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微量元素与皮肤病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徐汉卿,冯捷,赵新国主编 著
- 出版社: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ISBN:7224080985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784页
- 文件大小:61MB
- 文件页数:825页
- 主题词:微量元素-关系-皮肤病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微量元素与皮肤病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部 微量元素与皮肤病1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元素的基本概念2
一、常量元素2
二、微量元素6
第二节 微量元素的生物学特性及在人体内的代谢33
一、人体内微量元素的生物化学特性33
二、金属的水解与羟桥化作用35
三、金属离子的氧化还原性质36
四、金属离子与生物体内大分子的配位作用37
五、人体内微量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44
六、人体内生物酶的催化效应47
七、微量元素在人体内的代谢47
第三节 微量元素研究的目的及发展史57
一、研究微量元素的目的57
二、微量元素的发展史61
参考文献64
第二章 微量元素在皮肤及内脏中的分布65
第一节 导言65
第二节 皮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72
第三节 头发中微量元素的含量77
一、毛发的结构与生长77
二、毛发中的微量元素来源81
第四节 甲中微量元素的含量84
第五节 汗液中微量元素的含量84
第六节 锌与皮脂腺分泌87
参考文献87
第三章 铁与相关皮肤病88
第一节 铁的生物学作用和生理功能88
一、铁的生物学作用88
二、铁的生理功能103
第二节 铁的吸收、分布和排泄104
一、铁的吸收104
二、铁的分布106
三、铁的排泄106
第三节 缺铁引起的疾病与皮肤病107
缺铁状态和缺铁性贫血107
第四节 铁中毒引起的皮肤病112
一、血色病113
二、卟啉病115
三、其他117
第五节 铁中毒的防治118
一、分类118
二、铁中毒的原因119
三、急性铁中毒的临床表现及治疗119
四、慢性铁中毒的表现120
五、铁中毒的预防120
参考文献120
第四章 锌与相关皮肤病121
第一节 锌的生物学作用和生理功能122
一、锌的生物学作用122
二、锌的生理功能146
第二节 锌的吸收、分布和排泄148
一、锌的吸收149
二、锌的分布150
三、锌的排泄151
四、影响锌吸收和代谢的因素152
第三节 锌与皮肤病154
一、锌与银屑病156
二、锌与白癜风156
三、锌与黑变病156
四、锌与过敏性紫癜157
五、其它157
第四节 锌缺乏引起的皮肤病158
一、肠病性肢端皮炎158
二、急性缺锌综合征160
三、慢性缺锌综合征161
四、蛋白缺乏病样缺锌综合征161
五、高血糖素分泌细胞瘤综合征162
六、缺锌侏儒病163
七、锌与免疫缺陷性皮肤病164
第五节 锌中毒的防治165
一、急性中毒165
二、锌烟热165
三、慢性中毒165
四、补锌注意事项166
参考文献168
第五章 铜与相关皮肤病169
第一节 铜的生物学作用和生理功能169
一、铜的生物学作用169
二、铜的生理功能182
三、具有医药用途的铜配合物184
四、铜与其他元素的相互作用186
第二节 铜的吸收、分布和排泄187
一、铜的吸收187
二、铜的分布189
三、铜的排泄191
第三节 铜代谢紊乱与疾病192
一、铜与免疫192
二、铜与应激192
三、人体铜缺乏症193
四、Menke综合征194
五、肝豆状核变性195
六、铜与肿瘤196
七、铜与其他疾病196
第四节 铜与皮肤病197
一、铜与银屑病197
二、铜与色素性皮肤病198
三、铜与青少年白发病202
四、铜与白化病204
五、铜与色素性干皮病209
六、铜接触性皮炎209
七、扭发综合征209
八、新生儿缺铜综合征210
九、急性缺铜综合征212
十、铜与卟啉病212
十一、遗传性铜蓝蛋白缺乏病213
十二、断奶病213
第五节 铜中毒引起的皮肤病214
铜中毒有非职业性和职业性两种214
第六节 铜中毒的防治216
参考文献217
第六章 硒与相关皮肤病219
第一节 硒的生物学作用和生理功能220
一、硒的生物学作用220
二、硒的生理功能230
第二节 硒的吸收、分布和排泄232
一、硒的吸收232
二、硒的分布232
三、硒的排泄235
第三节 缺硒引起的疾病及皮肤病235
一、硒与癌235
二、硒与心血管病237
三、硒与克山病和大骨节病238
四、硒与免疫239
五、缺硒与皮肤病240
第四节 硒中毒引起的皮肤病245
一、人的硒中毒245
二、各种硒化合物的毒性246
三、硒化合物的毒性机理246
第五节 硒中毒的防治247
参考文献248
第七章 钴与相关皮肤病249
第一节 钴的生物学作用和生理功能249
一、钴的生物学化学作用249
二、钴的生理功能249
第二节 钴的吸收、分布和排泄250
一、钴的吸收250
二、钴的分布250
三、钴的排泄251
第三节 缺钴引起的皮肤病251
一、体内维生素B12缺乏症251
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252
三、白血病252
四、口腔黏膜病变253
第四节 钴中毒引起的皮肤病253
第五节 钴中毒的防治254
参考文献255
第八章 锰与相关皮肤病256
第一节 锰的生物学作用和生理功能256
一、锰的生物学作用256
二、锰的生理功能256
第二节 锰的吸收、分布和排泄257
一、锰的吸收257
二、锰的分布257
三、锰的排泄257
第三节 缺锰引起的疾病及皮肤病258
一、对骨骼结构和生长的影响258
二、对糖代谢的影响258
三、对类脂化合物代谢的影响259
四、对脑功能的影响259
五、与繁殖、遗传及致畸的关系260
六、与免疫系统的关系260
七、与癌症的关系261
八、与其他疾病的关系261
九、锰与衰老的关系262
第四节 锰中毒引起的皮肤病262
一、急性锰中毒263
二、慢性锰中毒264
三、对脑组织的毒性影响及毒理264
四、致癌、致畸和致突变效应266
五、提出假设及接收全部胃肠道外营养(TPN)的新生儿饮食中的锰过量266
第五节 锰中毒的防治267
参考文献267
第九章 铬与相关皮肤病268
第一节 铬的生物学作用和生理功能268
一、铬的生物学作用268
二、铬的生理功能272
第二节 铬的吸收、分布和排泄273
一、动物和人体内的铬273
二、血液中的铬274
三、组织中的铬274
四、人发中的铬276
五、人体内铬代谢的动力学研究276
第三节 缺铬引起的皮肤病278
一、铬与糖尿病278
二、铬与动脉粥样硬化279
三、与铬和糖尿病相关的皮肤病280
第四节 铬中毒引起的皮肤病282
一、铬的毒性282
二、对人体的毒性282
三、铬的致癌性282
四、铬的致突变性282
五、铬及其盐类引起皮肤及黏膜损伤283
第五节 铬中毒的防治283
参考文献284
第十章 钼与相关皮肤病285
第一节 钼的生物学作用和生理功能285
一、钼的生物学作用285
二、钼的生理功能286
第二节 钼的吸收、分布和排泄287
一、钼的吸收287
二、钼的分布287
三、钼的排泄287
第三节 缺钼引起的疾病及皮肤病288
一、先天性So(链球菌溶血素“O”)缺乏征288
二、Mo-Co缺乏征288
三、营养性钼缺乏征288
四、预防289
五、肿瘤290
六、龋齿290
七、与钼相关的皮肤症状290
第四节 钼中毒引起的皮肤病290
一、临床症状291
二、西医药治疗291
三、中医药治疗292
四、预防与调养292
第五节 钼中毒的防治293
一、钼肥293
二、城市污水淤泥293
三、煤的燃烧293
四、钼矿开采与加工293
参考文献293
第十一章 镍与相关皮肤病294
第一节 镍的生物学作用和生理功能294
一、镍的生物学作用294
二、生物体内镍与其他元素的相互作用297
三、镍的生理功能298
第二节 镍的吸收、分布和排泄301
一、镍的吸收301
二、镍在生物体内的分布301
三、镍的排泄303
第三节 缺镍引起的皮肤病以及镍中毒引起的皮肤病303
一、镍与癌304
二、镍与其他疾病307
三、镍与皮肤病307
四、镍与妇幼健康308
第四节 镍中毒的防治308
一、镍的代谢308
二、镍中毒的动物毒理试验309
三、羰基镍中毒309
四、镍及其化合物的致毒机理310
五、镍中毒的防治311
参考文献311
第十二章 钒与相关皮肤病312
第一节 钒的生物学作用和生理功能312
一、钒的生物学作用312
二、钒的生理功能319
第二节 钒的吸收、分布和排泄322
一、钒的吸收322
二、钒的分布323
三、钒的排泄323
第三节 缺钒引起的疾病323
第四节 钒中毒引起的皮肤病324
一、心血管疾病324
二、躁狂抑郁症324
三、龋齿325
四、胆石症325
五、荨麻疹和皮肤瘙痒症325
第五节 钒中毒的防治325
一、钒毒性与价态326
二、钒致毒机制326
三、钒急性慢性中毒326
参考文献327
第十三章 锗与相关皮肤病328
第一节 锗的生物学作用和生理功能328
一、锗的生物学作用328
二、锗的生理功能335
第二节 锗的吸收、分布和排泄337
一、锗的吸收337
二、锗的分布340
三、锗的排泄341
第三节 缺锗引起的皮肤病342
一、β-羧乙基锗倍伴氧化物(Ge-132)342
二、螺锗化合物342
三、乳酸—柠檬酸锗343
四、其他343
第四节 锗中毒引起的皮肤病344
第五节 锗中毒的防治345
参考文献345
第十四章 硼与相关皮肤病347
第一节 硼的生物学功能347
第二节 硼的生物学作用机制348
一、硼的生物化学机制348
二、药理学机制348
第三节 硼的应用349
参考文献349
第十五章 硅与相关皮肤病351
第一节 硅的生物学作用及生理功能351
一、钙化过程351
二、软骨与结缔组织的形成351
三、结缔组织的组成成分352
四、衰老352
五、矽肺的分子标志352
第二节 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352
一、硅的吸收352
二、硅的分布353
三、硅的排泄353
第三节 缺硅引起的疾病353
一、硅对骨骼系统的影响353
二、对胶原形成的作用354
三、对心血管的作用354
四、对甲的影响354
第四节 硅中毒引起的皮肤病354
一、急性毒性354
二、慢性毒性355
三、硅与矽肺(Silicosis、硅沉着病)355
四、硅与肿瘤358
第五节 硅与皮肤病358
一、石棉粉尘刺激358
二、石棉纤维嵌入刺激359
参考文献359
第十六章 氟、溴、碘与相关皮肤病360
氟元素与相关皮肤病360
第一节 氟的吸收、分布和排泄360
一、氟进入人体的途径及其吸收过程360
二、影响氟吸收的因素及氟化物的排泄360
第二节 氟的生物学效应361
一、氟的生理功能361
二、氟与人体健康的关系361
第三节 氟与皮肤病的关系362
一、接触性皮炎363
二、白癜风、白化病363
三、黏液性水肿363
四、痤疮样药疹363
溴元素与相关皮肤病363
一、溴与人体健康363
二、溴与相关皮肤病364
碘元素与相关皮肤病364
第一节 碘的吸收、分布和排泄364
第二节 碘的生物学效应365
一、碘与甲状腺激素的作用365
二、碘的生理作用365
第三节 碘与相关皮肤病366
一、碘的生理需要量和供给量366
二、碘与相关皮肤病367
参考文献367
第十七章 镓与相关皮肤病368
第一节 镓的生物学作用和生理功能368
一、镓的生物学作用368
二、镓的生理功能369
第二节 镓的吸收、分布和排泄369
一、镓的吸收、分布369
二、镓的排泄370
三、镓对动物的毒性和半数致死量(LD50)370
第三节 镓盐的临床应用370
一、元素镓在肿瘤诊断上的应用370
二、镓对维甲酸所致骨质疏松的改善370
第四节 镓中毒引起的皮肤病371
第五节 镓中毒的防治371
参考文献371
第十八章 铝与相关皮肤病372
第一节 铝的摄入372
一、饮食中的铝372
二、药品373
第二节 铝的吸收、代谢与分布373
第三节 铝对机体的影响373
一、神经系统373
二、骨骼374
三、免疫系统374
四、血液系统374
五、呼吸系统374
六、铝对胚胎生长发育的毒作用374
第四节 铝对皮肤的影响375
第五节 铝污染的防治措施375
参考文献375
第十九章 铊与相关皮肤病376
第一节 铊的生物学作用和生理功能376
一、铊的生物学作用376
二、铊的毒作用机理377
三、生物效用377
第二节 铊的吸收、分布和排泄378
一、吸收378
二、分布378
三、排泄378
四、中毒剂量379
第三节 铊的临床应用379
第四节 铊中毒379
第五节 铊对皮肤毛发毒性380
第六节 铊中毒的防治380
一、中毒的处理380
二、预防铊中毒不可忽视381
参考文献381
第二十章 钡与相关皮肤病382
第一节 钡的生物作用和生理学功能382
一、钡的生物功能382
二、钡的毒性及其毒性效应382
第二节 钡的临床应用383
第三节 钡中毒383
一、钡中毒临床表现383
第四节 钡对皮肤的毒性作用384
第五节 钡中毒的处理384
一、尽快清除毒物384
二、补充钾盐纠正低血钾384
三、对症治疗385
参考文献385
第二十一章 钛与相关皮肤病386
第一节 钛的生物学功能和生理作用386
一、钛的不致敏性386
二、二氧化钛的功能与原理387
第二节 钛在现在医学中的应用387
第三节 钛与皮肤病387
参考文献388
第二十二章 镉与相关皮肤病389
第一节 镉的生物学作用和生理功能389
一、镉对植物作用389
二、镉对动物的毒性效应390
三、中毒机制390
第二节 镉的吸收、分布和排泄390
一、吸收390
二、分布391
三、排泄391
四、中毒剂量391
第三节 镉的应用391
第四节 镉中毒391
一、急性毒性391
二、慢性中毒391
第五节 镉中毒的防治392
一、治疗392
二、预防392
参考文献393
第二十三章 锑与相关皮肤病394
第一节 锑的生物学作用和生理功能394
一、锑对植物的生物有效性394
二、锑对人及动物的毒性效应395
第二节 锑的吸收、分布和排泄395
一、吸收395
二、分布395
三、排泄396
四、中毒剂量396
第三节 锑的临床应用396
第四节 锑中毒396
一、神经系统损害396
二、消化系统损害396
三、呼吸系统症状396
四、心血管系统397
五、泌尿系统损害397
六、血液系统损害397
七、皮肤损害397
第五节 锑中毒的防治397
一、锑中毒的治疗397
二、锑中毒的预防398
参考文献398
第二十四章 铷与相关皮肤病399
第一节 铷的生物学作用和生理功能399
一、铷对生长和生殖的影响399
二、铷对脑发育和脑衰老的影响400
三、类似钾的功能400
四、神经生理学功能400
五、抗癌功能400
第二节 人体铷摄入量401
一、不同国家居民饮食铷摄入量401
二、中国参考人饮食铷摄入量401
三、铷在人体中含量401
第三节 铷与疾病401
一、神经系统疾病401
二、心血管系统疾病402
三、恶性肿瘤402
四、泌尿系统疾病403
五、老年性白内障403
六、其他疾病403
第四节 铷的应用403
参考文献404
第二十五章 锡与相关皮肤病405
第一节 锡的生物学效应405
一、抗菌、杀虫、消炎、防霉等活性405
二、促生长作用405
三、抗肿瘤作用406
四、有机锡化合物与蛋白激酶(PK)的作用406
五、有机锡化合物对核酸的作用406
第二节 锡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与代谢406
第三节 锡与疾病407
一、急性中毒407
二、锡尘肺407
三、慢性影响407
第四节 锡与皮肤病407
一、治疗407
二、预防407
参考文献408
第二十六章 铍与相关皮肤病409
第一节 铍的生物学作用和生理功能409
一、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409
二、铍对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410
三、铍对凝血系统的影响410
四、铍对卟啉代谢的影响411
第二节 铍的吸收、分布和排泄411
第三节 铍中毒411
第四节 铍与皮肤病412
一、系统铍沉着症412
二、局限性的铍肉芽肿412
第五节 预防铍中毒412
参考文献413
第二十七章 稀土元素与相关皮肤病414
第一节 稀土元素、资源分布、性质和应用414
一、稀土简介414
二、稀土的发展414
三、稀土的分布414
四、稀土元素的性质415
第二节 稀土与人体健康415
一、稀土进入体内的途径415
二、Ln在体内的分布415
三、Ln的排泄416
第三节 黑米、黑豆黑色提取物轻稀土元素的分析417
一、材料417
二、方法418
三、结果418
四、讨论418
参考文献419
第二十八章 砷与相关皮肤病421
第一节 砷的吸收、分布和排泄421
一、砷的吸收421
二、砷的分布、贮存421
三、砷的排泄422
第二节 砷的生物学功能422
一、砷的作用422
二、砷的生物学功能423
第三节 砷中毒与皮肤病423
一、急性砷中毒423
二、慢性砷中毒423
第四节 砷中毒的预防425
参考文献425
第二十九章 汞与相关皮肤病426
第一节 诱发皮肤病的汞的最常见来源426
第二节 汞导致的皮肤粘膜损害426
第三节 汞导致的系统性皮肤病427
参考文献427
第三十章 铅与相关皮肤病428
第一节 铅的生物学作用和生理功能428
第二节 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428
一、铅的吸收428
二、铅的分布429
三、铅的排泄429
第三节 铅的病理学作用429
一、铅对造血系统的病理学作用429
二、铅对肾脏的病理学作用430
三、铅对生殖系统的病理作用430
四、铅对骨骼系统的病理作用430
五、铅对内分泌系统的病理作用430
六、铅对免疫系统的病理作用431
第四节 铅与疾病431
一、神经系统431
二、造血系统431
三、泌尿系统432
四、生殖系统432
五、骨骼系统432
第五节 儿童铅中毒432
一、儿童铅标准及铅中毒432
二、铅对儿童智能的影响433
第六节 铅的应用历史434
第七节 铅中毒的防治435
一、减少铅暴露的机会435
二、进食有助于排铅的食物435
三、拮抗铅毒的微量元素436
参考文献436
第三十一章 铯与相关皮肤病438
第三十二章 微量元素的检测方法439
第一节 概述439
第二节 样品分析测定步骤简介440
一、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440
二、实验人员要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440
三、不要检测头发440
四、采样时要防污染440
第三节 样品的采集和保存440
一、血液样品441
二、头发样品441
三、尿液和唾液样品441
四、脏器组织样品441
第四节 样品的制备和前处理442
一、常见的生物样品前处理方法442
二、血液样品的制备443
三、血液样品的前处理方法443
四、头发样品的制备443
五、尿液和唾液样品的制备444
六、软组织样品的制备444
七、硬组织样品的制备445
第五节 样品的分析测定方法445
一、分光光度法445
二、电化学法445
三、原子吸收光谱法446
四、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448
五、中子活化分析法448
六、X射线荧光光谱法448
七、原子荧光光谱分析448
八、分子发光分析448
九、毛细管电泳449
第六节 影响检测质量的因素449
一、水质要求449
二、金属元素的标准物质450
三、微量元素检测的质量控制450
参考文献450
下部 中医中药 经方验方 微量元素与皮肤病第一章 概论453
第二章 中医微量元素研究455
第一节 微量元素与中医理论455
一、人秉天地之气而生455
二、天人合一论455
三、阴阳学说461
四、五行学说473
五、脏腑学说500
六、经络学说与针灸516
七、气功521
第二节 微量元素与中医临床530
一、微量元素与“证”和“治”530
二、微量元素与脏象和舌象534
三、辩症和辩证539
第三章 中药微量元素研究568
第一节 概论568
一、中药有效化学成分研究中的两个极端570
二、中药微量元素和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其他问题571
三、关于中药微量元素背景值的研究572
四、关于微量元素与中药理论关系的研究572
五、关于炮制与微量元素关系的研究573
六、关于微量元素与地道药材及中药鉴定关系的研究573
七、微量元素与中药栽培的关系574
八、关于中药复方及各种制剂与微量元素关系的研究574
九、中药中微量元素与有机成分相关性的研究575
十、中药中微量元素的存在状态与生物活性关系的研究575
十一、含重金属中药及中成药的研究575
十二、关于中药微量元素的综述性文章575
第二节 微量元素与中药理论576
一、中药功效与微量元素576
二、中药药性与微量元素581
三、中药归经与微量元素590
第三节 微量元素与中药饮片学591
一、中药、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592
二、中药在使用方面的特色592
三、中药饮片学的任务和发展方向594
四、中药炮制方法与分类594
五、中药炮制的目的596
六、矿物类中药的炮制与微量元素598
七、动植物中药的炮制与微量元素599
八、炮制对中药中微量元素的影响600
九、粉碎与筛析及微粉学在药剂学中的应用与微量元素的关系608
十、细胞级微米中药加味温清饮治疗银屑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和微量元素的关系624
第四节 单味中药、中药复方与微量元素635
一、单味中药637
二、中药复方678
第四章 中医药微量元素系统研究在皮肤科的应用710
第一节 中医药微量元素研究必须用中医药理论指导保持和突出中医药特色710
第二节 中医药微量元素研究必须运用系统的方法论711
一、系统的属性711
二、系统的构成原则711
第三节 常见皮肤病与微量元素的关系712
一、锌与银屑病712
二、锌与鳞状毛囊角化、小棘苔藓、单纯糠疹712
三、锌与匙状甲712
四、锌与脂溢性皮炎712
五、锌与斑秃713
六、锌与白癜风713
七、锌与痤疮713
八、白癜风713
九、银屑病714
十、红斑狼疮716
十一、硬皮病717
十二、乌脚病718
十三、脂溢性皮炎718
十四、痤疮718
十五、秃发720
十六、白发724
第四节 中药饮片及中成药最新药理作用及常用经方验方辑730
一、现代药理研究733
二、皮肤病常用中医内服方剂辑要、药物组成及功效主治734
第五节 皮肤病的相关研究747
一、银屑病常用中药复方的微量元素测定及杉籽双莲解毒汤治疗40例寻常型银屑病临床观察747
二、口周皮炎与脾胃疾病关系的初步研究754
三、17种补肾药、5种补气补血药、六味地黄丸、8种微量元素测定及其在皮肤科的临床意义756
参考文献780
后记783
热门推荐
- 2053021.html
- 2383814.html
- 464880.html
- 1127317.html
- 560968.html
- 2592158.html
- 3482712.html
- 3483436.html
- 2101697.html
- 7982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326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15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597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048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644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337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272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580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378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74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