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政法理论与法学方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政法理论与法学方法
  • 吴庚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084107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69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384页
  • 主题词:法学-台湾省-文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政法理论与法学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唯心论与社会主义——费希特政治哲学之研究壹、费希特在政治哲学史上的地位2

一、从古希腊到启蒙运动2

二、费希特与德意志唯心论6

贰、费希特的生平及著作9

一、贫困的童年9

二、向康德学习10

三、执教耶拿12

四、柏林岁月13

五、危机时刻14

六、后期著作14

叁、伦理、法律及国家17

一、哲学基础17

二、伦理学说19

三、法律及国家23

肆、社会主义理论30

一、解释上的争论30

二、思想渊源32

三、财产权及工作权的概念34

四、职业与分工36

五、所谓“理性国家”的实现37

六、社会主义与民族思想39

伍、费希特对后世的影响41

一、社会主义理论的影响41

二、民族浪漫主义的影响43

结论、费希特政治哲学的评价45

参考书目47

韦伯的政治理论及其哲学基础50

前言50

第一章 韦伯政治理论的哲学基础52

第一节 韦伯在哲学思潮中所处的地位52

一、19世纪后半叶以来的哲学思潮52

二、韦伯与新康德主义58

第二节 韦伯的社会科学方法论60

一、学者对韦伯方法论的不同意见60

二、理念类型63

三、领悟67

第三节 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应用及评价70

一、理念类型在政治理论上的应用70

二、对韦伯方法论的评价72

第四节 韦伯的历史观76

一、历史因果论76

二、历史意识79

第五节 韦伯的价值哲学80

一、实存与应为的分离80

二、良知伦理与责任伦理81

三、价值泛神论或所谓价值相对主义83

第二章 正当统治86

第一节 正当性概念的溯源86

第二节 统治的形态89

一、统治的定义89

二、三种统治形态及其正当性90

第三节 统治形态与行为类型96

第四节 对韦伯正当性理论的评价100

第三章 官僚制度103

第一节 概说103

第二节 官僚制度的系统合理性及不合理性104

一、系统合理性104

二、系统的不合理性107

第三节 对韦伯理论新的解释及补充110

一、角色来源110

二、角色分配111

三、角色冲突112

四、沟通位置上所形成的系统不合理性112

第四节 对韦伯官僚理论的评价113

第四章 政治领导118

第一节 议会政治与领袖人物的产生118

一、普选式领袖120

二、恺撒式领袖121

三、个人魔力式领袖122

第二节 对韦伯政治领导理论的评价123

第三节 韦伯政治领导理论与魏玛共和124

第五章 韦伯的政治意识形态128

第一节 冲突乎?调和乎?128

第二节 拒斥唯物史观及社会主义132

结论136

政治的新浪漫主义——卡尔·施密特的政治哲学及宪法理论前言140

第一章 从政治的浪漫主义到新浪漫主义143

第一节 何谓浪漫主义?143

第二节 政治的浪漫主义之要素147

第三节 概念的重建——政治的新浪漫主义151

第二章 施密特的生平及著作156

第三章 文献检讨164

第四章 施密特政治哲学之思想史的背景171

第一节 各家学说171

第二节 政治思想与政治文化——一种新的解释175

第五章 政治的概念180

第一节 友与敌区别的简要内容180

第二节 目的与手段183

第三节 命题的动机185

一、反对自由主义185

二、反对和平主义186

三、激发民族意识187

第四节 哲学基础188

一、目的概念的建立188

二、非常状态的逻辑190

三、人类学的悲观主义192

第五节 政治的概念之发展196

一、总体战争及总体敌性196

二、所谓地缘法学199

三、政治的存在主义乎?民族的浪漫主义乎?203

第六章 隐藏于法律概念中的意识形态207

第一节 秩序优先于规范207

第二节 假自然法学211

第三节 宪法概念的相对化217

第四节 主权与独裁224

第七章 正当性与合法性230

第一节 神学的权力说230

第二节 正当性取代合法性234

第三节 代议民主制度合法性的动摇235

一、国会完全变质236

二、政党性质的改变237

三、比例代表制违反民主237

四、经济国家的出现238

五、直接民主的正当性238

第四节 总体国家的正当性——机缘论的诡辩239

一、总体国家的含义239

二、领袖制与国家、运动、人民三结合240

三、一切民主建制的取消242

结论246

参考书目248

缩写及其他附带说明255

纯粹法学与违宪审查制度258

一、何谓纯粹法学258

(一)纯粹性259

(二)法律秩序的位阶理论261

(三)国家与法律秩序合一263

二、违宪审查作为维持法律秩序位阶性的手段264

三、“谁是宪法的守护者”——一次历史性的论战267

四、结语270

宪法诠释学274

第一章 从哲学诠释学到法律诠释学274

第一节 近代诠释学的起源与史莱尔马赫274

第二节 狄尔泰——历史主义的诠释学276

第三节 存在哲学的诠释理论278

第四节 伽达默尔的诠释理论281

一、精神科学的方法论问题281

二、判别理解的正确性问题282

三、效应历史意识283

四、诠释学的应用——以法律诠释学为例284

第五节 贝提的诠释学及法律解释理论286

一、语言学的解释288

二、历史解释289

三、运用技巧的解释290

四、再造性的解释:翻译、戏剧及音乐291

五、心理效应解释291

六、各种解释通用的准则291

七、法律解释理论292

第六节 法律诠释学的构成304

第二章 诠释学与法律解释方法308

第一节 观点与方法308

第二节 法律解释方法的演进309

第三节 诠释方法的综合应用314

一、理解与适用的分合问题314

二、具有实用性的各种宪法暨法律解释规则317

第四节 与解释规则相关的问题340

一、各种规则的关联性340

二、诠释学循环的操作过程341

三、解释规则的功用343

第三章 宪法解释的特殊性345

第一节 宪法解释规则与法律解释规则345

一、主张古典解释规则345

二、主张另创解释规则347

第二节 解释原则与解释方法350

第三节 宪法规定的特色352

第四节 违宪审查与三段论法354

第五节 专用于宪法解释的规则356

一、以宪法解释宪法356

二、政治问题不予解释的规则359

三、合宪性解释362

四、符合法律的宪法解释36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