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微电子电路 下 第5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微电子电路 下 第5版
  • (加)ADEL S.SEDRA KENNETH C.SMITH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7121026716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39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359页
  • 主题词: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微电子电路 下 第5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10.1数字电路设计:概述1

10.1.1数字IC技术和逻辑电路系列1

第10章 数字CMOS逻辑电路1

10.1.2逻辑电路特性3

10.1.3数字系统的设计风格5

10.1.4设计抽象与计算机辅助设计5

10.2CMOS反相器设计与性能分析6

10.2.1电路结构6

10.2.2静态工作6

10.2.3动态工作8

10.2.4动态功耗11

10.3CMOS逻辑门电路12

10.3.1基本结构12

10.3.4复杂门15

10.3.2二输入或非门15

10.3.3二输入与非门15

10.3.5从PDN得到PUN(或从PUN得到PDN)16

10.3.6异或函数17

10.3.7设计方法总结18

10.3.8确定晶体管尺寸18

10.3.9扇入与扇出对传播延迟的影响21

10.4伪NMOS逻辑电路21

10.4.1伪NMOS反相器21

10.4.2静态特性22

10.4.3VTC的推导23

10.4.4动态工作特性25

10.4.5设计26

10.4.6门电路26

10.4.7最后的说明27

10.5传输晶体管逻辑电路28

10.5.1基本设计要求29

10.5.2作为开关工作的NMOS晶体管30

10.5.3作为开关的CMOS传输门33

10.5.4传输晶体管逻辑电路举例35

10.5.5最后的说明36

10.6动态逻辑电路36

10.6.1基本原理37

10.6.2非理想效应38

10.6.3多米诺CMOS逻辑40

10.6.4最后的说明41

10.7SPICE仿真实例41

小结44

习题45

11.1锁存器与触发器53

11.1.1锁存器53

第11章 存储器与高级数字电路53

引言53

11.1.2SR触发器54

11.1.3SR触发器的CMOS实现55

11.1.4时钟SR触发器的简单CMOS实现57

11.1.5D触发器电路58

11.2多谐振荡器电路60

11.2.1CMOS单稳态电路60

11.2.2非稳态电路63

11.2.3环形振荡器64

11.3半导体存储器的类型与结构65

11.3.1存储器芯片构架66

11.3.2存储器芯片时序67

11.4.1静态存储器单元68

11.4随机存储器(RAM)单元68

11.4.2动态存储器单元72

11.5读放大器与地址译码器74

11.5.1读放大器74

11.5.2行地址译码器78

11.5.3列地址译码器80

11.6只读存储器(ROM)81

11.6.1MOS只读存储器(ROM)81

11.6.2掩膜可编程ROM83

11.6.3可编程ROM(PROM和EPROM)83

11.7射极耦合逻辑(ECL)85

11.7.1基本原理86

11.7.2ECL系列86

11.7.3基本门电路87

11.7.4电压传输特性89

11.7.6工作速度与信号传输速度93

11.7.5扇出93

11.7.7功率损耗94

11.7.8温度效应94

11.7.9线或(wired-OR)能力96

11.7.10最后的说明96

11.8BiCMOS数字电路97

11.8.1BiCMOS反相器97

11.8.2动态特性99

11.8.3BiCMOS逻辑门99

11.9SPICE仿真实例100

小结105

习题106

12.1.1滤波器传输114

12.1滤波器传输、分类和规范114

引言114

第12章 滤波器与调谐放大器114

12.1.2滤波器分类115

12.1.3滤波器规范115

12.2滤波器传输函数117

12.3巴特沃斯与切比雪夫滤波器120

12.3.1巴特沃斯滤波器120

12.3.2切比雪夫滤波器124

12.4一阶和二阶滤波器函数126

12.4.1一阶滤波器127

12.4.2二阶滤波器函数127

12.5二阶LCR谐振器134

12.5.1谐振器的极点134

12.5.3低通传输函数的实现135

12.5.2传输零点的实现135

12.5.4高通传输函数的实现136

12.5.5带通传输函数的实现137

12.5.6陷波函数的实现137

12.5.7全通函数的实现138

12.6基于电感替代的二阶有源滤波器139

12.6.1Antoniou电感模拟电路139

12.6.2运算放大器RC谐振器140

12.6.3各种类型滤波器的实现141

12.6.4全通滤波器电路145

12.7基于双积分环结构的二阶有源滤波器146

12.7.双积分环双二次函数的推导146

12.7.2电路实现147

12.7.3另一种双积分环双二次电路149

12.7.4最后的说明150

12.8.1反馈环的合成151

12.8带单级放大的双二次有源滤波器151

12.8.2输入信号的接入153

12.8.3等效反馈环路的产生154

12.9灵敏度157

12.9.1最后的说明159

12.10开关电容滤波器159

12.10.1基本原理159

12.10.2实际电路161

12.10.3最后的说明164

12.11调谐放大器164

12.11.1基本原理164

12.11.2电感损耗166

12.11.3变压器的使用167

12.11.5cascode和CC-CB级联电路168

12.11.4多级调谐放大器168

12.11.6同步调谐169

12.11.7参差调谐170

12.12SPICE仿真实例173

小结177

习题178

第13章 信号发生器与波形整形电路186

引言186

13.1正弦波振荡器的基本原理186

13.1.1振荡器反馈环186

13.1.2振荡判定条件187

13.1.3非线性幅度控制188

13.1.4实现幅度控制的通用限幅器电路189

13.2运算放大器RC振荡器电路191

13.2.1文氏电桥振荡器191

13.2.2移相振荡器193

13.2.3正交振荡器194

13.2.4有源滤波调谐振荡器195

13.2.5最后的说明196

13.3LC振荡器与晶体振荡器197

13.3.1LC调谐振荡器197

13.3.2晶体振荡器199

13.4双稳态多谐振荡器201

13.4.1反馈环201

13.4.2双稳态电路的传输特性202

13.4.3双稳态电路的触发204

13.4.4作为存储器元件的双稳态电路204

13.4.5具有同相传输特性的双稳态电路204

13.4.6作为比较器应用的双稳态电路205

13.4.7更精确的输出电平207

13.5基于非稳态多谐振荡器实现的方波和三角波发生器207

13.5.1非稳态多谐振荡器的工作原理208

13.5.2三角波信号的产生210

13.6标准脉冲发生器——单稳态多谐振荡器211

13.7集成电路计时器213

13.7.1555电路213

13.7.2采用555计时器实现的单稳态多谐振荡器214

13.7.3采用555芯片的非稳态多谐振荡器215

13.8非线性波形整形电路217

13.8.1断点法218

13.8.2非线性放大法219

13.9精密整流电路220

13.9.1精密半波整流器——超二极管221

13.9.2另一种电路221

13.9.3应用——交流电压测量222

13.9.4精密全波整流器223

13.9.6精密峰值检波器225

13.9.5精密桥式整流器在仪表中的应用225

13.9.7带缓冲的精密检波器226

13.9.8精密钳位电路226

13.10SPICE仿真实例227

小结231

习题231

第14章 输出级与功率放大器241

引言241

14.1输出级的分类241

14.2A类输出级242

14.2.1传输特性242

14.2.2信号波形244

14.2.3功耗244

14.2.4功率转换效率245

14.3.2传输特性246

14.3.1电路工作原理246

14.3B类输出级246

14.3.3功率转换效率247

14.3.4功耗248

14.3.5减小交越失真250

14.3.6单电源工作250

14.4AB类输出级251

14.4.1电路工作原理251

14.4.2输出电阻252

14.5AB类电路的偏置253

14.5.1二极管偏置253

14.5.2VBE电压倍增器偏置255

14.6BJT功率管257

14.6.1结温257

14.6.2热阻257

14.6.3功耗与温度258

14.6.4晶体管外壳与散热器259

14.6.5BJT的安全工作区261

14.6.6功率管的参数值262

14.7各种不同结构的AB类电路262

14.7.1输入射极跟随器的使用262

14.7.2复合管的使用263

14.7.3短路保护265

14.7.4热停止266

14.8集成功率放大器267

14.8.1固定增益的集成功率放大器267

14.8.2功率运算放大器270

14.8.3桥式放大器271

14.9MOS功率晶体管272

14.9.1MOS功率管的结构272

14.9.2MOSFET功率管的特性273

14.9.3温度效应274

14.9.4与BJT的比较275

14.9.5 MOSFET实现的AB类输出级275

14.10 SPICE仿真实例276

小结280

习题281

附录A VLSI制造技术288

附录B 二端口网络参数300

附录C 一些有用的网络定理306

附录D 单时间常数电路311

附录E s域分析——极点、零点和波特图326

附录F 参考文献332

附录G 标准电阻值与单位前缀334

附录H 部分习题答案33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