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人生与教师修养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胡德海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 ISBN:7532039722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316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31页
- 主题词:教师-修养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人生与教师修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1
第一章 修养概述3
一、修养的含义3
二、修养的主要特点3
(一)个体发展、提高、完善自己的内在要求3
(二)个体自觉的文化内化过程和努力结果4
(三)修养无止境4
(一)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5
三、修养的意义5
(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6
第二章 传统修养与中国传统文化9
一、传统修养的含义9
二、中国传统文化简述10
(一)孔子的学术活动与主要贡献11
(二)儒家学派的基本思想14
(三)儒家“以修身为本”的“内圣外王”思想21
(四)儒家道德思想及躬身力行原则24
三、传统修养的文化渊源29
(一)传统修养的内容31
四、传统修养的内容、原则与方法31
(二)传统修养的原则与方法32
五、传统修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40
六、对传统修养遗产的继承42
(一)理论依据42
(二)传统修养的自身价值45
一、人的本质53
(一)人的本质的含义53
第三章 人的本质53
第二编53
(二)对“人性”的辨析54
(三)思想家们对“人性”、“人的本质”的探索58
(四)人的结构与本质63
二、人的主要特性77
(一)人的特性概述77
(二)人的主要特性79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层范畴91
第四章 人的需要91
一、人的需要的含义91
(二)人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92
(三)体现人性、人的本质94
二、人的需要的基本特征95
(一)客观现实性95
(二)社会历史性96
三、人的需要的内容98
(一)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98
(三)自觉能动性98
(二)关系需要与享受需要100
(三)其他需要102
四、人的需要的实现102
(一)靠自己的劳动102
(二)通过集群和社会交往102
第五章 人和环境106
一、中国古代哲学对人和环境关系的反映106
(二)环境结构109
二、人和环境的关系109
(一)环境109
(三)人与环境关系的主要特点111
三、人和自然环境113
(一)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113
(二)人类与自然的辩证关系123
四、人和社会环境130
(一)人类群体的意义、本质与类型130
(二)社会系统的结构135
(三)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138
第六章 人的交往143
一、交往的概念143
二、交往的种类144
(一)物质交往144
(二)意识交往147
三、交往的作用152
(一)社会化的必由之路152
(三)自我完善的必要渠道153
(二)个性化的基本途径153
(四)心理平衡、行为协调的基本条件155
四、交往的基本原则156
(一)有正确的交往观157
(二)以正确的思想态度待人157
(三)文明交往159
(四)情感与理智要协调、兼顾160
(五)讲究必要的方式方法161
一、公与私的辨析164
第七章 公与私、义与利的辨析164
二、义与利的辨析169
(一)义与利的原义与关系169
(二)儒家学派的义利观170
(三)对义利的认识和把握173
第八章 人生与人生价值175
一、人生175
(一)人生的含义175
(二)人生的本质与人的本质的关系178
(三)人生问题探讨的历史考察179
(四)人生需要哲学智慧的引导184
二、人生价值188
(一)人生价值的含义188
(二)中国古代的人生价值观193
(三)人生具有价值的根本原因200
(四)人生价值的实现202
(五)社会主义社会中人的价值和尊严问题205
(六)人生价值评价209
第三编219
第九章 中国教育的历史和现状219
一、中国教育的历史219
(一)中国教育的历史沿革219
(二)中国古代教育的特点223
二、中国教育的现状226
(一)“文化大革命”前的教育226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变化228
(一)间接为社会创造财富231
一、教师劳动的特点231
第十章 教师231
(二)具有集体性、连续性232
(三)劳动对象是人233
(四)不能立竿见影,短期见效234
二、教师的作用234
(一)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34
(二)在学校中的作用239
(三)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240
三、教师的天职243
(一)教书育人的意义244
(二)教书育人的关系245
(三)儒家教书育人的优良传统246
(四)为教书育人进行自身修养249
第十一章 中国教师职业考察254
一、中国教师职业的历史考察254
(一)官学中的官师255
(二)私学中的塾师258
(三)书院中的“山长”或“洞主”260
(四)近代学校中的教员261
二、中国教师职业的现实考察263
(一)建国后我国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263
(二)我国教师的职业地位问题265
第十二章 教师的身心素质和风度仪表277
一、教师的身心素质277
(一)教师良好身心素质的作用277
(二)教师良好身体素质的表现279
(三)教师良好心理素质的表现281
二、教师的风度仪表282
(一)教师风度仪表的作用283
(二)对教师风度仪表的要求285
第十三章 大学教师修养292
一、大学教师修养的意义292
二、大学教师必备的品质293
(一)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295
(二)过硬的业务素质302
主要参考书目314
热门推荐
- 3619373.html
- 3809996.html
- 2266883.html
- 1197536.html
- 3484742.html
- 3607547.html
- 1434967.html
- 1012386.html
- 912057.html
- 26761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737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851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332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316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899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621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408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458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871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59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