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核磁共振测井原理与应用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核磁共振测井原理与应用
  • 肖立志等著;孟繁荣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502161958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188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207页
  • 主题词:核磁共振-测井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核磁共振测井原理与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核磁共振测井应用与优点概述1

1.1 医用MRI1

1.2 MRI测井2

1.3 MRIL仪器与其它测井仪器的比较2

1.3.1 流体含量3

1.3.2 流体特性3

1.3.3 孔隙尺寸和孔隙度3

1.4 核磁共振测井原始数据5

1.5 核磁共振孔隙度6

1.6 核磁共振T2分布7

1.7 核磁共振自由流体指数和束缚流体饱和度9

1.8 核磁共振渗透率9

1.9 储层流体的核磁共振特性12

1.10 核磁共振识别油气13

1.11 核磁共振结合电阻率数据提高含水饱和度的计算精度15

1.12 MRIL应用实例16

1.12.1 MRIL孔隙度和渗透率16

1.12.2 低阻储层评价19

1.13 MRIL数据观测模式21

1.14 不规则井眼中的MRIL响应21

1.15 核磁共振测井应用总结23

参考文献24

第二章 核磁共振测井的物理基础27

2.1 原子核的磁性27

2.2 极化28

2.3 脉冲扳转和自由感应衰减30

2.4 自旋回波测量31

2.5 核磁共振测量时序34

参考文献35

第三章 核磁共振测井的岩石物理基础36

3.1 孔隙流体的核磁共振弛豫机制36

3.1.1 自由弛豫37

3.1.2 表面弛豫37

3.1.3 扩散弛豫38

3.2 多指数衰减39

3.3 回波串拟合41

3.4 孔径分布42

3.5 BVI的确定45

3.5.1 BVI截止值45

3.5.2 BVI谱系数法47

3.6 核磁共振渗透率模型50

3.6.1 自由流体模型51

3.6.2 平均T2模型52

3.7 核磁共振孔隙度模型52

参考文献53

第四章 核磁共振测井油气识别基础62

4.1 不同烃类的核磁共振特性62

4.2 核磁共振烃类识别64

4.2.1 部分饱和岩心的T2分布64

4.2.2 T1弛豫差异64

4.2.3 扩散差异65

4.2.4 数值模拟67

4.3 油对T2谱的影响67

4.3.1 水和轻质油67

4.3.2 水和稠油68

4.3.3 在T2分布上黏度和润湿相对油的信号的影响69

4.4 不同条件下气对T2分布的影响71

4.4.1 水和气71

4.4.2 水、轻质油和气72

参考文献73

第五章 核磁共振成像测井仪器原理74

5.1 极化74

5.2 磁化矢量的扳转和自旋回波的检测75

5.3 测井速度和纵向分辨率76

5.4 探测深度78

5.5 多频测量和射频脉冲带宽81

5.6 振铃效应83

5.7 信噪比和累加次数85

5.8 观测模式86

5.9 MRIL仪器结构88

参考文献89

第六章 核磁共振测井资料单独分析和应用91

6.1 时域分析91

6.1.1 概念91

6.1.2 原理91

6.2 数据采集93

6.3 应用实例95

6.3.1 实例195

6.3.2 实例296

6.3.3 实例398

6.4 扩散分析99

6.4.1 概念99

6.4.2 数据采集100

6.4.3 移谱法102

6.4.4 定量扩散分析102

6.4.5 增强扩散法103

附录 TDA数学模型106

参考文献108

第七章 核磁共振测井与其它测井资料结合进行综合解释110

7.1 MRIAN概念110

7.2 MRIAN原理110

7.2.1 双水模型110

7.2.2 确定双水模型中的Swb111

7.2.3 计算Swb时的质量控制112

7.2.4 确定MRIAN中的W指数112

7.2.5 MRIAN的SwT的计算113

7.2.6 参数对MRIAN计算的影响114

7.3 MRIL的MRIAN数据采集114

7.4 MRIAN应用115

7.4.1 低阻储层1115

7.4.2 低阻储层2115

7.4.3 在阿拉伯湾灰岩地层用MRIL检测注气120

7.4.4 含中等黏度油的泥质凝灰砂岩地层的评价121

7.4.5 MRIAN在轻烃井中的应用124

7.5 MRIL的完井应用:StiMRIL124

参考文献126

第八章 核磁共振成像测井测前设计132

8.1 确定储层流体的核磁共振特征133

8.2 判断地层中流体的预期衰减谱134

8.3 估计预期的核磁共振视地层孔隙度136

8.4 观测模式的选择137

8.4.1 标准T2模式138

8.4.2 双TW模式138

8.4.3 双TE模式138

8.5 确定观测模式和采集参数139

8.5.1 标准T2模式139

8.5.2 双TW模式141

8.5.3 双TE模式145

8.5.4 双TW/双TE(新区测井)147

8.6 MRIL测前设计的其它考虑150

8.6.1 地层类型(砂岩、灰岩、白垩、硅藻土)150

8.6.2 润湿性151

8.6.3 钻井液类型(OBM、WBM)151

8.6.4 测速选择152

参考文献153

第九章 核磁共振成像测井质量控制154

9.1 概念和定义154

9.1.1 增益和Q值154

9.1.2 B1和B1 mod154

9.1.3 Chi155

9.1.4 低压探针156

9.1.5 高压探针156

9.1.6 相位校正信息:PHER、PHNO和PHCO157

9.1.7 温度160

9.2 测前刻度和校验160

9.2.1 刻度过程161

9.2.2 电子校验164

9.3 测井期间的质量控制165

9.3.1 操作频率165

9.3.2 测速和累加次数165

9.3.3 井下条件下的B1调整167

9.3.4 数据采集期间的质量监督167

9.3.5 测井质量显示168

9.4 测后质量检查169

9.4.1 总孔隙度测井时MPHI与MSIG的关系170

9.4.2 双TW测井时MPHITWS和MPHITWL的关系172

9.4.3 双TE测井时MPHITES和MPHITEL的关系172

9.4.4 MPHI和中子密度交会孔隙度的符合性172

9.4.5 HI和极化时间对MPHI的影响172

参考文献172

名词解释173

文中符号说明18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