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育法学 修订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教育法学 修订版
  • 袁兆春,宋超群著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9086585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77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290页
  • 主题词:教育法-法的理论-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教育法学 修订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修订版说明1

上编 教育法学基本原理3

第一章 教育法学基本问题3

第一节 教育法学概述3

一、教育法学的概念与特征3

二、教育法学的研究对象5

三、教育法学体系及其内容6

第二节 教育法学的历史发展7

一、教育法学的产生与发展7

二、外国教育法学概况8

三、我国教育法学概况10

第三节 教育法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11

一、教育法学与法学12

二、教育法学与行政法学12

三、教育法学与民法学12

四、教育法学与教育学12

五、教育法学与社会学13

六、教育法学与经济学13

第四节 研究教育法学的方法及其意义13

一、研究教育法学的方法13

二、研究教育法学的意义16

第五节 教育行政与依法治教18

一、教育行政概述18

二、依法治教19

三、教育行政与依法治教的关系20

第二章 教育法的产生和发展22

第一节 国外教育法的产生、发展及其功能22

一、国外教育法的产生22

二、国外教育法的发展阶段及其趋势24

三、国外教育法的功能27

第二节 中国的教育法制建设28

一、教育法制建设概述28

二、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回顾30

第三章 教育法及其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44

第一节 教育法概述44

一、教育法的概念44

二、教育法的调整方法46

三、教育法的特征47

第二节 教育法律关系50

一、教育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50

二、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51

三、教育法律关系的运行和保护53

第三节 教育法渊源55

一、教育法渊源的概念55

二、教育法渊源的种类55

第四节 教育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57

一、教育法的地位57

二、教育法的体系58

三、教育法的作用63

第四章 教育法的制定、实施和监督66

第一节 教育法的制定66

一、教育法制定的概念66

二、教育法制定的指导思想67

三、教育法制定的基本原则68

四、教育法立法体制70

五、教育法的立法程序71

六、教育立法技术73

第二节 教育法的实施74

一、教育法实施与实现74

二、教育法实施的方式75

第三节 教育法的监督81

一、教育法的监督概述81

二、教育法的监督体系83

三、教育法的监督途径89

第五章 教育法律救济94

第一节 教育法律责任94

一、教育法律责任概说94

二、教育法律责任的种类95

三、教育法律责任的主体及其归责要件96

第二节 教育法律救济97

一、教育法律救济概述97

二、教育法律救济途径99

第三节 教育法律救济制度100

一、教育行政制度100

二、教育诉讼制度108

三、其他救济制度121

下编 我国主要教育法律诠释125

第六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25

第一节 《教育法》的制定及其意义125

一、《教育法》概述125

二、《教育法》的地位127

三、《教育法》的特点128

四、《教育法》颁布实施的意义130

第二节 我国的教育方针132

一、我国教育的性质132

二、我国教育的方针133

第三节 教育法的基本原则134

一、教育重视德育的原则134

二、教育遵循借鉴与继承的原则134

三、教育机会均等的原则134

四、教育的公共性原则135

五、教育的终身化原则135

六、教育的民主性原则136

七、发展少数民族教育的原则136

八、选择教学语言的原则136

第四节 我国教育的基本制度137

一、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137

二、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137

三、国家实行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138

四、国家实行教育考试制度138

五、国家实行学业证书制度138

六、国家实行学位制度139

七、开展扫除文盲的教育工作139

八、国家实行教育督导制度和教育评估制度140

第五节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140

一、办学体制140

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置条件140

三、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办学自主权141

四、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内部管理体制141

第六节 教师142

一、教师142

二、教师应当具有相应的法律意识142

第七节 受教育者144

一、受教育者概述144

二、受教育者的权利148

三、受教育者的义务150

第八节 其他规定151

一、教育与社会151

二、教育投入与条件保障153

三、教育的对外交流与合作153

第七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55

第一节 教师的地位155

一、教师及其职责155

二、教师的社会地位156

第二节 教师的权利和义务157

一、教师的权利158

二、教师的义务160

第三节 教师管理制度161

一、教师资格制度162

二、教师职务制度164

三、教师聘任制度165

四、教师考核制度168

五、教师奖励制度169

六、教师的培养与培训制度171

七、教师的待遇制度172

第四节 违反《教师法》的法律责任174

一、侵犯教师权益的法律责任174

二、教师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176

第八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77

第一节 义务教育概述177

一、义务教育的概念177

二、“义务教育”的法律涵义178

第二节 义务教育的实施180

一、义务教育实施主体及其职责180

二、义务教育法对特殊学生群体的关注183

三、义务教育实施的条件保障184

第三节 义务教育的法律责任188

第九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93

第一节 《高等教育法》的制定193

一、《高等教育法》的立法过程193

二、《高等教育法》的立法目的194

第二节 《高等教育法》的基本原则195

一、积极发展高等教育的原则196

二、保护公民受高等教育权利原则197

三、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原则197

四、保障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自由原则197

五、保障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原则197

六、保障高等学校的民主管理原则198

七、扶持和帮助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发展原则198

八、鼓励高等学校对外交流与协作原则198

九、实行高等教育的统一领导与分级管理原则198

第三节 高等教育法律关系199

一、高等教育法律关系的性质与特征199

二、高等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200

三、高等教育法律关系的种类201

第四节 高等教育基本制度203

一、高等教育分类制度203

二、高等教育的学业制度204

三、高等教育的学位制度205

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206

五、高等职业教育制度207

六、高等继续教育制度207

七、高等学校法人制度208

第五节 高等学校的设立209

一、设立高等学校的基本原则209

二、设立高等学校的基本条件210

三、设立高等学校的基本程序212

第六节 高等学校的组织与活动212

一、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212

二、高等学校的内部组织与管理216

三、高等教育的投入与条件保障217

第十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219

第一节 职业教育概述219

一、职业教育的概念219

二、新中国成立后职业教育的发展220

三、职业教育的基本原则223

四、职业教育的特征224

五、职业教育的方针和任务225

第二节 我国现行的职业教育体系227

一、职业学校教育228

二、职业培训230

第三节 职业教育的办学体制233

一、各级人民政府举办职业教育234

二、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举办职业教育235

三、企业举办职业教育236

四、其他组织及公民个人举办职业教育237

第四节 职业教育实施的法律保障238

一、职业教育管理机构的权责划分238

二、职业教育机构设立的基本条件241

三、职业教育经费的筹措243

四、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与管理245

五、职业教育法的完善249

附录 我国的主要教育法律法规25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5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259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264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272

参考文献274

后记277

热门推荐