金人铭》24
1.4占筮之道27
1.5《易》教中之象数义蕴34
以文王卦位说《易》34
以伏羲卦位说《易》38
言数39
用五行40
第二编 《易传》研究46
第二章 《象传》研究46
2.1《大象传》产生之时代46
《大象传》之作者问题46
卦序排列反映周室以德说《易》50
《大象传》在孔子之前成书51
2.2《大象传》的思维特征54
八卦大象与八卦德性之关系54
《大象传》以上下卦象推说道德56
(i)乾刚天象:刚毅果决57
(ii)坤顺地象:包容广大58
(iii)坎险水象:小心谨慎58
(iv)离明火象:光明磊落59
(v)震动雷象:恐惧修省60
(vi)艮止山象:克己复礼60
(vii)巽入风象:居贤善俗61
(viii)兑悦泽象:切磋琢磨62
第三章 《彖传》研究64
3.1卦爻理则析述66
卦爻之形上意义66
六爻关系之公理67
(i)当位公理68
(ii)相应公理68
(iii)上下关系公理69
(iv)中正公理69
3.2重视天道之体认73
消息盈虚73
天地交感通气而生养万物74
特重“时”义76
3.3强烈之发奋图强精神78
3.4以现实政治为关切点79
第四章 《文言》研究82
4.1从帛书《易传》考察“文言”之实义83
“文”在帛书《易传》中之意义84
(i)《坤卦.卦辞》84
(ii)《坤卦.六二爻辞》86
(iii)《坤卦.六三爻辞》87
(iv)《坤卦.六五爻辞》87
(v)《坤卦.上六爻辞》88
“文德”之义89
4.2从《乾文言》与帛书《易传》说儒家之道德观92
说乾德92
潜龙勿用93
待时而动95
动静适时96
得位行道97
让善之道99
4.3从《坤文言》与帛书《易传》言《坤卦》之德100
《坤卦》之德性——“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100
从政之最高德性:谦德102
谨慎为修德之要103
第三编 象数易哲论106
第五章 《易》数106
5.1“天地之数”之存有论意义106
自然数与《易》数107
数之存有论性质107
“天地之数”代表元气之体109
5.2“大衍之数”代表元气流行112
第六章 河图洛书蕴含之宇宙论意义114
6.1“五”之存有论意义119
6.2五行之神120
第七章 卦变图之气变哲学121
7.1京房之“八宫卦次图”122
7.2张理之“六十四卦通变之图”124
第八章 周敦颐《太极图说》——一本万殊之易学观128
8.1“太极图”万殊一本之义理129
第一层“无极而太极”130
第二层“阳动阴静”130
第三层“五行各一其性”132
第四层“乾道成男,坤道成女”133
第五层“万物化生”134
附:《五行探原》137
序言137
提要141
叙例145
第一章 天上五行与五行历146
1.1五行与五气146
1.2五气与五行历149
1.3五行与时令之分合154
1.4播五行于四时160
《月令》以季夏配土160
《管子·四时》虚置中央土161
《管子·幼官(玄宫)》之明堂月令以土分寄于四时之季161
1.5五方义之历史追溯163
1.6五气之流裔169
第二章 天上五行与地上五材170
2.1六府与五材之历史关系170
2.2五材匹配五方173
2.3五行序列175
第三章 明堂178
3.1明堂178
3.2路寝明堂179
3.3宫坛之制185
3.4顺四时而行教令193
3.5天亡簋铭文——武王祀王于明堂之第一手资料196
3.6明堂祀上帝198
3.7秦畤200
3.8明王配五行203
第四章 “天时”与“式”209
4.1“天时”之义209
4.2“式”之义211
4.3“式”与春秋时代之五行干支占断法214
第五章 五行思想之流衍216
5.1伏日(数术之历忌类)216
5.2人名用五行干支218
5.3军事思想与攻战策略218
5.4驺衍之五德转移说221
第六章 五行之形上原理226
6.1元气之体会:五行宇宙论之表述226
土行之体会231
土行居方之义234
6.2五行之神:五行本体论之表述239
第七章 结语242
热门推荐
- 2490958.html
- 1756589.html
- 3908621.html
- 2890499.html
- 1165207.html
- 2782762.html
- 3551384.html
- 1267944.html
- 479500.html
- 12798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39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212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082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662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988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932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539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511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18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72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