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感染性疾病诊断治疗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感染性疾病诊断治疗
  • 尚建中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485474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673页
  • 文件大小:48MB
  • 文件页数:69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感染性疾病诊断治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感染性疾病总论3

第一章 感染性疾病的实验室检查3

第一节 血、骨髓常规及微生物检查3

第二节 尿常规及微生物检查9

第三节 粪便常规及微生物检查12

第四节 痰及上呼吸道标本常规及微生物检查16

第五节 浆膜腔穿刺及穿刺液常规及微生物检查20

第六节 生殖道分泌物的微生物检查29

第七节 脓液和创伤标本的微生物检查33

第八节 肝肾功能检查及临床意义35

第九节 血气分析45

第一节 病毒学检查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49

第二章 感染性疾病临床常用诊断技术49

第二节 常规细菌学诊断技术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50

一、形态与染色反应51

二、细菌生物化学试验52

第三节 免疫学诊断技术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53

一、特异性免疫学检查方法及应用53

二、单克隆抗体的应用55

三、非特异性免疫检测方法及应用55

四、蛋白质转染及核酸杂交技术的应用56

五、聚合酶链反应56

六、凝胶电泳技术56

第三章 影像技术及其应用61

一、超声波检查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61

二、CT检查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66

三、磁共振成像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70

第四章 内镜检查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75

一、呼吸系统感染75

二、消化系统感染76

三、尿路感染78

四、骨关节系统感染79

五、生殖系统感染79

第五章 感染性疾病的病原治疗81

第一节 抗病毒感染药物的应用81

一、化学制剂81

二、生物制剂83

二、立克次体感染的治疗85

一、衣原体感染的治疗85

第二节 抗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感染药物的应用85

三、用药原则及注意事项85

三、支原体感染的治疗86

第三节 抗细菌感染药物的应用86

一、抗菌药物应用的注意事项86

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90

第四节 抗真菌感染药物的应用100

一、深部真菌感染的一般治疗原则100

二、抗真菌药物的临床应用100

第五节 抗寄生虫药物的应用103

一、抗疟药物103

二、抗肠道寄生虫病、吸虫病、丝虫病及抗黑热病药物104

三、抗阿米巴病和抗滴虫病药物106

第一节 口腔及耳部感染109

一、疱疹性口炎109

第六章 五官及上呼吸道感染109

第二篇 感染性疾病各论109

二、口腔念珠菌病110

三、膜性口炎111

四、坏死性龈口炎112

五、牙周病113

六、冠周炎114

七、急性化脓性腮腺炎115

八、流行性腮腺炎116

九、口蹄疫117

十、急性颌下腺炎119

十一、急性颌骨骨髓炎119

十三、外耳道疖肿120

十二、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120

十四、弥漫性外耳道炎121

十五、外耳道霉菌病121

十六、化脓性耳廓软骨膜炎121

十七、耳带状疱疹感染122

十八、急性化脓性中耳炎123

十九、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24

二十、急性乳突炎125

二十一、隐匿性乳突炎125

二十二、结核性中耳乳突炎126

二十三、前庭神经元炎126

第二节 鼻、咽喉及呼吸道感染127

一、鼻疖127

二、鼻前庭炎128

三、鼻窦炎128

四、急性会厌炎131

五、小儿急性喉炎132

六、急性咽炎133

七、急性扁桃体炎134

八、扁桃体周脓肿136

九、咽后脓肿137

十、白喉138

十一、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140

十二、喉结核141

十三、百日咳141

十四、流行性感冒142

十五、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144

三、外眼睑炎146

二、内睑腺炎146

一、眼睑带状疱疹146

第三节 眼部感染146

四、急性泪囊炎147

五、慢性泪囊炎147

六、急性泪腺炎147

七、急性卡他性结膜炎148

八、慢性卡他性结膜炎148

九、流行性结膜炎148

十、包涵体性结膜炎149

十一、急性出血性结膜炎149

十二、淋球菌性结膜炎150

十三、沙眼151

十四、单纯疱疹性角膜炎152

十五、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153

十六、葡行性角膜溃疡153

十八、眼内膜炎154

十七、真菌性角膜炎154

十九、眼眶蜂窝织炎155

第七章 胸膜及肺感染157

第一节 细菌性感染157

一、急性支气管炎157

二、慢性支气管炎158

三、肺炎链球菌肺炎161

四、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164

五、流行性感冒杆菌肺炎166

六、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168

七、铜绿假单胞杆菌肺炎169

八、嗜肺军团菌肺炎170

九、肺结核173

十、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炎186

十一、链球菌肺炎189

十二、大肠杆菌肺炎190

十三、类鼻疽假单胞杆菌肺部感染191

十四、厌氧菌肺炎192

十五、肺脓肿195

十六、结核性胸膜炎200

十七、类肺炎性胸腔积液202

十八、急性脓胸204

十九、慢性脓胸206

二十、肺放线菌病207

第二节 真菌感染208

一、肺念珠菌病208

二、肺曲霉菌病209

三、肺隐球菌病211

四、肺组织胞浆菌病213

五、肺毛霉菌病215

六、肺球孢子菌病217

七、肺皮炎芽生菌病218

八、肺奴卡菌病220

九、副球孢子菌病221

第三节 其他病原体感染223

一、肺炎支原体肺炎223

二、Q热立克次体肺炎225

三、其他立克次体肺炎227

四、鹦鹉热228

五、病毒性肺炎229

六、肺部寄生虫感染232

一、急性风湿热241

第八章 心脏及纵隔感染241

二、感染性心内膜炎247

三、病毒性心肌炎251

四、白喉心肌炎255

五、伤寒心肌炎256

六、病毒性(特发性)心包炎258

七、结核性心包炎259

八、细菌性(化脓性)心包炎260

九、胸骨切开后纵隔炎261

十、食管穿孔后纵隔炎263

十一、真菌性食管炎264

十二、食管结核266

十三、病毒性食管炎267

十四、梅毒性食管炎269

一、胃肠道细菌性食物中毒271

第九章 胃肠道及肛门感染271

第一节 胃肠道细菌性感染271

二、细菌性痢疾273

三、霍乱277

四、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281

五、艰难杆菌性肠炎283

六、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284

七、大肠杆菌O157∶H7感染286

八、其他沙门菌感染288

九、空肠弯曲杆菌肠炎291

十、耶氏菌肠炎292

十一、幽门螺杆菌感染293

十二、伤寒295

十三、副伤寒300

十四、肠结核301

十五、肠系膜淋巴结结核302

十六、胃结核303

十七、急性阑尾炎303

十八、慢性阑尾炎305

十九、阑尾周围脓肿306

第二节 胃肠道病毒、真菌及寄生虫等病原体感染307

一、轮状病毒性肠炎307

二、诺沃克样病毒肠炎308

三、真菌性肠炎309

四、肠阿米巴病310

五、小袋虫病312

六、隐孢子虫感染313

七、贾第虫病314

八、姜片吸虫病316

九、日本血吸虫病317

十、绦虫病320

十一、钩虫病322

十二、蛔虫病324

十三、蛲虫病326

十四、鞭虫病327

十五、东方毛圆线虫病329

十六、粪类圆线虫病329

第三节 肛门感染330

一、肛窦炎与肛乳头炎330

二、肛门直肠周围脓肿331

三、肛门直肠周围蜂窝织炎332

四、结核性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和肛瘘332

五、肛门周围结核病333

六、梅毒引起的肛门直肠病变334

七、肛门淋病334

八、肛门、直肠尖锐湿疣335

九、肛门、直肠单纯疱疹感染336

十、肛门周围化脓性大汗腺炎337

第十章 肝、胆、胰腺及腹腔感染339

第一节 病毒及螺旋体感染339

一、甲型病毒性肝炎339

二、乙型病毒性肝炎342

三、丙型病毒性肝炎353

四、丁型病毒性肝炎356

五、戊型病毒性肝炎357

六、黄热病366

一、急性化脓性胆管炎368

第二节 细菌性感染368

二、急性胆囊炎369

三、慢性胆囊炎371

四、细菌性肝脓肿372

五、肝结核373

六、化脓性门静脉炎374

七、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375

八、急性化脓性腹膜炎376

九、结核性腹膜炎377

十、腹腔脓肿379

十一、胰腺脓肿381

十二、横膈炎382

第三节 寄生虫感染383

一、黑热病383

二、肝阿米巴病384

三、华支睾吸虫病386

四、肝片形吸虫病388

五、包虫病390

六、胆管蛔虫病391

第十一章 泌尿生殖系统感染393

第一节 细菌性感染393

一、外阴毛囊炎393

二、外阴疖肿393

三、前庭大腺炎394

四、老年性阴道炎394

五、幼女外阴、阴道炎395

六、阴道嗜血杆菌性阴道炎395

七、子宫颈炎396

八、子宫内膜炎398

九、输卵管卵巢炎、盆腔腹膜炎、输卵管卵巢脓肿400

十、盆腔结缔组织炎403

十一、结核性盆腔炎404

十二、附睾炎406

十三、急性前列腺炎406

十四、慢性前列腺炎407

十五、细菌性睾丸炎408

十六、精囊炎409

十七、附性腺结核409

十八、急性肾盂肾炎410

十九、慢性肾盂肾炎411

二十、肾脓肿或肾积脓412

二十一、肾皮质化脓性感染和肾多发性脓肿412

二十三、膀胱结核413

二十三、肾周围炎和肾周围脓肿413

二十四、肾结核414

二十五、淋病415

二十六、软下疳416

二十七、感染性流产417

二十八、绒毛膜羊膜炎418

第二节 病毒、衣原体、螺旋体及其他病原体感染419

一、生殖器疱疹419

二、尖锐湿疣420

三、艾滋病422

四、性病性淋巴肉芽肿428

五、非淋球菌性尿道炎及阴道炎429

六、梅毒429

八、霉菌性阴道炎432

七、沙眼衣原体感染432

九、放线菌性子宫颈炎433

十、病毒性子宫颈炎433

十一、阿米巴性阴道炎434

十二、滴虫性阴道炎434

第十二章 神经系统感染437

第一节 细菌性感染437

一、流行性脑脊髓膜炎437

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441

三、葡萄球菌脑膜炎443

四、流行性感冒杆菌脑膜炎444

五、其他革兰阴性杆菌脑膜炎445

六、李斯特菌脑膜炎447

七、结核性脑膜炎448

八、脑脓肿452

九、破伤风456

十、麻风459

第二节 病毒性感染462

一、甲型脑炎462

二、流行性乙型脑炎463

三、急性单纯疱疹病毒脑炎469

四、东方马脑炎472

五、西方马脑炎473

六、圣路易脑炎473

七、波瓦生脑炎474

八、苏格兰脑炎475

九、委内瑞拉马脑炎475

十、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476

十二、森林脑炎478

十一、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478

十三、克-雅病480

十四、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481

十五、脊髓灰质炎482

十六、急性脊髓炎486

十七、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489

十八、莫拉雷脑膜炎490

十九、艾滋病脑膜炎491

二十、狂犬病492

第三节 真菌、寄生虫及其他病原体感染495

一、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495

二、梅毒性脑膜炎497

三、莱姆病脑膜炎498

四、脑阿米巴病499

五、脑型疟疾500

六、脑弓形虫病501

七、脑血吸虫病501

八、脑包虫病502

九、囊虫病502

第十三章 皮肤感染、侵害及发疹性传染病505

第一节 细菌性皮肤病505

一、脓疱疮505

二、疖506

三、痈507

四、深脓疱疮508

五、金黄色葡萄球菌型烫伤样皮炎综合征509

七、皮肤结核510

六、脓毒败血症皮炎510

第二节 病毒性皮肤病512

一、单纯性疱疹512

二、水痘和带状疱疹513

三、疣515

四、传染性软疣517

第三节 真菌性皮肤病518

一、皮肤真菌感染518

二、花斑癣521

三、皮肤念珠菌病522

四、皮下组织真菌病523

第四节 发疹性传染病524

一、麻疹524

二、风疹525

三、幼儿急疹527

四、天花527

五、传染性红斑528

六、雅司529

七、猩红热530

八、巴西紫癜热532

第五节 寄生虫性皮肤病533

一、皮肤幼虫移行症533

二、皮肤黑热病534

三、皮肤利什曼病535

四、皮肤阿米巴病535

五、疥疮536

第一节 软组织感染539

一、甲沟炎、指甲周围炎、指甲下脓肿539

第十四章 软组织及骨骼感染539

二、手掌深部间隙感染540

三、急性化脓性腱鞘炎541

四、脓性指头炎541

五、丹毒542

六、鼻疽543

七、急性乳房炎544

八、急性淋巴结炎544

九、急性淋巴管炎545

十、急性蜂窝织炎546

第二节 骨骼感染547

一、化脓性关节炎547

二、化脓性骨髓炎549

三、骨与关节结核552

四、骨关节布氏杆菌感染556

五、骨及关节梅毒557

六、骨雅司病559

七、肉孢子虫病560

八、骨包虫病560

九、慢性疲劳综合征561

第十五章 血管内及播散性感染565

第一节 细菌性感染565

一、败血症565

二、李斯特菌病573

三、布鲁杆菌病575

第二节 病毒性疾病582

一、流行性出血热582

二、登革热及登革出血热586

三、克利米亚-刚果-新疆出血热589

四、拉沙热590

五、阿根廷和玻利维亚出血热591

六、立夫特山谷热592

七、鄂木斯克出血热593

八、马堡及埃搏拉出血热594

九、基萨努尔森林病595

十、基孔肯雅热596

十一、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597

十二、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598

第三节 立克次体感染599

一、流行性斑疹伤寒599

二、地方性斑疹伤寒601

四、恙虫病602

三、蜱传斑疹伤寒602

五、立克次体痘604

六、落基山斑疹热605

七、战壕热606

八、北亚蜱传立克次体病607

九、蜱传回归热608

十、虱传回归热609

第四节 寄生虫及其他病原体感染611

一、疟疾611

二、巴贝虫病615

三、非洲锥虫病616

四、美洲锥虫病618

五、丝虫病619

六、川崎病621

一、鼠疫623

第十六章 动物源性传染病623

第一节 细菌及病毒性疾病623

二、炭疽625

三、鼠咬热628

四、兔热病629

五、猫抓病630

第二节 寄生虫及其他病原体感染631

一、旋毛虫病631

二、弓形虫病633

三、钩端螺旋体病635

四、莱姆病639

一、临床诊断的注意事项643

二、病史询问643

第十七章 发热性疾病的诊断643

三、症状和体格检查644

四、各系统临床表现分析646

五、实验室检查647

六、X射线检查650

七、B型超声检查651

八、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651

九、活体组织检查652

十、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653

十一、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653

十二、CT检查653

十三、磁共振成像检查654

十四、试验治疗655

第十八章 医院内感染65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