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汉魏六朝的思想和文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日)冈村繁著;陆晓光译;华东师范大学东方文化研究中心编译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ISBN:753253104X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600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625页
- 主题词:古典文学-文学研究-中国-两汉时代;古典文学-文学研究-中国-魏晋南北朝时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汉魏六朝的思想和文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序 王元化1
前言 冈村繁1
第一章 刘向《列女传》的女性观1
一、《列女传》的编撰意图1
二、《列女传》的婚姻伦理观4
三、《列女传》中的刚烈女性8
四、面对「公义」和「私爱」的抉择13
第二章 孝道与情欲——论孔融的儒教观19
一、「大逆不道」之罪名19
二、孔融所谓「亲子无亲」论22
三、孔融的儒教立场及其性格25
四、从「尔汝之交」看孔融30
五、战乱背景中的「不幸儿」们33
六、孔融:有骨气的真正儒者37
第三章 清谈的系谱与意义41
一、对以往观点的质疑41
二、桓帝时代的交游性谈论45
三、从灵帝时代到曹魏时代的同类谈论50
四、交游性谈论之溯源57
五、两种「清谈」64
第四章 后汉末期的评论风气80
一、后汉初期的人物评论81
二、后汉末期的人物评论83
三、宫廷中心的人物评论与文学评论147
第五章 郭泰和许劭的人物评论170
一、郭泰的人物评论172
二、许劭的人物评论182
三、郭泰与许劭之区别185
第六章 郭泰之生涯及其为人188
一、郭泰之生涯188
二、郭泰之为人205
第七章 「才性四本论」之性格及其形成214
一、关于才性论的课题214
二、释「才性四本论」217
三、才性论的形成背景227
一、魏晋时期人物评论新动向与刘邵《人物志》237
第八章 刘邵《人物志》的人物论构想及其意图237
二、《人物志》书名及刘邵自述撰写意图241
三、《人物志》的理论基点245
四、《人物志》的人才论及其真正意图249
五、刘邵《人物志》的个人目的254
第九章 《人物志》刘注校笺262
序262
九征第一271
体别第二287
流业第三294
材理第四300
材能第五314
利害第六320
接识第七324
英雄第八329
八观第九333
七缪第十352
效难第十一372
释争第十二379
附录 《人物志》的板本393
第十章 六朝贵族文人的怯懦和虚荣——关于「清谈」396
一、「清谈」误国的反省396
二、「九品官人法」与清谈之习401
三、「竹林之游」的虚矫402
四、清谈名人王衍的怯懦407
五、东晋贵族的清谈意图409
六、清谈之衰微411
第十一章 东晋画论中的老庄思想412
一、东晋时代绘画艺术的勃兴412
二、东晋文化氛围中的顾恺之414
三、顾恺之画论中的老庄典据417
四、东晋画论中的「神」与老庄思想420
五、「风韵」等用语的意味425
六、「想」的概念与老庄思想429
七、「庄老告退」与画趣变化432
第十二章 《世说新语》所见词语用典考439
一、呈示规范之用典442
二、为增添滑稽意味而用典451
三、评论方面之用典460
四、詈骂之用典468
五、表明情志之用典468
六、表现社会状态之用典472
七、强化修辞之用典473
八、为炫耀学问而用典479
九、作为应答之据而用典479
第十三章 关于《六朝诗集》及其所收《鲍氏集》482
一、《六朝诗集》诸本概要482
二、《鲍氏集》与其它「鲍照集」诸本之关系489
三、《鲍氏集》编撰之粗糙496
一、何谓骈文513
第十四章 论骈文513
二、骈文之条件519
三、骈文之特点529
第十五章 沈约《郊居赋》雷、张同笺补正534
第十六章 《文心雕龙》中的五经和文学美之关系567
一、《文心雕龙》文体起源论的矛盾567
二、辞赋起源流变之实况572
三、五言诗形成之实况577
四、《文心雕龙》前后的文体起源论581
五、以「五经」为文体起源的原因585
各章原著题目与单篇发表一览593
译后记597
《冈村繁全集》出版后记599
热门推荐
- 2776465.html
- 1138710.html
- 1965253.html
- 3895310.html
- 3362804.html
- 477055.html
- 2328375.html
- 1891839.html
- 3379395.html
- 33679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013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603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765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495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066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597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511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310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098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4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