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城域MSTP技术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城域MSTP技术
  • 王健全,杨万春,张杰,顾畹仪,沈文粹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7111164113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16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329页
  • 主题词:通信传输系统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城域MSTP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前言1

第1章 城域网概述1

1.1 引言1

1.2 城域网概述1

1.2.1 城域网的内涵1

1.2.2 城域网的技术选择3

1.3 基于SDH的MSTP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6

参考文献8

2.2.1 SDH概述10

2.2 SDH技术原理10

2.1 引言10

第2章 MSTP的关键技术10

2.2.2 SDH段开销及作用12

2.2.3 SDH通道开销13

2.3 虚级联技术16

2.3.1 级联技术概述16

2.3.2 相邻级联技术16

2.3.3 虚级联技术17

2.3.4 相邻级联与虚级联的互通21

2.4 链路容量调整方案(LCAS)23

2.4.1 LCAS协议23

2.4.2 LCAS带宽调整实例25

2.5.2 传统的封装协议PPP/HDLC、LAPS30

2.5 通用成帧规程(GFP)30

2.5.1 SDH帧封装概述30

2.5.3 GFP协议32

2.6 智能交换光网络(ASON)39

2.6.1 ASON概述39

2.6.2 ASON的体系结构40

2.6.3 ASON的控制平面41

2.6.4 ASON/GMPLS与LCAS的结合46

参考文献47

第3章 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功能50

3.1 多业务传送节点的功能模型50

3.2.1 以太网技术基础51

3.2 以太网业务在MSTP上的传输51

3.2.2 以太网业务接入MSTP的方法及要求60

3.2.3 以太网业务在MSTP上的透传63

3.2.4 以太网二层交换功能在MSTP上的实现64

3.2.5 以太环网功能66

3.2.6 MSTP传送以太网的关键问题67

3.3 ATM业务在MSTP上的传送68

3.3.1 ATM的基本概念68

3.3.2 IP over ATM技术75

3.3.3 ATM业务接入MSTP的方式76

3.3.4 ATM业务在MSTP中的应用78

3.4 帧中继业务在MSTP上的传送79

6.1.1 复用段保护倒换准则 180

3.4.1 帧中继业务的基本概念与原理80

3.4.3 帧中继与ATM网的互通83

3.4.2 PVC管理协议83

3.4.4 帧中继业务接入MSTP的方式85

3.5 存储区域网业务在MSTP上的传送86

3.5.1 存储区域网络(SAN)的基本概念86

3.5.2 SAN在MSTP上的接入88

3.6.2 PDH接入MSTP的方式89

3.6 PDH业务在MSTP上的传送89

3.6.1 PDH的性能指标89

参考文献93

4.1 RPR的基本概念94

第4章 内嵌RPR的MSTP94

4.1.1 环的结构和空间复用技术96

4.1.2 拓扑的自动发现技术96

4.1.3 业务类型和基于不同等级业务的自动保护切换机制97

4.1.4 带宽分配的公平策略97

4.1.5 广播和组播98

4.1.6 简单的业务提供98

4.2 RPR的基本原理和帧结构99

4.2.1 弹性分组环的数据帧结构100

4.2.2 弹性分组环的控制帧格式101

4.2.3 弹性分组环的公平帧格式103

4.2.4 弹性分组环的空闲帧103

4.3 RPR带宽的公平算法103

4.3.1 RPR公平性介绍103

4.3.2 公平性协议105

4.3.3 公平算法模型106

4.4 RPR的保护机制110

4.5 内嵌RPR的MSTP112

4.5.1 内嵌RPR的MSTP的架构112

4.5.2 内嵌RPR的MSTP的环及实现机制114

4.5.3 内嵌RPR的MSTP的功能描述115

4.6 内嵌RPR的MSTP的性能指标要求121

4.6.1 RPR的性能指标121

4.6.2 以太网二层性能指标122

参考文献123

5.1 MPLS概述125

5.1.1 MPLS的产生125

5.1.2 MPLS的技术定位125

第5章 内嵌MPLS的MSTP125

5.1.3 MPLS的术语126

5.1.4 MPLS网络的组成126

5.1.5 MPLS支持多种二三层协议127

5.1.6 MPLS的工作原理127

5.1.7 MPLS的服务质量保证129

5.2 MPLS的实现机制及体系结构129

5.2.1 MPLS的数据层面[14]、16]~[18]131

5.2.2 MPLS的控制层面135

5.2.3 标签分发协议(LDP)141

5.2.4 MPLS的QoS保证153

5.3 内嵌MPLS的MSTP157

5.3.1 内嵌MPLS的MSTP的功能框图157

5.3.2 参考模型158

5.3.3 网络层次结构159

5.4 内嵌MPLS的MSTP的功能要求160

5.4.1 MPLS承载以太网业务在MSTP中的传送过程160

5.4.2 二层交换功能要求161

5.4.3 将以太网业务进行MPLS封装的功能要求162

5.4.4 MPLS处理层的功能要求164

5.4.5 MPLS适配到SDH VC的功能要求169

5.4.6 MPLS QoS170

5.5 基于MPLS的VPN171

5.5.1 L3 MPLS VPN172

5.5.2 L2 MPLS VPN174

5.5.3 L2和L3的MPLS比较175

参考文献176

第6章 MSTP的保护倒换179

6.1 基本的保护方式179

6.1.2 子网连接保护(SNCP)倒换准则190

6.1.3 以太网业务保护倒换准则195

6.1.4 ATM的VP保护准则[35]~[39]197

6.2 内嵌RPR的MSTP的保护倒换203

6.2.1 RPR保护机制203

6.2.2 RPR保护倒换与SDH保护倒换方式的协调工作213

6.2.3 RPR MAC层的保护倒换准则215

6.3.2 子网连接保护倒换准则216

6.3 内嵌MPLS的MSTP保护倒换216

6.3.1 复用段保护倒换准则216

6.3.3 MPLS层保护倒换准则217

6.3.4 多层间的保护倒换准则219

参考文献219

第7章 MSTP网的定时和同步222

7.1 MSTP网同步的基本原理223

7.2 MSTP同步网定时分配225

7.3 MSTP设备的定时227

7.4 MSTP定时环路问题228

7.5 定时基准接口的抖动性能指标229

参考文献231

8.1 MSTP管理网的基本概念232

第8章 网络管理功能232

8.2.1 SDH的故障管理234

8.2.2 ATM故障管理234

8.2 故障管理功能234

8.2.3 以太网告警235

8.2.4 MPLS告警235

8.2.5 RPR告警235

8.3 性能管理功能236

8.3.1 SDH的性能管理237

8.3.2 ATM的性能管理237

8.4 配置管理功能238

8.4.1 指配功能238

8.3.4 RPR环网业务性能参数238

8.3.3 MPLS VPN性能参数238

8.4.2 保护倒换管理241

8.4.3 NE时间设置242

8.5 接口能力242

8.6 安全管理功能242

8.7 计费管理基础信息243

8.8 MSTP网管系统实现方案244

8.8.1 UT斯达康综合传输管理系统Netman6000 OMC-O244

8.8.2 华为传送网子网级管理系统OptiX iManager T2000247

参考文献249

第9章 MSTP测试技术251

9.1 SDH测试252

9.1.1 SDH光接口测试252

9.1.2 SDH线路系统保护测试253

9.1.3 SDH环形网保护倒换测试254

9.1.4 DXC的子网连接保护(SNCP)倒换测试255

9.2 以太网测试256

9.2.1 MSTP测试所面临的挑战257

9.2.2 以太网透传功能测试258

9.2.3 以太网二层交换功能测试259

9.2.4 物理接口测试261

9.3 ATM测试262

9.3.1 ATM功能测试263

9.3.2 ATM物理接口测试265

9.3.3 IMA功能测试266

9.4 时钟测试267

9.4.1 时钟定时测试268

9.4.2 时钟准确度测试268

9.5 网管测试269

9.5.1 技术要求270

9.5.2 网元管理系统功能测试272

9.5.3 以太网管理系统功能测试273

9.6 MPLS测试273

9.6.1 MPLS功能测试274

9.6.2 MPLS协议测试274

9.6.3 MPLS性能测试275

9.7 RPR测试276

9.7.1 RPR适配层功能测试276

9.7.2 RPR MAC层功能功能277

9.7.3 RPR设备性能测试279

参考文献280

10.1.1 第3代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282

第10章 MSTP对3G的适应282

10.1 3G的标准282

10.1.2 3种主要的IMT-2000无线传输方案的比较284

10.2 3G对传输的要求285

10.2.1 3G核心网传输286

10.2.2 3G边缘网传输289

10.3 MSTP对3G的支持292

10.3.1 MSTP对3G接入层的支持293

10.3.2 MSTP对3G汇聚层的支持294

10.3.3 基于ASON/GMPLS的MSTP对3G业务网的支持296

参考文献297

11.1 网络优化的必要性298

11.2 网络优化的原则298

第11章 MSTP网络的优化298

11.3 优化MSTP网络300

11.3.1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的优化302

11.3.2 拓扑结构的优化304

11.3.3 网络管理的优化306

11.3.4 附加业务的优化307

11.4 利用MSTP优化现有网络310

11.4.1 利用MSTP优化ATM网310

11.4.2 利用MSTP优化IP网312

11.5 城域光网络的规划与设计314

11.5.1 核心层的设计314

11.5.2 汇聚层的设计315

11.5.3 接入层的设计315

参考文献31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